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22374发布日期:2020-04-10 15:4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冷暖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暖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使用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多,且对产品的实用性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能够兼顾取暖和制冷两种功能的风扇。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冷暖风扇,通过在壳体内设置支撑发热体支架的滑轨,并且在发热体支架的一端连接有驱动组件,驱动组件采用同步电机、传动件和微动开关配合的形式控制发热体支架的移动,使得发热体支架上的发热体相对出风口移动,从而选择性地吹出冷风或暖风的目的,但是该冷暖式风扇中发热体移动的驱动组件结构较复杂,使得冷暖式风扇的整体结构较复杂,进而装配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冷暖风扇的结构较复杂、装配效率较低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效率较高的冷暖风扇。

一种冷暖风扇,包括:

出风组件,设有出风口;

发热体支架,所述发热体支架上设有发热体;

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发热体支架相连,并适于在所述步进电机的带动下,带动所述发热体支架相对所述出风口移动,使得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出风口呈现相对设置的出暖风模式或相错设置的出冷风模式。

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于所述发热体支架的一侧,所述步进电机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齿轮,与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

齿条,固定连接在所述发热体支架上,与所述齿轮啮合连接。

所述步进电机设于所述支撑架的顶端,所述齿条设于所述发热体支架的顶端。

所述支撑架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结构,设于所述步进电机的一侧,适于对所述步进电机进行限位。

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滑槽或导向柱,所述发热体支架上设有与所述滑槽或导向柱配合的导向柱或滑槽。

所述支撑架的一端的侧部设有一个滑槽,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的底部设有一个滑槽。

所述导向柱外套设有滑套。

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出风本体,所述出风本体上设有相邻设置的隔风部和所述出风口,所述隔风部适于阻挡风通过。

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防护网,设于所述出风本体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暖风扇,包括:出风组件,设有出风口;发热体支架,所述发热体支架上设有发热体;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发热体支架相连,并适于在所述步进电机的带动下,带动所述发热体支架相对所述出风口移动,使得所述发热体与所述出风口呈现相对设置的出暖风模式或相错设置的出冷风模式。通过将驱动装置设置为包括步进电机和传动机构的形式,使得发热体支架的移动可直接由步进电机进行控制移动距离以及发热体的通断电,如在步进电机开始工作时,由于其内部设定好的计步数即可实现发热体支架的移动距离,当达到设定步数时,发热体支架移动至预设距离,进而控制发热体通电,即仅设置步进电机即可实现发热体支架的移动,而无需再额外设置微动开关,使得冷暖风扇的结构更加简单,节约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暖风扇,所述步进电机设于所述支撑架的顶端,所述齿条设于所述发热体支架的顶端。通过将步进电机和齿条均分别设于支撑架和发热体支架的顶端,使得保证传动的同时,不会占据支撑架和发热体支架的承载面,结构更加紧凑。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暖风扇,所述支撑架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结构,设于所述步进电机的一侧,适于对所述步进电机进行限位。通过在支撑架上设置限位结构,能够对步进电机进一步的限位,防止步进电机在工作过程中的晃动,使得步进电机工作的更稳定,保证齿轮齿条啮合的更稳定,进而保证发热体支架的移动更加稳定。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暖风扇,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滑槽或导向柱,所述发热体支架上设有与所述滑槽或导向柱配合的导向柱或滑槽。通过在支撑架的两端和发热体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配合连接的滑槽和导向柱,使得发热体支架在移动过程中两端的移动更加同步,保证移动的稳定性。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暖风扇,所述支撑架的一端的侧部设有一个滑槽,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的底部设有一个滑槽。通过在支撑架的一端的侧部设有一个滑槽,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的底部设有一个滑槽,即在支撑架的两个垂直方向上均设置滑槽,使得发热体支架的移动更加稳定。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暖风扇,所述导向柱外套设有滑套。通过在导向柱上设置滑套,能够减小导向柱在滑槽中移动的摩擦力,使得发热体支架移动的更稳定。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暖风扇,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出风本体,所述出风本体上设有相邻设置的隔风部和所述出风口,所述隔风部适于阻挡风通过。通过在出风本体上设有相邻设置的隔风部和所述出风口,使得出风均能通过出风口吹出,同时在冷风模式时,发热体能够设于隔风部,防止发热体对出风口处出风的阻挡,使得出风口处的出风更顺畅。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暖风扇,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防护网,设于所述出风本体的一侧。通过在出风本体的一侧设置防护网,能够防止外界物体从出风口处进入冷暖风扇内部,影响出风效果,同时能够防止人手从出风口处进入冷暖风扇内部导致被灼伤,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扇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扇的支撑架与发热体支架装配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扇的发热体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扇在出冷风模式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冷暖风扇在出暖风模式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架;2-齿轮;3-齿条;4-遮蔽部;5-风道组件;6-异步电机;7-步进电机;8-限位结构;9-滑槽;10-发热体支架;11-导向柱;12-风道本体;13-风轮;14-滑套;15-发热体;16-防护网;17-隔风部;18-出风口;19-出风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冷暖风扇,包括:出风组件、发热体支架10和驱动装置。

出风组件,设有出风口18;发热体支架10,发热体支架10上设有发热体15;驱动装置,包括步进电机7和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与发热体支架10相连,并适于在步进电机7的带动下,带动发热体支架10相对出风口18移动,使得发热体15与出风口18呈现相对设置的出暖风模式或相错设置的出冷风模式。

