离心式压缩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494679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离心式压缩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将叶轮的直径抑制为最小限度的同时实现大容量化的离心式压缩机。该离心式压缩机具备:驱动齿轮(11);从驱动齿轮(11)向中心轴方向一方侧延伸的驱动轴(3);传递驱动齿轮(11)的旋转的第一从动齿轮(12);向第一从动齿轮(12)的中心轴方向两侧延伸的第一从动轴(5);分别设于第一从动轴(5)的中心轴方向两侧且借助第一从动轴(5)的旋转对流体进行压缩的两个第一段压缩部(7a、7b)。
【专利说明】离心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内置有增速机的离心式压缩机。
[0002]本申请基于在2011年8月5日向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1-172237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0003]众所周知,离心式压缩机使气体沿着旋转的叶轮的径向穿过,并利用此时产生的离心力对这些气体进行压缩。该离心式压缩机在例如石油化学、天然气、空气分离的设备中使用。
[0004]作为离心式压缩机,已知有将对气体进行压缩的叶轮安装于一根轴的结构的一轴多段型离心式压缩机、和在多个小齿轮轴的轴端处安装叶轮的结构的增速机内置型离心式压缩机(以下,成为齿轮压缩机)。已知齿轮压缩机为通过设于多个从动轴的轴端且具备叶轮的多个压缩部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的形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5]图5为现有的齿轮压缩机101的示意性的平面剖视图。如图5所示,齿轮压缩机101具有:驱动源19 ;由驱动源19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轴2 ;传递驱动轴2的驱动力的增速机110 ;向构成增速机110的第一从动齿轮112的两侧延伸的第一从动轴5 ;向构成增速机110的第二从动齿轮113的两侧延伸的第二从动轴6 ;分别设于第一从动轴5的两侧的第一段压缩部107以及第二段压缩部108 ;设于第二从动轴6的两侧的第三段压缩部109以及平衡重116。
[0006]增速机110具有设于驱动轴2的驱动齿轮111、设于第一从动轴5的第一从动齿轮112、及设于第二从动轴6的第二从动齿轮113。根据该齿轮结构,驱动轴2的旋转被增速而传递至从动轴5、6。
[0007]第一段压缩部107与第二段压缩部108经由第一段热交换器27而由配管连接,并且,第二段压缩部108与第三段压缩部109经由第二段热交换器28而由配管连接。
[0008]根据上述那样的结构,被导入齿轮压缩机101的工作流体由三段压缩部107、108、109压缩。另外,在该结构中,工作流体借助设于压缩部间的热交换器27、28而被中间冷却,由此实现压缩效率的提高。
[0009]在先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32826号公报发明概要
[0012]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13]在使齿轮压缩机大容量化的情况下,通常采用使叶轮大型化的方法。然而,叶轮的大型化在制造方面受到限制。因此,为了实现大容量化,需要使用多个齿轮压缩机、或应用轴流式压缩机等其他方式的压缩机。[0014]
【发明内容】

[0015]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是在内置有增速机的离心式压缩机中,提供一种能够在将叶轮的直径抑制为最小限度并同时实现大容量化的离心式压缩机。
[0016]解决方案
[0017]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方案。
[0018]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式压缩机具备:驱动齿轮;从所述驱动齿轮向中心轴方向一方侧延伸的驱动轴;传递所述驱动齿轮的旋转的第一从动齿轮;向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中心轴方向两侧延伸的第一从动轴;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从动轴的中心轴方向两侧且借助所述第一从动轴的旋转对流体进行压缩的两个第一段压缩部。
