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冷剂压缩机的润滑剂容纳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0564发布日期:2020-09-18 14:30阅读:59来源:国知局
用于制冷剂压缩机的润滑剂容纳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借助制冷剂压缩机的曲轴竖直输送润滑剂的润滑剂容纳部,该润滑剂容纳部包括具有由内壁限定的净横截面的套筒元件,所述净横截面沿套筒元件的纵轴线从套筒元件的上端部延伸至套筒元件的下端部,润滑剂容纳部还包括内部元件,该内部元件具有外周面,该外周面沿内部元件的纵轴线从下端部延伸至上端部并且在该外周面上设置有螺旋部,该螺旋部从外周面伸出并且呈螺旋状地从外周面的下端部的区域延伸至上端部的区域并且局部地限定通道,其中,在润滑剂容纳部的运行状态中

——内部元件以其外周面至少局部地这样设置在套筒元件的净横截面内,使得在螺旋部的外表面与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

——沿从套筒元件的下端部至上端部的方向看,外周面的下端部设置在其上端部的前方,

——内部元件和套筒元件能够相对彼此围绕套筒元件的纵轴线和/或内部元件的纵轴线转动。



背景技术:

一种制冷剂压缩机包括:可密封封装的压缩机壳体;设置在该压缩机壳体的壳体内部中的电驱动单元,该电驱动单元包括转子和定子;与该转子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的曲轴;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中的活塞-缸单元(该活塞-缸单元包括可运动地支承在活塞-缸单元的缸中的活塞,该活塞能够被驱动用于压缩曲轴的制冷剂);在该制冷剂压缩机中,确保充分润滑所有可运动的构件尤为重要。为此目的,可以规定将积聚在遮盖压缩机壳体的底部区域的润滑剂槽中的润滑剂通过曲轴朝向缸的方向输送。

为此经常设有套筒形的或者具有套筒元件的润滑剂容纳部,该润滑剂容纳部与曲轴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并且与该曲轴同轴地设置以及以一个端部区段伸入到润滑剂槽中。通过进入开口从润滑剂槽进入到润滑剂容纳部的圆柱形容纳区段中的润滑剂基于润滑剂容纳部的因曲轴的旋转而引起的旋转而被迫成为抛物面形状,其中,所述抛物面沿润滑剂容纳部或者套筒元件的限定容纳区段的内壁并且沿实施成空心的或设有孔的曲轴的内壁形成。这种润滑剂容纳部例如由at15828u1已知。

处在润滑剂容纳部的容纳部区段中的润滑剂以这种方式能提升到的最大的上升高度在曲轴或孔的净内径的范围内达到并且取决于润滑剂容纳部的旋转速度的平方以及曲轴或润滑剂容纳部的净内半径的平方。然后润滑剂可以通过至少一个排出孔从曲轴中排出至待润滑的部位。

因此,在相应地选择制造参数(例如曲轴的净内半径、排出孔的高度)和工艺参数(例如曲轴的旋转速度、润滑剂的粘度)的情况下,可以借助于润滑剂容纳部通过压缩机的曲轴将润滑剂从压缩机壳体的底部输送至曲轴的主轴承的支承位置、曲柄销和制冷剂压缩机的连杆。

在实践中目前与传统的具有固定转速的压缩机相比,具有可变转速的压缩机越来越多地被使用,传统的压缩机仅具有两种状态,即零转速和典型地为3000min-1的工作转速。在具有可变转速的压缩机中,根据所要求的冷却功率在实践中通常不仅实现高转速而且实现低转速(典型地最小800min-1)。为了在低转速时也实现足够大的输送功率,由现有技术已知,圆柱形的容纳区段在下面实施成敞开的并且同样实施成圆柱形的内部元件设置在容纳区段中,从而在内部元件的外周面与容纳区段的内壁之间产生间隙。所述内部元件典型地在其外周面上具有从下往上延伸的螺旋形的螺旋部,该螺旋部可以例如构造成从外周面伸出的接片。这明显有利于润滑剂的输送,因为润滑剂因此不仅通过间隙而且也通过由螺旋部构成的或限定的通道输送。

