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07792发布日期:2020-06-16 21:27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离心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离心压缩机。



背景技术:

公知有具备电动增压器等的离心压缩机的装置(参照专利文献1、2)。在这种离心压缩机中,公知有通过使冷却油等循环而冷却壳体内的马达等的冷却构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964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62778号公报

然而,现有的冷却构造的情况是通过使冷却油等循环来冷却马达等的结构,因此若想适当地冷却发热的全部的部件,则壳体内的构造变得复杂,容易成为阻碍小型化的重要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高效地冷却和小型化的离心压缩机。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离心压缩机具备:马达,其使压缩机叶轮的旋转轴旋转;马达壳体,其收容马达;压缩机壳体,其收容压缩机叶轮并且具备吸入口和排出口;抽气口,其在压缩机壳体内设置于比压缩机叶轮靠流动方向的排出口侧的位置;冷却气体管路,其与抽气口连接,供被压缩机叶轮压缩后的压缩气体的一部分通过;冷却液管路,其至少一部分设置于马达壳体,供比压缩气体温度低的冷却液通过;以及热交换器,其配置在冷却气体管路和冷却液管路上。

根据本公开的几个方式,能够兼顾高效地冷却和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动增压器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的电动增压器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图3是从电动增压器的变频器侧观察制冷剂管路和风冷管路的立体图。

图4是相对于图3从与变频器相反的一侧观察制冷剂管路和风冷管路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离心压缩机具备:马达,其使压缩机叶轮的旋转轴旋转;马达壳体,其收容马达;压缩机壳体,其收容压缩机叶轮并且具备吸入口和排出口;抽气口,其在压缩机壳体内设置于比压缩机叶轮靠流动方向的排出口侧的位置;冷却气体管路,其与抽气口连接,供被压缩机叶轮压缩后的压缩气体的一部分通过;冷却液管路,其至少一部分设置于马达壳体,供比压缩气体温度低的冷却液通过;以及热交换器,其配置在冷却气体管路和冷却液管路上。

该离心压缩机具备:供被压缩机叶轮压缩后的压缩气体的一部分通过的冷却气体管路、和供比压缩气体温度低的冷却液通过的冷却液管路。此外,在冷却气体管路和冷却液管路上配置有热交换器,通过冷却气体管路的压缩气体因与通过冷却液管路的冷却液的热交换而被冷却。其结果,利用通过冷却气体管路的压缩气体和通过冷却液管路的冷却液而使机内的冷却成为可能。特别是通过并用压缩气体和冷却液作为冷却机内的制冷剂,从而能够实现有效地冷却,此外与用冷却液冷却全部的方式相比,有利于小型化。

在几个方式中,能够成为如下的离心压缩机:冷却液管路具备:沿着马达的定子配置的马达冷却部、和沿着支承旋转轴的轴承配置的轴承冷却部,马达冷却部是环绕定子的周围的流路,轴承冷却是沿着定子的端部配置并且沿着轴承的周围配置的流路。通过形成具备马达冷却部和轴承冷却部的冷却液管路,从而能够有效地冷却定子和轴承双方。

在几个方式中,能够成为如下的离心压缩机:马达冷却部的流路截面沿着旋转轴的方向的长度比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长,轴承冷却部的流路截面沿着旋转轴的方向的长度比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短。马达冷却部的流路截面沿着旋转轴的方向的长度长,因此在定子的周围与定子对置的区域宽,有利于定子的高效地冷却。另外,马达冷却部的流路截面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的长度短,另外,轴承冷却部的流路截面沿着旋转轴的方向的长度短。其结果,容易抑制在定子的周围向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的尺寸扩大,在轴承的周围,容易抑制向沿着旋转轴的方向的尺寸扩大,从而有利于小型化。

在几个方式中,能够成为如下的离心压缩机:冷却液管路具备:设置于比热交换器靠下游侧并且比定子靠上游侧的位置的导入口、设置于比定子靠下游侧的位置的排出口、以及将导入口和排出口用一条路径连结的单向流通流路。通过形成单向流通流路,在与定子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液不返回到上游侧而朝向下游侧流动,从而有利于高效地冷却。

