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4511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塞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输送流体的活塞泵,特别是一种能自动调整活塞杆与轴封套紧配合程度的活塞泵。



图1所示,其是以往活塞泵的剖视图,其主要由一缸管10,一固设于缸管上端的套管11,以及一联设于缸管10下端的阀座2所构成;另有一引动器60连接于套管11上方,其活塞杆13向下穿置于套管1及缸管10内,活塞杆13下端连设有一流通阀131,流通阀131中央开设有通道17,且侧壁上开设与通道17相通的流出孔12,于通道17中并设有一球阀18,而流通阀131下端螺固有活塞片132;套管11内壁面适当处形成有凸环15,凸环15上设有数个轴封套16,轴封套16紧密套设于活塞杆13的外缘,于轴封套16上端设有一迫紧环片151,迫紧环片151上端受一螺设于套管11上端缘的螺帽111抵压,螺帽111愈向下逼紧,则可愈藉迫紧环片151抵压轴封套16,使得轴封套16愈为扩张,造成其与活塞杆13之间以及与套管11内壁面配合更为紧密;阀座2内部开设一通道20,通道20上设有一球形阀21,而阀座2的内缘壁设有一卡杆22,卡杆22与球形阀21上缘保持一适当距离;当引动器60带动活塞杆13向上运动时,流通阀131内的球阀18将封闭通道17,同时缸管10内形成真空状,而使阀座2内的球形阀21将被吸离通道20而卡掣于卡杆22下,因此流体将由阀座2的通道20进入缸管10内,而当活塞杆13向下移动时,流通阀131内的球阀18将被缸管10内的流体上推而离开通道17,同时,阀座2内的球形阀21将封闭通道20,而使得缸管10内的流体将由流通阀131所开设的流出孔12流出至套管11内,再当活塞杆13向上移动时,活塞片132上的流体将被推挤而由套管11侧边所开设的排出口110排出。
活塞杆13在上下动作时会与轴封套16产生磨损,而轴封套16的作用是在与活塞杆13之间形成一密封效果,以防止流体由轴封套16与活塞杆13之间泄出,因此欲保持轴封套16紧迫于活塞杆13的外缘,必需藉螺帽111的螺紧以迫紧轴封套16,但因轴封套16设于套管11内部,使用无法得知轴封套16与活塞杆13的迫紧密封程度,且以螺帽111迫紧轴封套16的螺紧力量也不易控制,若施力过多轴封套16将过于迫紧活塞杆13,同时使得活塞杆13与轴封套16的外缘磨擦力增加,而使得活塞杆13的动作不易,若过松将使活塞杆13与轴封套16密合不佳,而造成漏水的情形;活塞杆13来回动作一次,仅能排水一次,工作效率不佳;阀座2内的球形阀21无导正元件,当封闭通道20时,常因滚动而不易快速回复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塞泵,其具有自动调整的功能。
依据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套管内壁面适当处形成有一凸环,凸环上设有数个轴封套,轴封套紧密套设于活塞杆的外缘,凸环下端设有一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下端抵设有一底环,底环抵压于缸管的上缘面,使得弹性元件以其弹力推顶凸环,进而凸环向上紧迫轴封套,而造成轴封套与活塞杆之间以及与套管内壁面配合更为紧密,进而达到自动调整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活塞泵还包括有一连设于缸管下端的底阀,所述套管侧壁上开设有一排泄口,所述活塞杆下端连设有一流通阀,流通阀中央开设有通道,且其侧壁上开设有与通道相通的流出孔,并于通道中设有一球阀,流通阀下端螺固有阻封片,球阀的顶端设有一弹性元件,球阀藉由弹性元件的导正定位而自动将通道封闭;底阀内部开设一通道,通道上设有一球形阀,底阀的内缘壁设有一挡止元件,挡止元件的下端设有一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导正球形阀以封闭所述通道。
所述缸管下端形成封闭状,所述活塞杆下端套固有密封片,密封片与活塞杆外缘面及缸管内壁面间均保持密封,于缸管一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水口及第二进水口,于缸管另一侧壁上对应第一、二进水口处开设有第一出水口及第二出水口,缸管一侧设有一进水座,进水座对应于缸管的第一、二进水口处形成有前容室及后容室,于进水座下端面开设有一可与前容室与后容室相通的进水道,前容室内设有一球阀,球阀被一恢复元件顶推而挡阻于通水道与前容室之间,后容室内设有一球阀,球阀被一恢复元件顶推而挡阻于进水道与后容室之间;缸管另一侧设有一出水座,出水座对应于缸管的第一、二出水口处也形成有前容室及后容室,于出水座下端面开设有一可与前容室与后容室相通的出水道,前容室内设有一球阀,球阀被一恢复元件顶推而挡阻于出水道与前容室之间,后容室内设有一球阀,球阀被一恢复元件顶推而挡阻于出水道与后容室之间。