[0019]根据该结构,由于是设有两个第一段压缩部且使这两个第一段压缩部配置于第一从动轴的两侧的结构,因此能够在将压缩部的直径抑制为最小限度的同时实现离心式压缩机的大容量化。
[0020]另外,在上述离心式压缩机的基础上,所述离心式压缩机也可以具备设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之间的第一中间齿轮。
[0021]根据该结构,通过设置第一中间齿轮且增大第一从动轴与驱动轴之间的轴间距离,在不对驱动轴造成妨碍的前提下使第一压缩机进一步大型化,还能够实现离心式压缩机的大容量化。另一方面,能够将驱动齿轮以及第一从动齿轮的大小设为最小限度。
[0022]另外,所述离心式压缩机也可以具备:传递所述驱动齿轮的旋转的第二从动齿轮;沿着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中心轴方向延伸的第二从动轴;设于所述第二从动轴的第二段压缩部;设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之间的第二中间齿轮。
[0023]根据该结构,在将构成离心式压缩机的压缩部设为二段以上而提高压缩比的情况下,将第一段设为由两个第一段压缩部构成的结构,并且,通过构成为在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之间设置中间齿轮,不会受到驱动轴与第一段压缩部一侧之间的干涉,而能够作为二段以上的压缩部来提高压缩比,并且有效地实现大容量化。
[0024]另外,所述第一中间齿轮及所述第二中间齿轮的旋转轴也可以设于比所述驱动齿轮的旋转轴靠上下方向一方侧的位置。
[0025]根据该结构,与将第一中间齿轮和第二中间齿轮的旋转中心设在上下方向上与驱动齿轮的旋转中心相同的高度的情况相比,由于通过支承驱动轴的轴承来承受负载,因此能够实现驱动轴的运转状况的稳定化。
[0026]另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离心式压缩机具备:在所述第二从动轴上,相对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而沿着中心轴方向设于与所述第二段压缩部相反的一侧的第三段压缩部;传递所述驱动齿轮的旋转的第三从动齿轮;沿着所述第三从动齿轮的中心轴方向延伸的第三从动轴;设于所述第三从动轴的第四段压缩部;设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之间的第三中间齿轮,所述第一中间齿轮、所述第二中间齿轮、以及所述第三中间齿轮中的两个中间齿轮的旋转轴设于比所述驱动齿轮的旋转轴靠上下一方侧的位置,另一个中间齿轮的旋转轴设于上下另一方侧的位置。
[0027]根据该结构,在将构成离心式压缩机的压缩部设为四段以上而提高压缩比的情况下,由于通过支承驱动轴的轴承来承受负载,因此能够实现驱动轴的运转状况的稳定化。另夕卜,通过将两个中间齿轮的旋转中心与另一个中间齿轮的旋转中心在上下方向上分开,能够避免中间齿轮彼此的干涉。
[0028]另外,所述离心式压缩机也可以具备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设于将所述两个第一段压缩部与所述第二段压缩部连接的配管上,且进行从所述两个第一段压缩部喷出的流体的热交换,该热交换器设有供所述两个第一段压缩部分别连接的两个导入口和供所述第二段压缩部连接的一个排出口。
[0029]此外,所述离心式压缩机也可以具备: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第一段压缩部的上游侧且对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的入口引导叶片;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第一段压缩部的上游侧的第一压力计以及流量计;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第一段压缩部的下游侧的第二压力计;基于由所述第一压力计,所述流量计,以及所述第二压力计检测出的测定结果而对所述入口引导叶片进行控制的控制部。
[0030]根据该结构,当出现异常时,即在因制作误差、经年的运转引起的性能变化等重要因素而导致在构成两个第一段压缩部的两个叶轮产生性能差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与其性能差相应的控制。