然而在高转速时这如下不利地作用,因此过多的润滑剂或油然后通过该通道被输送,使得更多的油尤其是通过抽吸消声器进入气态的制冷剂中。然而,油在制冷剂回路中是不期望的,因为由于油限制了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的热传递。

在现有技术中所描述的解决方案中,内部元件基本上典型地通过连接到定子上这样固定,使得内部元件不与曲轴一起旋转。但倾斜使得套筒元件的纵轴线和内部元件的纵轴线不再彼此平行是可能的。所述倾斜通过将螺旋部贴靠在套筒元件的限定容纳区段或净横截面的内壁上而受到限制。

制冷剂压缩机的越来越重要的要求是尽可能紧凑的、节省空间的结构方式。这造成这种紧凑型压缩机的润滑剂容纳部变得越来越短。这种润滑剂容纳部的螺旋部也相应更短地失效。后者润滑剂容纳部在螺旋部的不利的斜度的情况下又导致在内部元件倾斜时仅提供很小的面积或没有面积用于将螺旋部贴靠在套筒元件的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的内壁上。这以及在螺旋部与套筒元件之间过大的间隙因此能够使倾斜如此程度地失效,使得出现内部元件和套筒元件卡住。由于这种卡住使润滑剂输送中断,这可能导致制冷剂压缩机损坏并且甚至直至全部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润滑剂容纳部,该润滑剂容纳部避免上述缺点。尤其是应当避免内部元件和套筒元件的卡住和/或在高转速时避免过大的润滑剂输送。

为了解决所述任务,在一种用于借助制冷剂压缩机的曲轴竖直输送润滑剂的润滑剂容纳部中,该润滑剂容纳部包括具有由内壁限定的净横截面的套筒元件,所述净横截面沿套筒元件的纵轴线从套筒元件的上端部延伸至套筒元件的下端部,润滑剂容纳部还包括内部元件,该内部元件具有外周面,该外周面沿内部元件的纵轴线从下端部延伸至上端部并且在该外周面上设置有螺旋部,该螺旋部从外周面伸出并且呈螺旋状地从外周面的下端部的区域延伸至上端部的区域并且局部地限定通道,其中,在润滑剂容纳部的运行状态中

——内部元件以其外周面至少局部地这样设置在套筒元件的净横截面内,使得在螺旋部的外表面与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

——沿从套筒元件的下端部至上端部的方向看,外周面的下端部设置在其上端部的前方,

——内部元件和套筒元件能够相对彼此围绕套筒元件的纵轴线和/或内部元件的纵轴线转动,

按照本发明规定,在外周面的上端部的区域中设置有至少一个贴靠区段,该贴靠区段沿径向伸出超过外周面并且该贴靠区段的走向不同于螺旋部的螺旋形走向。

从外周面“伸出”的螺旋部可被理解为“沿径向向外伸出”。也就是说所述螺旋部在其走向的每个点上沿垂直于内部元件的外周面或纵轴线的方向延伸,该方向远离纵轴线指向。

螺旋部的螺旋形走向可以设置有恒定的斜率或变化的斜率。

尤其是,螺旋部可以从外周面的下端部延伸至上端部。

所述通道或通道横截面至少局部地在两个彼此相对置的侧面上由螺旋部限定并且在设置在所述侧面之间的侧面上由外周面限定,其中,通道在与外周面相对置的侧面上没有限定面,而是敞开的。换句话说,通道或通道横截面仅在四个侧面中的三个侧面上是封闭的,并且外周面构成通道的底部。

根据上面所述内容,套筒元件和内部元件这样设计,使得在运行状态中内部元件以其外周面至少局部地这样设置在套筒元件的净横截面内,使得在螺旋部的外表面与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

要注意的是,外周面典型地对应于旋转圆柱体的周面。但是同样可设想其它形状,例如沿内部元件的纵轴线窄缩的、尤其是锥形的形状。套筒元件的净横截面对应地与内部元件或外周面的形状相协调并且典型地具有圆柱形形状。类似于外周面,也可设想净横截面的其它形状,例如沿套筒元件的纵轴线窄缩的、尤其是锥形的形状。

