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应人体的温控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3496阅读:49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应人体的温控电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感应人体的温控电风扇。



背景技术:

虽然现在不少城市家庭都用上了空调,但是中国毕竟还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大部分的村民还是以电风扇作为主要的降温工具,春夏交替时节,白天温度很高,人们经常将风扇开启为高档位,使人感受到清凉;到了夜间,温度下降,当人们熟睡后,应该将风扇档位降低,否则会使人感冒。即使如今的电风扇都能够选择档位,但毕竟是手动换挡,当人们睡着以后就无能为力了。

随着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一些通过定时器控制的方法,但随之而来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定时时间长短有限制,一般是一两个小时,可能在一两个小时后气温依旧没有改变很多,风扇就关闭了,使人在睡梦中热醒而不得不起床重新调整,非常麻烦,而且可能多次定时后最后一次定时时间太长,在温度降低以后风扇依旧继续吹风,会使人感冒;另一方面只有定时开关机这种单一的功能,完全不能满足根据气温变化改变风扇转速的智能化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人体的温控电风扇,能够根据当前温度自动改变风扇档位。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感应人体的温控电风扇,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连接有温度传感器、人体感应模块、时钟模块、电源模块、风扇驱动模块,风扇驱动模块连接TLP512光耦,TLP512光耦直接与风扇本体进行信号传输。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还包括遥控器,遥控器内置红外发射模块,红外发射模块通过红外无线连接与红外发射模块对应的红外接收模块,红外接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采用的是STM32系列的型号为STM32F103C8T6的芯片处理器。

红外接收模块采用1838T型号的红外接收头。

人体感应模块热释电传感器和菲涅尔光学透镜,菲涅尔光学透镜置于热释电传感器上方,热释电传感器型号为HC-SR501。

温度传感器是型号为DS18B20。

时钟模块采用DS1302时钟芯片。

控制模块连接液晶显示模块,液晶显示模块是由LCD液晶显示器组成,LCD液晶显示器采用1602液晶。

电源模块包括L7805芯片和至少两个电容相配合的降压电路,降压电路有2个。

风扇驱动模块采用的是TIP122达林顿三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人体感应模块检测是否有人体存在,进行自动开启或关闭风扇;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实时温度自动改变风扇的档位,电路简洁,抗干扰能力强,信号稳定,同时起到省电省力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遥控器手动控制风扇的档位,更加方便人体对于温度的需求;

(3)本实用新型的电风扇智能化程度高,信息检测准确,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感应人体的温控电风扇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感应人体的温控电风扇的模块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感应人体的温控电风扇的温度传感器电路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感应人体的温控电风扇的人体感应模块电路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感应人体的温控电风扇的时钟模块电路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感应人体的温控电风扇的红外接收模块电路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感应人体的温控电风扇的液晶显示模块电路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感应人体的温控电风扇的电源模块电路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感应人体的温控电风扇的风扇驱动模块电路结构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感应人体的温控电风扇的工作流程图。

其中,1.电风扇本体、2.控制模块、3.温度传感器、4.人体感应模块、5.时钟模块、6.红外接收模块、7.液晶显示模块、8.电源模块、9.风扇驱动模块、10.红外发射模块、11.遥控器、12.TLP512光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一种感应人体的温控电风扇,如图1、图2所示,包括控制模块2,控制模块2分别连接有温度传感器3、人体感应模块4、时钟模块5、电源模块8、风扇驱动模块9,风扇驱动模块9连接TLP512光耦12,TLP512光耦12直接与风扇本体1进行信号传输。