[0031]发明效果
[0032]根据本发明,由于是设有两个第一段压缩部且这两个第一段压缩部配置于第一从动轴的两侧的结构,因此能够在将压缩部的直径抑制为最小限度的同时实现离心式压缩机的大容量化。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式压缩机的概要俯视图。
[0034]图2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式压缩机的构成增速机的齿轮组的位置构成的概要立体图。
[0035]图2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式压缩机的构成增速机的齿轮组的位置构成的概要立体图。
[0036]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式压缩机的控制系统的结构图。
[0037]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式压缩机的构成增速机的齿轮组的位置构成的概要立体图。
[0038]图5是表示现有的离心式压缩机的概要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第一实施方式)
[0040]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0041]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式压缩机I具备:产生动力的驱动源19 ;由驱动源19驱动而旋转的驱动轴2 ;使驱动轴2的旋转驱动变速并传递的增速机10 ;输出由增速机10传递后的动力的从动轴3 ;借助传递到从动轴3的动力而进行驱动的压缩部4。
[0042]增速机10具有:供驱动轴2向中心轴方向一方侧延伸的驱动齿轮11 ;使驱动齿轮11的旋转分别增速而传递的第一从动齿轮12以及第二从动齿轮13 ;分别设于第一从动齿轮12及第二从动齿轮13与驱动齿轮11之间且啮合的第一中间齿轮14及第二中间齿轮15。
[0043]另外,作为从动轴3,具有向第一从动齿轮12的中心轴方向两侧延伸的第一从动轴5、和向第二从动齿轮13的中心轴方向两侧延伸的第二从动轴6。
[0044]另外,作为压缩部4,具有:分别设于第一从动轴5的中心轴方向两侧的端部的两个第一段压缩部7a、7b ;设置在第二从动轴6中的与设有驱动源19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即中心轴方向另一方侧的端部的第二段压缩部8 ;设置在第二从动轴6中的设有驱动源19的一侧即一方侧的第三段压缩部9。
[0045]需要说明的是,构成增速机10的齿轮组收纳于外壳20的内部,各轴借助未图示的轴承而支承于外壳20。
[0046]第一段压缩部7a和7b、第二段压缩部8、以及第三段压缩部9分别具有叶轮25、37、38。而且,第一段压缩部7a和7b、第二段压缩部8、以及第三段压缩部9分别使用叶轮25、37、38而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叶轮25、37、38使从导入口吸入的工作流体经由形成于其内部的流路而朝向径向外周侧排出。
[004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从构成第一段压缩部7a、7b的两个叶轮25a、25b排出的工作流体被导入,因此,三个种类的叶轮25、37、38中的使用于第二段压缩部8的叶轮37的外径设为与第一段压缩部7a、7b的叶轮25大致相同的外径。
[0048]第一中间齿轮14与第二中间齿轮15为所谓的空转齿轮,第一中间齿轮14由第一中间轴17支承成能够旋转。另外,第二中间齿轮15由第一中间轴18支承成能够旋转。
[0049]根据该齿轮结构,在驱动轴2旋转的作用下,驱动齿轮11进行旋转,第一中间齿轮14及第二中间齿轮15伴随着驱动齿轮11的旋转而进行旋转。而且,第一从动齿轮12及第二从动齿轮13伴随着第一中间齿轮14及第二中间齿轮15的旋转而进行旋转。而且,第一从动轴5伴随着第一从动齿轮12的旋转而进行旋转,第二从动轴6伴随着第二从动齿轮13的旋转而进行旋转。
[0050]S卩,驱动轴2进行驱动,由此第一从动轴5以及第二从动轴6进行旋转。
[0051]图2A是表示构成增速机10的齿轮组的位置构成的概要立体图。如图2A所示,驱动齿轮11的中心水平即距规定的基准面的高度为与第一从动齿轮12及第二从动齿轮13的中心水平大致相同的高度。即,驱动齿轮11、第一从动齿轮12、以及第二从动齿轮13的中心全部配置在中心线L上。
