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音高速管中泵及成套增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36312发布日期:2018-10-12 21:31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静音高速管中泵及成套增压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管中泵中,电机和泵体是通过轴套安装在套筒的两端,这样的安装方式对生产和安装的精度要求较高,因为管中泵的长度较长,如果在生产或组装时,电机、泵体和转轴的同心度出现细微偏差,将导致管中泵难以安装,即使勉强安装完成,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管中泵将会产生较大振动和较大噪音,随着管中泵运行时间的增加,偏差将会逐步增大,噪音和振动将会进一步增大,严重影响管中泵的运行维护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静音高速管中泵及成套增压装置,避免电机和泵体的安装和使用出现同心度偏差,降低了管中泵运行过程中的振动和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静音高速管中泵,包括泵壳和潜水泵,所述泵壳的侧面设有进水口,所述泵壳的顶部设有出水口,所述潜水泵安装在泵壳内,所述潜水泵的顶部设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内设有定位轴通孔,且定位轴通孔与潜水泵相连通,所述泵壳的上端设有第一定位座,所述泵壳的下端设有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一定位座包括球碗和球头,所述球碗四周与泵壳连接,所述球头安装在球碗内,所述球头设有竖向通孔,所述定位轴穿设于球头的竖向通孔内,所述定位轴通孔与出水口相连通,所述潜水泵的下端安装在第二定位座内。

优选的,所述球碗包括上密封推力座、下密封推力座和承托底座,所述上密封推力座和下密封推力座分别套设在球头外侧的上部和下部,所述承托底座设在下密封推力座的下方,所述上密封推力座、下密封推力座和承托底座的外侧面均与泵壳连接。

在安装过程中,先将球头和定位轴穿过下密封推力座,并将定位轴和潜水泵的顶部螺纹连接,然后将潜水泵伸入至泵壳内,将潜水泵的下端进行固定,然后将上密封推力座扣在球头的上方,并安装第二顶部法兰,球头被挤紧在上密封推力座和下密封推力座之间,实现潜水泵上端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二定位座包括环形定位板和防震增压座,所述环形定位板套设在潜水泵侧面的下端,所述环形定位板是外侧面与泵壳连接,所述防震增压座设有底部凹槽,所述底部凹槽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定位台阶,所述潜水泵的下端设有第二定位台阶,所述防震增压座套设在潜水泵的下端,且第一定位台阶和第二定位台阶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泵壳包括套筒、第一顶部法兰、第二顶部法兰、顶部盖板、底部定位套、底部固定套和底部封板,所述顶部盖板、第一顶部法兰和第二顶部法兰自上而下依次连接,所述第二顶部法兰与套筒的顶部连接,所述进水口设在套筒的侧壁上,所述出水口设在顶部盖板上,所述第一顶部法兰的法兰孔和第二顶部法兰的法兰孔之间形成容置第一定位座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顶部法兰的内侧壁设有环状凸台,所述承托底座的侧壁设有承托底座延伸板,所述承托底座延伸板连接在环状凸台的上方,所述第一顶部法兰和第二顶部法兰之间设有第一环状榫槽结构,所述底部定位套套设于套筒的侧面的下端,所述底部固定套设在底部定位套的下方,所述底部固定套与底部定位套之间固定连接,且底部固定套和底部定位套之间设有第二环状榫槽结构,所述环形定位板的下边缘与底部定位套连接,所述防震增压座与环形定位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底部封板与底部固定套固定连接。

环形定位板套设在潜水泵的外侧,可以有效防止潜水泵左右晃动,因为环形定位板的下边缘与底部定位套连接,在紧固防震增压座和环形定位板之间的螺栓时,防震增压座向上运动,将潜水泵的泵体进行挤压,从而减小各级泵之间的缝隙,减小液体从各级泵之间的缝隙中出现泄漏,从而起到增压作用,并且防震增压座可以有效防止潜水泵产生上下移动,减小了潜水泵的振动。