在几个方式中,能够成为如下的离心压缩机:还具备控制马达的旋转的变频器,冷却液管路具备沿着变频器配置的变频器冷却部,以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为基准,热交换器配置于比定子靠上游侧的位置,变频器配置于比定子靠下游侧的位置。能够优先地冷却定子并且利用在定子中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却液冷却变频器。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离心压缩机具备:压缩机壳体,其收容压缩机叶轮;冷却气体管路,其将压缩机壳体内的压缩气体的一部分从压缩机壳体抽出;冷却液管路,其供比压缩气体温度低的冷却液通过;以及热交换器,其将冷却气体管路与冷却液管路以能够进行热交换的方式连接。

在该离心压缩机中,利用通过冷却气体管路的压缩气体和通过冷却液管路的冷却液,能够实现机内的冷却。特别是通过并用压缩气体和冷却液作为冷却机内的制冷剂,从而能够实现高效地冷却,此外与用冷却液冷却全部的方式相比,有利于小型化。

以下,对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要素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对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增压器(离心压缩机的一个例子)1进行说明。电动增压器1例如应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系统的型号没有特别限定。燃料电池系统例如也可以是固体高分子燃料电池(pefc)、磷酸燃料电池(pafc)等。

如图1和图2所示,电动增压器1具备涡轮2、压缩机3、以及将涡轮2和压缩机3设置于两端的旋转轴4。在涡轮2与压缩机3之间设置有用于向旋转轴4施加旋转驱动力的马达5。由压缩机3压缩后的压缩空气(“压缩气体”的一个例子)g作为氧化剂(氧)向上述燃料电池系统(未图示)供给。在燃料电池系统内,通过燃料与氧化剂的化学反应进行发电。从燃料电池系统排出含有水蒸气的空气,该空气供给到涡轮2。

电动增压器1使用从燃料电池系统排出的高温的空气使涡轮2的涡轮叶轮21旋转。通过涡轮叶轮21进行旋转,从而压缩机3的压缩机叶轮31进行旋转,压缩空气g被供给到燃料电池系统。另外,在电动增压器1中,压缩机3的驱动力的大部分也可以由马达5赋予。即,电动增压器1几乎可以是马达驱动的增压器。

燃料电池系统和电动增压器1例如能够搭载于车辆(电动汽车)。另外,可以向电动增压器1的马达5供给由燃料电池系统发的电,但也可以从燃料电池系统以外供给电。

对电动增压器1进行更详细地说明。电动增压器1具备涡轮2、压缩机3、旋转轴4、马达5以及控制马达5的旋转驱动的变频器6。

涡轮2具备涡轮壳体22、和收纳于涡轮壳体22的涡轮叶轮21。压缩机3具备压缩机壳体32、和收纳于压缩机壳体32的压缩机叶轮31。涡轮叶轮21设置于旋转轴4的一端,压缩机叶轮31设置于旋转轴4的另一端。

在涡轮壳体22与压缩机壳体32之间设置有马达壳体7。旋转轴4经由空气轴承构造(“气体轴承构造”的一个例子)8而能够旋转地支承于马达壳体7。

在涡轮壳体22设置有排气流入口(未图示)和排气流出口22a。从燃料电池系统排出的含有水蒸气的空气通过排气流入口流入涡轮壳体22内。流入的空气通过涡轮涡旋流路22b向涡轮叶轮21的入口侧供给。涡轮叶轮21例如是辐流式汽轮机,利用被供给的空气的压力产生旋转力。z之后,空气通过排气流出口22a向涡轮壳体22外流出。

在压缩机壳体32设置有吸入口32a和排出口32b(参照图3)。若如上述那样涡轮叶轮21进行旋转,则旋转轴4和压缩机叶轮31进行旋转。旋转的压缩机叶轮31通过吸入口32a吸入外部的空气进行压缩。被压缩机叶轮31压缩后的压缩空气g通过压缩机涡旋流路32c从排出口32b排出。从排出口32b排出的压缩空气g被供给到燃料电池系统。

