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4181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线性压缩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性压缩机(linearcompressor,直线压缩机)。



背景技术:

制冷系统是通过使制冷剂循环产生冷空气的系统,并且其反复执行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制冷剂的过程。为实现这一点,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膨胀单元和蒸发器。而且,制冷系统可被安装在作为家用电器的冰箱或空调中。

大体来说,压缩机是这样一种机器,其通过接纳来自动力产生装置(比如电动机或涡轮机)的动力并且压缩空气、制冷剂或其它各种工作气体来提高压力,且被广泛用于家用电器或各种产业。

这样的压缩机可被分类为:往复式压缩机,其在活塞与汽缸之间限定压缩空间,工作气体被吸入压缩空间并从其中被排放,从而在活塞于汽缸的内部往复运动的同时压缩制冷剂;旋转式压缩机,其在偏心旋转的滚筒与汽缸之间限定压缩空间,工作气体被吸入压缩空间并从其中被排放,从而在滚筒沿着汽缸的内壁偏心旋转的同时压缩制冷剂;以及涡卷式压缩机,其在绕动涡卷与固定涡卷之间限定压缩空间,工作气体被吸入压缩空间并从其中被排放,从而在绕动涡卷沿着固定涡卷旋转的同时压缩制冷剂。

近年来,在往复式压缩机中,线性压缩机得到广泛发展,这种线性压缩机直接连接到驱动电机,借助电机使活塞线性地往复运动,以提升压缩效率且不会因运动转换而造成机械损失,同时具有简单结构。

大体来说,线性压缩机被构造为,在壳体的气密性内部,在活塞借助线性电机而在汽缸中线性往复运动的同时吸入、压缩和排放制冷剂。

在线性电机中,在内定子和外定子之间设有一永磁体,且通过永磁体与内定子(或外定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电磁力,使永磁体进行线性往复运动。而且,由于永磁体在连接到活塞的情况下被驱动,所以当活塞在汽缸中线性地往复运动的同时,制冷剂被吸入、压缩和排放。

根据传统的线性压缩机,例如题为“线性压缩机”的韩国第10-1454549号专利中公开的线性压缩机,通过使用螺旋弹簧(coilspring,卷簧)而使排放阀被排放盖直接支撑。如果线性压缩机被驱动,则被压缩的制冷剂气体经由打开的排放阀而穿过排放盖和排放消音器,且经由环状管被排放到压缩机的外部。

排放阀可能会由于制冷剂气体产生的脉冲而振动,这种振动通过螺旋弹簧被传递到排放盖且通过支撑排放盖的支撑装置而被传递到壳体,从而使整个压缩机振动并由此产生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线性压缩机,以减少制冷剂排放侧产生的振动或噪音。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线性压缩机,其包括:汽缸(cylinder,缸),其限定用于制冷剂的压缩空间;框架,其将汽缸固定到一壳体;活塞,其在汽缸的内部沿轴向往复运动;排放阀,其设置在汽缸的前部以便选择性地排放在用于制冷剂的压缩空间中被压缩的制冷剂;排放盖,其联接到框架,且具有用于通过排放阀排放的制冷剂的排放空间;阀弹簧,其在支撑排放阀的同时向排放阀提供轴向弹性力;以及阀支撑装置,其联接到阀弹簧并且被框架支撑,以便将排放阀产生的振动传递到框架。

