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33052发布日期:2021-01-05 18:0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收集再利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城市越来越向着绿色化、生态化的方向发展,生态型城市要求人们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在现代市政工程建设中,对雨水进行收集并用于绿化带植物的浇灌可以节约水资源,符合生态型城市的理念。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9787962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市政雨水收集供给一体式装置,包括蓄水箱,蓄水箱顶部设有种植槽,蓄水箱一侧设有第一导水管和第二导水管,第二导水管内部设有测量杆,蓄水箱一侧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一侧设有导流板,蓄水箱与进水口之间设有插槽,插槽内部设有过滤网。

上述的一种市政雨水收集供给一体式装置,虽然能够根据测量杆的高度判断蓄水箱内的蓄水量是否足够进行浇灌,但是每次进行灌溉时,均需要使用水泵和水管与第一导水管连接才能将蓄水箱内的水抽出方能对植物进行浇灌,操作上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其设置有抽水装置,工作人员通过压动抽水装置的压杆即能够将蓄水层内的水抽到绿化带内,从而具有方便对绿化带内的植物进行浇灌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包括建造在道路上方的绿化带,绿化带的下方设置有蓄水层,绿化带和蓄水层之间设置有隔板,隔板的上方设置有用于种植植物的土壤;所述道路上还设置有用于收集雨水的收集槽,收集槽与所述蓄水层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绿化带和所述蓄水层内安装有抽水装置,抽水装置包括吸水管,吸水管穿过所述隔板且下端位于蓄水层内;所述抽水装置还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套设在所述吸水管位于隔板上方的部分上;所述抽水装置还包括第二套筒,第二套筒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套筒的上端;所述第一套筒的上下两端均封闭设置,所述吸水管的上端穿过第一套筒的上端与所述第二套筒内部连通;所述抽水装置还包括吸水滑块,吸水滑块上下滑动配合在所述第二套筒内;所述吸水滑块上开设有贯通的吸水孔;所述第二套筒的侧壁上安装有出水管,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二套筒的内部和外部;所述吸水滑块上固定有拉杆,拉杆上铰接有压杆,压杆上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铰接在所述出水管和压杆上;所述吸水管的上端铰接有第一压盖,所述吸水孔的上端铰接有第二压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蓄水层内的水抽入绿化带内时,上下压动压杆,使拉杆带动吸水滑块在第二套筒内上下滑动;当吸水滑块在第二套筒内向上移动时,第二压盖关闭,第一压盖打开,在气压的作用下蓄水层内的水将沿着吸水管向上进入到第二套筒内;当吸水滑块在第二套筒内向下移动时,第二压盖打开,第一压盖关闭,第二套筒内的水将进入吸水滑块的上方,从而当吸水滑块再次向上移动时,吸水滑块上方的水将从出水管内流出到绿化带内,实现对土壤的浇灌;因此在需要对绿化带进行浇灌时,只需上下压动压杆即能够将蓄水层内的水抽出,操作上更加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层和所述绿化带之间设置有吸水棉绳,吸水棉绳穿过所述隔板设置,吸水棉绳的上端位于所述土壤内,下端位于蓄水层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水棉绳能够将蓄水层内的水持续的输送到绿化带的土壤内,保证绿化带内种植的植物能够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每个所述吸水棉绳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配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块有利于避免吸水棉绳的下端受到水流冲击后相互纠缠,从而有利于保证吸水棉绳的吸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板的上方设置有罩子,罩子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吸水棉绳的上端设置在罩子的内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水棉绳的上端设置在罩子的内部,有利于避免工作人员在对土壤进行翻动时对吸水棉绳造成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水滑块上套设有橡胶垫,吸水滑块通过橡胶垫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壁相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垫有利于保证吸水滑块与第二套筒之间保持贴合紧密,从而保证吸水时气压的稳定性,提高工作人员在压动压杆进行吸水时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蓄水层上安装有溢流管道,溢流管道的一端与蓄水层相连通,另一端与用于排水的下水道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蓄水层内积累的水的高度到达溢流管道的高度时,蓄水层内的水能够经过溢流管道流入下水道内排出,从而有利于避免绿化带内的植物遭到水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管道位于下水道的出口处铰接有仅能够向所述溢流管道的外部打开的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仅能够向溢流管道的外部打开,保证了水能够从溢流管道内流到下水道内,又有利于避免下水道内的水过多时经过溢流管道回流至蓄水层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上安装有弹簧,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盖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下水道的内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有推动盖板盖在溢流管道出口上的趋势,从而保证了盖板仅能够由溢流管道内流出的水的压力而打开,而当下水道内的水位高过溢流管道的高度时,弹簧使盖板堵住溢流管道的开口有利于避免下水道内的水回流至蓄水层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上下压动压杆,使拉杆带动吸水滑块在第二套筒内上下滑动;当吸水滑块在第二套筒内向上移动时,第二压盖关闭,第一压盖打开,在气压的作用下蓄水层内的水将沿着吸水管向上进入到第二套筒内;当吸水滑块在第二套筒内向下移动时,第二压盖打开,第一压盖关闭,第二套筒内的水将进入吸水滑块的上方,从而当吸水滑块再次向上移动时,吸水滑块上方的水将从出水管内流出到绿化带内,实现对土壤的浇灌;因此在需要对绿化带进行浇灌时,只需上下压动压杆即能够将蓄水层内的水抽出,操作上更加简便;