马达5例如是无刷的交流马达,具备作为旋转件的转子51、和作为固定件的定子52。转子51包括一个到多个磁铁。转子51固定于旋转轴4,能够与旋转轴4一起绕轴旋转。转子51配置于旋转轴4的轴线方向的中央部。定子52具备多个线圈和铁心。定子52以沿旋转轴4的周向包围转子51的方式配置。定子52在旋转轴4的周围产生磁场,通过与转子51的协作,使旋转轴4旋转。

接下来,对冷却在机内产生的热的冷却构造进行说明。冷却构造具备:安装于马达壳体7的热交换器9、包括通过热交换器9的流路的制冷剂管路(“冷却液管路”的一个例子)10以及风冷管路(“冷却气体管路”的一个例子)11。制冷剂管路10和风冷管路11在热交换器9内以能够热交换的方式连接。被压缩机3压缩后的压缩空气g的一部分在风冷管路11通过。至少比通过风冷管路11的压缩空气g温度低的冷却剂c(“冷却液”的一个例子)在制冷剂管路10通过。

风冷管路11是将由压缩机3压缩后的压缩空气g的一部分抽出并移送的管路。在电动增压器1中构成为压缩机3侧的压力比涡轮2侧的压力高。风冷管路11是有效地利用该压力差来冷却空气轴承构造8的构造。即,风冷管路11是将被压缩机3压缩后的压缩空气g的一部分抽出,将该压缩空气g引导至空气轴承构造8,并将通过空气轴承构造8后的压缩空气g向涡轮2输送的管路。另外,压缩空气g的温度为150℃以上且250℃以下,通过热交换器9降低到70℃以上且110℃左右以下,优选为降低到70℃~80℃左右。另一方面,空气轴承构造8的温度变成150℃以上,因此通过供给压缩空气g从而能够公共地冷却。以下,对风冷管路11进行详细说明。

马达壳体7具备:收容将转子51包围的定子52的定子壳体71、和设置有空气轴承构造8的轴承壳体72。在定子壳体71和轴承壳体72形成有供旋转轴4贯通的轴空间a。在轴空间a的两端部设置有用于气密地保持轴空间a内的迷宫构造33a、23a。

在轴承壳体72固定有压缩机壳体32。压缩机壳体32具备:收容压缩机叶轮31的叶轮室34、和与叶轮室34协作形成扩散器流路32d的扩散板33。叶轮室34具备获取空气的吸入口32a、将被压缩机叶轮31压缩后的压缩空气g排出的排出口32b(参照图3)、以及在压缩空气g的流动方向上设置于扩散器流路32d的下游侧的压缩机涡旋流路32c。

在扩散板33设置有迷宫构造33a。另外,在扩散板33形成有供压缩空气g的一部分通过的抽气口33b。抽气口33b在压缩机壳体32内设置于比压缩机叶轮31靠流动方向的排出口32b侧、即下游侧,是风冷管路11的入口。抽气口33b与设置于轴承壳体72的第一连通流路12连接。第一连通流路12与热交换器9连接。热交换器9安装于马达壳体7的外周面。

在热交换器9设置有供压缩空气g通过的空气流路13(参照图1)和供冷却剂c通过的液体流路92。空气流路13和液体流路92以能够进行热交换的方式连接。空气流路13是风冷管路11的一部分,液体流路92是制冷剂管路10的一部分。即,热交换器9配置于风冷管路11和制冷剂管路10上。

空气流路13的出口与第二连通流路14连接。第二连通流路14设置于马达壳体7。第二连通流路14与配置于轴空间a的空气轴承构造8连接。在此,对本实施方式的空气轴承构造8进行说明。

空气轴承构造8具备一对向心轴承81、82和推力轴承83。

一对向心轴承81、82允许旋转轴4的旋转并且限制向与旋转轴4正交的方向d2移动。一对向心轴承81、82是动压型的空气轴承,以隔着设置于旋转轴4的中央部的转子51的方式配置。