阀支撑装置可包括:支撑体,其设置在排放盖的一个表面上;以及汽缸支撑部,其从支撑体延伸并且联接到汽缸或框架。

可设有多个汽缸支撑部,且所述多个汽缸支撑部可布置在支撑体的外周面上而彼此相隔开。

汽缸支撑部可包括第一联接部,联接构件穿过第一联接部。

该线性压缩机还可包括:第二联接部,其形成在汽缸中,且联接构件穿过第二联接部;以及第三联接部,其形成在框架中,且联接构件联接到第三联接部。

阀弹簧可包括板簧。

阀支撑装置可包括:弹簧联接部,其联接到阀弹簧;汽缸联接部,其从弹簧联接部向后延伸以被联接到汽缸;以及框架支撑部,其从弹簧联接部径向延伸以被框架支撑。

汽缸可包括:汽缸体,其容置活塞;以及汽缸凸缘,其设置在汽缸体的前面,且汽缸联接部被插入到汽缸凸缘。

排放盖可包括:盖体,其设置在阀支撑装置的前方从而面向阀支撑装置;以及阀挡止件(valvestopper),其从盖体向后突出以限制阀弹簧的打开度。

盖体可与阀支撑装置的前表面隔开一设定距离(s),以限制振动从排放阀到盖体的传递。

阀弹簧可包括螺旋弹簧。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案,提供一种线性压缩机,其包括:汽缸,其限定用于制冷剂的压缩空间;框架,其将汽缸固定到壳体;排放阀,其设置在汽缸的前方以便选择性地排放在用于制冷剂的压缩空间内被压缩的制冷剂;排放盖,其联接到框架,且具有用于通过排放阀排放的制冷剂的排放空间;阀弹簧,其在支撑排放阀的同时向排放阀提供轴向弹性力;以及阀支撑装置,其被框架支撑,其中该阀支撑装置包括:弹簧联接部,其联接到阀弹簧;以及汽缸联接部,其从弹簧联接部延伸以联接到汽缸。

该线性压缩机还可包括联接到框架的联接构件,且该联接构件可穿过汽缸支撑部和汽缸。

排放盖可包括:盖体,其设置在阀支撑装置的前面而面向阀支撑装置;以及阀挡止件,其从盖体突出以便限制阀弹簧的打开度。

盖体可与弹簧联接部隔开一设定距离(s),以便限制振动从排放阀到盖体的传递。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排放盖和排放阀组件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排放盖和排放阀组件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阀支撑装置的构造的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活塞和阀支撑装置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的构造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排放盖和排放阀组件的构造的剖视图;以及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排放盖和排放阀组件的构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多个详细的实施例。同时,本公开的精神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理解本公开的精神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落入相同精神范围内的其它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的构造的剖视图。

参照图1,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10包括:大致圆柱形的壳体101;第一壳体盖102,联接到壳体101的一侧;以及第二壳体盖103,联接到壳体101的相对侧。

作为示例,线性压缩机10被横向放置,在图中第一壳体盖102可联接到壳体101的右侧而第二壳体盖103可联接到壳体101的左侧。在广义上,第一壳体盖102和第二壳体盖103可被理解为壳体101的构造。

线性压缩机10包括:汽缸120,设置在壳体101的内部;活塞130,在汽缸120的内部线性地往复运动;以及电机组件140,作为向活塞130提供驱动力的线性电机。

如果电机组件140被驱动,则活塞130可沿轴向往复运动。

详细而言,线性压缩机10包括:吸入部104,制冷剂通过该吸入部被引入;以及排放部105,在汽缸120内部中被压缩的制冷剂通过该排放部被排放。吸入部104可联接到第一壳体盖102,而排放部105可联接到第二壳体盖103。

通过吸入部104被吸入的制冷剂经由吸入消音器150流入活塞130中。在制冷剂经过吸入消音器150的同时,噪音可降低。吸入消音器150为第一消音器151和第二消音器153的组合。吸入消音器15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活塞130的内部。

活塞130包括大致圆柱形的活塞本体131和从活塞本体131径向延伸的活塞凸缘部132。活塞本体131可在汽缸120的内部往复运动,而活塞凸缘部132可在汽缸120的外部往复运动。

汽缸120被构造为容置吸入消音器150的至少一部分和活塞130的至少一部分。

在汽缸120的内部形成压缩空间p,制冷剂在压缩空间p中被活塞130压缩。而且,在活塞130的前部形成吸入孔133,制冷剂通过吸入孔133被吸入到压缩空间p中,且在吸入孔133的前方设有吸入阀135,吸入阀135选择性地打开吸入孔133。在吸入阀135的大致中心部处形成联接孔,一联接构件联接到该联接孔。

在压缩空间p的前方设有排放盖200和排放阀组件,排放盖200限定用于从压缩空间p排放的制冷剂的排放空间或排放通道,排放阀组件联接到排放盖200以便选择性地排放在压缩空间p中被压缩的制冷剂。

