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颈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4402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短颈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短颈泵。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节约能源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水泵的工作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滤筒设备行业,为了节省空间,本体上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需要设置的较为靠近,这样普通的泵体结构必然会影响泵的工作效率,因此目前需要一种工作效率较高的短颈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作效率较高的短颈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短颈泵,包括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前盖、后盖、设置在所述前盖和后盖所组成的泵体中的叶轮,设置在所述泵体中的分隔装置,以及驱动所述叶轮的电机;所述前盖与所述后盖相合后呈横置的空心圆柱体状,所述出液口设置在所述前盖是圆周面的上部,所述进液口偏心地设置在所述前盖的端面靠近所述出液口处,所述叶轮为圆盘状,所述叶轮的入口位于圆盘中部,出口位于圆盘的圆周侧面部,所述叶轮与泵体的端面相平行偏心地设置在所述泵体内空间的下部,所述分隔装置包括分隔部和导流部,所述分隔部以所述叶轮为基础将所述泵体内的空间分隔成连通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叶轮的入口的第一空间与连通所述叶轮的出口和所述出液口的第二空间,所述导流部为连接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叶轮的入口的一个倾斜设置的圆滑通道。

优选的,所述第二空间自下而上右逐渐变宽,所述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二空间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叶轮与所述电机通过传动轴传动连接,所述后盖下部设置有用于穿过所述传动轴的通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后盖端面的内侧以所述传动轴为中心,放射状设置多个凸起的挡板。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后盖与所述传动轴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

优选的,所述导流部与所述分隔部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导流部与所述进液口的连接口的上部为圆弧、下部为矩形,所述导流部与所述进液口之间设置有相同形状的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后盖与所述电机之间设置有镂空的支撑架。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支撑架下部设置底座。

优选的,所述前盖的下部设置有排空所述泵体内液体用的排液口和排液塞。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远离出液口偏心的设置了叶轮,留给了出液口较大的空间去整理从叶轮中出来的液流,减小了出液的阻力;同时在进液口与叶轮入口之间设置了导流部,整理了从进液口进入的液流,减小了进液阻力,两者相互结合达到了增加了短颈泵工作效率的技术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前盖;11、进液口;12、出液口;13、排液口;14、排液塞;2、后盖;3、叶轮;4、分隔装置;41、分隔部;42、导流部;5、电机;6、传动轴;7、支撑架;8、底座;9、密封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2所示,一种短颈泵,包括具有进液口11和出液口12的前盖1、后盖2、设置在前盖1和后盖2所组成的泵体中的叶轮3,设置在泵体中的分隔装置4,以及驱动叶轮3的电机5;前盖1与后盖2相合后呈横置的空心圆柱体状,出液口12设置在前盖1是圆周面的上部,进液口11偏心地设置在前盖1的端面靠近出液口12处,叶轮3为圆盘状,叶轮3的入口位于圆盘中部,出口位于圆盘的圆周侧面部,叶轮3与泵体的端面相平行偏心地设置在泵体内空间的下部,分隔装置4包括分隔部41和导流部42,分隔部41以叶轮为基础将泵体内的空间分隔成连通进液口11和叶轮3的入口的第一空间与连通叶轮3的出口和出液口12的第二空间,导流部42为连接进液口11和叶轮3的入口的一个倾斜设置的圆滑通道。

第二空间自下而上右逐渐变宽,出液口连通第二空间的顶部。

叶轮3与电机5通过传动轴6传动连接,后盖2下部设置有用于穿过传动轴6的通孔。

后盖端面的内侧以传动轴6为中心,放射状设置多个凸起的挡板。

后盖2与传动轴6之间设置有密封组件9。

导流部42与分隔部41之间设置有多个加强筋。

导流部42与进液口11的连接口的上部为圆弧、下部为矩形,导流部42与进液口11之间设置有相同形状的密封圈。

后盖2与电机5之间设置有镂空的支撑架7。

支撑架7下部设置底座8。

前盖1的下部设置有排空泵体内液体用的排液口13和排液塞14。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