优选的,所述顶部盖板和第一顶部法兰之间还设有第三顶部法兰,所述第一顶部法兰和第三顶部法兰之间设有第三环状榫槽结构,所述第三顶部法兰的法兰孔内安装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的阀座侧壁上设有侧壁凸缘,所述侧壁凸缘下方依次套设有挠性密封件和第一密封推力座,所述第一密封推力座包括推力侧板和推力底板,所述推力侧板的上端与挠性密封件连接,所述推力底板的上表面与止回阀连接,所述推力底板的下表面与上密封推力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环状榫槽结构、第二环状榫槽结构和第三环状榫槽结构内均设有O形圈。

O型圈安装在榫槽结构中时,榫槽结构可以将0形圈紧紧挤压在榫槽结构的底部,如果O型圈两侧的压差较大,O型圈与压力要小一侧的贴合程度将会更大,从而可以有效减小榫槽结构处出现的泄漏情况。

优选的,底部封板上设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与电源连接。

底部封板内设有夹层,所述加热丝设在底部封板的夹层内,如果管中泵安装在北方室外,气温较低时,管中泵内容易发生结冰现象,底部封板上设有加热丝,可以对管中泵进行加热,从而降低管中泵发生结冰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上密封推力座和下密封推力座之间设有第四榫槽结构。

一种成套增压装置,包括四个静音高速管中泵,所述四个静音高速管中泵分别为第一静音高速管中泵、第二静音高速管中泵、第三静音高速管中泵和第四静音高速管中泵,所述第一静音高速管中泵和第二静音高速管中泵串联形成第一泵组,所述第三静音高速管中泵和第四静音高速管中泵串联形成第二泵组,所述第一泵组和第二泵组并联。

优选的,所述第一静音高速管中泵、第二静音高速管中泵、第三静音高速管中泵和第四静音高速管中泵的出口管道上均安装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潜水泵包括电机和泵体,所述泵体设在电机的上方,所述泵体为多级离心泵。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有两个,两个进水口分别对应在电机的上方和下方,一方面可以保证充足的流量供应,另一方面,设在下方的进水口可以对电机起到较好的冷却作用。

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止回阀为低阻力耐冲蚀强密封止回阀,低阻力耐冲蚀强密封止回阀的结构如下:一种低阻力耐冲蚀强密封止回阀,包括阀座、阀芯和阀盖,所述阀座包括阀座底板和阀座侧壁,所述阀座底板上设有阀座通孔,所述阀芯包括阀瓣和阀瓣轴,所述阀瓣轴垂直设置于阀瓣的顶面,所述阀瓣的底面设有阀瓣凸台,所述阀瓣凸台与阀座通孔相匹配,所述阀盖包括阀盖侧壁和阀瓣轴套筒,所述阀盖侧壁和阀瓣轴套筒通过阀盖支架连接,所述阀芯安装在阀座内,且阀瓣的底面与阀座底板相贴合,所述阀瓣凸台伸入至阀座通孔内,所述阀盖侧壁和阀座侧壁连接,所述阀瓣轴穿设于阀瓣轴套筒内。

阀瓣的底面设有阀瓣凸台,流体经过该止回阀时,流体经阀瓣凸台周围的空间进入阀座内,降低了流体经过该止回阀的阻力,降低了流体对阀瓣的冲蚀,延长了该止回阀的使用寿命;该止回阀回座后,阀瓣凸台伸入至阀座通孔内,有利于阀瓣与阀座底板的紧密贴合,提高了该止回阀阀芯回座后的密封性能。

优选的,所述阀盖和阀瓣之间设有弹簧。

阀盖和阀瓣之间设有弹簧,用于促进阀芯回座,并提高阀瓣与阀座底板的贴合,提高了该止回阀的密封性能。

优选的,所述阀瓣凸台的底面为倒锥面或圆弧面。

阀瓣凸台的底面为圆锥面或圆弧面,流体经过阀瓣凸台时,流体绕流至阀瓣凸台周围,降低了阀瓣凸台对流体的阻力。

优选的,所述阀瓣凸台侧面和阀瓣凸台底面的交界处设有弧形过渡面,所述阀座通孔侧面和阀座底板上表面的交界处设有弧形凹面,所述弧形凹面和弧形过渡面相匹配。

阀芯回座过程中,弧形过渡面和弧形凹面贴合,有利于阀芯准确回座,提高了该止回阀回座后的密封性能。

优选的,该止回阀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安装在阀瓣的底面。

所述密封圈用于阀芯回座后对阀瓣和阀座底板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进而提高该止回阀回座后的密封性能。