[0052]另一方面,第一中间齿轮14及第二中间齿轮15的中心向比中心线L略靠下方的位置偏置配置。S卩,支承中间齿轮14、15的中间轴17、18与驱动轴2不配置在相同的平面上。
[0053]接着,对压缩部彼此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
[0054]两个第一段压缩部7a、7b经由第一段配管30而与第二段压缩部8连接。第一段配管30由两个第一段压缩部喷出配管31a、31b和第二段压缩部吸入配管32构成,在第一段压缩部喷出配管31a、31b和第二段压缩部吸入配管32之间夹装有第一段热交换器27。
[0055]第一段热交换器27具备两个入口喷嘴27a和一个出口喷嘴27b,在两个入口喷嘴27a处分别连接有第一段压缩部喷出配管31a、31b,在出口喷嘴27b处连接有第二段压缩部吸入配管32。即,第一段热交换器27具有如下的功能:对从构成第一段压缩部7a、7b的两个第一段压缩部7a、7b喷出的双系统的工作流体进行冷却,并且使双系统的工作流体合流而成为单系统的工作流体。
[0056]第二段压缩部8经由第二段配管33而与第三段压缩部9连接。第二段配管33由第二段压缩部喷出配管34和第三段压缩部吸入配管35构成,在第二段压缩部喷出配管34与第三段压缩部吸入配管35之间夹装有第二段热交换器28。
[0057]第一段热交换器27及第二段热交换器28是用于进行工作流体的中间冷却的冷却器。如此,通过对在压缩过程中的工作流体进行中间冷却,能够减小离心式压缩机I的驱动所需要的动力。
[0058]接着,对第一段压缩部7a和7b、第二段压缩部8、第三段压缩部9各自的结构进行说明。
[0059]在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式压缩机I中,第一段压缩部7a、7b为工作流体最先流入的压缩部。两个第一段压缩部7a、7b具有相同的结构,分别具有:用于供给压缩的流体的气体导入部23 ;对从气体导入部23供给来的流体进行引导且角度可变的入口引导叶片24(IGV,Inlet Guide Vane);安装于第一从动轴5的叶轮25。S卩,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式压缩机I构成为从两个气体导入部23导入气体。构成第一段压缩部7a、7b的两个叶轮25的气体排出口分别与第一段压缩部喷出配管31a、31b连接。
[0060]入口引导叶片24设于气体导入部23,通过调节其开度对穿过压缩机的工作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利用致动器26使其能够绕与叶轮25的轴向正交的轴线转动。
[0061]第二段压缩部8具有设于第二从动轴6的一端的叶轮37。在叶轮37的气体导入口处连接有构成第一段配管30的第二段压缩部吸入配管32,并且在叶轮37的气体排出口处连接有构成第二段配管33的第二段压缩部喷出配管34。
[0062]第三段压缩部9具有设于第二从动轴6的另一端的叶轮38。在叶轮38的气体导入口处连接有构成第二段配管33的第三段压缩部吸入配管35,并且在叶轮38的气体排出口处连接有第三段压缩部喷出配管36。
[0063]根据上述内容,对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式压缩机I的作用进行说明。
[0064]应压缩的工作流体从构成第一段压缩部7a、7b的两个气体导入部23a、23b导入,并在两个第一段压缩部7a、7b处被压缩。接着,工作流体在被导入第一段热交换器27的同时在该第一段热交换器27内合流,被进行了中间冷却之后导入第二段压缩部8。在第二段压缩部8处被压缩且从第二段压缩部8排出的工作流体在第二段热交换器28处被中间冷却,从而导入第三段压缩部9。然后,工作流体在第三段压缩部9处被压缩之后,向需要被压缩后的工作流体的需要目的地即规定的设备P供给。
[0065]接着,对离心式压缩机I的控制系统、尤其是对导入离心式压缩机I的工作流体的吸入压力进行调整的入口引导叶片24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0066]如图3所示,离心式压缩机I的控制系统具备控制装置50。控制装置50基于各测量器的输入而对驱动入口引导叶片24的致动器26、及后述的气体释放阀56进行控制。
[0067]在构成第一段压缩部7a、7b的两个第一段压缩部7a、7b的上游侧,设有对导入第一段压缩部7a、7b的工作流体的压力进行测量的第一压力计51a、51b和对工作流体的流量进行测量的流量计52a、52b。另外,在第一段压缩部7a、7b的下游侧,且在与第一段压缩部7a、7b连接的第一段压缩部喷出配管31a、31b处分别设有第二压力计53a、53b。[0068]另外,在第三段压缩部9与规定的设备P之间的第三段压缩部喷出配管36设有第三压力计54。另外,在第三段压缩部喷出配管36中的第三压力计54的下游,气体释放配管55被分支,在该气体释放配管55设有气体释放阀56。
