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补气增焓功能的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46898发布日期:2020-04-28 20:15阅读:896来源:国知局
具有补气增焓功能的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补气增焓功能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发展和能源结构的变化,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在寒冷冬季的北方,由于车内采暖缺少发动机热源制热,新能源汽车采用的是ptc电加热辅助供暖,这对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造成了限制。而目前电动汽车热泵空调压缩机采用的单级压缩机,在寒冷冬季的低蒸发温度情况下,当进行较高压比下运行时,压缩机普遍存在制热量低、功率消耗较大、制热效率差、排气温度过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压缩机制热效率低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设置补气孔并在前盖内部进行分流的具有补气增焓功能的压缩机。

一种压缩机,包括静涡旋盘、前盖和密封件,所述静涡旋盘上设置有排气孔和至少两个补气孔,所述前盖内设置有排气道和补气口,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静涡旋盘和所述前盖之间,所述排气道的外表面与所述前盖的内表面和所述密封件共同围成补气腔,所述补气口与所述补气腔连通,所述排气孔通过所述密封件与所述排气道密封连通,且所有所述补气孔均通过所述密封件与所述补气腔密封连通。

所述静涡旋盘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涡旋齿壁,所有所述补气孔分布于所述涡旋齿壁的根部,所有所述补气管路均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上。

所述静涡旋盘上设置有与所述补气孔一一对应的补气管路,所述补气管路的第一端与所述补气孔连通,所述补气管路的第二端贯穿所述密封件后与所述补气腔连通。

所述补气孔的半径范围为0.5-2.5mm。

所述静涡旋盘上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前盖上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槽和所述密封件相互配合形成所述密封层,且所述密封层上形成有与所述补气管路一一对应的开口,所述补气管路由对应的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前盖的内部或所述补气管路由对应的所述开口与所述前盖的内部连通。

所述补气管路设置于所述密封槽内,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密封件上。

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动涡旋盘,所述动涡旋盘和所述静涡旋盘配合形成动态的压缩腔,所述补气孔与所述压缩腔连通,所述补气孔具有被所述动涡旋盘封闭的第一状态和进行补气的第二状态,且在所述补气孔位置的压力不大于补气压力时,所述补气孔处于第二状态。

所述前盖内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外周面与所述前盖的内表面围成补气通道,所述补气口和所有所述补气管路均与所述补气通道连通,所述排气管与所述静涡旋盘的排气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补气增焓功能的压缩机,通过在涡旋压缩机静盘开设补气孔,来自空调系统辅助回路的中温中压制冷剂气体进入压缩腔,实现准双级压缩,使压缩更接近等熵过程,通过补充中温中压气体,增加了系统中制冷剂的循环量,从而提高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的制热量和制热效率,降低制热功耗,同时保证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同时使所有补气孔得到的补气均在补气腔内进行分流,保证补气到达每个补气孔11处的压力均相同,从而保证在任意一个补气孔处均能够达到相同的补气效果,从而保证压缩机的补气可靠,降低补气的压力脉动,降低运行噪声,使补气性能更稳定,补气通道内中温中压气体与排气管内高温高压气体可通过排气管管壁进行热传导,可进一步降低排气温度,提高运行可靠性和整体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补气增焓功能的压缩机的实施例的静涡旋盘的第一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补气增焓功能的压缩机的实施例的静涡旋盘的第二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补气增焓功能的压缩机的实施例的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补气增焓功能的压缩机的实施例的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中:

1、静涡旋盘;2、前盖;11、补气孔;12、补气管路;13、涡旋齿壁;14、密封槽;15、排气孔;21、密封件;22、补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的压缩机,包括静涡旋盘1、前盖2和密封件21,所述静涡旋盘1上设置有排气孔15和至少两个补气孔11,所述前盖2内设置有排气道和补气口22,所述密封件21设置于所述静涡旋盘1和所述前盖2之间,所述排气道的外表面与所述前盖2的内表面和所述密封件21共同围成补气腔,所述补气口22与所述补气腔连通,所述排气孔15通过所述密封件21与所述排气道密封连通,且所有所述补气孔11均通过所述密封件21与所述补气腔密封连通,也即通过在涡旋压缩机静盘开设补气孔11,来自空调系统辅助回路的中温中压制冷剂气体进入压缩腔,实现准双级压缩,使压缩更接近等熵过程。通过补充中温中压气体,增加了系统中制冷剂的循环量,从而提高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的制热量和制热效率,降低制热功耗,同时保证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同时通过设置独立的补气管路12,使补气压力更加稳定,降低补气的压力脉动,降低运行噪声,使补气性能更稳定,排气口13和排气道之间形成排气通道,补气孔11、所述补气腔和所有所述补气口22之间形成多条补气通道,所述密封件21将排气通道和所有所述补气通道分隔密封,并且使所有补气通道均在补气腔内进行分流,保证补气到达每个补气孔11处的压力均相同,从而保证在任意一个补气孔11处均能够达到相同的补气效果,从而保证压缩机的补气可靠。