优选的,所述阀瓣凸台的侧面设有环形槽,所述密封圈的内侧安装在环形槽内。

密封圈的内侧安装在环形槽内,不仅可以防止密封圈从阀芯上脱落,还可以提高密封圈和阀瓣之间的密封性能。

优选的,所述阀座侧壁的外侧面设有侧壁凸缘。

优选的,所述阀座底板的底面和阀座侧壁的顶面均设有环形密封槽。

阀座底板的底面和阀座侧壁的顶面设有的环形密封槽内用于安装O型圈,以提高该止回阀阀座底板的底面、阀座侧壁的顶面与法兰之间的密封性能。

所述阀盖侧壁内侧面和阀盖侧壁底面交界处设有阀盖侧壁过渡面,所述阀盖侧壁过渡面为正锥面。

阀盖侧壁内侧面和阀盖侧壁底面交界处设有阀盖侧壁过渡面,减轻流体经过该止回阀时对阀盖侧壁的冲刷,在保证阀盖侧壁机械强度的同时又降低了阀盖侧壁对流体的阻力。

优选的,所述阀盖侧壁的顶面设有环形阀盖密封槽。

该止回阀安装在管道上时,阀盖侧壁的顶面设有环形阀盖密封槽用于安装O型圈,以提高阀盖侧壁与法兰之间的密封性能。

在安装过程中,先将球头和定位轴穿过下密封推力座,并将定位轴和潜水泵的顶部螺纹连接,然后将潜水泵伸入至泵壳内,将潜水泵的下端进行固定,然后将上密封推力座扣在球头的上方,并安装第二顶部法兰,球头被挤紧在上密封推力座和下密封推力座之间,实现潜水泵上端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潜水泵的底部通过第二定位座进行固定,稳固性高,可以有效防止潜水泵的底部出现晃动,所述潜水泵的顶部通过第一定位座进行固定,第一定位座的球头和球碗之间在安装完成前可以转动,有利于潜水泵底部的定位和固定,同时球碗的上密封推力座和下密封推力座在安装时可以把球头固定,实现潜水泵顶部的定位固定,可以有效保证电机、泵轴和泵体的同心度,减少震动,降低噪音,保证泵体和电机的高速转动。

将第一静音高速管中泵和第二静音高速管中泵串联以及将第三静音高速管中泵和第四静音高速管中泵串联,可以增大该成套增压装置的压力,将第一泵组和第二泵组并联,可以增大该成套增压装置的流量,或者是在保证压力和流量的情况下降低单个泵的尺寸,使得该成套增压装置可以适应放置空间或运输空间较小的情形,比如在高楼楼顶喷雾系统中,增压装置需要通过电梯运送至楼顶,电梯的空间限制了增压装置的尺寸不能太大,因此本实用新型以四个静音高速管中泵为基础通过串联和并联形成成套增压装置,不仅可以保证该成套增压装置的扬程,也可以保证流体的流量充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静音高速管中泵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静音高速管中泵顶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静音高速管中泵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静音高速管中泵顶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低阻力耐冲蚀强密封止回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低阻力耐冲蚀强密封止回阀仰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低阻力耐冲蚀强密封止回阀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低阻力耐冲蚀强密封止回阀阀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低阻力耐冲蚀强密封止回阀阀芯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低阻力耐冲蚀强密封止回阀阀盖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成套增压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成套增压装置流程图。

