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置润滑熔体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578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内置润滑熔体泵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熔体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内置润滑熔体泵。



背景技术:

熔体泵主要用于高温高粘度聚合物熔体的输送、增压、计量。国外广泛应用于塑料、树脂、橡胶、化纤制品的挤出成型。如:造粒、薄膜、管材、板材、片材、人造纤维、光导纤维、医用塑料导管等行业。随着机械工业的日益发展,熔体泵在国内市场也逐渐地被行业人士所采纳、应用。但是现有的熔体泵大多采用外置润滑,需要在熔体泵的挡板上开设润滑孔,但是外置润滑容易造成熔体泄露,对挡板的密封性能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内置润滑熔体泵。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内置润滑熔体泵,包括泵体、泵头、主动轴、从动轴和左右两个挡板,泵体内设有“8”字形腔体,腔体左右两侧设有两组轴套,每组轴套包括上下两个轴套,主动轴设于腔体上部,主动轴的右端伸出轴套后与泵头相连接,从动轴设于腔体下部,主动轴的齿轮与从动轴的齿轮啮合,从动轴的两端转动连接在轴套上;所述轴套包括圆柱状的固定段和润滑段,固定段设于润滑段外侧,固定段的直径大于润滑段的直径,固定段和润滑段连接处外周侧设有缓冲槽,防止固定段和润滑段因受热不均产生变形损坏,轴套中心设有通孔;上下两个轴套的周侧壁连接面为平面,两个轴套的连接面各设有水平的回流孔,轴套润滑段设有主润滑槽,所述主润滑槽包括设于轴套润滑段内侧壁上的竖向润滑槽和设于润滑段的通孔的侧壁上的水平润滑槽,轴套固定段的外侧壁上设有连通回流孔的连接槽;轴套润滑段的内侧上设有两个储液槽,一个储液槽与竖向润滑槽相连通,另一个储液槽与回流孔相连通,两个储液槽互不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水平润滑槽为V型凹槽,水平润滑槽的轴线平行于轴套的轴线,V型凹槽的宽端靠近润滑段侧壁,V型凹槽的窄端位于固定段和润滑段的连接处,V型凹槽与连接槽不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润滑段的内侧壁上设有3个辅助润滑槽,辅助润滑槽的轴线方向与固定段的径向方向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段的外侧壁上设有3个卸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回流孔为半圆形,上下两个轴套的回流孔刚好可以形成一个圆形的完整的回流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每组轴套的上下两个轴套的周侧壁连接面中部设有矩形定位槽,上下两个轴套组合在一起后,上下两个定位槽组合成一个定位孔,插入销轴进行定位,可以防止轴套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下两个轴套的连接面各设有水平的回流孔,轴套润滑段设有主润滑槽,所述主润滑槽包括设于轴套润滑段内侧壁上的竖向润滑槽和设于润滑段的通孔的侧壁上的水平润滑槽,轴套固定段的外侧壁上设有连通回流孔的连接槽;轴套润滑段的内侧上设有两个储液槽,一个储液槽与竖向润滑槽相连通,另一个储液槽与回流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中部分熔体通过进入轴套润滑段的主润滑槽,实现润滑作用,一部分熔体贮存在储液槽内,为主润滑槽提供储液准备,然后熔体依次沿回流孔、连接槽进入腔体内,实现了熔体泵的内润滑作用。

(2)固定段的直径大于润滑段的直径,可以有效的将轴套固定在腔体内,防止轴套向内滑动,损坏主动轴或从动轴的齿轮。

(3)所述润滑段的内侧壁上设有3个辅助润滑槽,辅助润滑槽的轴线方向与固定段的径向方向一致,部分熔体进入辅助润滑槽,在主动轴或从动轴转动时,辅助润滑槽的熔体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润滑作用。

(4)所述固定段的外侧壁上设有3个卸装孔,方便将轴套从腔体内卸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右视图;

图4是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是图4的右视图;

图7是图5的A-A剖面图;

图中,泵体1,泵头2,主动轴3,从动轴4,轴套5,固定段501,润滑段502,缓冲槽503,回流孔504,主润滑槽505,辅助润滑槽506,连接槽507,卸装孔508,储液槽509,右挡板6,左挡板7,冷水环8,导热管孔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新型内置润滑熔体泵,其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泵体1、泵头2、主动轴3、从动轴4、左挡板4和右挡板6,右挡板6上设有主动轴3穿出孔,所述左挡板7和右挡板6均设有导热管孔9,右挡板6上的导热管孔9为外大内小的阶梯孔,左挡板7上的导热管孔9为等径通孔。泵体1内设有“8”字形腔体,腔体左右两侧设有两组轴套5,每组轴套5包括上下两个轴套5,主动轴3设于腔体上部,主动轴3的右端伸出轴套5后与泵头2相连接,右挡板6与泵头2之间的主动轴上设有冷水环8,从动轴4设于腔体下部,主动轴3的齿轮与从动轴4的齿轮啮合,从动轴4的两端转动连接在轴套5上。

所述轴套5的结构如图4~图7所示,包括圆柱状的固定段501和润滑段502,固定段501设于润滑段502外侧,固定段501的直径大于润滑段502的直径,腔体的端部设有固定轴套5的固定段501的固定槽,固定段501和润滑段502连接处外周侧设有缓冲槽503,防止固定段501和润滑段502因受热不均产生变形损坏轴套5中心设有通孔,通孔的边缘做倒角处理。上下两个轴套5的周侧壁连接面为平面,两个轴套5的连接面各设有水平的半圆形回流孔504,上下两个轴套5的回流孔504刚好可以形成一个圆形的完整的回流孔504。轴套5的润滑段502设有主润滑槽505,所述主润滑槽505包括设于轴套5润滑段502内侧壁上的竖向润滑槽和设于润滑段502的通孔的侧壁上的V型水平润滑槽,所述水平润滑槽位于通孔的侧壁上,水平润滑槽的轴线平行于轴套5的轴线,水平润滑槽的宽端靠近润滑段502侧壁,水平润滑槽的窄端位于固定段501和润滑段502的连接处。润滑段502的内侧壁上还设有3个辅助润滑槽506,辅助润滑槽506的轴线方向与固定段501的径向方向一致。轴套5的固定段501的外侧壁上设有连通回流孔504的连接槽507,还设有3个卸装孔508。轴套润滑段502的内侧上设有两个储液槽509,一个储液槽509与竖向润滑槽相连通,另一个储液槽509与回流孔504相连通。

每组轴套的上下两个轴套5的周侧壁连接面中部设有矩形定位槽,上下两个轴套5组合在一起后,上下两个定位槽组合成一个定位孔,插入销轴进行定位,可以防止轴套移动。

本实用新型中部分熔体进入轴套润滑段502上的主润滑槽505,实现润滑作用,一部分熔体贮存在储液槽509内,为主润滑槽505提供储液准备,然后熔体依次沿回流孔504、连接槽507进入腔体内,实现了熔体泵的内润滑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