[0069]第一压力计51a和5lb、第二压力计53a和53b、第三压力计54、以及流量计52a和52b构成为与控制装置50连接且向控制装置50输入测量结果。
[0070]对基于上述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0071]通常时,在第一段压缩部7a、7b的两个叶轮25a、25b的上游设置的入口引导叶片24a,24b由控制装置50以相同的控制方法控制。例如,入口引导叶片24a、24b在离心式压缩机I启动时处于微开状态,减小启动时的离心式压缩机I的驱动力。
[0072]另外,控制装置50对两个第一段压缩部7a、7b分别进行入口流量的测量,此外,通过进行入口以及出口的压力测量来进行第一段压缩部7a、7b的叶轮25a、25b的运转监视。此外,与入口流量一并地,对第二段压缩部8、及第三段压缩部9也进行第三段压缩部9的下游即离心式压缩机I的出口压力的测量,由此进行运转监视。
[0073]在异常时,即在因制作误差、经年的运转引起的性能变化等重要因素而导致在两个叶轮25a、25b产生性能差的情况下,与其性能差相应地进行入口引导叶片24a、24b的控制。
[0074]另外,控制装置50根据第三压力计54的压力与流量计52a、52b的流量而适当地控制气体释放阀56,由此恒定控制低流量运转时的喷出压力,并且还进行喘振防止控制。
[0075]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由于两个第一段压缩部7a、7b为配置于第一从动轴5的两侧的结构,因此能够在将第一段压缩部7a、7b的直径抑制为最小限度的同时提高压缩能力。由此,能够实现离心式压缩机I的大容量化。
[0076]另外,通过设置第一中间齿轮14并增大第一从动轴5与驱动轴2的轴间距离,能够使第一段压缩部7a、7b进一步大型化,还能够实现离心式压缩机I的大容量化。另一方面,能够实现第一从动齿轮12以及驱动齿轮11的小型化。
[0077]另外,通过设置第二中间齿轮15并增大第二从动轴6与驱动轴2的轴间距离,能够避免在第二从动轴6的两端设置的第二段压缩部8及第三段压缩部9与驱动轴2之间的干涉、以及与第一段压缩部7a、7b之间的干涉。即,通过随着中间齿轮的设置及第一段压缩的复数化而将压缩部设为三段,能够实现高压缩比且有效地实现大容量化。
[0078]另外,如图2B所示,在驱动齿轮IlB的转速(即驱动源19的转速)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通过调整中间齿轮14B、15B的齿数,能够在不变更齿轮系统整体的大小的前提下设计增速机10B。即,能够在不变更第一从动轴5与第二从动轴6的轴间距离的前提下设计增速机10B。
[0079]这可以说是能够使驱动轴2的转速与驱动源19(蒸气涡轮、马达等)效率高的最佳转速一致,能够作为包括离心式压缩机I与驱动源19在内的“压缩机组”而实现最佳的系统。
[0080]另外,通过使第一中间齿轮14及第二中间齿轮15的中心向比驱动齿轮11的中心水平略微靠下方偏置配置,与将第一中间齿轮14与第二中间齿轮15的旋转中心设于在上下方向上与驱动齿轮11的旋转中心相同的高度的情况相比,由于通过支承驱动轴2的轴承来支承负载,因此能够实现驱动轴2的运转状况的稳定化。[0081]S卩,位于增速机10的中心附近的驱动轴2通过位于其两侧的第一中间齿轮14及第二中间齿轮15来承受齿轮的反作用力。由于各个中间齿轮14、15的齿轮反作用力在上下方向上相反地作用,因此当将驱动齿轮11与中间齿轮14、15的旋转中心配置在水平的一条直线上时,在齿轮反作用力被抵消(相反)的情况下,作用在支承驱动轴2的轴承上的负载变得极小,作为轴系而言变得不稳定。
[0082]与此相对地,通过将驱动齿轮11与中间齿轮14、15的旋转中心偏置,而使支承驱动轴2的轴承能承受恒定的负载。
[0083]另外,无关乎实现大容量化地,由于热交换器的数量与现有的离心式压缩机数目相同即可,因此能够实现离心式压缩机I的紧凑化。
[0084]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式压缩机I的控制系统,构成为在两个第一段压缩部7a、7b各自的上游侧设置第一压力计51及流量计52、在下游侧设置第二压力计53,利用控制装置50来进行整体的运转监视。由此,在异常时,即在因制作误差、经年的运转引起的性能变化等重要因素而导致在构成两个第一段压缩部7a、7b的两个叶轮25a、25b产生性能差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与其性能差相应的控制。
