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竖井顶部负压抽风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480975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隧道竖井顶部负压抽风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竖井顶部负压抽风装置,包括筒形风管,在风管的一端设置有迎风筒,迎风筒为空心的圆锥台形结构,迎风筒的小端与风管贯通连接;风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尾舵,尾舵设置在风管端面的直径线上,且尾舵与风管的端面垂直;在风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与风管贯通连接的空心转轴。本实用新型根据流体力学原理,设计了一种负压抽风装置,在自然风通过迎风筒向尾舵一面流动时,会在风管内部产生负压,从而对竖井内部气体起到吸抽作用,并且能自动调整最有利的风向。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设置方便,充分利用了自然能源,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
【专利说明】-种隧道竖井顶部负压抽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隧道坚井类负压抽风风 道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普通的隧道坚井顶部一般都不设有辅助通风的装置,或采用风机进行辅助通风, 而公路隧道多位于偏远山区,采用风机对隧道进行通风换气时,是在坚井顶部设置若干个 风扇,向同一方向扇风;风扇工作时带动坚井顶部空气流动,以实现坚井当中的气体加速排 出,但风机工作时易产生环流,通风效率差;并且,偏远山区能源供给有限,对于多个坚井的 长隧道,需要设置大量的风机以辅助通风,对能源供给是一个巨大挑战,要投入、维护的成 本高;由于成本原因使许多公路隧道坚井顶部不设置辅助通风装置,造成了隧道中通风条 件差,汽车尾气污染物、粉尘等造成隧道中能见度降低,带来行车安全隐患;如遇到冒顶等 自然灾害,隧道中通风情况更加不容乐观。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出一种利用 自然风能实现隧道坚井辅助抽风的装置。
[0004]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 -种隧道坚井顶部负压抽风装置,包括筒形风管,在风管的一端设置有迎风筒,迎 风筒为空心的圆锥台形结构,迎风筒的小端与风管贯通连接;风管的另一端设置有尾舵,尾 舵设置在风管端面的直径线上,且尾舵与风管的端面垂直;在风管的外壁上设置有与风管 贯通连接的空心转轴。
[0006] 进一步地,空心转轴与迎风筒之间的距离小于空心转轴与尾舵之间的距离,空心 转轴的直径小于风管的直径。
[0007] 进一步地,尾舵采用一个直角梯形板,梯形板的上底长度与风管的直径相同,梯形 板的下底长度大于风管直径;梯形板与空心转轴的轴心线处于同一平面。
[0008] 进一步地,尾舵的高度大于迎风筒的高度。
[0009] 本实用新型根据流体力学原理,设计了一种负压抽风装置,在自然风通过迎风筒 向尾舵一面流动时,会在风管内部产生负压,从而对坚井内部气体起到吸抽作用,并且能自 动调整最有利的风向。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设置方便,充分利用了自然能源,符合 绿色发展的理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装置的正视图;
[0011] 图2为本装置的俯视图;
[0012] 图3为本尾舵产生力矩时的风向示意图;
[0013] 图4为在图3的风向下装置上各部的力矩分布图;
[0014] 图中标号代表:1 一迎风筒,2-风管,3-尾航,4一空心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针对于偏远山区能源匮乏,隧道通风条件 差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负压抽风装置。
[0016] 一种隧道坚井顶部负压抽风装置,包括筒形空心且两端通透的风管2,在风管2的 一端同轴设置有迎风筒1,迎风筒1为空心的圆锥台形结构,迎风筒1的小端与风管2贯通 连接;迎风筒1的作用是增大进风面积,其大端的面积较小端的面积大,而小端与风管2贯 通连接。小端和大端分别指圆锥台底面较小的一端和底面较大的一端。
[0017] 风管2的另一端设置有尾舵3,尾舵3设置在风管2端面的直径线上,且尾舵3与 风管2的端面垂直;风管2两端是通透的,一端连接迎风筒1,另一端仅在直径线上设置用 于调整其方向的尾舵3 ;尾舵3为直角梯形板,梯形板上底长度与风管2的直径相同,即梯 形板的直角边与风管2外壁上的直线处于一条线上,而梯形板的厚度远远小于风管2厚度, 不会造成风阻而影响排风;梯形板的下底长度大于风管2直径,对风向起到更好的导向作 用;梯形板与空心转轴4的轴心线处于同一平面,这样尾舵3在受风力的推动而带动整个装 置转动时,可保持其在转动过程中,只产生处于空心转轴4横截面圆周方向的力,从而减小 摩擦,利于转动;尾舵3的高度大于迎风筒1的高度,尾舵3的高度是指尾舵3上底、下底之 间的距离,迎风筒1的高度是指其大端、小端之间的距离,这样尾舵3有更大的迎风面。
[0018] 在风管2的外壁上设置有与风管2贯通连接的空心转轴4,由于负压风区更靠近迎 风筒1的小端,因此转轴与迎风筒1之间的距离小于空心转轴4与尾舵3之间的距离;空心 转轴4的直径小于风管2的直径,这样其上部有足够空间产生负压,以对坚井内部的空气起 到良好的吸引效果。
[0019] 空心转轴4的结构可广泛选择,只要其安装在坚井顶面时,能带动整个装置在空 心转轴4的圆周方向转动即可。如在一种空心转轴4结构中,空心转轴4的上端与风管2 外壁贯通连接,其下端在内部圆周上开设一圈凹槽;对应地,在坚井顶端圆周上设置一圈滑 槽,用以安装空心转轴4 ;并且可以在滑槽中加装滚珠,以利于其转动。
[0020] 本实用新型原理如下:
[0021] 当外部空气从迎风筒1的大端流入到风管2的过程中,由于空气的流动是连续的, 处处没有空隙,空气流场中各点均无随时间的分子堆积,因而单位时间内,流入迎风筒1截 面的空气质量必然相等,即:

【权利要求】
1. 一种隧道坚井顶部负压抽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形风管(2),在风管(2)的一 端设置有迎风筒(1),迎风筒(1)为空心的圆锥台形结构,迎风筒(1)的小端与风管(2)贯 通连接;风管(2)的另一端设置有尾舵(3),尾舵(3)设置在风管(2)端面的直径线上,且 尾舵(3)与风管(2)的端面垂直;在风管(2)的外壁上设置有与风管(2)贯通连接的空心 转轴(4)。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坚井顶部负压抽风装置,其特征在于,空心转轴(4)与迎风 筒⑴之间的距离小于空心转轴⑷与尾舵(3)之间的距离,空心转轴⑷的直径小于风 管⑵的直径。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坚井顶部负压抽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尾舵(3)采用一个 直角梯形板,梯形板的上底长度与风管(2)的直径相同,梯形板的下底长度大于风管(2)直 径;梯形板与空心转轴(4)的轴心线处于同一平面。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坚井顶部负压抽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尾舵(3)的高度大于 迎风筒(1)的高度。
【文档编号】F04F5/16GK204164053SQ201420502490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日
【发明者】郑晅, 张东省, 陈艳超, 李雪, 杨少文, 高一然, 周义程 申请人:长安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