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9650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包括筒体,筒体设置在对旋风机的风筒内,筒体套在电机前侧,电机输出轴与对旋风机叶轮组固连,筒体外壁上设有一端与其固连的支撑体,支撑体另一端与风筒内壁固连,支撑体的延长线与风筒的水平中心线相交且交点为点M,点M与风筒的竖直中心线的圆心之间留有距离,筒体前端固定有安装法兰,安装法兰与电机前端的法兰固连,电机后侧顶部连接有电机出线管,电机出线管端部穿出风筒后穿过接线盒固定座与电机接线盒连接,接线盒固定座和电机接线盒均位于风筒外。本实用新型电机安装时能直接对中,不需要采用垫片调整电机的中心高度来进行对中,安装简单,产生的风阻小,利于风机性能的提高。
【专利说明】_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安装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对旋风机的电机都是在整个风机风筒的内部。现有对旋风机的电机的安装方式一种是在风机风筒内部焊接底部安装座,然后采用带底座安装的电机,电机底座与风筒内部焊接的安装座螺栓联接,该种安装方式的最大缺点是:电机安装时不能直接对中,要采用垫片调整电机的中心高度来进行对中,安装比较麻烦;而且焊接的安装座产生的风阻较大,不利于风机性能的提高。对旋风机的电机另一种安装方式是设计电机安装装置,先把电机安装装置焊接在风筒内部,然后采用带法兰安装的电机与安装装置的法兰进行螺栓联接,由于电机安装装置与筒体先焊接好后,再一起加工风机内筒装叶轮部位和电机安装装置与电机联接的法兰部位,有利于保证同心度,而且产生的风阻也较小。但由于电机安装装置结构设计的差异,对风机的性能影响也各不相同。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电机安装时能直接对中,不需要采用垫片调整电机的中心高度来进行对中,安装简单,产生的风阻小,利于风机性能的提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沿中轴线设置在对旋风机的风筒内,所述筒体套在电机的前侧,所述电机位于风筒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对旋风机的叶轮组固定连接,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端与其固定连接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另一端与风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体的延长线与风筒的水平中心线相交且交点为点M,所述点M与风筒的竖直中心线的圆心之间留有距离,所述筒体的前端固定有安装法兰,所述安装法兰与电机前端的法兰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后侧顶部连接有电机出线管,所述电机出线管的端部穿出风筒后穿过接线盒固定座与电机接线盒连接,所述接线盒固定座和电机接线盒均位于风筒外,所述接线盒固定座的下端固定在风筒上,所述接线盒固定座的上端与电机接线盒固定连接。
[0005]上述的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的两侧均为锥形结构,所述支撑体中部的上下表面均为平面。
[0006]上述的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后端固定有增厚筒体,所述增厚筒体的一周均匀布设有四个沉孔,所述增厚筒体上设置有穿过沉孔且端部顶紧于电机外壁的内六角螺栓。
[0007]上述的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前端开有安装手孔,所述安装手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安装手孔沿筒体的一周均匀布设。
[0008]上述的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支撑体均位于同一平面,四根支撑体均匀布设在筒体的一周。
[0009]上述的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0010]上述的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内壁沿长度方向安装有筋板,所述筋板的数量为多根,多根筋板均匀布设。
[0011]上述的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所述外筒体与内筒体之间固定有环筋,所述外筒体、内筒体和环筋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填充有消声棉,所述风筒的前端固定有第一筋板,所述风筒的后端固定有第二筋板,所述风筒的底部固定有风机支撑座,所述支撑体的另一端与内筒体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盒固定座的下端固定在外筒体上。
[0012]上述的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伸入叶轮组的轴套内且通过键与轴套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压盖,所述压盖通过第一螺栓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0013]上述的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法兰与电机前端的法兰通过第二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盒固定座的上端与电机接线盒通过第三螺栓固定连接。
[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5]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