[0085](第二实施方式)
[0086]以下,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87]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式压缩机在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式压缩机I的第三段压缩部9相当的第三段压缩部9B的后段还设有第四段压缩部41及第五段压缩部42。
[0088]图4使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离心式压缩机IB的构成增速机IOC的齿轮组的位置构成的概要立体图。如图4所示,在设于驱动轴2的驱动齿轮11的上方配置有第三从动齿轮43,第三从动轴44向第三从动齿轮43的两侧延伸。另外,在第三从动齿轮43与驱动齿轮11之间设有第三中间齿轮45。
[0089]在第三从动轴44的两端设有第四段压缩部41及第五段压缩部42。第四段压缩部41及第五段压缩部42是与第二段压缩部8以及第三段压缩部9相同的结构,是利用叶轮对工作流体进行压缩的压缩部。
[0090]第四段压缩部41是设于第三段压缩部9的后段的压缩部,第五段压缩部42是设于第四段压缩部41的后段的压缩部。从第五段压缩部42喷出的压缩后的工作流体向未图示的规定的设备供给。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在将第三段压缩部9与第四段压缩部41连接的配管、以及将第四段压缩部41与第五段压缩部42连接的配管处设有热交换器。
[0091]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式压缩机I相同地,驱动齿轮11、第一从动齿轮12、以及第二从动齿轮13的中心水平大致相同。另外,第一中间齿轮14及第二中间齿轮15的中心向比中心线L略微靠下方偏置配置。
[0092]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式压缩机IB的第三中间齿轮45及第三从动齿轮43配置于驱动齿轮11的大致直线上(中心线L2上)。即,第一中间齿轮14、第二中间齿轮15、以及第三中间齿轮45中的第一中间齿轮14与第二中间齿轮15的旋转中心设于比驱动齿轮11的旋转中心靠下方侧的位置,第三中间齿轮的旋转中心设于上方侧。
[0093]需要说明的是,中间齿轮的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那样的配置,只要是三个中间齿轮中的两个中间齿轮的旋转中心设于比驱动齿轮11的旋转中心靠上下一方侧的位置、另一个中间齿轮的旋转中心设于上下另一方侧即可。
[0094]根据上述实施方式,通过将构成离心式压缩机的压缩部设为五段以上,能够进一步提高离心式压缩机的压缩比。
[0095]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离心式压缩机I相同地,由于通过支承驱动轴2的轴承来承受负载,因此能够实现驱动轴2的运转状况的稳定化。
[0096]此外,通过将第一中间齿轮14及第二中间齿轮15的旋转中心、与第三中间齿轮45的旋转中心在上下方向上分开,能够避免中间齿轮彼此的干涉。
[0097]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加以各种变更。
[0098]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设为在从动齿轮与驱动齿轮之间设置中间齿轮的结构,但只要充分确保驱动轴与从动轴之间的轴间距离即可,不一定必须设置中间齿轮。
[0099]另外,压缩部的段数也并不局限于三段或者五段,能够根据离心式压缩机所要求的压缩性能而适当地变更。
[0100]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101]能够不使叶轮大型化的前提下实现齿轮离心式压缩机的大容量化,从而能够实现在石油化学、天然气、空气分离的设备中的更为有效的利用。
[0102]符号说明:
[0103]I离心式压缩机
[0104]2驱动轴
[0105]3从动轴
[0106]4压缩部
[0107]5第一从动轴
[0108]6第二从动轴
[0109]7第一段压缩部
[0110]8第二段压缩部
[0111]9第三段压缩部
[0112]10增速机
[0113]11驱动齿轮
[0114]12第一从动齿轮
[0115]13第二从动齿轮