2.吸水棉绳能够保证绿化带内种植的植物能够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配重块有利于避免吸水棉绳的下端受到水流冲击后相互纠缠;罩子有利于避免工作人员在对土壤进行翻动时对吸水棉绳造成破坏;橡胶垫有利于保证吸水滑块与第二套筒之间保持贴合紧密;

3.蓄水层内的过量的水能够经过溢流管道流入下水道内排出;单向打开的盖板有利于避免下水道内的水过多时经过溢流管道回流至蓄水层内;弹簧保证了盖板仅能够由溢流管道内流出的水的压力而打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道路;11、收集槽;12、下水道;2、绿化带;3、蓄水层;31、溢流管道;311、盖板;312、弹簧;4、隔板;41、土壤;42、罩子;421、通孔;5、抽水装置;51、吸水管;511、第一压盖;52、第一套筒;53、第二套筒;531、出水管;54、吸水滑块;541、吸水孔;542、第二压盖;543、橡胶垫;55、拉杆;56、压杆;57、连接杆;6、吸水棉绳;61、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市政道路雨水收集再利用装置,包括建造在道路1上方的绿化带2,绿化带2的下方设置有蓄水层3,绿化带2和蓄水层3之间设置有隔板4,隔板4的上方设置有用于种植植物的土壤41;道路1上还设置有收集槽11,收集槽11在路面上设置有入口,收集槽11与蓄水层3通过管道相连通;绿化带2和蓄水层3内安装有抽水装置5,抽水装置5穿过隔板4伸到土壤41的上方;在降雨天气,路面上的雨水汇集至收集槽11内,并经管道流入蓄水层3,当需要对土壤41进行灌溉时,使用抽水装置5能够将蓄水层3内收集的水抽至绿化带2内进行浇灌。

