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稠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9735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抽油泵,具体涉及一种抽稠泵。



背景技术:

目前,在稠油热采井中通常采用具有液压反馈力的反馈式抽稠泵,液压反馈抽稠泵采用大小泵串联的形式,下冲程中油管内液柱压力施加在泵柱塞上,即通过液力反馈力帮助抽油杆克服稠油阻力下行。

公告号为CN200996374Y、公告日为2007年12月26日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抽油泵,抽油泵包括上泵筒和下泵筒,上泵筒和下泵筒中分别滑动装配有上柱塞和下柱塞,上柱塞的下端设有出油阀,下柱塞的上下两端均封闭,泵筒与柱塞之间形成环状空间,上泵筒的外侧设有偏心接头,偏心接头上设有进油阀,进油阀的下方设有进油口,进油口的轴线平行于下柱塞,原油在进入进油口后将发生90°的转向才能进入环状空间中,同时由于进油口设在泵筒的外侧,受井内空间限制,进油口无法进一步扩大,这种流道的结构形式复杂且流道面积较小,造成了进油时液流阻力较大的问题。另外,由于进油阀偏置,容易造成抽稠泵在井下工作时被偏置的进油阀垫起而处于倾斜状态,影响泵的举升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小进油阻力的抽稠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抽稠泵的技术方案是:抽稠泵包括上泵筒和下泵筒,上泵筒和下泵筒中分别滑动装配有上柱塞和下柱塞,上柱塞与下柱塞之间设有出油阀,上泵筒的下方设有连接外筒,连接外筒套在下泵筒的外侧,连接外筒与下泵筒之间设有进油阀,进油阀下方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主进油口。

连接外筒上设有与主进油口连通的侧进油口,侧进油口位于进油阀的下方。

连接外筒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连接筒、连接套和下连接筒,上连接筒的内径大于下连接筒,连接套为锥套结构,所述侧进油口设在连接套上,侧进油口由外向内自下而上倾斜设置。

所述进油阀为强启闭固定阀。

强启闭固定阀包括上下设置的挡止配合的固定阀芯和固定阀座,固定阀座固定在连接外筒上,固定阀芯固定在下泵筒上,下泵筒与下柱塞之间摩擦配合。

连接外筒内固定有固定阀罩,固定阀罩位于固定阀芯的上方,固定阀罩包括过油通道,固定阀罩与固定阀座形成用于限制固定阀芯上下移动范围的限位结构。

所述固定阀罩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固定部、连接部和挡止部,固定部和挡止部均为套筒结构,挡止部套装在下柱塞外,挡止部的下端面与下泵筒的上端面挡止配合,连接部为锥筒结构,所述过油通道开设在连接部上。

下泵筒的外周的上部设有阶梯结构,所述固定阀芯为环套结构,固定阀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阶梯结构的小径段上并被阶梯结构的阶梯面挡止。

固定阀芯的上方设有用于将固定阀芯顶推锁紧在下泵筒上的锁紧套。

下泵筒的下端设有扶正套,扶正套上设有上下贯穿的且具有朝向扶正套外周的开口的槽状进油通道,进油通道形成所述的主进油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进油阀设置在连接外筒与下泵筒之间,主进油口位于进油阀下方且上下延伸,较于现有的进油阀偏置式结构,一方面,进油时原油无需大角度转向就能够通过进油阀进入环状空间中,流道结构简单,同时,能够充分利用井内空间,扩大进油口处的的流道面积,从而减小了进油阻力,提高了泵效;另一方面,能够避免抽油泵倾斜,保证了举升效果。

进一步地,连接外筒上设有侧进油口,能够进一步提高流道面积。侧进油口由外向内自下而上倾斜设置,保证进油方向基本是竖直向上,不存在较大角度的转向,使得液流保持向上的运动状态。

