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烟尘检测仪吸气泵的隔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9289发布日期:2018-08-14 17:49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烟尘检测仪吸气泵的隔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烟尘检测仪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吸气泵对外界进行吸气,但是吸气泵在工作中,吸气泵上的千叶片会产生较大的震动,从而导致吸气泵在工作时噪音大,长时间使用,会严重影响操作人员的听力,对人体产生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用于烟尘检测仪吸气泵的隔音装置,通过固定组,对千叶片进行固定,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千叶片的震动而带来的噪音,固定组的支撑装置的长度可以进行调节,以便于适用于不同宽度的多层千叶片;通过弹性组在千叶片还有少许震动时,通过弹簧进行缓冲,进而使得噪音降至最小分贝;通过隔音垫一方面有助于防止固定组和弹性组于千叶片接触产生二次噪音污染,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千叶片发出的噪音进行吸收隔离;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用于烟尘检测仪吸气泵的隔音装置,包括用于千叶片间的固定组和用于千叶片间的弹性组,所述固定组和弹性组对称分布于千叶片的轴线上,所述固定组包括若干个与千叶片相配适的第一隔音垫和支撑相邻千叶片的支撑装置,所述第一隔音垫包裹于千叶片外表面,所述支撑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隔音垫相连,所述第一隔音垫受压贴合于千叶片外表面,所述弹性组包括若干个与千叶片相配适的第二隔音垫和用于连接相邻第二隔音垫的弹簧,所述弹簧挤压第二隔音垫,且第二隔音垫贴合于千叶片外表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伸缩杆、环套、弹性支撑件、连接轴、固定件和扳动件,所述伸缩杆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隔音垫相抵触,所述环套套设于伸缩杆的伸缩连接处,所述连接轴穿设于弹性支撑件和环套中,所述固定件设有螺纹孔,所述连接轴一端与固定件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扳动件铰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隔音垫外表面涂有耐磨涂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隔音垫外表面涂有耐磨涂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固定组对千叶片进行固定,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千叶片的震动而带来的噪音,固定组的支撑装置的长度可以进行调节,以便于适用于不同宽度的多层千叶片;通过弹性组在千叶片还有少许震动时,通过弹簧进行缓冲,进而使得噪音降至最小分贝;通过隔音垫一方面有助于防止固定组和弹性组于千叶片接触产生二次噪音污染,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千叶片发出的噪音进行吸收隔离;整个隔音装置通过固定组和弹性组的相互配合,减少了千叶片的震动而产生的噪音,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组的左视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弹簧组的右视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装置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装置闭合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烟尘检测仪吸气泵的隔音装置,包括用于千叶片间的固定组和用于千叶片间的弹性组,所述固定组和弹性组对称分布于千叶片100的轴线上,所述固定组包括若干个与千叶片相配适的第一隔音垫1和支撑相邻千叶片的支撑装置2,所述第一隔音垫1包裹于千叶片100外表面,所述支撑装置2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隔音垫1相连,所述第一隔音垫1受压贴合于千叶片100外表面,所述弹性组包括若干个与千叶片相配适的第二隔音垫3和用于连接相邻第二隔音垫3的弹簧4,所述弹簧4挤压第二隔音垫3,且第二隔音垫3贴合于千叶片100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支撑装置2包括伸缩杆2-6、环套2-1、弹性支撑件2-2、连接轴2-3、固定件2-4和扳动件2-5,所述伸缩杆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隔音垫1相抵触,所述环套2-1套设于伸缩杆的伸缩连接处,所述连接轴2-3穿设于弹性支撑件2-2和环套2-1中,所述固定件2-4设有螺纹孔2-41,所述连接轴2-3一端与固定件2-4螺纹连接,另一端与扳动件2-5铰接。所述伸缩杆包括内杆和外杆,所述外杆上设有缺口2-61,当闭合时缺口缩小,对伸缩杆的内杆进行锁紧,防止其活动。

进一步,所述第一隔音垫1外表面涂有耐磨涂料。通过涂抹耐磨涂料,延长第一隔音垫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所述第二隔音垫3外表面涂有耐磨涂料。通过涂抹耐磨涂料,延长第二隔音垫的使用寿命。

通过固定组对千叶片进行固定,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千叶片的震动而带来的噪音,固定组的支撑装置的长度可以进行调节,以便于适用于不同宽度的多层千叶片;通过弹性组在千叶片还有少许震动时,通过弹簧进行缓冲,进而使得噪音降至最小分贝;通过隔音垫一方面有助于防止固定组和弹性组于千叶片接触产生二次噪音污染,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千叶片发出的噪音进行吸收隔离。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