根据上面所述内容,套筒元件和内部元件这样设计,使得在运行状态中沿从套筒元件的下端部至上端部的方向看,外周面的下端部设置在其上端部的前方。也就是说套筒元件和内部元件至少近似相同地定向。在实践中,当在运行的制冷剂压缩机中使用时在此得出,套筒元件和外周面的下端部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套筒元件和外周面的上端部的下方。

因为仅取决于套筒元件和内部元件彼此之间的相对转动,所以内部元件例如可以与曲轴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并且套筒元件旋转地(除可忽略的微小的扭转角之外)固定。在压缩机运行时,曲轴旋转并且相应地因此内部元件也旋转,而套筒元件不旋转。

或者套筒元件可以与曲轴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并且内部元件旋转地(除可忽略的微小的扭转角之外)固定。

内部元件或套筒元件与曲轴之间不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原则上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也就是说在中间连接至少一个另外的元件、例如密封件、紧固元件等的情况下进行。

套筒元件可以尤其是在其上端部的区域中与曲轴连接。例如可设想,套筒元件以其净横截面在上端部的区域中被推到曲轴上并且例如借助压配合保持在该曲轴上。为此可以规定,在压配合区域中的净横截面构造得不同于内部元件在运行状态中至少局部地设置所在的区域中的净横截面。

出于良好的规范已确定,不排除套筒元件本身是较大元件的一部分或一个区段。但无论如何所述净区段延伸到所述部分或区段上,即到套筒元件上。

根据上面所述内容,套筒元件和内部元件这样设计,使得在运行状态中内部元件和套筒元件能够相对彼此围绕套筒元件的纵轴线和/或内部元件的纵轴线转动。对应地,如果套筒元件和优选还有内部元件至少局部地伸入到润滑剂槽中,那么润滑剂能够从制冷剂压缩机的润滑剂槽进入到间隙中(并且因此至少后续也进入到通道中)。

所述润滑剂可以尤其是在制冷剂压缩机中使用时常见的油。

通过曲轴的旋转,尤其是在套筒元件与曲轴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时,引起套筒元件和内部元件彼此相对的旋转。优选地,在此内部元件相对于定子不转动或仅转动有限的角度范围,而套筒元件完全旋转。但如上面已确定,相反的设计方案也是可能的,其中,内部元件完全地旋转并且套筒元件相对于定子不旋转或仅旋转有限的角度范围。

由于润滑剂的粘度或者润滑剂与套筒元件或内部元件之间的摩擦使润滑剂被置于旋转状态中,并且因此相应的离心力作用到润滑剂上。所述离心力将润滑剂挤压在间隙中并且(由于存在的螺旋部)主要是挤压在朝向曲轴的方向的通道中。

在运行中可能出现内部元件相对于套筒元件倾斜。在传统的润滑剂容纳部中,在倾斜时在套筒元件的纵轴线与内部元件的纵轴线之间出现的倾斜角度通过螺旋部的外表面贴靠在套筒元件的内壁上而受到限制。

通过如下方式: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沿径向、也就是说在垂直于纵轴线或外周面的方向上直立地且远离纵轴线或外周面指向地伸出超过外周面,贴靠区段可以在倾斜时贴靠在内壁上并且由此这样限制倾斜角,使得不出现卡住。在此,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可以设计成这样远地伸出,使得仅贴靠区段贴靠在内壁上并且不是例如螺旋部的外表面也贴靠在内壁上。

在此,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的走向与螺旋部的走向不同能够实现,一方面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的布置结构可以保持集中在外周面的上端部的区域上并且另一方面同时围绕内部元件的纵轴线的足够大的角度区域被至少一个贴靠区段覆盖,以便在发生倾斜时保证可靠地贴靠在内壁上。

在此,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不必一定从外周面本身伸出,而是例如沿纵轴线看在外周面与贴靠区段之间也可以存在间距。