本实用新型与以往活塞泵作比较,可归纳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1、轴封套的压合不需人工调整因本实用新型于轴封套下方设有一弹性系数已经设定的弹性元件,其可适时推顶轴封套,而达到其活塞杆外缘面及与缸管内缘面的紧密配合,而不再需人工调整。
2、球阀可自动导正封闭本实用新型于球阀上加设有一弹性元件,而使得球阀藉由弹性元件的导正而可确实将通道快速封闭。
3、活塞动作效率提高本实用新型因于缸管内设有双进水口及双出水口,而使得活塞于每一次向上或向下动作皆可达到进水及出水的目的,因而可提高活塞泵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藉由弹性元件的自动迫紧轴封盖以达密封效果,确实具有自动调整的功效及优点。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活塞泵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以往活塞泵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如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纵剖视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活塞泵3,其主要是由一缸管31,固设于缸管31上端的套管32,以及一连设于缸管下端的底阀35所构成;另有一引动器70连结于套管32上方,其活塞杆34向下穿置于套管32及缸管31内,活塞杆34下端连设有一流通阀33,流通阀33中央开设有通道331,且侧壁上开设有与通道331相通的流出孔333,并于通道331中适当处设有一球阀335,球阀335的顶端设有一弹性元件334,而流通阀33下端固设有阻封片336;套管32内壁面适当处形成有一凸环325,凸环325上设有数个轴封套322,轴封套322紧密套设于活塞杆34的外缘,凸环325下端设有一弹性元件323,弹性元件323下端抵设有一中央开设有通孔3241的底环324,底环324固设于缸管31的上缘面,使得弹性元件323以其弹力推顶凸环325,进而使凸环325向上紧迫轴封套322,而造成轴封套322与活塞杆34之间与套管32内壁面之间更为紧密,于套管32侧壁上开设有一排泄口321;底阀35内部开设一通道351,通道351上设有一球形阀354,而底阀35的内缘壁设有一挡止元件353,挡止元件353的下端抵设有一弹性元件352,弹性元件352可向下抵制球形阀354,以导正球形阀354快速封闭通道351。
如图3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所示,并参阅图2所示,当活塞杆34被引动器70带动,而于缸管31内第一次向上移动时,将使活塞杆34与底阀35间的空间形成一吸力,而流通阀33内的球阀335因受弹性元件334的抵压而将通道331封闭,但底阀35的球形阀354将被此吸力作用而离开通道351,而使流体被吸入缸管31内阻封片336以下的空间;如图3所示,而当活塞杆34向下移动时,底阀35内的球形阀354将因吸力的消失而弹性元件352抵压而将通道351封闭,同时活塞杆34内的球阀335将被流体所推顶而脱离通道331,此时流体将沿通道331的流出孔333而流至缸管31内阻封片336以上的空间;当活塞杆34再次向上移动时,底阀35的球形阀354将再度被吸离通道351并吸入流体,且流通阀33的球阀335将封堵通道331,同时位于阻封片336以上空间内的流体将被阻封片336所向上推挤,经底环324的通孔3241而流入套管32内,并由套管32的排泄口321排出,而完成输送流体的作用。
如图4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所示,本实施例利用弹性元件323自动调整迫紧轴封套16,其结构与前一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缸管4下端形成封闭状,其内伸置有一引动器8所带动的活塞杆5,活塞杆5下端套固有数个密封片51,密封片51与活塞杆5外缘面及缸管4内壁面均保持密封效果,于缸管4一侧壁上适当处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水口41及第二进水口42,而于缸管4另一侧壁上对应第一、二进水口41、42处并开设有第一出水口43及第二出水口44,缸管4一侧有一进水座52,进水座52对应于缸管4的第一、二进水口41、42处形成有前容室521及后容室522,并于进水座52下端面开设有一可与前容室521及后容室522相通的进水道523,前容室521内设有一球阀524,球阀524被一恢复元件525顶推而挡阻于进水道523与前容室521之间。