排放阀组件包括:排放阀250,当压缩空间p的压力不小于排放压力时,排放阀250打开以便将制冷剂引入到排放盖200的排放空间中;以及阀弹簧252,其设置在排放阀250与排放盖200之间以提供轴向弹性力。举例来说,阀弹簧252可包括片簧。

排放阀250联接到阀弹簧252,且排放阀250的后侧或后表面被汽缸120的前表面支撑。举例来说,阀弹簧252可包括板簧。

排放阀组件还包括支撑阀弹簧252或排放阀250的阀支撑装置300。阀支撑装置300可被安置在排放盖200的第一盖210的内表面上。下文将描述阀支撑装置300的构造。

压缩空间p被理解为限定在吸入阀135与排放阀250之间的空间。而且,吸入阀135可形成在压缩空间p的一侧,而排放阀250可设置在压缩空间p的相对侧,即吸入阀135的相对侧。

同时,轴向可被理解为活塞130进行往复运动的方向,即图1的横向。而且,轴向的方向从吸入部104朝向排放部105,即制冷剂流动的方向被限定为前侧,而其相反方向被限定为后侧。

同时,径向是与活塞130进行往复运动的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且可被理解为图1的纵向。

如果当活塞130在汽缸120的内部线性地往复运动的同时,压缩空间p的压力低于排放压力且不大于吸入压力,则吸入阀135打开以使制冷剂被吸入到压缩空间p中。同时,如果压缩空间p的压力不小于吸入压力,则在吸入阀135关闭的同时,压缩空间p中的制冷剂被压缩。

同时,如果压缩空间p的压力不小于排放压力,则在阀弹簧252向前变形时排放阀250打开,且制冷剂被排放到压缩空间p以被排放到排放盖200的排放空间。如果制冷剂被完全排放,则阀弹簧252向排放阀250提供回复力以关闭排放阀250。

在排放盖200的排放空间中流动的制冷剂从排放盖200通过排放管205被排放,且被引入到排放软管206中。排放软管206联接到排放管205且延伸到排放部105,并将被压缩的制冷剂引导至排放部105。举例来说,排放软管206在呈沿特定方向缠绕的形状的同时圆形地延伸,且联接到排放部105。

在排放盖200中设有多个盖。所述多个盖包括第一盖210、第二盖220、第三盖230和第四盖240。第一盖210、第二盖220、第三盖230和第四盖240可从排放阀250依次地布置。

在第一盖210与第二盖220之间设有第一排放通道,通过开启的排放阀250的被压缩的制冷剂经过该第一排放通道被排放,在第二盖220与第三盖230之间设有第二排放通道,经过第一排放通道的制冷剂流过第二排放通道。

排放管205联接到第三盖230,经过第二排放通道的制冷剂可被排放到排放管205。

第四盖240设置在第三盖230的前面以便支撑第三盖230。第四盖240可被称为“支撑盖”。

弹性盖构件275联接到第四盖240。第四盖240包括联接到弹性盖构件275的第一盖凸起部245。举例来说,第一盖凸起部245可被插入到弹性盖构件275中。而且,盖联接部270联接到弹性盖构件275。

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通过使用磁场来支撑盖联接部270的排放侧支撑构件280。排放侧支撑构件280包围盖联接部270的至少一部分,且可在与盖联接部270的外周面相隔开的同时利用磁力来支撑盖联接部270。

排放侧支撑构件280可从盖联接部270径向延伸以被联接到第二壳体盖103。

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联接到排放侧支撑构件280的加强构件。举例来说,排放侧支撑构件280和加强构件290可通过联接构件彼此联接。

加强构件290联接到排放侧支撑构件280以朝向壳体101的内周面延伸。详细而言,加强构件290包括:第一联接部291,其联接到排放侧支撑构件280;以及第二联接部295,其从第一联接部291弯折且联接到壳体101的内周面。

盖联接部270可通过排放侧支撑构件280和加强构件290而被壳体101或第二壳体盖103支撑。支撑装置包括磁性构件。详细而言,该磁性构件包括:第一磁性部,其设置在盖联接部270中;以及第二磁性部,其安装在排放侧支撑构件280中。在第一磁性部与第二磁性部之间可施加有斥力。

