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式定压输出控制压力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07603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置式定压输出控制压力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起重机上车液压系统的控制压力油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液压汽车在起重机(液压工程机械)上车液压系统必须配备控制压力油 源,提供液控多路比例操纵阀、电液多路比例操纵阀、巻扬绞车制动器松闸和其他需要 液控压力所用,国内多数工程机械制造厂在系统中专门设置了控制油泵与控制回路,增 加了系统复杂性,配管也增加,提高了制造成本。为此,有设计制造公司在系统设计时 候取消了专用控制油泵,但是在系统中另外设置了减压阀与蓄能器,安装在多路比例操 纵阀的外面,用管路相连接,从操纵阀中获得输入压力,再从外置式减压阀输出控制压 力,这种结构安排使尺寸庞大,占地面积增加,制作成本提高,由于输入压力波动较大, 有时高达20MPa,影响输出控制压力稳定性,所以,需要进一步改进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使结构紧凑合理、简单实用、 降低系统成本的内置式定压输出控制压力源模块。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内置式定压输出控制压力源模
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模块体,模块体表面开有回转油泵入口P、至多路比例操纵阀组 回转联的出口P'以及控制压力输出口 Yl、 Y2和泄油口T',回转油泵入口P至少分成 两路, 一路去连接多路比例操纵阀组回转联的出口P',另一路接过滤器F,过滤器F的 另一端经过可调定压输出减压阀Rd后分成两路, 一路至少经过各自的单向阀S分别接 控制压力输出口Y1、 Y2,另一路经过可调限压阀Rf接泄油口T'。
作为改进,所述的可调定压输出减压阀Rd后还分出一路经过单向阀S去接控制压 力测压口 Ym,控制压力测压口 Ym与控制压力输出口 Yl、 Y2在模块体表面位置是邻 近的,这样便于用户测试使用。
作为改进,所述的回转油泵入口 P还分出一路去连接输入压力测压口 G,这样便于
用户测试使用。
进一步改进,可调定压输出减压阀Rd的调节螺栓设置在模块体的一侧面上,所述 的可调限压阀Rf的调节螺栓也设置在模块体的一侧面上,并彼此靠近,这样方便用户
调节和设定使用。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过滤器靠近模块体另一侧面的部位开出安装孔,安装连接有配 合的端盖,端盖与安装孔之间衬有密封圈,便于用户拆换过滤器,避免卡阀。 最后,至多路比例操纵阀组回转联的出口 p'设置在模块体的背面,而回转油泵入
口 P、泄油口 T'分布在模块体的顶面部位,控制压力测压口 Y m与控制压力输出口 Yl、 Y2分布在模块体的正面部位,便于模块与多路比例操纵阀去连接安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可以与多路比例操纵阀相叠加安装的 内置式定压输出控制压力源模块,它可以简化液压系统,取消系统中专门配备控制压力 源用油泵,无需在控制回路上专门安装蓄能器,只要主机一启动,本模块Y1、 Y2口立 即输出所需要的控制压力范围,减少了系统配置,降低了系统制作成本,采用可调定压 输出减压阀和可调限压阀的结构,方便用户根据系统需要对压力进行实时调节和设定, 扩大使用范围,模块P口、 Yl、 Y2口均安装了测压点,也便于用户在调试时候进行观 察和调节,模块中安装了流通面积大的过滤器,以防止卡阀,并方便更换滤芯,选择回 转用油泵作为本模块的P 口输入压力是比较合理的,并且阀芯的内泄也甚少。


图l是内置式定压输出控制压力源模块液压原理图; 图2是本模块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模块的俯视图; 图4是本模块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4, 一种内置式定压输出控制压力源模块,其包括有模块体6,模块体6表 面开有回转油泵入口 P、至多路比例操纵阀组回转联的出口 P'、输入压力测压口 G以 及控制压力输出口Y1、 Y2 、控制压力测压口 Ym和泄油口 T',回转油泵入口P分成 三路, 一路去连接多路比例操纵阀组回转联的出口P', 一路去连接输入压力测压口 G, 另一路接过滤器F,过滤器F的另一端经过可调定压输出减压阀Rd后分成两路, 一路
经过各自的单向阀S分别接控制压力输出口 Yl、 Y2和控制压力测压口 Ym,并且控制 压力测压口 Ym与控制压力输出口 Yl、 Y2在模块体表面位置是邻近的,分布在模块体 的正面部位,单向阀S采用钢珠23、弹簧22和开孔的顶盖21组成,另一路经过可调 限压阀Rf接泄油口T'。至多路比例操纵阀组回转联的出口 P'设置在模块体的背面, 而回转油泵入口 P、泄油口 T'分布在模块体的顶面部位。可调定压输出减压阀Rd的 调节螺栓设置在模块体的一侧面上,其中阀芯9、阀套12、弹簧ll、弹簧座13、调节 螺栓16、螺母15、并紧螺母17、 0型密封圈14组成了可调定压输出减压阀Rd,可调 限压阀Rf IO的调节螺栓也设置在模块体的一侧面上,并彼此邻近,阀芯9至模块体6 表面成型有流道,流道端口7螺纹连接有密封端盖8。过滤器5靠近模块体另一侧面的 部位开出安装孔,安装连接有配合的端盖2,端盖2表面带有旋钮1,端盖与安装孔之 间衬有密封圈3,端盖与过滤器5之间衬有密封圈4,便于其拆换滤芯。