[0116]14第一中间齿轮
[0117]15第二中间齿轮
[0118]17第一中间轴
[0119]18第二中间轴
[0120]22a、22b (22)第一压缩机
[0121]24入口引导叶片
[0122]27第一热交换器(热交换器)
[0123]27a入口喷嘴(导入口 )
[0124]27b出口喷嘴(排出口)[0125]41第四段压缩部
[0126]42第五段压缩部
[0127]43第三从动齿轮
[0128]44第三从动轴
[0129]45第三中间齿轮
[0130]50控制装置(控制部)
[0131]51第一压力计
[0132]52流量计
[0133]53第二压力计
【权利要求】
1.一种离心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心式压缩机具备: 驱动齿轮; 从所述驱动齿轮向中心轴方向一方侧延伸的驱动轴; 传递所述驱动齿轮的旋转的第一从动齿轮; 向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中心轴方向两侧延伸的第一从动轴; 分别设于所述第一从动轴的中心轴方向两侧且借助所述第一从动轴的旋转对流体进行压缩的两个第一段压缩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中, 所述离心式压缩机具备设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之间的第一中间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中, 所述离心式压缩机具备: 传递所述驱动齿轮的旋转的第二从动齿轮; 沿着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中心轴方向延伸的第二从动轴; 设于所述第二从动轴的第二段压缩部; 设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之间的第二中间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中, 所述第一中间齿轮及所述第二中间齿轮的旋转轴设于比所述驱动齿轮的旋转轴靠上下方向一方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中, 所述离心式压缩机具备: 在所述第二从动轴上,相对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而沿着中心轴方向设于与所述第二段压缩部相反的一侧的第三段压缩部; 传递所述驱动齿轮的旋转的第三从动齿轮; 沿着所述第三从动齿轮的中心轴方向延伸的第三从动轴; 设于所述第三从动轴的第四段压缩部; 设于所述第三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之间的第三中间齿轮, 所述第一中间齿轮、所述第二中间齿轮、以及所述第三中间齿轮中的两个中间齿轮的旋转轴设于比所述驱动齿轮的旋转轴靠上下一方侧的位置,另一个中间齿轮的旋转轴设于上下另一方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中, 所述离心式压缩机具备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设于将所述两个第一段压缩部与所述第二段压缩部连接的配管上,且进行从所述两个第一段压缩部喷出的流体的热交换, 该热交换器设有供所述两个第一段压缩部分别连接的两个导入口和供所述第二段压缩部连接的一个排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压缩机,其中, 所述离心式压缩机具备: 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第一段压缩部的上游侧且对流体的流量进行控制的入口引导叶片;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第一段压缩部的上游侧的第一压力计及流量计; 分别设于所述两个第一段压缩部的下游侧的第二压力计; 基于由所述第一压力计、所述流量计、及所述第二压力计检测出的测定结果而对所述入口引导叶片进行 控制的控制部。
【文档编号】F04D29/053GK103620227SQ201280029854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5日
【发明者】宫田宽之, 米村直人 申请人:三菱重工压缩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