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框架110。框架110被构造成用以固定汽缸120,且可通过联接构件联接到汽缸120。框架110包围汽缸120。即是说,汽缸120可被容置在框架110中。而且,排放盖200(具体而言,第一盖210)可联接到框架110的前表面。

电机组件140包括:外定子141,其固定到框架110而包围汽缸120;内定子148,其设置在外定子141的内部而与外定子141间隔开;以及永磁体146,其位于外定子141与内定子148之间的空间中。

永磁体146可由于外定子141与内定子148之间相互作用的电磁力而往复运动。而且,永磁体146可包括具有一个磁极的单磁体,或者包括具有三个磁极的多磁体的组合。

永磁体146可通过连接构件138联接到活塞130。详细而言,连接构件138可联接到活塞凸缘部132而在朝向永磁体146弯折之后延伸。由于永磁体146进行往复运动,所以活塞130可与永磁体146一同沿轴向往复运动。

外定子141可包括线圈缠绕体和定子芯。线圈缠绕体包括线轴和沿着线轴的周向缠绕的线圈。线圈可呈多边形截面,例如可呈六边形。

可通过周向地堆叠多个叠片来获得定子芯,且定子芯可围绕线圈缠绕体。

定子盖149设置在外定子141的一侧上。即是说,外定子141的一侧可被框架110支撑,而外定子141的相对侧可被定子盖149支撑。

内定子148被固定到框架110的外周。而且,通过在框架110的外侧沿周向堆叠多个叠片来获得内定子148。

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支撑活塞130的支撑件137和以弹簧方式联接到支撑件137的后盖170。支撑件137通过一联接构件联接到活塞凸缘部132和连接构件138。

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吸入引导部155,吸入引导部155设置在第一壳体盖102的与吸入部104联接的位置(联接位置)的内部。吸入引导部155被安装为邻接该联接位置的内部以便引导通过吸入部104吸入的制冷剂,以使制冷剂被引入到吸入消音器150中。

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多个共振弹簧176,这些共振弹簧的固有频率被调节为使得活塞130共振。

所述多个共振弹簧176包括:第一共振弹簧,其被支撑在支撑件137与定子盖149之间;以及第二共振弹簧,其被支撑在支撑件137与后盖170之间。

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联接到后盖170的吸入侧弹性构件187。举例来说,吸入侧弹性构件187包括板簧。

后盖240包括联接到吸入侧弹性构件187的第二盖凸起部175。举例来说,第二盖凸起部175可被插入到吸入侧弹性构件187中。而且,吸入引导部155可联接到吸入侧弹性构件187。

线性压缩机10还包括支撑吸入引导部155的吸入侧支撑构件180。吸入侧支撑构件180包围吸入引导部155的至少一部分,且与吸入引导部155的外周面相隔开。

而且,吸入侧支撑构件180可从吸入引导部155沿相反的径向方向延伸,且可联接到第一壳体盖102。

在吸入侧支撑构件180与吸入引导部155之间安装有缓冲构件185。举例来说,缓冲构件185可包括橡胶构件。缓冲构件185可防止在通过吸入部104吸入制冷剂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振动从吸入引导部155传递到吸入侧支撑构件180。由此,可实现降低噪音的效果。

图2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排放盖和排放阀组件的构造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排放盖和排放阀组件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阀支撑装置的构造的视图。

参照图2至图4,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的排放阀组件包括:排放阀250,其安置在汽缸120的前表面上以便被选择性地打开;以及阀弹簧,其联接到排放阀250以提供轴向弹性力。

该排放阀组件还包括挡止件255,挡止件255设置在阀弹簧252的前部以限制阀弹簧252的形变。当排放阀250打开时,阀弹簧252向前形变,且在此过程中,在阀弹簧252的前部,挡止件255被阀弹簧252干涉并且防止了阀弹簧252的过度形变。

挡止件255的后表面上可形成阀规避(valveavoidance)凹部,当排放阀250被移动时,排放阀250的至少一部分可位于阀规避凹部中。

排放阀组件还包括安装在阀弹簧252与挡止件255之间的衬垫254。该衬垫将阀弹簧252与挡止件255彼此间隔开一预设距离,以便确保一空间(阀弹簧252可在该空间中形变)。