在一对向心轴承81、82中,一个是配置于转子51与压缩机叶轮31之间的第一向心轴承81,另一个是配置于转子51与涡轮叶轮21之间的第二向心轴承82。

第一向心轴承81和第二向心轴承82具备实质上相同的构造,因此以第一向心轴承81为代表进行说明。第一向心轴承81是伴随旋转轴4的旋转而将周边的空气引入旋转轴4与第一向心轴承81之间(楔效应),从而使压力上升得到负荷能力的构造。第一向心轴承81通过由楔效应得到的负荷能力而将旋转轴4支承为旋转自如。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的楔效应在第一向心轴承81与旋转轴4之间形成有空气层的间隙,压缩空气g在该间隙通过。该间隙成为风冷管路11的一部分。另外,第二向心轴承82也同样,通过楔效应在第二向心轴承82与旋转轴4之间形成有空气层的间隙,压缩空气g在该间隙通过。该间隙成为风冷管路11的一部分。

推力轴承83允许旋转轴4的旋转并且限制旋转轴4向轴线方向的移动。推力轴承83是动压型的空气轴承,配置于第一向心轴承81与压缩机叶轮31之间。

推力轴承83是伴随旋转轴4的旋转而将周边的空气引入旋转轴4与推力轴承83之间(楔效应),从而使压力上升得到负荷能力的构造。推力轴承83通过由楔效应得到的负荷能力将旋转轴4支承为旋转自如。

推力轴承83例如具备:固定于旋转轴4的推力轴套83a、和固定于轴承壳体72的环状的轴承主体83c。推力轴套83a具备盘状的轴套垫83b。轴承主体83c具备分别与轴套垫83b的两面对置设置的一对轴承垫83d。

轴套垫83b和轴承垫83d协作产生楔效应。通过该楔效应在轴套垫83b与轴承垫83d之间形成有空气层的间隙。轴套垫83b与轴承垫83d之间的间隙成为供压缩空气g通过的风冷管路11的一部分。

第二连通流路14(参照图1)与插通有旋转轴4的轴空间a连接。供给到轴空间a内的压缩空气g沿着旋转轴4分支成两个方向,一方到达第一向心轴承81,另一方到达第二向心轴承82。即,风冷管路11在轴空间a内分支成两个方向,作为一方的第一分支流路r1与第一向心轴承81连接,作为另一方的第二分支流路r2与第二向心轴承82连接。

在第一分支流路r1上配置有第一向心轴承81和推力轴承83。在第二分支流路r2上配置有第二向心轴承82。通过第一分支流路r1的压缩空气g主要冷却第一向心轴承81和推力轴承83。通过第二分支流路r2的压缩空气g主要冷却第二向心轴承82。

第一分支流路r1与第三连通流路15连接。第三连通流路15经由形成于涡轮壳体22内的第五连通流路17而与涡轮壳体22的排气流出口22a连接。另外,第二分支流路r2与第四连通流路16连接。第四连通流路16经由形成于涡轮壳体22内的第六连通流路18而与涡轮壳体22的排气流出口22a连接。

制冷剂管路10(参照图2)是与设置于电动增压器1外的散热器连接的循环管路的一部分。通过制冷剂管路10的冷却剂c的温度为50℃以上且100℃以下。制冷剂管路10基本上由设置于马达壳体7的流路用的槽等形成,为了构成液密的封闭流路而适当地设置有密封材料等。制冷剂管路10具备:沿着定子52配置的马达冷却部10a、沿着变频器6配置的变频器冷却部10b、以及沿着作为空气轴承构造8的一部分的第一向心轴承81和推力轴承83配置的轴承冷却部10c。另外,制冷剂管路10可以将全部设置于马达壳体7,也可以适当地利用其他配管等形成。

通过热交换器9的液体流路92的出口经由第一连接流路73与轴承冷却部10c连接。轴承冷却部10c是沿着定子52的端部52a配置的流路。定子52的端部52a是指卷绕于铁心的线圈的旋转轴4方向的端部。通过沿着定子52的端部52a配置轴承冷却部10c,从而能够有效地冷却定子52的端部52a。“沿着定子的端部配置轴承冷却部”广泛地包括轴承冷却部10c以能够在与定子52的端部52a之间进行热交换的方式配置的形态,例如,优选为假设使成为定子52的端部52a的区域沿旋转轴4的轴线方向平行移动,在其移动轨迹上配置有轴承冷却部10c的至少一部分。