后容室522内设有一球阀526,球阀526被一恢复元件527顶推而挡阻于进水道523与后容室522之间;缸管4另一侧设有一出水座53,出水座53对应于缸管4的第一、二出水口43、44处也形成有前容室531与后容室532,并于出水座53下端面开设有一可与前容室531及后容室532相通的出水道533,前容室531内设有一球阀534,球阀534被一恢复元件535顶推而挡阻于出水道533与前容室531之间,后容室532内设有一球阀536,球阀536被一恢复元件537顶推而挡阻于出水道533与后容室532之间;当活塞5向上移动时,将造成密封片51下端有一股吸力,而使得进水座52的球阀524脱离前容室521与进水道523之间的抵制,则进水道523与前容室521为相通状态,而出水座53的球阀534因受吸力作用保持其与第一出水口43的封闭状态,进水座52后容室522内球阀526受到密封片51向上推挤其上端位于缸管4内部流体的推力作用,使得球阀526保持封闭进水道523与后容室522不相通的状态,而出水座53的球阀536则受前述推力作用,而产生脱离其与第二出水口44的抵制,形成第二出水口44与出水道533相通的状态,因此活塞5在向上动作时,流体可由进水座52的进水道523进入而由前容室521并通过第一进水口41流入缸管4内,并位于活塞5的密封片51下端,同时位于缸管4内部密封片51上端的流体将经第二出水口44进入出水座53的后容室532,并由出水道533排出于出水座53下端外;当活塞5向下移动时,将造成密封片51上端有一股吸力,而使得进水座52的球阀526脱离后容室522与进水道523之间的抵制,则进水道523与后容室522为相通状态,而出水座53的球阀536因受吸力作用保持其与第二出水口44的封闭状态,进水座52的前容室521内球阀524受到密封片51向下推挤其下端位于缸管4内部流体的推力作用,使得球阀524保持封闭进水道522与前容室521不相通的状态,而出水座53的球阀534则受前述推力作用,而产生脱离其与第一出水口43的抵制,形成第一出水口43与出水道533的相通的状态,因此活塞5在向下动作时,流体可由进水座52的进水道523进入而经后容室522并通过第二进水口42流入缸管4内,并位于活塞5的密封片51上端,同时位于缸管4内部密封片51下端的流体将经第一出水口43进入出水座53的前容室531,并由出水道533排出于水座53下端外;如此活塞的上下往复动作,即可完成两次出水动作,可提高活塞泵的工效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活塞泵,其包括缸管,固设于缸管上端的套管,以及一引动器连接于套管上方,其活塞杆向下穿置于套管及缸管内;其特征是所述套管内壁面形成有一凸环,凸环上设有轴封套,轴封套紧密套设于活塞杆的外缘,凸环下端设有一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下端设有中央开设有一通孔的底环,底环抵触于缸管的上缘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泵,其特征是其还包括有一连设于缸管下端的底阀,所述套管侧壁上开设有一排泄口,所述活塞杆下端连设有一流通阀,流通阀中央开设有通道,且其侧壁上开设有与通道相通的流出孔,并于通道中设有一球阀,流通阀下端螺固有阻封片,球阀的顶端设有一弹性元件,球阀藉由弹性元件的导正定位而自动将通道封闭;底阀内部开设一通道,通道上设有一球形阀,底阀的内缘壁设有一挡止元件,挡止元件的下端设有一弹性元件,弹性元件导正球形阀以封闭所述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泵,其特征是所述缸管下端形成封闭状,所述活塞杆下端套固有密封片,密封片与活塞杆外缘面及缸管内壁面间均保持密封,于缸管一侧壁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进水口及第二进水口,于缸管另一侧壁上对应第一、二进水口处开设有第一出水口及第二出水口,缸管一侧设有一进水座,进水座对应于缸管的第一、二进水口处形成有前容室及后容室,于进水座下端面开设有一可与前容室与后容室相通的进水道,前容室内设有一球阀,球阀被一恢复元件顶推而挡阻于通水道与前容室之间,后容室内设有一球阀,球阀被一恢复元件顶推而挡阻于进水道与后容室之间;缸管另一侧设有一出水座,出水座对应于缸管的第一、二出水口处也形成有前容室及后容室,于出水座下端面开设有一可与前容室与后容室相通的出水道,前容室内设有一球阀,球阀被一恢复元件顶推而挡阻于出水道与前容室之间,后容室内设有一球阀,球阀被一恢复元件顶推而挡阻于出水道与后容室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输送流体的活塞泵,其包括一缸管,固设于缸管上端的套管,以及一连设于缸管下端的底阀;另有一引动器连接于套管上方,其活塞杆向下穿置于套管及缸管内;所述套管内壁面适当处形成有一凸环,凸环上设有数个轴封套,轴封套紧密套设于活塞杆的外缘,于凸环下端设有一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下端抵设有一底环,底环抵于缸管的上缘面,使弹性元件以其弹力推顶凸环,进而凸环向上紧迫轴封套,使轴封套与活塞杆之间与套管内壁面之间配合更为紧密。
文档编号F04B9/00GK2188659SQ9324110
公开日1995年2月1日 申请日期199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29日
发明者许进展 申请人:许进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