排放阀组件还包括阀支撑装置300,阀支撑装置300设置在挡止件255的一侧上以便稳定地支撑排放阀250和阀弹簧252。

详细而言,阀支撑装置300包括:支撑体310,其大致呈环形且位于挡止件255的前方;以及汽缸支撑部320,其从支撑体310的外周面向后延伸。

支撑体310包括支撑着挡止件255的前表面的支撑面。

可设有多个汽缸支撑部320。所述多个汽缸支撑部320可被安装在支撑体310的外周面上而彼此间隔开,且可向后延伸以被联接到汽缸120和框架110。在汽缸支撑部320从支撑体310向后延伸以被安置在汽缸上的方案中,汽缸支撑部320可被称为汽缸支架(支腿)。

汽缸支撑部320包括第一联接部325,联接构件350联接到第一联接部325。汽缸支撑部320的至少一部分可穿过第一联接部325。联接构件350可穿过第一联接部325以联接到汽缸120和框架110。

汽缸120包括第二联接部125,联接构件350联接到第二联接部125。第二联接部125从汽缸体121的前部(活塞130插入其中)的外周面沿径向突起。而且,在第二联接部125中形成通孔,联接构件350可插入到该通孔中。

框架110包括第三联接部115,联接构件350联接到第三联接部115。第三联接部115可通过使框架110的前部的一个表面向后凹陷而形成。

联接构件350可穿过第一联接部325和第二联接部125以便联接到第三联接部115。即是说,因为阀支撑装置300、汽缸120和框架110可通过一个联接构件350彼此联接,所以可实现简单的组装结构。

根据这种构造,因为阀支撑装置300可在支撑排放阀250、阀弹簧252和挡止件255的同时联接到汽缸120和框架110,所以阀支撑装置300可阻止在排放制冷剂的过程中产生的排放阀250或阀弹簧252的振动在传递到框架110的同时传递到排放盖200。

如果振动被传递到排放盖200,则振动可能通过排放侧支撑构件310和加强构件320而被传递到壳体101或壳体盖102、103。

然而,根据本实施例,因为振动被传递到框架110,且框架110的质量与排放盖200相比更大,所以振动可被衰减。

下文将描述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因为这些实施例仅在一些构造上不同于第一实施例,所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构造将由相同附图标记表示并且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图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活塞和阀支撑装置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的构造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排放盖和排放阀组件的构造的剖视图。

参照图5至图7,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包括:框架110a,其容置汽缸120a;以及排放阀组件,其设置在汽缸120a的前方。

汽缸120a包括:汽缸体121a,活塞130被插入到汽缸体121a中;以及汽缸凸缘122,其设置在汽缸体121a的前面。阀支撑装置400可联接到汽缸凸缘122。

排放阀组件包括:排放阀250a,其安置在汽缸120a的前部;以及阀弹簧252a,其联接到排放阀250a的中心部251a以便向排放阀250a提供轴向弹性力。举例来说,阀弹簧252a可包括板簧。

排放阀组件还包括阀支撑装置400,其联接到阀弹簧252a以便支撑排放阀250a和阀弹簧252a。

阀支撑装置400包括:弹簧联接部410,其联接到阀弹簧252a;以及汽缸联接部420,其从弹簧联接部410向后延伸以被联接到汽缸120a。

弹簧联接部410可大致呈与阀弹簧252a的形状对应的环形。阀弹簧252a可位于弹簧联接部410的空的内部中。

汽缸联接部420可联接到汽缸120a的汽缸凸缘122。汽缸凸缘122可形成在汽缸120a的前部的外周面上且可具有向前开放的凹部。汽缸联接部420可插入到此开放的凹部中。

阀支撑装置400还包括:框架支撑部430,其从弹簧联接部410径向延伸以便被框架110的前部支撑。框架支撑部430包括位于汽缸凸缘122的前端处的阶部435。阶部435可被认为是插入挡止件,其限制阀汽缸联接部420可被插入到汽缸凸缘122中的深度。

根据此构造,阀支撑装置400在支撑排放阀250a和阀弹簧252a的同时可被汽缸120和框架110稳定地支撑。

排放盖被安装在排放阀组件的前方。排放盖中设有多个盖。所述多个盖包括第一盖210a、第二盖220a和第三盖230a。第一盖210a、第二盖220a和第三盖230a可从排放阀250a依次地被布置。

