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空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650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压机,尤其涉及一种车载空压机。



背景技术:

目前,新能源汽车用车载空压机,不管是滑片式、活塞式还是螺杆式,常见的防护等级是IP54,现已不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因新能源公交车,特别是新能源物流车,实际工况非常恶劣,尤其是南方雨水较多,国内城市泄洪不好,公交车常常被水淹,而空压机通常放置在低位,容易引起空压机进水导致故障。

螺杆式空压机为了冷却油温,需要冷却器冷却,常见设计就是在联轴器上挂载离心冷却风扇,或冷却器离心风扇带电机驱动,以上设计模式导致冷却管路复杂,螺杆空压机结构复杂,增加了耗能和离心风扇电机的失效模式,影响机组寿命,同时增加成本,而有的仅单独设计冷却器,不带离心风扇,而在公交车上,空压机常常内置,并不能迎风冷却,所以严重影响冷却效果,而对于控制油温,由于管路布置和温控阀布置不合理,常常出现冷却器有部分冷油回到空压机内,导致空压机排气温度低于75℃,引起油乳化,加上布置不合理,使管路复杂,接头多,常用硬管连接,车辆颠簸致使管路应力集中,很容易引起漏油现象。

现有车载空压机注油口通常采用螺塞口,进油口很小,所以很容易导致每次加油油滴溅落的到处都是,对客户加油带来很大不便,且造成环境污染。

现有空压机底座,一般不设置拉手,其重量需要两人抬装,在安装机组时,由于没有合适的扶手,很容易造成失手引起空压机跌落,造成机组损坏,给安装维护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空压机冷却装置结构复杂、能耗高的缺点,提供一种车载空压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车载空压机,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有空压机机壳,空压机机壳上设有油箱,底座上固定有冷却器,冷却器一端设有与油箱连通的进油软管,另一端设有与油箱连通的出油软管,冷却器一端设有进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进油软管通过冷却器与出油软管连通,进水口通过冷却器与出水口连通。冷却器采用水冷结构,避免了联轴器侧挂离心风扇或带电机离心风扇冷却器结构,导致主机结构臃肿,增加能耗,等缺点,且能保证冷却器的冷却效果,不用担心冷却器的防护等级和离心风扇电机故障。

作为优选,进油软管和出油软管在同一侧,进水口与出水口在同一侧。减少进油软管与出油软管的长度,结构设计紧凑,冷却效果好。

作为优选,出油软管与冷却器之间设有防止油液回流的单向阀。单向阀有效防止冷却器里面冷油与油管热油进行热交换,从而避免因冷却器里面冷油参与热交换而引起排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75℃,产生油乳化几率。

作为优选,还包括管道,进油软管与冷却器之间设有控制油液流向的温控阀,管道一端设在温控阀上,另一端设在出油软管与单向阀之间。温控阀有效防止冷却器因空载或暂时其里面的冷油倒回油箱中。

作为优选,空压机机壳侧壁设有注油口,注油口与空压机机壳成30°~60°,注油口上设有顶盖,顶盖与注油口螺纹连接。该注油口方便人们加油,而且顶盖与注油口固定牢靠,不会轻易漏油。

作为优选,底座两端都设有拉手,拉手与底座固定连接。方便人们搬运。

作为优选,底座底部两端都设有减震器,减震器与底座固定连接。空压机在工作时,减震器能够减缓空压机产生的震动,从而防止空压机内部零件产生共振,延长空压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水冷结构,具有更好的防油乳化功能,空压机结构简单,功耗低,寿命高,空压机壳体注油口方便人们注油,底座上的拉手方便人们搬运,既保护设备,又保护人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0—底座、11—空压机机壳、12—油箱、13—冷却器、14—进油软管、15—出油软管、16—进水口、17—出水口、18—单向阀、19—管道、20—温控阀、21—拉手、22—减震器、111—注油口、112—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车载空压机,如图1所示,包括底座10,本实施例底座10采用304不锈钢制成,内置加强筋,使得底座10更加的牢靠,底座10上固定有空压机机壳11,空压机机壳11采用铝合金整体铸造,使得空压机机壳11密封性能好,适应雨水较多的恶劣天气,空压机寿命高,空压机机壳11上设有油箱12,底座10上固定有冷却器13,采用水冷的冷却器13有效降低油乳化几率,避免了复杂的油管路,去除了离心风扇结构,使机组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冷却器13一端设有与油箱12连通的进油软管14,另一端设有与油箱12连通的出油软管15,冷却器13一端设有进水口16,另一端设有出水口17,进油软管14通过冷却器13与出油软管连通,进水口16通过冷却器13与出水口17连通,油液在冷却器13内通过冷水冷却后从出油软管流出,并流入到油箱12内。

进油软管14和出油软管15在同一侧,进水口16与出水口17在同一侧,本实施例进油软管14与进水口16设在冷却器13下端部,出油软管15与出水口17设在冷却器13的上端。

出油软管15与冷却器13之间设有防止油液回流的单向阀18;还包括管道19,进油软管14与冷却器13之间设有控制油液流向的温控阀20,管道19一端设在温控阀20上,另一端设在出油软管15与单向阀18之间,将温控阀20和单向阀18集成在冷却器13上,冷却器13竖直固定在底座10上,油箱12侧边设置进出油口,便于连接冷却器13,使油管路简单,当排气温度高于75℃,温控阀20关闭,高温油不经过冷却器13直接回油路,冷却器13出口设置单向阀18,避免机组空载时冷却器13冷油混进油路,引起排气温度低于露点温度75℃,引起油乳化,且管路简单,不易漏油。

空压机机壳11侧壁设有注油口111,注油口111与空压机机壳11成30°~60°,本实施例注油口111与空压机机壳11成45°,注油口111上设有顶盖112,顶盖112与注油口111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两者的连接螺纹为M42,大口径的注油口111方便人们加油。

底座10两端都设有拉手21,拉手21与底座10固定连接,方便工作人员安装维护。

底座10底部两端都设有减震器22,减震器22与底座10固定连接。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