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压缩无油水润滑单螺杆中压空气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6653发布日期:2020-07-04 01:09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级压缩无油水润滑单螺杆中压空气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螺杆空气压缩机,特别涉及一种多级压缩无油水润滑单螺杆中压空气压缩机,属于单螺杆空气压缩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压缩机作为一种通用机械,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无油水润滑单螺杆中压空气压缩机是由一根主轮转子和成轴直角配置的两片入口星轮共同组成压缩室,因此实现拥有多条勾缝的主轮转子,每旋转一周就能够进行多次的压缩动作。

现有技术中,多级压缩无油水润滑单螺杆中压空气压缩机中的主轮转子在使用工程中,需要进行高速的旋转,其压缩室内部的温度也会随着压缩的进行会逐渐升温,且驱动主轮转子的外部驱动电机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任由压缩室和驱动电机持续升温,就会损耗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多级压缩无油水润滑单螺杆中压空气压缩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级压缩无油水润滑单螺杆中压空气压缩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压缩腔,所述压缩腔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压缩腔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循环机构,所述压缩腔远离循环机构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底端通过电机座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上表面设置有散热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管包括第一水冷管、第二水冷管和第三水冷管,所述第二水冷管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水冷管均位于第一水冷管和第三水冷管之间,所述第二水冷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水冷管和第三水冷管固定连通,所述第一水冷管通过第二水冷管与第三水冷管固定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水冷管和第三水冷管均成螺旋结构设置,所述压缩腔的外侧壁与第一水冷管、第二水冷管和第三水冷管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水冷管和第三水冷管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散热片,所述压缩腔的外侧壁均与散热片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循环机构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水冷箱和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一水冷管远离第二水冷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第一水冷管的一端与循环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水冷箱固定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与第三水冷管远离第二水冷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第三水冷管的一端与水冷箱固定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支撑杆,风机架和吹风机,所述吹风机设置有两个,所述风机架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吹风机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风机架的内部,所述支撑杆设置有四个,所述风机架相对的两外侧壁均与支撑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吹风机分别位于驱动电机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吹风机和风机架的顶端均倾斜向下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散热管和循环机构,在使用时,第一水冷管和第三水冷管能够对靠近两个星轮的压缩腔进行散热处理,第二水冷管能够配合散热片同时对靠近主轮转子的压缩腔进行散热处理,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通过循环泵和水箱循环散热管内部的冷凝水,能够持续不断的对压缩腔进行水冷散热处理,同时散热机构持续对压缩腔和驱动电机吹送外部空气,能够持续对压缩腔进行风冷降温,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散热管、循环机构和散热机构能够同时持续对压缩腔和驱动电机进行散热降温,能够降低压缩机的损耗,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压缩腔的主视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压缩腔;21、支撑座;3、散热管;31、第一水冷管;32、第二水冷管;33、第三水冷管;4、循环机构;41、第一连接管;42、第二连接管;43、水冷箱;44、循环泵;5、驱动电机;51、电机座;6、散热机构;61、支撑杆;62、风机架;63、吹风机;7、散热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级压缩无油水润滑单螺杆中压空气压缩机,包括底座1,底座1是空气压缩机中用于支撑压缩室的基座,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压缩腔2,压缩腔2即为一根主轮转子和成轴直角配置的两片入口星轮共同组成的压缩室,压缩腔2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支撑座21,支撑座21用于支撑压缩腔2,支撑座21的底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压缩腔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管3,散热管3用于对压缩腔2进行水冷散热,散热管3的两端共同固定连接有循环机构4,循环机构4能够对散热管3中的冷凝水进行循环运用,压缩腔2远离循环机构4的一侧安装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是用于驱动压缩腔2内主轮转子的驱动机,驱动电机5的底端通过电机座51与底座1固定连接,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散热机构6,散热机构6能够对驱动电机5和压缩腔2持续吹风,进行散热处理。

散热管3包括第一水冷管31、第二水冷管32和第三水冷管33,第二水冷管32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水冷管32均位于第一水冷管31和第三水冷管33之间,第二水冷管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水冷管31和第三水冷管33固定连通,第一水冷管31通过第二水冷管32与第三水冷管33固定连通,由于压缩腔2外部安装有驱动电机5和支撑座21,第二水冷管32在靠近主转子的压缩腔2外侧壁与第一水冷管31和第三水冷管33相互连通,能够通过其内部的循环流动的冷凝水,与第一水冷管31和第三水冷管33共同对压缩腔2进行水冷降温处理。

第一水冷管31和第三水冷管33均成螺旋结构设置,压缩腔2的外侧壁与第一水冷管31、第二水冷管32和第三水冷管33固定连接,螺旋紧贴压缩腔2的外侧壁,能够增加与压缩腔2外侧壁的接触面积,提高水冷效果。

第一水冷管31和第三水冷管33的外侧壁均固定连接有散热片7,压缩腔2的外侧壁均与散热片7固定连接,散热片7能够通过热传递提高散热管3对压缩腔2的散热效果,同时配合散热机构6对压缩腔2进行散热。

循环机构4包括第一连接管41、第二连接管42、水冷箱43和循环泵44,循环泵44固定连接在底座1的上表面,第一连接管41与第一水冷管31远离第二水冷管3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管41远离第一水冷管31的一端与循环泵4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循环泵44的输入端与水冷箱43固定连通,第二连接管42与第三水冷管33远离第二水冷管3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管42远离第三水冷管33的一端与水冷箱43固定连通,当启动循环泵44时,循环泵44的输入端从水冷箱43内部抽取冷却后的冷凝水,将冷凝水通过第一连接管41穿入第一水冷管31中,沿第一水冷管31进入第二水冷管32中,然后通过第三水冷管33进入第二连接管42中,最后进入水冷箱43中完成水循环。

散热机构6包括支撑杆61,风机架62和吹风机63,吹风机63设置有两个,风机架62设置有两个,两个吹风机63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风机架62的内部,支撑杆61设置有四个,风机架62相对的两外侧壁均与支撑杆61固定连接,两个吹风机63分别位于驱动电机5的两侧,吹风机63在风机架62的内部对压缩腔2和驱动电机5持续吹风,进行散热处理。

吹风机63和风机架62的顶端均倾斜向下设置,使两个吹风机63能够对准压缩腔2和驱动电机5。

具体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启动循环泵44,循环泵44的输出端从水冷箱43的内部抽取冷凝水,冷凝水通过第一连接管41进入第一水冷管31中,然后沿第一水冷管31和第二水冷管32进入第三水冷管33中,然后通过第二连接管42进入水冷箱43中,完成冷凝水循环,在此过程中,冷凝水经过第一水冷管31和第三水冷管33时,对靠近两个星轮的压缩腔2进行水冷降温处理,第二水冷管32对靠近主转子的压缩腔2进行水冷降温处理,启动吹风机63,倾斜设置的两个吹风机63向压缩腔2、散热片7和驱动电机5持续吹送空气,对压缩腔2、散热片7和驱动电机5进行散热处理,加快散热片7的散热效果,同时在压缩机的使用过程中,持续的降温,降低压缩机使用的损耗,提高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