当然,也可以在外周面的上端部的区域中设置多个例如两个、三个或更多个贴靠区段。尤其是,因此不必设置连续的或不中断地延伸的贴靠区段,而是多个贴靠区段可以例如沿围绕内部元件的纵轴线的圆形的线(尤其是当该线位于垂直于内部元件的纵轴线的平面中时)或椭圆形的线(尤其是当该线位于不垂直于内部元件的纵轴线的平面中时)延伸。

通过将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设置在外周面的上端部的区域中还也确保了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不妨碍润滑剂进入到通道中。后者通道尤其是在低转速时对于可靠的润滑是重要的,其中,当润滑剂朝向曲轴的方向被输送时,润滑剂在此典型地不完全填充通道或通道横截面。

但同时通过借助在外周面的上端部的区域中的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限定通道或通道横截面可以实现,在高转速时实现对润滑剂流的限制。即在这种情况下,通道通常完全被润滑剂填充并且可以(除了通过螺旋部的限制之外)通过借助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局部地限定通道来实现通道的变窄。这又引起润滑剂的积聚并且因此在高转速时限制润滑剂输送。

相应地,在按照本发明的润滑剂容纳部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规定,所述通道在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的区域中具有减小的通道横截面。也就是说该通道横截面与通道的在所述区域之外的至少一个区段相比减小。优选地,在贴靠区段的区域中的通道横截面与在所述区域之外的通道横截面相比减小,也就是说通道的处于所述区域之外的所有区段具有更大的通道横截面。在此,实现了减小的通道横截面,其方式为: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至少局部地限定通道。

与具有斜度的螺旋部的走向相反地,为了实现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的基本上无斜度的走向,在按照本发明的润滑剂容纳部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规定,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沿内部元件的纵轴线看由依次相继设置的第一边界面和第二边界面限定,并且第一边界面和/或第二边界面垂直于内部元件的纵轴线。由此可以提高在高转速时对润滑剂输送的节流作用。此外,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的这种设计证实在制造技术上是有利的。

在按照本发明的润滑剂容纳部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规定,螺旋部直接连接到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上。由此可以确保在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的区域中润滑剂的有利的流动情况。此外,这种设计方案也证实为在制造技术上是有利的。

如已经提到的,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的走向可以实现,围绕内部元件的纵轴线的足够大的角度区域被至少一个贴靠区段覆盖,以便在发生倾斜时保证可靠地贴靠在内壁上。对应地,在按照本发明的润滑剂容纳部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规定,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覆盖围绕内部元件的纵轴线的一个角度范围,该角度范围为至少15°、优选至少45°、特别优选至少90°。

因此例如可设想,设置有一个连续的贴靠区段,该贴靠区段覆盖确定的角度范围(例如60°),或者设置有三个贴靠区段,其中每个贴靠区段覆盖所述确定的角度范围的一部分(在所述示例中例如分别覆盖20°),其中,所述贴靠区段这样设置,使得它们不重叠并且因此总体上覆盖所述确定的角度范围。

通过贴靠区段的灵活的定位,相对小的覆盖的角度范围已经足够用于稳定运行。实现稳定的运行在实践中经常是优化问题,其中要考虑所期望的稳定性、自由的通道横截面、曲轴的转速、油粘度、螺旋部的走向和在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与套筒元件的内壁之间的摩擦。例如可设想如下应用情况,在所述应用情况中为了稳定运行设置有四个贴靠区段,各贴靠区段分别覆盖仅5°的角度范围,使得这些贴靠区段总体上覆盖围绕内部元件的纵轴线的20°的角度范围。

在按照本发明的润滑剂容纳部的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规定,所述角度范围为360°。也就是说围绕内部元件的纵轴线的整个角度范围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覆盖。

理论上可设想,为此设置多个贴靠区段,这些贴靠区段沿内部元件的纵轴线看至少局部地依次相继地设置。例如可设想设置有三个贴靠区段,各贴靠区段分别覆盖120°并且不重叠地设置,使得它们总体上覆盖整个360°的角度范围。但也可设想设置有三个贴靠区段,各贴靠区段分别覆盖大于120°并且重叠地设置,使得它们总体上覆盖整个360°的角度范围。