进一步地,进油阀采用强制启闭式结构,使进油阀及时打开和关闭,减少了阀的滞后和漏失造成的排量损失,相对于现有的阀球结构,能够避免因油稠导致阀球启闭滞后而导致泵效降低以及座封不严造成的漏失和失效,提高了抽稠泵的泵效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抽稠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抽稠泵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抽稠泵包括泵筒总成和柱塞总成,泵筒总成包括同轴设置的上泵筒1、下泵筒2和连接外筒3,上泵筒1的内径大于下泵筒2的内径,连接外筒3位于上泵筒1的下方,并套在下泵筒2的外侧,柱塞总成包括上柱塞4、下柱塞5和位于上柱塞4与下柱塞5之间的出油阀6,上柱塞4的外径大于下柱塞5的外径,出油阀6包括浮动阀球和浮动阀座,浮动阀座上设有出油口,下柱塞5的上下两端均封闭,上泵筒1与上柱塞4、下泵筒2与下柱塞5之间分别滑动密封配合,泵筒总成与柱塞总成之间形成环形空腔,上柱塞4上设有用于将出油口与环形空腔连通的出油通道,上泵筒1的上端设有用于连接油管的上接头11。

连接外筒3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连接筒31、连接套32和下连接筒33,上连接筒31的内径大于下连接筒33和上泵筒1,上泵筒1与上连接筒31之间通过上小下大的锥筒连接,连接套32为上大下小的锥套结构,下连接筒33的下端设有用于连接油管的下接头34。连接外筒3与下泵筒2之间设有进油阀7,进油阀7为机械强启闭固定阀,强启闭固定阀包括上下设置的挡止配合的固定阀芯71和固定阀座72,固定阀座72固定在连接外筒的连接套32上,固定阀芯71固定在下泵筒2上,下泵筒2的外周的上部设有阶梯结构,阶梯结构的小径段上设有外螺纹,固定阀芯71为设有内螺纹孔的环套结构,固定阀芯71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阶梯结构的小径段上并被阶梯结构的阶梯面挡止,在下泵筒2上位于固定阀芯71的上方旋装有锁紧套8,锁紧套8用于将固定阀芯71顶推锁紧在下泵筒2上。连接外筒的上连接筒31的内壁上固定有固定阀罩9,固定阀罩9位于固定阀芯71的上方,固定阀罩9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固定部、连接部和挡止部,固定部和挡止部均为套筒结构,挡止部套装在下柱塞5外,挡止部与下柱塞5间隙配合,挡止部的下端面与下泵筒2的上端面挡止配合,连接部为锥筒结构,连接部上开设有过油通道91,下柱塞5与下泵筒2之间过盈配合,下柱塞5通过摩擦力带动下泵筒2及其上的固定阀芯71上下移动,固定阀罩9与固定阀座72形成用于限制固定阀芯71上下移动范围的限位结构。

下泵筒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扶正套10,扶正套10滑动装配在连接外筒3的下连接筒33内,扶正套10上设有多个上下贯穿的且具有朝向扶正套外周的开口的槽状进油通道101,进油通道101周向均布在扶正套10上,所有的进油通道101形成主进油口。连接套32上开设有四个内侧与主进油口连通的侧进油口321,侧进油口321由外向内自下而上倾斜设置,主进油口和侧进油口321位于进油阀7的下方。

上冲程时,柱塞总成向上移动,出油阀关闭,泵筒总成与柱塞总成之间的环形空腔的容积增大,压强减小,下柱塞通过摩擦力带动下泵筒及其上的固定阀芯向上移动,进油阀打开,井液从主进油口和侧进油口从上到下通过进油阀流入环形空腔中,固定阀芯向上移动至固定阀罩处被挡止,下柱塞克服与下泵筒之间的摩擦力继续向上移动。下冲程时,柱塞总成向下移动,下柱塞通过摩擦力带动下泵筒及其上的固定阀芯向下移动至固定阀座处,进油阀关闭,下柱塞克服与下泵筒之间的摩擦力继续向下移动,环形空腔中的井液将出油阀顶开后排出至油管,完成抽汲过程。

在其他实施例中,扶正套上的进油通道还可以只设有一个,进油通道还可以为孔状结构。

在其他实施例中,扶正套也可以固定在连接外筒上并与下柱塞可滑动地装配在一起,还可以不设置扶正套,在连接外筒与下泵筒之间直接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主进油口。

在其他实施例中,下泵筒与下柱塞之间可以不是过盈配合,还可以采用较小凹凸结构形成的凹凸配合,还可以将下柱塞和下泵筒中至少一个的配合面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满足使下泵筒和下柱塞之间能够产生适当的摩擦力,以使下柱塞能够带动下泵筒移动,并且在下泵筒被限位结构挡止后下柱塞能够克服摩擦力继续移动的要求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下泵筒固定,可以使固定阀芯连接独立的驱动机构,能够实现进油阀的强制启闭功能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油阀还可以采用能够实现自动启闭的浮动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