所述静涡旋盘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上设置有涡旋齿壁13,所有所述补气孔11分布于所述涡旋齿壁13的根部,所有所述补气管路12均设置于所述第二侧面上,其中所述涡旋齿壁13的根部为涡旋齿壁13与第一侧面接触位置的附近,也即补气孔11是仅仅贯穿静涡旋盘1的,而非贯穿涡旋齿壁13,降低了补气孔11的加工难度,同时保证补气质量。

所述静涡旋盘1上设置有与所述补气孔11一一对应的补气管路12,所述补气管路12的第一端与所述补气孔11连通,所述补气管路12的第二端贯穿所述密封件后与所述补气腔连通,利用补气管路12将补气孔11与补气腔连通,从而使补气在补气腔分流后直接流至补气孔11处,而不在静涡旋盘1内进行分流,从而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因补气气流在补气孔11处分流而造成的压力分配不均的问题,补气压力更加稳定,降低补气的压力脉动,降低运行噪声,使补气性能更稳定。

在所述补气管路12的单位流动面积大于所述补气孔11的单位流动面积,所述补气管路12的横截面和所述补气孔11的横截面的形状不限。优选的,所述补气管路12和所述补气孔11的横截面均为圆形,且所述补气管路12的直径大于所述补气孔11的直径。

所述补气孔11的半径范围为0.5-2.5mm。

所述补气管路12与所述静涡旋盘1一体成型。

所述静涡旋盘1上设置有密封槽14,所述前盖2上设置有密封件21,所述密封槽14和所述密封件21相互配合形成所述密封层,且所述密封层上形成有与所述补气管路12一一对应的开口,所述补气管路12由对应的所述开口伸入所述前盖2的内部或所述补气管路12由对应的所述开口与所述前盖2的内部连通,将密封件21放入密封槽14内,利用密封件21的密封效果,将掐该的内部与静涡旋盘1的第二侧面进行密封分离,同时利用开口使补气能够由开口进入补气管路12,达到有效补气的目的。

所述补气管路12设置于所述密封槽14内,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密封件21上,其中密封槽14由两条环状肋臂围成,一条所述环状肋臂围成安装槽的外圈,另一条所述环状肋臂围成安装槽的内圈,其中外圈和内圈的横截面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确定,所述内圈的内部形成所述静涡旋盘1的排气通道,此时的环状肋臂将排气通道与补气管路12之间进行密封隔离,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压缩机补气和排气的可靠性。

所述压缩机还包括动涡旋盘,所述动涡旋盘和所述静涡旋盘1配合形成动态的压缩腔,压缩腔随动涡旋盘的转动而体积增大或变小,从而实现压缩,所述补气孔11与所述压缩腔连通。

所述补气孔11具有被所述动涡旋盘封闭的第一状态和进行补气的第二状态,且在所述补气孔11位置的压力不大于补气压力时,所述补气孔11处于第二状态,为了保证补气的气体能够进入压缩腔,也表明补气孔11处于涡旋齿壁13的之间位置,使动涡旋盘在转动过程中能够封闭和避让,其中当压缩腔内的压力大于补气压力时,使动涡旋盘封闭补气孔11,从而避免了压缩腔内的气体由补气孔11逆流造成压缩机排气压力降低的问题。

所述前盖2内设置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外周面与所述前盖2的内表面围成补气通道,所述补气口22和所有所述补气管路12均与所述补气通道连通,所述排气管与所述静涡旋盘1的排气口连通,补气通道内中温中压气体与排气管内高温高压气体可通过排气管管壁进行热传导,可进一步降低排气温度,提高运行可靠性和整体寿命。

所述空调系统包括辅助回路,所述辅助回路内流动有中温中压制冷剂,所述补气口22与所述辅助回路连通,利用空调系统内的中温中压制冷剂进行补气,实现准双级压缩,使压缩更接近等熵过程。通过补充中温中压气体,增加了系统中制冷剂的循环量,从而提高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的制热量和制热效率,降低制热功耗。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