在按照本发明的润滑剂容纳部的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规定,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包括至少一个封闭的贴靠区段,其中,每个封闭的贴靠区段分别覆盖整个角度区域。也就是说,理论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封闭的贴靠区段,其中,在多个封闭的贴靠区段的情况下,这些贴靠区段沿内部元件的纵轴线看依次相继地设置。由此可以实现最佳可靠地限定倾斜角度并且由此实现最佳地保护防止卡住。

尤其是出于制造技术或经济原因,在按照本发明的润滑剂容纳部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规定,设置有恰好一个贴靠区段。尤其是当在这种情况下贴靠区段构造成封闭的贴靠区段时,能够在制造技术的简单性与对倾斜角度的可靠的限制之间实现特别好的折衷。

在按照本发明的润滑剂容纳部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规定,所述内部元件具有空心空间,该空心空间沿内部元件的纵轴线朝向外周面的上端部看是敞开的。这尤其是允许简单的、节省材料和成本低廉的制造方式。

在按照本发明的润滑剂容纳部的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规定,在外周面的上端部的区域中设置至少一个排出开口,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排出开口使通道与空心空间连接。

换句话说,所述至少一个排出开口提供在通道与空心空间之间的流体连接。相应地,润滑剂可以从通道通过所述至少一个排出开口进入到空心空间中并且从那里(因为该空心空间向上、即沿朝向外周面的上端部的方向敞开)进入到套筒元件的净横截面中或到达曲轴。这有利于改善润滑剂输送。

如果设置有封闭的贴靠区段,该贴靠区段至少局部地限定通道,则所述至少一个排出开口与空心空间相互作用也可以证实为必要的,以便实现润滑剂从通道朝向曲轴的方向的充分输送。

尤其是当通道通过封闭的贴靠区段朝向外周面的上端部的方向完全封闭时,在没有通流开口的情况下润滑剂仅可以通过间隙朝向曲轴的方向继续输送,这可能导致润滑剂的过少的输送,所述输送尤其是与转速和间隙宽度有关。

类似于上述内容,在一种制冷剂压缩机中,所述制冷剂压缩机包括:可密封封装的压缩机壳体;设置在该压缩机壳体的壳体内部中的电驱动单元,所述电驱动单元包括转子和定子;与该转子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的曲轴;以及设置在壳体内部中的活塞-缸单元(该活塞-缸单元包括可运动地支承在活塞-缸单元的缸中的活塞,该活塞能够被驱动用于压缩曲轴的制冷剂),按照本发明规定,制冷剂压缩机具有处于运行状态中的按照本发明的润滑剂容纳部,以便将润滑剂从构造在压缩机壳体的底部区域中的润滑剂槽通过曲轴输送(或者输送到曲轴上),其中,该曲轴具有优选至少局部地相对于曲轴的旋转轴线倾斜延伸的孔和/或至少一个沟槽,所述至少一个沟槽与套筒元件的净横截面处于流体连接中。

出于良好的规范应当注意,按照本发明的润滑剂容纳部当然也可以应用在压缩机中,在所述压缩机中在曲轴中不存在孔,而是曲轴例如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继续输送润滑剂的沟槽,该沟槽与套筒元件的净横截面处于流体连接。

如同样在上面所阐述的那样,内部元件或套筒元件可以与曲轴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对应地,在按照本发明的制冷剂压缩机的一种优选实施形式中规定,润滑剂容纳部的套筒元件与曲轴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对应地,内部元件可以基本上与定子或制冷剂压缩机的其它构件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曲轴相对于所述定子或其它构件旋转。

对应地,内部元件可以优选在外周面的下端部的区域中具有紧固元件,该紧固元件可以与固定器件配合作用,以便建立所述不可相对转动的连接。所述紧固元件例如可以是耳柄所述固定器件例如可以是弓形件,该弓形件可以与耳柄嵌接。