另外,轴承冷却部10c的流路截面sb为大致矩形,沿着旋转轴4的方向d1的长度比与旋转轴4正交的方向d2短。其结果,容易抑制由于形成轴承冷却部10c而产生的尺寸扩大、具体而言容易抑制向沿着旋转轴4的方向d1的尺寸扩大,从而有利于马达壳体7的小型化。另外,轴承冷却部10c的流路截面sb是指与冷却剂c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

另外,轴承冷却部10c是沿着第一向心轴承81的周围配置的流路。具体而言,轴承冷却部10c是以包围第一向心轴承81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环绕第一向心轴承81的周围的流路。另外,轴承冷却部10c沿着推力轴承83的推力轴套83a配置,特别是配置于定子52的端部52a与推力轴承83之间。轴承冷却部10c通过在第一向心轴承81的周围环绕,从而高效地冷却第一向心轴承81。另外,轴承冷却部10c通过沿着推力轴承83配置,从而对推力轴承83的冷却也是有效的。

另外,“在第一向心轴承的周围环绕”并不仅限定于仅一周,也可以是在第一向心轴承81的周围环绕多次的流路。另外,也可以是小于一周,例如,在至少半周以上的情况下,能够认为包含于在第一向心轴承81的周围环绕的形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轴承冷却部沿着轴承的周围配置的形态”,例示了轴承冷却部10c沿着第一向心轴承81的周围配置的形态。但是,作为“轴承冷却部沿着轴承的周围配置的形态”,例如,也可以是沿着作为其他轴承的推力轴承83、第二向心轴承82等的周围配置的形态。

轴承冷却部10c经由第二连接流路74与马达冷却部10a连接。马达冷却部10a是环绕定子52的周围的流路。具体而言,马达冷却部10a是以从压缩机3侧到涡轮2侧包围定子52的周围的方式环绕的流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定子52的周围环绕三周的马达冷却部10a,但也可以是在定子52的周围环绕一周或者多周的形态。另外,另外,也可以是小于一周,例如,在至少半周以上的情况下,能够认为包含于环绕定子52的周围的形态。

马达冷却部10a的流路截面sa为大致矩形,沿着旋转轴4的方向d1的长度比与旋转轴4正交的方向d2长。沿着旋转轴4的方向d1实质上是沿着定子52的周面的方向。即,马达冷却部10a在定子52的周围,与定子52对置的区域变宽,有利于定子52的高效冷却。

相反,马达冷却部10a的流路截面sa与旋转轴4正交的方向d2的长度比沿着旋转轴4的方向d1短。其结果,容易抑制由于形成马达冷却部10a而产生的尺寸扩大、具体而言容易抑制向与旋转轴4正交的方向d2的尺寸扩大,从而有利于马达壳体7的小型化。另外,马达冷却部10a的流路截面sa是指与冷却剂c的流动方向正交的截面。

马达冷却部10a的出口经由第三连接流路75与变频器冷却部10b连接。变频器冷却部10b沿着变频器6的控制电路6a配置,是冷却剂c沿控制电路6a蜿蜒并流动的流路。控制电路6a例如是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双极晶体管、mosfet、或者gto等。变频器6由变频器冷却部10b冷却。特别是由于变频器冷却部10b沿着温度容易上升的控制电路6a配置,因此有利于变频器6的高效冷却。

变频器冷却部10b的出口经由第四连接流路76与外部的循环管路连接。供给到循环管路的冷却剂c被散热器等冷却,再次向热交换器9的液体流路92供给。

如图1、图3以及图4所示,第一连接流路73的入口是设置于比热交换器9靠下游侧且比定子52靠上游侧的位置的导入口10d。另外,第四连接流路76的出口是设置于比定子52靠下游侧的位置的排出口10e。在导入口10d与排出口10e之间从上游侧按顺序设置有第一连接流路73、轴承冷却部10c、第二连接流路74、马达冷却部10a、第三连接流路75、变频器冷却部10b以及第四连接流路76。导入口10d与排出口10e之间的流路是由一条路径连结的单向流通流路10f(参照图3和图4)。

