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朝向的车用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8082发布日期:2018-09-14 21:15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用风扇领域,涉及一种可变朝向的车用风扇。



背景技术:

在夏季,高温导致驾驶者开车的疲惫感和劳累感增加,大多数驾驶者会使用车用空调系统降低车内的温度。但是对于老式汽车,特别是一些老式货车而言,并没有车用空调系统。此外,使用车用空调会导致油耗增加,封闭的车内环境对空气流通也不利。因此,有些车主会使用风扇来降温。

我国专利(CN202827054U) 公开了一种车载风扇装置及具有该车载风扇装置的工程车辆,该车载风扇装置安装于车辆的支杆上,包括风扇和安装风扇的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包括固定座以及连接固定座和风扇的连接杆,固定座与支杆可拆卸连接,连接杆与固定座可拆卸连接,连接杆与风扇可转动地连接以调整风扇与连接杆之间的相对角度。该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载风扇装置,能够调整风扇在一定区域内的位置和角度,对驾驶人员进行有效地降温散热。

该专利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风扇调整角度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针对驾驶员正面位置的附近进行调整,不能满足车内不同驾乘人员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朝向的车用风扇,该风扇通过朝向变化能够满足车内不同驾驶乘人员的使用需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变朝向的车用风扇,包括底座、安装的底座上的支架、与支架连接的风扇扇体连接臂和风扇扇体,所述支架底部有凸起的轨道连接柱,所述底座上有条状轨道,所述条状轨道的宽度与所述轨道连接柱的宽度一致,所述轨道连接柱置于所述条状轨道内并能沿着轨道移动。由于轨道连接柱能在条状轨道内移动,即支架可以在条状轨道内移动,支架连接风扇扇体连接臂,通过风扇扇体连接臂连接的风扇扇体也能相对于底座上的条状轨道进行水平移动,从而实现风扇水平朝向的调节,以面向不同的驾乘人员,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轨道连接柱在所述支架中心点以外,所述条状轨道为圆弧形,圆弧形条状轨道的圆心与所述支架的中心点相吻合,由于圆弧形条状轨道是围绕支架中心的,因此与支架间接连接的风扇扇体能围绕支架的中心点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圆弧形条状轨道的数量为2条以上,所述支架底部凸起的轨道连接柱的数量不多于圆弧形条状轨道的数量,多条圆弧形条状轨道和轨道连接柱增加了支架与底座的安装牢固度,此外也增加了容错性,如果部分轨道连接柱或部分轨道损坏,只要其余轨道连接柱和对应的轨道正常,水平转动调节可照常进行。

进一步的,所述2条以上圆弧形条状轨道中至少部分圆弧形条状轨道的半径相等,半径相等的的圆弧形条状轨道,使得轨道连接柱可置于的圆弧形条状轨道的位置不固定,有一定的调整空间,进一步增加了支架转动的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的轨道连接柱为空心轨道连接柱,所述条状轨道为条状镂空轨道,所述底座背面有开孔的安装盘,所述空心轨道连接柱相继穿过条状镂空轨道和安装盘上的开孔,通过螺钉或螺栓与安装盘相固接,由此实现了支架与安装盘的牢固固定,由于底座在二者之间,因此也能有效防止支架从底座脱离,由于底座与支架并没有直接固定,也给支架在底座的转动或移动提供了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底部有凸起部,所述底座表面有对应的凹槽,所述凸起部与凹槽通过阻尼圈相结合,由于阻尼圈的存在,使得支架相对于底座移动或转动时,需要人为提供一定的外力,所提供的外力大于阻尼圈的阻力时,支架才能相对轨道水平移动或转动,防止非人为的情况下支架产生移动或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顶部固接有风扇扇体连接臂,通过风扇扇体连接臂,风扇扇体和支架实现固定的连接,从而支架的水平移动或转动能够带动风扇扇体的水平移动或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两侧有凸起的支架臂孔连接柱,所述风扇扇体连接臂底部有支架连接孔,所述支架臂孔连接柱与支架连接孔相连接,由此风扇扇体连接臂可以以支架为轴转动,实现风扇角度的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臂孔连接柱与支架连接孔通过阻尼圈连接,由于阻尼圈的存在,使得风扇扇体连接臂相对于支架转动时,需要提供一定的外力,所提供的外力大于阻尼圈的阻力时,风扇扇体连接臂才能相对于支架转动,防止非人为的情况下的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风扇扇体径向两侧有扇体臂孔连接柱,所述风扇扇体连接臂有扇体连接孔,所述扇体臂孔连接柱与扇体连接孔相连接,由此可以实现风扇扇体以扇体臂孔连接柱为轴转动,实现风扇转动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实现不同方向上风扇的调节,达到改变风扇朝向的目的,从而适应不同驾乘者的吹风降温需求。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风扇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风扇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 是本风扇的底座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 是本风扇的底座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 是本风扇的安装盘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风扇的风扇扇体连接臂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风扇的风扇扇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风扇的支架与风扇扇体连接臂固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风扇扇体;2、底座;3、圆弧形条状轨道一;4、凹槽;5、底座电线连接孔;6、圆弧形条状轨道二;7、安装盘电线开孔;8、开孔一;9、安装盘;10、开孔二;11、支架一;12、支架臂孔连接柱;13、轨道连接柱一;14、轨道连接柱二;15、支架连接孔;16、风扇扇体连接臂一;17、扇体连接孔;18、扇体臂孔连接柱;19、风扇扇体连接臂二;20、支架二;21、圆弧形条状轨道三;22、圆弧形条状轨道四;23、凸起部;24、风扇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风扇包括底座2、安装在底座2上的支架一11,与支架一11连接的风扇扇体连接臂一16和风扇扇体1。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支架一11有轨道连接柱一13和轨道连接柱二14,对应的底座2上有圆弧形条状轨道一3和圆弧形条状轨道二6,轨道连接柱一13和轨道连接柱二14的宽度与圆弧形条状轨道一3和圆弧形条状轨道二6的宽度一致,因此轨道连接柱一13和轨道连接柱二14可以刚好插入圆弧形条状轨道一3和圆弧形条状轨道二6中,并在轨道内移动,实现底座2与支架一11在水平方向上的调节。