附图说明

现在借助各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发明。附图是示例性的并且虽然应解释本发明构思,但不应限制或甚至穷举性描述本发明构思。

在此示出了:

图1a以侧视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润滑剂容纳部的一种实施形式的内部元件,

图1b以前视图示出图1a中的内部元件,

图1c根据图1a中的剖面线i-i以剖面图示出图1a中的内部元件,

图2a以侧视图示出按照本发明的润滑剂容纳部的另一种实施形式的内部元件,

图2b以前视图示出图2a中的内部元件,

图2c根据图2b中的剖面线ii-ii以剖面图示出图2a中的内部元件,

图3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具有图1a或图1c中的内部元件的润滑剂容纳部的实施形式的剖面图,其中,润滑剂容纳部装配在按照本发明的制冷剂压缩机的曲轴上,

图4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具有图3中的润滑剂容纳部的制冷剂压缩机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示出按照本发明的润滑剂容纳部1的一种实施形式的内部元件9的侧视图。后者润滑剂容纳部在运行状态中并且在图3中以剖面图示出固定在按照本发明的制冷剂压缩机3的曲轴2上。

润滑剂容纳部1用于从构造在制冷剂压缩机3的压缩机壳体18的底部区域25中的润滑剂槽26中通过曲轴2竖直输送润滑剂、尤其是油15,参见图4的剖面图。所述曲轴2为此具有在图3中可良好看出的孔27,油15可以从该孔经由排出孔28排出至待润滑的部位。所述孔27可以实施成倾斜于曲轴2的旋转轴线29延伸,以便最佳地输送油15。

此外,在压缩机壳体18中设置有带有转子20和定子21的电驱动单元19,其中,曲轴2与转子20不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此外,在压缩机壳体18中还具有活塞-缸单元22,该活塞-缸单元包括可运动地支承在活塞-缸单元22的缸24中的活塞23,该活塞可被驱动以用于压缩曲轴2的制冷剂。

润滑剂容纳部1包括具有由内壁33限定的净横截面5的套筒元件4,所述净横截面沿套筒元件4的纵轴线6从套筒元件4的上端部7延伸直至下端部8。如在图3中可见,在上端部7处的净横截面5可以用于容纳曲轴2,以便例如借助压配合建立在套筒元件4进而润滑剂容纳部1与曲轴2之间不可相对转动的连接。

此外,润滑剂容纳部1包括内部元件9,该内部元件具有外周面10,该外周面沿内部元件9的纵轴线11从下端部12延伸直至上端部13。在外周面10上设置有螺旋部14,该螺旋部从外周面10沿径向向外伸出并且呈螺旋状地从外周面10的下端部12的区域延伸到上端部13的区域(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从外周面10的下端部12延伸直至上端部13)。出于制造技术的原因,螺旋部14可以具有短的中断部,该中断部在图1a和图2a中可见。通过螺旋部14和外周面10构成或限定具有通道横截面42的通道32。在此,通道32或通道横截面42至少局部地在两个彼此相对置的侧面上由螺旋部14限定并且在设置在这些侧面之间的侧面上由外周面10限定,其中,通道32在与外周面10相对置的侧面上没有限定面,而是敞开的。换句话说,通道32或通道横截面42仅在四个侧面中的三个侧面上是封闭的,并且外周面10构成通道32的底部。

在润滑剂容纳部1的运行状态中,内部元件9以其外周面10至少局部地(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基本上完全地)设置在套筒元件4的净横截面5内。在此,沿套筒元件4的下端部8至上端部7的方向看,外周面10的下端部12设置在外周面的上端部13的前方,也就是说套筒元件4和内部元件9在一定程度上相同地定向或取向。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外周面10对应于旋转圆柱体的周面。套筒元件4的净横截面5对应地与内部元件9或外周面10的形状相协调并且在如下的区域中具有相应的圆柱形形状,在该区域中内部元件9在运行状态中被容纳在套筒元件4中或设置在净横截面5中。