通过将驱动装置设置为包括步进电机7和传动机构的形式,使得发热体支架10的移动可直接由步进电机7进行控制移动距离以及发热体15的通断电,如在步进电机7开始工作时,由于其内部设定好的计步数即可实现发热体支架10的移动距离,当达到设定步数时,发热体支架10移动至预设距离,进而控制发热体15通电,即仅设置步进电机7即可实现发热体支架10的移动,而无需再额外设置微动开关,使得冷暖风扇的结构更加简单,节约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冷暖风扇还包括壳体、风道组件5和支撑架1,支撑架1固定连接在壳体上,支撑架1设于风道组件5与发热体支架10之间,步进电机7和出风组件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上,风道组件5包括风道本体12、设于风道本体12内的风轮13以及驱动风轮13转动的异步电机6。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支撑架1设于发热体支架10与出风组件之间。

传动机构的具体形式有很多种,本实施例中的传动机构包括齿轮2和齿条3,齿轮2与步进电机7的输出轴连接,齿条3固定连接在发热体支架10上,与齿轮2啮合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步进电机7设于支撑架1的顶端,齿条3设于发热体支架10的顶端,步进电机7与齿条3之间通过齿轮2连接。通过将步进电机7和齿条3均分别设于支撑架1和发热体支架10的顶端,使得保证传动的同时,不会占据支撑架1和发热体支架10的承载面,结构更加紧凑。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步进电机7和齿条3分别设于支撑架1和发热体15的底端。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架1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结构8,设于步进电机7的一侧,适于对步进电机7进行限位。通过在支撑架1上设置限位结构8,能够对步进电机7进一步的限位,防止步进电机7在工作过程中的晃动,使得步进电机7工作的更稳定,保证齿轮2齿条3啮合的更稳定,进而保证发热体支架10的移动更加稳定。

限位结构8的具体形式有很多种,本实施例中的限位结构8为两个固定连接在支撑架1的限位座,两个限位座适于承载步进电机7的两侧,步进电机7的两侧上设有凸耳,凸耳与限位座相对应的位置设有通孔,适于螺钉固定。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限位结构8为电机压板,适于将步进电机7压紧在支撑架1上。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架1的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滑槽9,发热体支架10上设有与滑槽9配合的导向柱11。通过在支撑架1的两端和发热体支架10的两端分别设置配合连接的滑槽9和导向柱11,使得发热体支架10在移动过程中两端的移动更加同步,保证移动的稳定性。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支撑架1的两端分别设有导向柱11,发热体支架10相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导向柱11配合的滑槽9。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架1的一端的侧部设有一个滑槽9,支撑架1的另一端的底部设有一个滑槽9。通过在支撑架1的一端的侧部设有一个滑槽9,支撑架1的另一端的底部设有一个滑槽9,即在支撑架1的两个垂直方向上均设置滑槽9,使得发热体支架10的移动更加稳定。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支撑架1的两端分别设有多个滑槽9,发热体支架10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多个与滑槽9配合的导向柱11。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两端的滑槽9均设于支撑架1的侧部,或者是,两端的滑槽9分别设于支撑架1的顶端和底端。

本实施例中的发热体支架10上部的导向柱11为立柱,下部的导向柱11为块状凸件。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发热体支架10上下部的导向柱11均为立柱,或者是,发热体支架10上下部的导向柱11均为块状凸件。

为了减小滑动摩擦力,使得发热体支架10移动的更稳定,本实施例中的导向柱11外套设有滑套14。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导向柱11的外侧不设置滑套1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出风组件包括出风本体,出风本体上隔风部17和出风口18,隔风部17和出风口18相邻设置,隔风部17适于阻挡风通过,出风口18处设有出风格栅,适于使风通过。通过在出风本体上设有相邻设置的隔风部17和出风口18,使得出风均能通过出风口18吹出,同时在冷风模式时,发热体15能够设于隔风部17,防止发热体15对出风口18处出风的阻挡,使得出风口18处的出风更顺畅。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出风口18处不设置出风格栅。

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架1与出风本体的结构相同,均设有遮蔽部4和出风框19,遮蔽部4与隔风部17相对应设置,出风框19与出风口18相对应设置,使得风道组件5的出风能够经出风框19后,从出风口18吹出。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支撑架1上仅设置出风框19。

本实施例中的出风组件还包括防护网16,设于出风本体的一侧。通过在出风本体的一侧设置防护网16,能够防止外界物体从出风口18处进入冷暖风扇内部,影响出风效果,同时能够防止人手从出风口18处进入冷暖风扇内部导致被灼伤,提高安全性。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防护网16设于出风本体的内侧,设于出风本体与发热体支架10之间,可以进一步起到隔热的作用。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防护网16设于出风本体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的发热体15为ptc。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发热体15为发热丝,或者其他发热体15。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冷暖风扇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步进电机7和发热体15相连接,在出暖风模式时,控制步进电机7按照预定步数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发热体支架10带着发热体15移动至预定距离,即发热体15与出风口18处于相对的位置,并控制发热体15通电,由于发热体15移动至出风口18处,使得风道组件5的出风能够经发热体15加热后再通向出风口18,进而保证出暖风;在出冷风模式时,控制步进电机7按照预定步数进行反转,进而带动发热体支架10和发热体15移动预定距离后到达发热体15与出风口18处于相错的位置,即发热体15与隔风部17处于相对的位置,并控制发热体15断电,由于发热体15移动至隔风部17处,使得风道组件5的出风能够直接经支撑架1的出风框19和出风口18处吹向用户,进而保证出冷风。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在出冷风时发热体15仍处于与出风口18相对的位置,但发热体15处于断电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冷暖风扇为冷暖塔扇。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冷暖风扇为具有冷风模式和暖风模式的其他风扇。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