图2和图3中的圆弧形条状轨道一3和圆弧形条状轨道二6是圆弧形的,事实上可以是任意形状的条状轨道,只要轨道连接柱的宽度与条状轨道的宽度一致,即可实现支架一11在底座2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调节。

从图2和图3可以看出,圆弧形条状轨道3和6具有相同的圆心,二者的圆心与支架一11的中心点是吻合的,由此可以实现支架一11间接连接的风扇扇体1沿着支架一11的中心转动。

图2和图3中,设计了圆弧形条状轨道一3和圆弧形条状轨道二6共两条圆弧形条状轨道,对应的轨道连接柱为两个,分别是轨道连接柱一13和轨道连接柱二14,这样做是为了增加支架一11与底座2安装的牢固程度,同时也是为了增加容错性,其中圆弧形条状轨道一3和轨道连接柱一13为一组,圆弧形条状轨道二6和轨道连接柱二14为一组,假设轨道连接柱一13发生断裂,由于圆弧形条状轨道二6和轨道连接柱二14没有损坏,支架一11在底座2上的水平转动功能仍可以正常实现。

图2和图3中,两条圆弧形条形轨道的半径不同,事实上也可以设计成圆弧形条形轨道的半径相同,如图4所示,底座2表面左边设计了四条较短的圆弧形条状轨道四22,底座2表面右边设计了两条较短的圆弧形条状轨道四22和两条较长的圆弧形条状轨道三21,此时支架一11中的轨道连接柱需要做对应的位置调整,调整到轨道连接柱距离支架一11中心的距离与圆弧形条状轨道三21和圆弧形条状轨道四22的半径相同即可。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轨道连接柱可以从不同方向装入底座2,即使支架一11上的风扇扇体连接臂16和风扇扇体1角度不可调整,也可以通过切换轨道连接柱插入圆弧形条状轨道的位置,实现风扇水平转向上的调整,从而扩大了风扇扇体1的水平转向调节范围。

图5显示了底座背面的安装盘9,该安装盘9上有一个安装盘电线开孔7,另有开孔一8和开孔二10,结合图2和图3,轨道连接柱一13穿过圆弧形条状轨道一3,继而穿过底盘9上的开孔二10,轨道连接柱二14穿过圆弧形条状轨道二6,继而穿过底盘9上的开孔一8,轨道连接柱一13和轨道连接柱二14是空心轨道连接柱,圆弧形条状轨道一3和圆弧形条状轨道二6为条状镂空轨道,因此可以通过螺钉或螺栓(螺钉或螺栓图中未示出),使得安装盘9与支架一11的连接固定,由于底座2在二者之间,因此也能有效防止支架一11从底座2脱离,由于底座2与支架一11并没有直接固定,也使得支架一11在底座2上的转动或移动提供了空间。

如图2所示,支架一11底部有凸起部23,如图3所示,底座2上有对应的凹槽4,在凸起部23与凹槽4之间通过阻尼圈相结合(图中阻尼圈未示出),由于阻尼圈的存在,使得支架一11相对于底座2移动或转动时,需要人为提供一定的外力,所提供的外力大于阻尼圈的阻力时,支架一11才能相对圆弧形条状轨道一3和圆弧形条状轨道二6水平移动或转动,防止非人为的情况下支架一11移动或转动,达到定位的效果。

如图2所示,支架一11的两侧各有一凸起的支架臂孔连接柱12。图6显示了风扇扇体连接臂一16的结构示意图,风扇扇体连接臂一16的两端分别有支架连接孔15和扇体连接孔17,支架连接孔15和支架臂孔连接柱12连接,由此实现了支架一11与风扇扇体连接臂一16的转动连接,风扇扇体连接臂一16相对于支架一11是可以转动调节的,因此连接在风扇扇体连接臂一16上的风扇扇体1相对于支架一11也是可以转动调节的,因此这样设计可以增加风扇调节的维度。

支架连接孔15和支架臂孔连接柱12之间可增加阻尼圈(图中未示出),由于阻尼圈的存在,二者之间的转动需要一定的外力,外力大于阻尼圈的阻力时才能转动,防止了非人为情况下二者之间的转动,达到了定位的效果。

当然,如果无需实现支架一11与风扇扇体连接臂一16的转动调节功能,则二者也可以固接在一起,图8示出了这种情况,风扇扇体连接臂二19直接固定在了支架二20的顶部。

如图7所示,风扇扇体1径向两侧有两个扇体臂孔连接柱18,扇体臂孔连接柱18与扇体连接孔17连接,由此可以达到风扇扇体1相对于扇体臂孔连接柱18转动的目的。

本实施例中,风扇的连接线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排布,如图3和图5所示,在底座2上有底座电线连接孔5,对应的安装盘9上有安装盘电线开孔7,风扇的电线可以从这两个孔洞穿过,当然也可以使用其它的连接方式,如在底座2上的其余位置开孔,使得电线穿入底座内部的开关电路中,连接风扇开关24。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不同方向上风扇的调节,达到改变风扇朝向的目的,从而适应不同驾乘者的吹风降温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