此外,套筒元件4和内部元件9这样设计,使得内部元件9和套筒元件4可以相对彼此围绕套筒元件4的纵轴线6和/或内部元件9的纵轴线11转动。在制冷剂压缩机3运行时,这种旋转通过润滑剂容纳部1与曲轴2的不可相对转动的连接而被传递或产生。原则上,仅在套筒元件4与内部元件9之间的相对旋转是重要的,也就是说也可设想,内部元件9被旋转地驱动并且套筒元件4被基本上旋转地固定。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当曲轴2旋转,而内部元件9不旋转时,由于套筒元件4与曲轴2的不可相对转动的连接,套筒元件4被旋转地驱动。

为了很大程度上避免内部元件9的旋转运动,该内部元件例如可以借助固定器件与定子21连接。内部元件9可以为此如在图1b的前视图中良好地可见的那样例如具有以耳柄16形式的紧固元件,固定器件可以与该紧固元件嵌接。在图4中示出的实施例中,设置有弓形件31作为固定器件,该弓形件与耳柄16嵌接并且建立内部元件9与定子21的连接。

例如由图3得出,在运行状态下内部元件9这样设置在套筒元件4的净横截面5内,使得在螺旋部14的外表面34与内壁33之间设置有具有间隙宽度的间隙30,该外表面34沿径向向外限定螺旋部14。所述间隙30确保内部元件9和套筒元件4彼此没有问题的相对旋转。

相应地,当内部元件9和套筒元件4至少局部地伸入到润滑剂槽26中时,来自润滑剂槽26的油15能够进入到所述间隙30中以及通道32中。在此,套筒元件4尤其是在其下端部8的区域中伸入到润滑剂槽26中并且内部元件9尤其是在其外周面10的下端部12的区域中伸入到润滑剂槽中。由于油15的粘度或者在油15与套筒元件4之间的摩擦,在套筒元件4旋转时相应的离心力作用到油15上。所述离心力将间隙30中的并且尤其是通道32中的油15沿从外周面10的下端部12至上端部13的方向并且因此朝向曲轴2的方向挤压。

在任何情况下,油15能够通过通道32特别好地流向曲轴2,与精确的间隙宽度无关。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曲轴2的孔27与净横截面5以及因此最终也与通道32处于流体连接中,从而油15可以直至到达孔27中。

在运行中,可能发生内部元件9相对于套筒元件4的倾斜,从而调节在套筒元件4的纵轴线6与内部元件9的纵轴线11之间的倾斜角度。为了限定倾斜角度并且由此防止内部元件9在套筒元件4或净横截面5中卡住,按照本发明在外周面10的上端部13的区域中设置至少一个贴靠区段35,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沿径向伸出超过外周面10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的走向不同于螺旋部14的螺旋形走向。通过如下方式: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35沿径向、也就是说在垂直于纵轴线11或外周面10的方向上直立地且远离所述贴靠区段指向地伸出超过外周面10,贴靠区段35可以在倾斜时贴靠在内壁3上并且由此这样限定倾斜角度,使得不出现卡住。

在此,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35的走向与螺旋部14的走向不同能够实现,一方面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35的布置结构可以保持集中在外周面10的上端部13的区域上并且另一方面同时围绕内部元件9的纵轴线11的足够大的角度区域36被至少一个贴靠区段35覆盖,以便在发生倾斜时保证可靠地贴靠在内壁33上。

当然,也可以在外周面10的上端部13的区域中设置多个例如两个、三个或更多个贴靠区段35。图1a的内部元件9具有例如两个贴靠区段35,如与图1b相比可清楚地看到的那样。在图1a中可看出,螺旋部14直接连接到其中一个贴靠区段35上,其中,到所述贴靠区段35的过渡通过虚线表示。所述贴靠区段35包围约100°的角度范围36。所述两个贴靠区段35中的另一个贴靠区段设置在外周面10的相对置的侧上,即所述两个贴靠区段沿围绕纵轴线11的圆形线设置,其中,所述圆形线位于垂直于纵轴线11的平面中。所述两个贴靠区段中的另一个贴靠区段也覆盖大约100°的角度范围,从而使得所述两个贴靠区段35总共覆盖大约200°。对应地,在内部元件9倾斜时出现其中一个贴靠区段35贴靠在内壁33上且有效地限定倾斜角度的可能性是高的。

