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落地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3160发布日期:2020-05-08 13:1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落地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领域,特别是一种落地扇。



背景技术:

在现如今社会中,为了纳凉消暑,大多数人都会选择购置一台落地扇使用。现有技术中,为了减轻落地扇的重量,底座大都开始选用塑料等轻质材料制成,底座与风扇的支撑杆之间采取刚性连接。然而这种落地扇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问题,即在落地扇不断取用移动的过程中,落地扇不可能完全平整的放置于地面,因为手持支撑杆大多会使支撑杆无法完全与地面保持原有的角度,会形成一个偏角,致使底座的一侧先落地,导致落地扇在放置至底座完全放平于地面的过程中,底座的一侧会集中受力,整个落地扇在放置过程中会受到着力点在底座一侧的垂直向上的支撑力,以及手部对支撑杆抓取时,垂直于手掌抓取方向的力,而刚性的支撑杆与底座无法将这两股力量卸去,使这两股力量主要集中在支撑杆与底座的连接处上,时间一长,连接处容易产生松动甚至损伤,导致落地扇的主体与底座之间摇摇晃晃,更有甚者,底座直接断裂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防止底座与支撑杆之间应力集中问题的落地扇。

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落地扇,包括:

底座;

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直接或间接的与底座相连;

风扇主体,所述风扇主体位于支撑杆的上端,所述风扇主体用于产生风力;

至少一个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设置于支撑杆或底座上,所述支撑杆位于弹性装置上方的部分通过所述弹性装置可相对底座摆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装置为一个。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装置的一端设置于支撑杆的底部,所述弹性装置的另一端固定于底座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装置设置于支撑杆的中部,所述弹性装置将支撑杆分隔为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通过弹性装置相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装置为弹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装置为橡胶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用于调节风扇主体产生的风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底座上直接或间接连接有支撑杆,在支撑杆上端连接有风扇主体,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设置于支撑杆或底座上,所述支撑杆上部通过所述弹性装置可相对底座摆动,通过本方案,用户移动落地扇时,手抓取支撑杆位于弹性装置的上部,把落地扇放置于某地时,虽然落地扇的底座会出现某侧先落地,造成受力较大的情况,但是由于弹性装置的存在,单侧受力较大时,会使弹性装置产生变形,使底座主动找平地面,从而减小底座受力,而且手部抓取支撑杆产生的力也会传导至弹性装置上,从而被弹性装置通过变形来进行吸收,使这两个力不会集中在底座与支撑杆的连接点处,当手离开支撑杆后,弹性装置会自动复位从而将这部分力释放出去,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不易使支撑杆与底座产生松动或损伤,落地扇的移动取用更为安全,落地扇使用寿命更长,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次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发明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至图2,一种落地扇,包括:

底座10;

支撑杆30,所述支撑杆30的下端直接或间接的与底座10相连;

风扇主体,所述风扇主体位于支撑杆30的上端,所述风扇主体用于产生风力;

至少一个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设置于支撑杆30或底座10上,所述支撑杆30位于弹性装置上方的部分通过所述弹性装置可相对底座10摆动。

通过在底座10上直接或间接连接有支撑杆30,在支撑杆30上端连接有风扇主体,还设置有至少一个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设置于支撑杆30或底座10上,所述支撑杆30上部通过所述弹性装置可相对底座10摆动,通过本方案,用户移动落地扇时,手抓取支撑杆30位于弹性装置的上部,把落地扇放置于某地时,虽然落地扇的底座10会出现某侧先落地,造成受力较大的情况,但是由于弹性装置的存在,单侧受力较大时,会使弹性装置产生变形,使底座10主动找平地面,从而减小底座10受力,而且手部抓取支撑杆30产生的力也会传导至弹性装置上,从而被弹性装置通过变形来进行吸收,使这两个力不会集中在底座10与支撑杆30的连接点处,当手离开支撑杆30后,弹性装置会自动复位从而将这部分力释放出去,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不易使支撑杆30与底座10产生松动或损伤,落地扇的移动取用更为安全,落地扇使用寿命更长,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进行优选,所述弹性装置为一个。

进一步进行优选,所述弹性装置设置于支撑杆30的中部,所述弹性装置将支撑杆30分隔为上支撑杆30和下支撑杆30,所述上支撑杆30和下支撑杆30通过弹性装置相连接。用户在移动和放置落地扇时,抓取上支撑杆30即可有效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当放置落地扇时,底座10的一侧先落地,在继续放下的过程中,因为底座10一侧受力较大,在弹性装置的作用下,底座10会自动找平地面,防止受力破坏底座10与下支撑杆30的连接处,此时上支撑杆30与下支撑杆30会形成一个偏角,可以抵消手部抓取支撑杆30从而对支撑杆30带来的限制,因为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一方面来源于用户手抓取支撑杆30时,对支撑杆30的方向进行了固定,而支撑杆30与底座10的刚性连接导致底座10的方向也被固定了,使落地扇放下时,力会集中到底座10于支撑杆30的连接点处,当用户手松开上支撑杆30时,上支撑杆30在弹性装置的复位作用下恢复原位,从而完成一个完整的移动过程。

由于用户的身高不一致,导致用户可能抓取支撑杆30的部位高度不一定,而且上述方案中,还是会有一定的力施加在底座10与支撑杆30的连接点处,为了使本方案更加优化,进一步进行改进,所述弹性装置的一端设置于支撑杆30的底部,所述弹性装置的另一端固定于底座10上。此时,弹性装置即是底座10与支撑杆30的连接处,通过这种设计,即使存在力施加于支撑杆30与底座10的连接处时,也能通过弹性装置的变形从而将力进行吸收,不会产生损伤,效果更好。

当然,也可以采用上述两种方案的结合体,即在支撑杆30上设置有两个弹性装置,一个弹性装置将支撑杆30分隔为上支撑杆30和下支撑杆30,另一个弹性装置设置于下支撑杆30底部并与底座10相连。

所述弹性装置也可选择为弹性软胶垫,所述弹性软胶垫设置于底座10的中部,支撑杆30的底部连接于弹性软胶垫上。

进一步进行改进,所述弹性装置优选为弹簧20,所述弹簧20优选为如图1所示上小下大的形式,可以使整个产品稳定性更强,也可以选择橡胶块等,不过选择橡胶块时需要考虑下橡胶块的老化问题。现有技术中能解决相同问题的其他弹性装置也在本方案的选择范围内。

进一步进行改进,所述支撑杆30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用于调节风扇主体产生的风力。

本方案中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现有技术中能实现的任意连接方式中的一种,比如螺接、卡接、焊接、粘贴、热熔连接等。

本文所说的落地扇指的是放置于地上的风扇,其包括现在的无叶风扇、塔扇等其他非标准形式的落地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