图1至图12中:101为潜水泵,102为进水口,103为出水口,104为定位轴,105为球头,106为上密封推力座,107为下密封推力座,108为承托底座,109为环形定位板,1010为防震增压座,1011为套筒 ,1012为第一顶部法兰,1013为第二顶部法兰,1014为顶部盖板,1015为底板定位套,1016为底板固定套,1017为底部封板,1018为第三顶部法兰,1019为止回阀,1020为挠性密封件,1021为第一密封推力座,1022为刚性底座,1023为第一静音高速管中泵,1024为第三静音高速管中泵,1025为第二静音高速管中泵,1026为第四静音高速管中泵,1027为单向阀,1028为安装板,201为阀座,2011为阀座底板,2012为阀座侧壁,2013为阀座通孔,2014为侧壁凸缘,2015为弧形凹面,2016为环形密封槽,202为阀芯,2021为阀瓣,2022为阀瓣轴,2023为阀瓣凸台,2024为环形槽,2025为弧形过渡面,203为阀盖,2031为阀盖侧壁,2032为阀瓣轴套筒,2033为阀盖支架,2034为阀盖侧壁过渡面,2035为环形阀盖密封槽,204为弹簧,205为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案例来对本实用新型静音高速管中泵及其成套增压装置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以求更为清楚明了地表达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具体应用,但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静音高速管中泵,包括泵壳和潜水泵101,所述泵壳的侧面设有进水口102,所述泵壳的顶部设有出水口103,所述潜水泵101安装在泵壳内,所述潜水泵101的顶部设有定位轴104,所述定位轴105内设有定位轴通孔,且定位轴通孔与潜水泵101相连通,所述泵壳的上端设有第一定位座,所述泵壳的下端设有第二定位座,所述第一定位座包括球碗和球头105,所述球碗四周与泵壳连接,所述球头105安装在球碗内,所述球头105设有竖向通孔,所述定位轴104穿设于球头105的竖向通孔内,所述定位轴通孔与出水口103相连通,所述潜水泵101的下端安装在第二定位座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球碗包括上密封推力座106、下密封推力座107和承托底座108,所述上密封推力座106和下密封推力座107分别套设在球头105外侧的上部和下部,所述承托底座108设在下密封推力座107的下方,所述上密封推力座106、下密封推力座107和承托底座108的外侧面均与泵壳连接。

所述第二定位座包括环形定位板109和防震增压座1010,所述环形定位板109套设在潜水泵101侧面的下端,所述环形定位板109是外侧面与泵壳连接,所述防震增压座1010设有底部凹槽,所述底部凹槽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定位台阶,所述潜水泵101的下端设有第二定位台阶,所述防震增压座1010套设在潜水泵的下端,且第一定位台阶和第二定位台阶相匹配。

所述泵壳包括套筒1011、第一顶部法兰1012、第二顶部法兰1013、顶部盖板1014、底部定位套1015、底部固定套1016和底部封板1017,所述顶部盖板1014、第一顶部法兰1012和第二顶部法兰1013自上而下依次连接,所述顶部盖板1014与第一顶部法兰1012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所述第一顶部法兰1012和第二顶部法兰1013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所述第二顶部法兰1013与套筒1011的顶部连接,所述进水口102设在套筒101的侧壁上,所述出水口103设在顶部盖板1014上,所述第一顶部法兰1012的法兰孔和第二顶部法兰1013的法兰孔之间形成容置第一定位座的容置空间,所述第一顶部法兰1012的内侧壁设有环状凸台,所述承托底座108的侧壁设有承托底座延伸板,所述承托底座延伸板连接在环状凸台的上方,所述第一顶部法兰1012和第二顶部法兰1013之间设有第一环状榫槽结构,所述底部定位套1015套设于套筒1011的侧面的下端,所述底部固定套1016与底部定位套1015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连接,且底部固定套1016和底部定位套1015之间设有第二环状榫槽结构,所述环形定位板109的下边缘与底部定位套1015连接,所述防震增压座1010与环形定位板1015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底部固定套1016设在底部定位套1015的下方,所述底部封板1017与底部固定套101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环状榫槽结构、第二环状榫槽结构和第三环状榫槽结构内均设有O形圈;底部封板1017上设有加热丝,底部封板1017内设有夹层,所述加热丝设在底部封板1017的夹层内,所述加热丝与电源连接,所述加热丝选用碳纤维加热丝,如果管中泵安装在北方室外,气温较低时,管中泵内容易发生结冰现象,底部封板1017上设有加热丝,可以对管中泵进行加热,从而降低管中泵发生结冰的可能性;所述上密封推力座106和下密封推力座107之间设有第四榫槽结构,所述上密封推力座106和下密封推力座107之间设有第四榫槽结构便于上密封推力座106和下密封推力座107之间进行定位。所述底部固定套1016的外侧套设有刚性底座1022,所述刚性底座1022上设有多个螺栓孔以便将该管中泵固定。