此外,通过将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35设置在外周面10的上端部13的区域中还确保了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35不妨碍油15进入到通道32中。后者通道尤其是在低转速时对于可靠的润滑是重要的,其中,当油朝向曲轴2的方向被输送时,油15在此典型地不完全填充通道32或通道横截面42。

同时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35在外周面10的上端部13的区域中限定通道32或通道横截面42。在图1a和1b以及图1c的剖面图中可以良好地看出,在外周面10的上端部13的区域中或者在贴靠区段35的区域中的通道横截面42由于贴靠区段35而明显小于在上端部13和下端部12之间的区域中或者在外周面10的下端部12的区域中的通道横截面。这样实现的在贴靠区段35的区域中减小的通道横截面42在高转速时实现对润滑剂流的限制。即在高转速的情况下,通道32通常完全被油15填充。通过借助所述至少一个贴靠区段35局部地限定通道32实现了通道32的变窄,所述变窄因此引起油15的积聚并且因此在高转速时限制润滑剂输送。

与螺旋部14的具有斜度的走向相反,贴靠区段35在图1a、1b、1c的实施例中具有基本上无斜度的走向,从而实现通道横截面42的所描述的减小。在此,贴靠区段35这样构造,使得该贴靠区段沿内部元件9的纵轴线11看分别由依次相继设置的第一边界面40和第二边界面41限定,其中,第二边界面41垂直于内部元件9的纵轴线11。

如由图1c得出,所示的实施形式的内部元件9具有空心空间38,该空心空间朝向外周面10的上端部13敞开。由此实现了成本低廉的且简单的制造。

图2a、2b、2c涉及按照本发明的润滑剂容纳部1的另一种实施形式的内部元件9。该内部元件也具有空心空间38,该空心空间朝向外周面10的上端部13的方向敞开。在该实施例中,仅设置有一个贴靠区段35,该贴靠区段构造为封闭的贴靠区段37。该封闭的贴靠区段37覆盖360°的整个角度范围36并且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圆形线上延伸,该圆形线位于垂直于纵轴线11的平面中。因此可以保证在所有方向上倾斜时防止不希望的卡住的极高的安全性。

在这种情况下,螺旋部14也直接连接到贴靠区段35上,这在图2a和图2b中分别通过虚线表示。对应地,通道横截面42逐渐窄缩为零。尽管如此,为了能够将油15从通道32继续输送至曲轴2,原则上间隙30可供使用,但是由此限制每单位时间的输送量。此外,还可以利用通过间隙30的回流计算。因此,在该实施例中设置有两个通流开口39,这两个通流开口在外周面10的上端部13的区域中彼此相对置地设置并且使通道32与空心空间38流体连接。换句话说,油15可以从通道32通过通流开口39到达空心空间38中并且从那里(因为该空心空间向上、即沿朝向外周面10的上端部13的方向敞开)进入到套筒元件4的净横截面5中或到达曲轴2。这有利于改善润滑剂输送。

此外,上面结合图1a、1b、1c的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也适用于图2a、2b、2c的实施例。

附图标记列表

1润滑剂容纳部

2曲轴

3制冷剂压缩机

4套筒元件

5套筒元件的净横截面

6套筒元件的纵轴线

7套筒元件的上端部

8套筒元件的下端部

9内部元件

10内部元件的外周面

11内部元件的纵轴线

12外周面的下端部

13外周面的上端部

14螺旋部

15油

16耳柄

18压缩机壳体

19电驱动单元

20转子

21定子

22活塞-缸单元

23活塞

24缸

25底部区域

26润滑剂槽

27曲轴的孔

28排出孔

29曲轴的旋转轴线

30间隙

31弓形件

32通道

33内壁

34螺旋部的外表面

35贴靠区段

36角度范围

37封闭的贴靠区段

38空心空间

39排出开口

40第一边界面

41第二边界面

42通道横截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