即是说,上述多个盖中的第一盖210a被布置为最靠近排放阀组件。而且,第一盖210a的内表面,即第一盖210a的后部可面向阀弹簧252a。

详细而言,第一盖210a包括:盖体211,其面向阀弹簧252a并同时径向延伸;以及阀挡止件212,其从盖体211的大致中心部向后突出。

盖体211与阀支撑装置400隔开一预设距离s。详细而言,盖体211可与弹簧联接部410相隔开预设距离s。举例来说,赐预设距离s的范围可以是5mm至10mm。

当盖体211和阀支撑装置400过于彼此靠近时,在排放阀250a打开和关闭的同时,排放阀250a、阀弹簧252a和阀支撑装置400由于制冷剂的脉冲而发生振动,且在盖体211与阀支撑装置400之间的空间中的制冷剂被作为介质时,该振动可能被传递到排放盖。

如上所述,排放盖的质量与框架110相比较小,且传递到排放盖的振动很有可能通过排放侧支撑构件310和加强构件320而传递到壳体101或壳体盖102和103。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盖体211和阀支撑装置400彼此相隔开从而防止振动传递到排放盖,可使排放阀组件产生的振动传递到支撑着阀支撑装置400的框架110。

阀挡止件212可形成在与排放阀250a的中心部251a对应的位置,从而在排放阀250a打开时,即排放阀250a被向前移动时保持排放阀250a的打开度。即是说,排放阀250a可被保持打开为不小于当排放阀250a接触阀挡止件212时所对应情况下的打开度。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排放盖和排放阀组件的构造的剖视图。

参照图8,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例的线性压缩机包括排放盖,次排放盖包括多个盖和排放阀组件。

所述多个盖包括第一盖210b、第二盖220b和第三盖230b。第一盖210b、第二盖220b和第三盖230b可从排放阀250b被依次地布置。

本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阀弹簧是螺旋弹簧。

详细而言,排放阀组件包括:排放阀250b,其具有中心部251b;阀弹簧252b,其联接到中心部251b以便向排放阀250b提供轴向弹性力;以及阀支撑装置500,其支撑排放阀250b和阀弹簧252b。

阀支撑装置500包括:弹簧联接部510,其联接到阀弹簧252b;汽缸联接部520,其从弹簧联接部510向后延伸以被插入到汽缸120b的汽缸凸缘122中;以及框架支撑部530,其从弹簧联接部510径向延伸以便被框架110b的前部支撑。

弹簧联接部510可被构造为使得阀弹簧252b的一端被安置在弹簧联接部510上。阀弹簧252b可包括板簧。

阀弹簧252b的第一端可联接到排放阀250b的中心部251b,而阀弹簧252b的第二端可被弹簧联接部510支撑或联接到弹簧联接部510。

阀支撑装置500可在支撑排放阀250b和阀弹簧252b的同时被汽缸120和框架110稳定地支撑。而且,通过将排放阀组件产生的振动传递到框架110,阀支撑装置500可减缓该振动。

而且,因为阀弹簧252b是螺旋弹簧,所以可以减少压缩机的制造成本,且可以提升弹簧的操作可靠性。

根据本公开,因为排放阀产生的振动可以由阀支撑装置经由具有相对较大质量的框架传递到壳体,所以可减小壳体的振动和噪音。

详细而言,阀支撑装置的汽缸支撑部通过一个联接构件联接到汽缸和框架,排放阀产生的振动可通过联接区域而被容易地传递到框架。

而且,因为设置有多个汽缸支撑部,所以阀支撑装置可被汽缸和框架稳固地支撑,且因此可阻止振动传递。

而且,因为阀支撑装置可通过弹簧联接部、汽缸联接部和框架支撑部而被汽缸和框架稳定地支撑,所以可阻止振动的传递。

而且,因为阀支撑装置可与排放盖相隔开,所以在排放阀被打开和关闭的同时可防止阀支撑装置与排放盖之间的干涉,且因此从排放阀传递到阀支撑装置的振动不会传递到排放盖,而是传递到框架。

而且,阀弹簧可包括板簧或螺旋弹簧,板簧或螺旋弹簧可被阀支撑装置稳定地支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