所述潜水泵101包括电机和泵体,所述泵体设在电机的上方,所述泵体为多级离心泵;所述进水口102有两个,两个进水口102分别对应在电机的上方和下方,一方面可以保证充足的流量供应,另一方面,设在下方的进水口102可以对电机起到较好的冷却作用。

环形定位板109套设在潜水泵101的外侧,可以有效防止潜水泵101左右晃动,因为环形定位板101的下边缘与底部定位套1015连接,在紧固防震增压座1010和环形定位板109之间的螺栓时,防震增压座1010向上运动,将潜水泵101的泵体进行挤压,从而减小各级泵之间的缝隙,减小液体从各级泵之间的缝隙中出现泄漏,从而起到增压作用,并且防震增压座1010可以有效防止潜水泵101产生上下移动,减小了潜水泵101的振动。

实施例2:作为实施例1的一种改进方案,如图3至图10所示,所述顶部盖板1014和第一顶部法兰1012之间还设有第三顶部法兰1018,所述第一顶部法兰1012和第三顶部法兰之间1018设有第三环状榫槽结构,所述第三顶部法兰1018的法兰孔内安装有止回阀1019,所述止回阀1019的阀座侧壁2012上设有侧壁凸缘2014,所述侧壁凸缘2014下方依次套设有挠性密封件1020和第一密封推力座1021,所述第一密封推力座1021包括推力侧板和推力底板,所述推力侧板的上端与挠性密封件1020连接,所述推力底板的上表面与止回阀1019连接,所述推力底板的下表面与上密封推力座106连接;所述第三顶部法兰1018、第一顶部法兰1012和第二顶部法兰1013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所述第三顶部法兰1018和顶部盖板1014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

本实施例中,止回阀选用低阻力耐冲蚀止回阀,其结构如下:一种低阻力耐冲蚀强密封止回阀,包括阀座201、阀芯202和阀盖203,所述阀座201包括阀座底板2011和阀座侧壁2012,所述阀座底板2011上设有阀座通孔2013,所述阀芯202包括阀瓣2021和阀瓣轴2022,所述阀瓣轴2022垂直设置于阀瓣2021的顶面,所述阀瓣2021的底面设有阀瓣凸台2023,所述阀瓣凸台2023与阀座通孔2013相匹配,所述阀盖203包括阀盖侧壁2031和阀瓣轴套筒2032,所述阀盖侧壁2031和阀瓣轴套筒2032通过阀盖支架33连接,所述阀芯202安装在阀座201内,且阀瓣2021的底面与阀座底板2011相贴合,所述阀瓣凸台2023伸入至阀座通孔2013内,所述阀盖侧壁2031和阀座侧壁2012连接,所述阀瓣轴2022穿设于阀瓣轴套筒2032内。

所述阀盖203和阀瓣22之间设有弹簧204,所述阀瓣凸台2023的底面为圆锥面;所述阀瓣凸台2023侧面和阀瓣凸台2023底面的交界处设有弧形过渡面2025,所述阀座通孔2013侧面和阀座底板2011上表面的交界处设有弧形凹面2015,所述弧形凹面2015和弧形过渡面2025相匹配;该止回阀还包括密封圈205,所述密封圈205安装在阀瓣2021的底面;所述阀瓣凸台2023的侧面设有环形槽2024,所述密封圈205的内侧安装在环形槽2024内;所述阀座侧壁2012的外侧面设有侧壁凸缘2014;所述阀盖侧壁2031和阀座侧壁2012螺纹连接;所述阀座底板2011的底面和阀座侧壁2012的顶面均设有环形密封槽2016;所述阀盖侧壁2031内侧面和阀盖侧壁2031底面交界处设有阀盖侧壁过渡面2034,所述阀盖侧壁过渡面2034为正锥面;所述阀盖侧壁2031的顶面设有环形阀盖密封槽2035。

