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心泵主要过流部件的设计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矿用离心泵导叶的水力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离心式水泵由于其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使用范围广,因此被广泛运用在煤矿排水系统中。矿用离心泵一般用来输送固体颗粒含量不大于1.5%的中性矿水,粒度小于0.5毫米及类似的其他污水中,被输送介质的温度一般不大于80℃,通常适用于钢铁厂、矿山排水和污水输送等场合。
为了防止发生事故的发生,矿场场面和井下必须要布置良好的排水设备,为了及时高效的排除矿井中的积水,必须安装性能较好的多套排水泵,此时对排水泵的工作能力要求很高,必须要求安装的排水泵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排出矿井中的积水。
目前的矿山用泵多为离心泵,离心泵的主要过流部件是叶轮和导叶,叶轮的主要作用是使流体有足够的能量达到用户要求的扬程,而导叶则是将液体动能转换成压能的过流部件,同时可以降低液流速度,消除液流从叶轮流出的旋转运动,由此降低液流的水力损失,进而相应的提高泵的效率,因此导叶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使用的矿用离心泵就导叶的水力设计而言,仍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输送的液体中通常含有较多的泥沙和矿石颗粒等较大颗粒的物质,尽管有设备在液体流入水泵之前将颗粒物质过滤掉,但是难免会有无法过滤的混合物进入水泵中,造成泵内流道的磨损,同时影响泵的性能,造成效率降低,噪声增大,运行不稳定等,进而缩短泵的使用寿命,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现有专利号201410797350.5,名称为“一种带槽结构的径向导叶及其设计方法”的专利提出: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nsyscfx14.5对径向导叶进行定常数值模拟,得到导叶内全部流道的速度流线分布图,以此来设计带槽的径向导叶;同时对带槽的径向导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相应的速度流线分布图,减小导叶工作面的漩涡区域,改善导叶内部流场分布,进而提高其过流能力。
现有专利号201510382897.3,名称为“一种流道式导叶设计方法”的专利提出:在传统流道式导叶设计的基础上,应用安德森的面积比原理,以确定导叶进口宽度b3、导叶喉部宽度a3和导叶数z的方法,考虑了叶轮和导叶的匹配性,但是并没有给出多级离心泵导叶基本参数的系统的、精确的设计方法。
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发明了“一种矿用离心泵导叶的水力设计方法”,不仅给出了矿用离心泵导叶参数的精确的、系统的设计方法,还增强了矿用离心泵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了水力效率,延长了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
发明目的
目前,在煤矿采掘工作面使用的排水泵中,普遍使用的是多级清水离心泵,而输送的液体中通常含有较多的泥沙和固体颗粒,过流部件的磨损严重,维修周期短,水泵过早报废,不但增加了成本,还常常直接影响生产进度。因此过流部件的水力设计显得尤其重要,而泵主要的过流部件是叶轮和导叶,现有的导叶的设计方法,理论设计与实际模型出入大,泵的水力损失较大,很难达到预想效果。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高矿用离心泵导叶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过流部件的过流能力和水力效率,增长泵的寿命和维修周期,减少检修人员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矿用离心泵导叶的水力设计方法。通过改善泵导叶的几个重要参数的设计方法,提高了泵水力效率,增强了矿用离心泵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导叶基圆直径d3,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d3——导叶基圆直径,mm;
d2——叶轮出口直径,mm;
ns——比转速;
(2)导叶进口轴向宽度b3,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b3——导叶进口轴向宽度,mm;
b2——叶轮出口轴向宽度,mm;
ns——比转速;
(3)导叶进口安放角α3,其计算公式如下:
α3=arctan{[1.24+0.1995·cos(0.002719·ns)-0.3105·sin(0.002719·ns)]·tanα2′}(3)
式中:
α3——导叶进口安放角,弧度;
ns——比转速;
α2’——叶轮出口绝对液流角,弧度;
(4)导叶喉部平面宽度a3,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a3’——导叶喉部平面宽度,mm;
ns——比转速;
b3——导叶进口轴向宽度,mm;
z——导叶叶片数,个;
(5)导叶叶片数z根据经验和工程实际,通常取6~8中的某一个值;
(6)导叶扩散段长度l,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l——导叶扩散段长度,mm;
ns——比转速;
a3’——导叶喉部平面宽度,mm;
(7)导叶扩散段出口面积f4,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f4——导叶扩散段出口面积,mm2;
ns——比转速;
b3——导叶进口轴向宽度,mm;
a3’——导叶喉部平面宽度,mm;
(8)导叶扩散角
(9)导叶叶片入口厚度δ3,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δ3——导叶叶片入口厚度,mm;
ns——比转速;
d3——导叶基圆直径,mm;
(10)导叶出口直径d4,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
d3——导叶基圆直径,mm;
d4——导叶出口直径,mm;
ns——比转速;
根据上述步骤,可以得到一种相对系统的、精确的矿用离心泵导叶的主要参数的设计方法。
通过上述计算方法确定矿用离心泵导叶的基圆直径、导叶进口轴向宽度、导叶进口安放角、导叶叶片入口厚度、导叶喉部平面宽度、导叶叶片数、导叶扩散段长度和导叶扩散角等。该设计方法不同于传统相似法与速度系数法,能降低水力损失,提高泵的水力效率,增强矿用离心泵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矿用离心泵导叶的平面图。
图2是矿用离心泵导叶的轴面图。
图1中:3.d3;4.d4;5.a3;6.l。
图2中:1.b4;2.b3。
具体实施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几个公式来确定矿用离心泵导叶的基圆直径d3、导叶进口轴向宽度b3、导叶进口安放角α3、导叶叶片入口厚度δ3、导叶喉部平面宽度a3、导叶叶片数z、导叶扩散段长度l,导叶扩散角
此实施例是在给定设计工况流量q为243m3/h、设计工况扬程h为19m、比转速ns为151,叶轮外径d2为262mm、叶轮出口宽度b2为34mm,叶轮出口绝对液流角α2′为22°,导叶扩散角
α3=arctan{[1.24+0.1995·cos(0.002719·ns)-0.3105·sin(0.002719·ns)]·tanα2′}≈30°
本发明采用精确公式进行导叶水力设计,提高泵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水力效率,同时延长了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由于本发明的设计方法不同于传统的相似法和速度系数法,公式充分考虑了泵运行的实际的工作环境,因此可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以上,为本发明专利参照实施例做出的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也包含本发明构思范围内的其他实施例或变形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