还包括遥控器11,遥控器11内置红外发射模块10,红外发射模块10通过红外无线连接与红外发射模块10对应的红外接收模块6,红外接收模块6连接控制模块2。

控制模块2采用的是STM32系列的型号为STM32F103C8T6的芯片处理器。

人体感应模块4包括热释电传感器和菲涅尔光学透镜,菲涅尔光学透镜置于热释电传感器上方,热释电传感器型号为HC-SR501。

如图3所示,温度传感器3是型号为DS18B20。

如图5所示,时钟模块5采用DS1302时钟芯片。

如图6所示,红外接收模块6采用1838T型号的红外接收头。

控制模块2连接液晶显示模块7,如图7所示,液晶显示模块7是由LCD液晶显示器组成,LCD液晶显示器采用1602液晶。

如图8所示,电源模块8包括L7805芯片和至少两个电容相配合的降压电路,降压电路有2个。

如图9所示,风扇驱动模块9采用的是TIP122达林顿三极管。

一种感应人体的温控电风扇,室内有人情况下,转速调节原理如图3所示,温度传感器探测室内温度,当室内温度低于26℃时,发出指令代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电风扇减档位至0档;当室内温度处于26-28℃时,发出指令代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电风扇减档位至1档;当室内温度低于28-30℃时,发出指令代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电风扇减档位至2档;当室内温度高于30℃时,发出指令代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电风扇减档位至3档。

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感应人体的温控电风扇工作原理如下,根据温度传感器3探测室内温度,同时人体感应模块4感应在探测区域内是否有人,无人状况下,人体感应模块4将探测信息传入控制模块2,控制模块2电风扇减档位至0档,温度传感器3和人体感应模块4将继续监测;人体感应模块4感应在探测区域内有人状况下,温度传感器3将探测信息温度传感器3探测室内温度,当室内温度低于26℃时,发出指令代码至控制模块2,控制模块2通过控制风扇驱动模块9控制电风扇减档位至0档;当室内温度处于26-28℃时,发出指令代码至控制模块2,使电风扇减档位至1档;当室内温度低于28-30℃时,发出指令代码至控制模块2,使电风扇减档位至2档;当室内温度高于30℃时,发出指令代码至控制模块2,使电风扇减档位至3档;同时时钟模块将时间信息传至液晶显示模块7进行显示。

控制模块2采用的是STM32系列的型号为STM32F103C8T6的芯片处理器,外设丰富,有4GB地址空间,处理速度快很多。

温度传感器3型号为DS18B20,测温范围为—55℃~125℃,采用三线制与控制模块2相连,减少了外部硬件电路,采用单总线结构,通讯只需一根线即可,不需要温度补偿电路,可以直接读出被测温度值。

人体感应模块4包括热释电传感器和菲涅尔光学透镜,热释电传感器能够探测人体发出波长为10UM左右的红外线,菲涅尔光学透镜将10UM左右的红外线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红外感应源会失去电荷平衡,释放电荷,通过电路处理产生信号。

时钟模块5采用DS1302作为实时时钟芯片配合掉电存储电路,可以实时显示当前时间,相比于微控制器的芯片自身的晶振而言要精确很多。

红外接收模块6采用红外发光二极管所发射的红外光波作为红外发射线路。组成红外接收电路的为由红外接收二极管、三极管、硅光电池等,它将红外发射发送的红外光波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放大电路放大后送给控制模块2,驱动其他器件。

液晶显示模块7是由LCD液晶显示器组成,所述LCD液晶显示器采用1602液晶,1602液晶是工业字符型液晶,能够同时显示16*2即32个字符。1602液晶模块内部的字符发生存储器已经存储了160个不同的点阵字符图形,这些字这些字符有:阿拉伯数字、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常用的符号、和日文假名等,每一个字符都有一个固定的代码。使用时直接编写软件程序按一定的时序驱动即可。

电源模块8包括L7805芯片和至少两个电容相配合的降压电路,所述降压电路有2个。事例性的,小型电风扇通常采用9v~12v电源,所以输入接入9v电源用以启动风扇驱动模块9,通过L7805芯片与其他经过计算的电容相配合将电压转为5v,用以驱动其他传感器芯片,又因为控制模块2采用3v供电,所以采用另一个L7805芯片与电容配合将电压降为3v,L7805芯片能够提供电流限制和热保护功能,适应温度范围大,工作可靠。

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感应人体的温控电风扇,界面设置简洁,用户可根据自身身体条件设定合适的开启风扇的温度,根据当前温度自动改变风扇档位,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实时温度自动改变风扇的档位,起到省电省力的效果;通过红外遥控器手动控制风扇的档位,更加方便人体对于温度的需求,有低功率节能的效果,方便产品进行推广,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