参考图1和图2,抽水装置5包括吸水管51,吸水管51穿过隔板4设置,吸水管51的下端位于蓄水层3的下部;抽水装置5还包括第一套筒52,第一套筒52套设在吸水管51位于隔板4上方的部分上,还包括第二套筒53,第二套筒53固定安装在第一套筒52的上端,第二套筒53的直径介于第一套筒52和吸水管51之间;第一套筒52的上下两端均封闭设置,吸水管51的上端穿过第一套筒52的上端与第二套筒53内部连通;抽水装置5还包括吸水滑块54,吸水滑块54为与第二套筒53的内壁紧密贴合的柱状结构,吸水滑块54上下滑动配合在第二套筒53内;吸水滑块54上开设有吸水孔541,吸水孔541贯通吸水滑块54的上下两端;第二套筒53的侧壁上安装有出水管531,出水管531连通第二套筒53的内部和外部;吸水滑块54上固定有拉杆55,拉杆55穿出到第二套筒53的上方;拉杆55上铰接有压杆56,压杆56上安装有连接杆57,连接杆57的两端分别铰接在出水管531和压杆56的杆身上;吸水管51的上端开口处铰接有仅能够向上打开的第一压盖511,第一压盖511能够控制吸水管51上端开口的开闭;吸水孔541的上端开口处铰接有仅能够向上打开的第二压盖542,第二压盖542能够控制吸水孔541的开闭;当需要将蓄水层3内的水抽入绿化带2内时,上下压动压杆56,使拉杆55带动吸水滑块54在第二套筒53内上下滑动;当吸水滑块54在第二套筒53内向上移动时,第二压盖542关闭,第一压盖511打开,在气压的作用下蓄水层3内的水将沿着吸水管51向上进入到第二套筒53内;当吸水滑块54在第二套筒53内向下移动时,第二压盖542打开,第一压盖511关闭,第二套筒53内的水将进入吸水滑块54的上方,从而当吸水滑块54再次向上移动时,吸水滑块54上方的水将从出水管531内流出到绿化带2内,实现对土壤41的浇灌;因此在需要对绿化带2进行浇灌时,只需上下压动压杆56即能够将蓄水层3内的水抽出,操作上更加简便。

参考图2,吸水滑块54上套设有橡胶垫543,吸水滑块54通过橡胶垫543与第二套筒53的内壁相贴合,橡胶垫543有利于保证吸水滑块54与第二套筒53之间保持贴合紧密,从而保证吸水时气压的稳定性,提高工作人员在压动压杆56进行吸水时的效率。

参考图1和图2,为了保证土壤41能够得到持续的供水,在蓄水层3和绿化带2之间设置有多根吸水棉绳6,吸水棉绳6穿过隔板4设置,吸水棉绳6的上端位于土壤41内,下端位于蓄水层3的底部,吸水棉绳6能够将蓄水层3内的水持续的输送到绿化带2的土壤41内,保证绿化带2内种植的植物能够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每个吸水棉绳6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配重块61,配重块61有利于避免吸水棉绳6的下端受到水流冲击后相互纠缠,从而有利于保证吸水棉绳6的吸水效果;隔板4的上方设置有罩子42,罩子42上开设有多个通孔421,吸水棉绳6的上端设置在罩子42的内部,有利于避免工作人员在对土壤41进行翻动时对吸水棉绳6造成破坏。

参考图1和图3,蓄水层3连接有溢流管道31,溢流管道31的一端与蓄水层3相连通,另一端与用于排水的下水道12相连通;溢流管道31位于下水道12的出口处铰接有盖板311,盖板311仅能够向溢流管道31的外部打开,当蓄水层3内积累的水的高度到达溢流管道31的高度时,蓄水层3内的水能够经过溢流管道31流入下水道12内排出,从而有利于避免绿化带2内的植物遭到水淹;盖板311上安装有弹簧312,弹簧312的一端固定在盖板311上,另一端固定在下水道12的内壁上,弹簧312有推动盖板311盖在溢流管道31出口上的趋势,从而保证了盖板311仅能够由溢流管道31内流出的水打开,而当下水道12内的水位高过溢流管道31的高度时,弹簧312使盖板311堵住溢流管道31的开口有利于避免下水道12内的水回流至蓄水层3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将蓄水层3内的水抽入绿化带2内时,上下压动压杆56,使拉杆55带动吸水滑块54在第二套筒53内上下滑动;当吸水滑块54在第二套筒53内向上移动时,第二压盖542关闭,第一压盖511打开,在气压的作用下蓄水层3内的水将沿着吸水管51向上进入到第二套筒53内;当吸水滑块54在第二套筒53内向下移动时,第二压盖542打开,第一压盖511关闭,第二套筒53内的水将进入吸水滑块54的上方,从而当吸水滑块54再次向上移动时,吸水滑块54上方的水将从出水管531内流出到绿化带2内,实现对土壤41的浇灌;因此在需要对绿化带2进行浇灌时,只需上下压动压杆56即能够将蓄水层3内的水抽出,操作上更加简便。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