[0016]2、本实用新型支撑体的延长线与风筒的水平中心线相交且交点为点M,点M与风筒的竖直中心线的圆心之间留有距离,即支撑体的延长线不通过整个装置的回转中心,这种设计不但使得结构受力合理,满足支撑电机的强度需要,且有效避免了在传递扭矩过程中产生的扭振,有利于风机运行的平稳性。
[0017]3、本实用新型电机出线管连接在电机的后侧顶部,即设计成后出线方式,出线位置远离叶轮组,减少了叶轮与电机出线管之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提高风机的性能。
[0018]4、本实用新型支撑体的两侧均为锥形结构,支撑体中部的上下表面均为平面,这种结构设计,减小了对风机气流的阻力,有利于气流的顺畅通过,大大提高了风机的性能。
[0019]5、本实用新型电机安装时能直接对中,不需要采用垫片调整电机的中心高度来进行对中,安装简单,产生的风阻小,利于风机性能的提高。
[0020]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0022]图2为本实用新型风筒、筒体、电机和支撑体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00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增厚筒体和电机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4的左视图。
[0026]图6为图4的A-A剖视图。
[0027]图7为本实用新型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1—内筒体; 1-2—第一筋板; 1-3—消声棉;
[0030]1-4 一外筒体; 1-5—环筋;H 一第二筋板;
[0031]2一叶轮组;3—电机;4一压盖;
[0032]5—第一螺栓;6—电机出线管;7—键;
[0033]8一第二螺栓;9一筋板;10—电机接线盒;
[0034]11-1 一筒体;n-2—安装手孔;n-3 一安装法兰;
[0035]11-4 一支撑体;11-5—增厚筒体;12—第三螺栓;
[0036]13一内六角螺检;14一接线盒固定座;15—风机支撑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37]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筒体11-1,所述筒体11-1沿中轴线设置在对旋风机的风筒内,所述筒体11-1套在电机3的前侧,所述电机3位于风筒内,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与对旋风机的叶轮组2固定连接,所述筒体11-1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端与其固定连接的支撑体11-4,所述支撑体11-4的另一端与风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体11-4的延长线与风筒的水平中心线相交且交点为点M,所述点M与风筒的竖直中心线的圆心之间留有距离,所述筒体11-1的前端固定有安装法兰11-3,所述安装法兰11-3与电机3前端的法兰固定连接,所述电机3的后侧顶部连接有电机出线管6,所述电机出线管6的端部穿出风筒后穿过接线盒固定座14与电机接线盒10连接,所述接线盒固定座14和电机接线盒10均位于风筒外,所述接线盒固定座14的下端固定在风筒上,所述接线盒固定座14的上端与电机接线盒10固定连接。
[0038]如图7所示,所述支撑体11-4的两侧均为锥形结构,所述支撑体11-4中部的上下表面均为平面。这种结构设计,减小了对风机气流的阻力,有利于气流的顺畅通过,大大提尚了风机的性能。
[0039]如图3所示,所述筒体11-1的后端固定有增厚筒体11-5,所述增厚筒体11_5的一周均匀布设有四个沉孔,所述增厚筒体11-5上设置有穿过沉孔且端部顶紧于电机3外壁的内六角螺栓13,使得电机3安装受力合理,减小振动。
[0040]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筒体11-1的前端开有安装手孔11-2,便于电机3与电机安装装置螺栓连接;所述安装手孔1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安装手孔11-2沿筒体11-1的一周均勾布设。
[0041]如图2和图5所示,所述支撑体11-4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支撑体11-4均位于同一平面,四根支撑体11-4均匀布设在筒体11-1的一周,能够确保电机3稳定固定。
[0042]如图2所示,所述筒体11-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0043]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筒体11-1的内壁沿长度方向安装有筋板9,所述筋板9的数量为多根,多根筋板9均匀布设。
[0044]如图1所示,所述风筒包括外筒体1-4和内筒体1-1,所述外筒体1-4与内筒体1-1之间固定有环筋1-5,所述外筒体1-4、内筒体1-1和环筋1-5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填充有消声棉1-3,所述风筒的前端固定有第一筋板1-2,所述风筒的后端固定有第二筋板1-6,所述风筒的底部固定有风机支撑座15,所述支撑体11-4的另一端与内筒体1-1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盒固定座14的下端固定在外筒体1-4上。消声棉1-3填充在外筒体1-4、内筒体1-1和环筋1-5形成的腔体内起到很好的消声作用,风机支撑座15起着支撑整个风机的作用。