阀瓣2021的底面设有阀瓣凸台2023,阀瓣凸台2023的底面为圆锥面,流体经过阀瓣凸台2023时,流体绕流至阀瓣凸台2023周围,降低了阀瓣凸台2023对流体的阻力,降低了流体对阀瓣2021的冲蚀,延长了该止回阀的使用寿命;该止回阀回座后,阀瓣凸台2023伸入至阀座通孔2013内,有利于阀瓣2021与阀座底板2011的紧密贴合,提高了该止回阀阀芯202回座后的密封性能。

阀盖203和阀瓣2021之间设有弹簧204,用于促进阀芯202回座,并提高阀瓣2021与阀座底板2011的贴合,提高了该止回阀的密封性能。阀芯202回座过程中,弧形过渡面2025和弧形凹面2015贴合,有利于阀芯202准确回座,提高了该止回阀阀芯202回座后的密封性能。所述密封圈205用于阀芯202回座后对阀瓣2021和阀座底板2011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进而提高该止回阀阀芯202回座后的密封性能。密封圈205的内侧安装在环形槽2024内,不仅可以防止密封圈205从阀芯202上脱落,还可以提高密封圈205和阀瓣2021之间的密封性能。该止回阀安装在管中泵上时,阀座底板2011的底面和阀座侧壁2012的顶面设有的环形密封槽2016内用于安装O型圈,以提高该止回阀阀座底板2011的底面、阀座侧壁2012的顶面与顶部盖板2014之间的密封性能。阀盖侧壁2031内侧面和阀盖侧壁2031底面交界处设有阀盖侧壁过渡面2034,减轻流体经过该止回阀时对阀盖侧壁2031的冲刷,在保证阀盖侧壁2031机械强度的同时又降低了阀盖侧壁2031对流体的阻力。该止回阀安装在管中泵上时,阀盖侧壁2031的顶面设有环形阀盖密封槽2035用于安装O型圈,以提高阀盖侧壁2031与顶部盖板1014之间的密封性能。

实施例3:如图11和图12所示,一种成套增压装置,包括安装板1028和四个静音高速管中泵,所述四个静音高速管中泵均安装在安装板1028上,所述四个静音高速管中泵分别为第一静音高速管中泵1023、第二静音高速管中泵1025、第三静音高速管中泵1024和第四静音高速管中泵1026,所述第一静音高速管中泵1023和第二静音高速管1025中泵串联形成第一泵组,所述第三静音高速管中泵1024和第四静音高速管中泵1026串联形成第二泵组,所述第一泵组和第二泵组并联。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静音高速管中泵1023和第三静音高速管中泵1024选用实施例1中的静音高速管中泵,所述第二静音高速管中泵1025和第四静音高速管中泵1026选用实施例2中的静音高速管中泵,所述第一静音高速管中泵1023、第二静音高速管中泵1025、第三静音高速管中泵1024和第四静音高速管中泵1026的出口管道上均安装有单向阀1027。

将第一静音高速管中泵1023和第二静音高速管1025中泵串联以及将第三静音高速管中泵1024和第四静音高速管中泵1026串联,可以增大该成套增压装置的压力,将第一泵组和第二泵组并联,可以增大该成套增压装置的流量,或者是在保证压力和流量的情况下降低单个泵的尺寸,使得该成套增压装置可以适应放置空间或运输空间较小的情形,比如在高楼楼顶喷雾系统中,增压装置需要通过电梯运送至楼顶,电梯的空间限制了增压装置的尺寸不能太大,因此本实用新型以四个静音高速管中泵为基础做出的成套增压装置,不仅可以保证该成套增压装置的扬程,也可以保证流体的流量充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