其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回转机构用油泵(每转排量32 40ml/r)从P 口进入, 一路 从背面直接输出至叠加的回转联,供回转机构工作使用,另一路通过过滤器进入定压输 出减压阀芯,减压至3.0MPa的控制压力从Yl和Y2口输出,作为整个液压系统的控制 压力源,该控制压力同时通过减压阀芯中心小孔传递到阀芯左端与阀芯右端设定的弹簧 力相抗衡,当Yl和Y2 口控制压力大于3.0MPa时候,阀芯向右移动,关小P腔至Yl 和Y2 口之间的流通面积(节流面积),使Yl和Y2 口的控制压力降低,反之向左移动, 增大P腔至Yl和Y2 口之间的流通面积(节流面积),提高Yl和Y2 口控制压力,使 该控制压力基本稳定在3.0MPa,此时控制压力设定可用调节螺栓进行调节,如果P 口压 力瞬间急剧增加,而减压阀芯来不及向右移动迅速减压,引起Yl和Y2 口输出控制压 力超压时候,可调限制阀立即开启,削减Yl和Y2 口峰值压力,使控制压力不超过 5.0MPa,由于采用回转机构油泵作为本模块的P 口入口压力源,当回转机构操纵阔中位 卸载时候即P 口压力小于3.0Mpa时候,定压输出减压阈阀芯9自动处于全开启,不进 行减压,Yl和Y2 口输出控制压力与P 口压力相等,为了确保系统所需最低控制压力不 小于l.OMPa, 一般在与本模块相叠加回转联内部设置了可调背压阀,来确保Y1禾CIY2 口输出控制压力即使在回转机构操纵阀中位时候也能达到大于l.OMPa,并可以调节到 2.0MPa,这样就能保证在回转联所有工况下,本模块Y1和Y2 口都能提供理想的控制 压力输出,Ym口随时可测量Yl和Y2口输出控制压力,G口测量P口输入压力,定压 输出减压阀的阀芯直径为6mm,与阀体配合间隙甚小,为了防止卡阀,安装了过滤器, 间隙配合产生的少量内泄露与可调限压阀开启后的回油均从T' 口流出,直通油箱,以
提高Yl和Y2 口输出控制压力稳定性。
本产品的整体结构组成与外形见图1-4,呈现规则的阀块,可用三只螺钉与多路比 例操纵阀组相叠加连接,安装十分方便,底下螺钉孔可与底座相连接,模块将过滤器、 可调定压输出减压阀(包括阀芯、弹簧、阀套、弹簧座、调节螺栓、螺母、并紧螺母和 O形密封圈组成)、可调限压阀(如先导型次级溢流阀)等集中组装在模块体内部,组 成了尺寸十分紧凑的片式模块。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置式定压输出控制压力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模块体,模块体表面开有回转油泵入口P、至多路比例操纵阀组回转联的出口P’以及控制压力输出口Y1、Y2和泄油口T’,回转油泵入口P至少分成两路,一路去连接多路比例操纵阀组回转联的出口P’,另一路接过滤器F,过滤器F的另一端经过可调定压输出减压阀Rd后分成两路,一路至少经过各自的单向阀S分别接控制压力输出口Y1、Y2,另一路经过可调限压阀Rf接泄油口T’。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定压输出控制压力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可调定压输 出减压阀Rd后还分出一路经过单向阀S去接控制压力测压口 Ym,控制压力测压口 Ym 与控制压力输出口Y1、 Y2在模块体表面位置是邻近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定压输出控制压力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回转油泵入 口 P还分出一路去连接输入压力测压口 G。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定压输出控制压力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可调定压输 出减压阀Rd的调节螺栓设置在模块体的一侧面上。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定压输出控制压力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可调限压阀 Rf的调节螺栓设置在模块体的一侧面上。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定压输出控制压力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过滤器F 靠近模块体另一侧面的部位开出安装孔,安装连接有配合的端盖,端盖与安装孔之间衬 有密封圈。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定压输出控制压力源模块,其特征在于至多路比例 操纵阀组回转联的出口 P'设置在模块体的背面,而回转油泵入口 P、泄油口 T'分布 在模块体的顶面部位,控制压力测压口 Ym与控制压力输出口 Yl、 Y2分布在模块体的正面部位。
全文摘要
一种内置式定压输出控制压力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模块体,模块体表面开有回转油泵入口P、至多路比例操纵阀组回转联的出口P’以及控制压力输出口Y1、Y2和泄油口T’,回转油泵入口P至少分成两路,一路去连接多路比例操纵阀组回转联的出口P’,另一路接过滤器F,过滤器F的另一端经过可调定压输出减压阀Rd后分成两路,一路至少经过各自的单向阀S分别接控制压力输出口Y1、Y2,另一路经过可调限压阀Rf接泄油口T’,其结构紧凑合理、简单实用、降低成本。
文档编号F15B11/00GK101096970SQ20061005216
公开日2008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28日
发明者刘富良, 卢永松 申请人:卢永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