另外,若以通过制冷剂管路10的冷却剂c的流动方向为基准整理热交换器9、定子52以及变频器6等的配置,则热交换器9配置于比定子52靠上游侧的位置,变频器6配置于比定子52靠下游侧的位置。另外,第一向心轴承81和推力轴承83配置于热交换器9与定子52之间。

以上,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增压器1具备收容压缩机叶轮31的压缩机壳体32、从压缩机壳体32抽出压缩机壳体32内的压缩空气g的一部分的风冷管路11、供比压缩空气g温度低的冷却剂c通过的制冷剂管路10、以及将风冷管路11与制冷剂管路10以能够进行热交换的方式连接的热交换器9。

若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则电动增压器1具备:在压缩机壳体32内设置于比压缩机叶轮31靠流动方向的排出口32b侧的抽气口33b、与抽气口33b连接并供被压缩机叶轮31压缩后的压缩空气g的一部分通过的风冷管路11、至少一部分设置于马达壳体7并供比压缩空气g温度低的冷却剂c通过的制冷剂管路10、以及配置在风冷管路11和制冷剂管路10上的热交换器9。

根据该电动增压器1,能够利用通过风冷管路11的压缩空气g和通过制冷剂管路10的冷却剂c来实现机内的冷却。特别是通过并用压缩空气g和冷却剂c作为冷却机内的制冷剂,从而能够实现高效地冷却,此外与用冷却剂c冷却全部的方式相比有利于小型化。

另外,制冷剂管路10具备马达冷却部10a和轴承冷却部10c,因此能够有效地冷却定子52和第一向心轴承81以及推力轴承83双方。

另外,马达冷却部10a的流路截面sa沿着旋转轴4的方向d1的长度长,因此在定子52的周围与定子52对置的区域宽,有利于定子52的高效地冷却。另外,马达冷却部10a的流路截面sa在与旋转轴4正交的方向d2的长度短,另外,轴承冷却部10c的流路截面sb在沿着旋转轴4的方向d1的长度短。其结果,在定子52的周围,容易抑制向与旋转轴4正交的方向d2的尺寸扩大,在第一向心轴承81等的周围容易抑制向沿着旋转轴4的方向d1的尺寸扩大,有利于小型化。

另外,制冷剂管路10具备:设置于比热交换器9靠下游侧且比定子52靠上游侧的位置的导入口10d、设置于比定子52靠下游侧的排出口10e、以及由一条路径连结导入口10d和排出口10e的单向流通流路10f。通过由一条路径即单向流通流路10f连结冷却剂c的导入口10d和排出口10e,在与定子52等之间进行热交换的冷却剂c不返回到上游侧,而是朝向下游侧流动,从而有利于高效地冷却。

另外,以冷却剂c的流动方向为基准,热交换器9配置于比定子52靠上游侧的位置,变频器6配置于比定子52靠下游侧的位置。其结果,能够优先地冷却定子52,并且利用在定子52进行热交换后的冷却剂c使得变频器6的冷却成为可能。

本公开能够以上述的实施方式为代表,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以实施了各种变更、改进的各种方式来实施。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将热交换器设置于马达壳体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将热交换器从马达壳体分离的方式。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冷却气体管路与轴承连接,通过冷却气体管路对轴承进行主体冷却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对比通过冷却气体管路的压缩空气温度高的其他部件等进行冷却的方式。

另外,本公开也可以应用于不具备涡轮的电动增压器。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动增压器(离心压缩机);4...旋转轴;5...马达;6...变频器;7...马达壳体;9...热交换器;10...制冷剂管路(冷却液管路);10a...马达冷却部;10b...变频器冷却部;10c...轴承冷却部;10d...导入口;10e...排出口;10f...单向流通流路;11...风冷管路(冷却气体管路);31...压缩机叶轮;32...压缩机壳体;32a...吸入口;32b...排出口;33b...抽气口;52...定子;52a...端部;81...第一向心轴承(轴承);83...推力轴承(轴承);d1...沿着旋转轴的方向;d2...与旋转轴正交的方向;sa...马达冷却部的流路截面;sb...轴承冷却部的流路截面;g...压缩空气(压缩气体);c...冷却剂(制冷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