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加式高压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1671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加式高压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叠加式高压泵。

[

背景技术:
]

由于现有高压泵系统大多采用卧式联轴器直连占用地面空间大,整体重量较大;电机水平放置,调节时需要四个螺栓来回顶住,固定位置,带传动时在调节三角带松紧的时候比较麻烦。高压泵定期维护时,需要对高压泵的曲轴室进行排油清理,如果高压泵是封闭式的,在狭窄的空间内对高压泵完成维护很困难。为了维护方便,将高压泵做成开放式的,则无法保证安全性以及噪音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高压泵,占用地面空间大,三角带松紧调节以及定期维护不方便等问题。此方案高压泵可以轻松安装在其他设备上固定好,如水箱,这样大大节省地面空间。电机放置设计为倾斜的结构,这样在调整电机位置的时候会很轻松,只需两个螺栓来回调节,即可调节三角带的松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叠加式高压泵,包括外壳,外壳上设有注油口、维修门,外壳内设有高压表、泵架、电机支撑板、进出水装置、电机和高压泵,所述的电机设在电机支撑板上并通过调节螺栓限位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压泵安装在泵架上,所述的高压泵与电机呈上下结构安装,所述的高压泵与电机之间通过带传动连接,所 述的电机支撑板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电机支撑板靠近维修门的一端高度低于远离维修门的一端高度,所述的调节螺栓数量为两个,所述的电机通过设在电机支撑板上的两个调节螺栓限位固定,所述的外壳底部设有地脚。

所述的外壳顶部设有注油口,所述的注油口通过进油管道连接高压泵,高压泵上设有排油口,所述的排油口上安装有开关阀并通过排油管道连接一储油盒。

所述的高压泵与电机之间通过三角带连接。

所述的上下结构安装为:高压泵设在电机的顶部。

所述的维修门包括上维修门和下维修门,所述的上维修门设在外壳一侧上部对应泵的位置,所述的下维修门设在外壳一侧下部对应电机的位置。

所述的上维修门上设有视窗。

所述的外壳上设有折叠维修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高压泵叠加在其他部分,大大的减少了占用地面空间;在调节三角带松紧的时候更方便快捷;高压泵注油的时候更方便;排油口加储油盒、开关阀,排油更方便、灵活;封闭式高压泵总成,减少噪音的同时,提供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高压泵叠加在其他部分,大大的减少了占用地面空间。其次,在调节三角带松紧的时候更方便快捷,高压泵注油的时候也更方便。排油口加储油盒、开关阀,排油更方便、灵活。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封闭式高压泵总成结构可减少噪音的同时,提供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高压泵的左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高压泵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高压泵的全剖视图;

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高压泵的轴测图。

图中1.高压泵 2.电机 3.三角带 4.电机支撑板 5.地脚 6.调节螺栓 7.外壳 8.带开关阀储油盒 9.注油口 10.折叠维修门 11.上维修门 12.下维修门 13.皮带门 14.泵架;

指定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摘要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原理对本专业的人来说是非常清楚的。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更改了地脚的形式以及高压泵架的结构,这样就节省了占地空间。电机支撑板设计为斜面结构,用两个螺栓来顶住电机,固定其位置。利用斜面,电机由于自重将会自动向下滑,再通过调节两个螺栓,可以很轻松的拉紧皮带。高压泵总成设计为全封闭式,注油口设计在顶部,露在保护壳外面,在注油的时候很方便。排油口处追加一个带开关阀储油盒,打开维修门,拧开排油口后,油排入储油盒,再打开阀门油就可以很方便的排出。

图3中可以看到高压泵1固定在泵架14上,电机2安装在斜面电机支撑板4上,打开下维修门12后,通过旋转调节螺栓6,将电机向左移动会拉紧三角 带3;图中四个地脚5可以安装在别的装置上,如水箱,用螺栓固定,可以节省地面空间;图中注油口9是露在外罩外面的,注油口加盖子,在注油时只需打开盖子就可以进行加油;图中带开关阀储油盒8加了一个开关阀,当需要排放油的时候,打开折叠维修门11,拧开排油口后,油排入储油盒,再打开阀门油就可以很方便的排出。打开皮带门13,即可安装拆卸皮带;打开上维修门11后,可对高压泵的泵头进行日常的检点以及维护;上维修门11上设有窗户,如仅查看高压表,则通过窗户即可观察,不用开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