[0045]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伸入叶轮组2的轴套内且通过键7与轴套连接,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压盖4,所述压盖4通过第一螺栓5与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0046]如图1所示,所述安装法兰11-3与电机3前端的法兰通过第二螺栓8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盒固定座14的上端与电机接线盒10通过第三螺栓12固定连接。
[0047]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体11-4与筒体11-1之间、支撑体11-4与内筒体1_1之间以及接线盒固定座14与外筒体1-4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
[004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通过电机3来带动整个叶轮组2旋转。本实用新型中,支撑体11-4的延长线与风筒的水平中心线相交且交点为点M,点M与风筒的竖直中心线的圆心之间留有距离,即支撑体11-4的延长线不通过整个装置的回转中心,这种设计不但使得结构受力合理,满足支撑电机的强度需要,且有效避免了在传递扭矩过程中产生的扭振,有利于风机运行的平稳性。电机出线管6连接在电机3的后侧顶部,即设计成后出线方式(就是把现有标准电机的出线位置往电机尾端靠近了些,标准电机的出线位置靠近电机的前端或者是在电机的中部),出线位置远离叶轮组2,减少了叶轮与电机出线管6之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提高风机的性能。
[004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1-1),所述筒体(11-1)沿中轴线设置在对旋风机的风筒内,所述筒体(11-1)套在电机(3)的前侧,所述电机(3)位于风筒内,所述电机⑶的输出轴与对旋风机的叶轮组⑵固定连接,所述筒体(11-1)的外壁上设置有一端与其固定连接的支撑体(11-4),所述支撑体(11-4)的另一端与风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体(11-4)的延长线与风筒的水平中心线相交且交点为点M,所述点M与风筒的竖直中心线的圆心之间留有距离,所述筒体(11-1)的前端固定有安装法兰(11-3),所述安装法兰(11-3)与电机(3)前端的法兰固定连接,所述电机(3)的后侧顶部连接有电机出线管(6),所述电机出线管(6)的端部穿出风筒后穿过接线盒固定座(14)与电机接线盒(10)连接,所述接线盒固定座(14)和电机接线盒(10)均位于风筒外,所述接线盒固定座(14)的下端固定在风筒上,所述接线盒固定座(14)的上端与电机接线盒(10)固定连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11-4)的两侧均为锥形结构,所述支撑体(11-4)中部的上下表面均为平面。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1-1)的后端固定有增厚筒体(11-5),所述增厚筒体(11-5)的一周均匀布设有四个沉孔,所述增厚筒体(11-5)上设置有穿过沉孔且端部顶紧于电机(3)外壁的内六角螺栓(13)。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1-1)的前端开有安装手孔(11-2),所述安装手孔(1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安装手孔(11-2)沿筒体(11-1)的一周均匀布设。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11-4)的数量为四根,四根支撑体(11-4)均位于同一平面,四根支撑体(11-4)均匀布设在筒体(11-1)的一周。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1-1)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7.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1-1)的内壁沿长度方向安装有筋板(9),所述筋板(9)的数量为多根,多根筋板(9)均匀布设。8.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包括外筒体(1-4)和内筒体(1-1),所述外筒体(1-4)与内筒体(1-1)之间固定有环筋(1-5),所述外筒体(1-4)、内筒体(1-1)和环筋(1-5)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填充有消声棉(1-3),所述风筒的前端固定有第一筋板(1-2),所述风筒的后端固定有第二筋板(1-6),所述风筒的底部固定有风机支撑座(15),所述支撑体(11-4)的另一端与内筒体(1-1)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盒固定座(14)的下端固定在外筒体(1-4)上。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伸入叶轮组(2)的轴套内且通过键(7)与轴套连接,所述电机(3)的输出轴端部设置有压盖(4),所述压盖(4)通过第一螺栓(5)与电机(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对旋风机电机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法兰(11-3)与电机(3)前端的法兰通过第二螺栓(8)固定连接,所述接线盒固定座(14)的上端与电机接线盒(10)通过第三螺栓(12)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F04D29-00GK204283942SQ201420771170
【发明者】熊德琼, 李光明, 翟超杰 [申请人]中铁二十局集团西安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