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步进器、同步步进装置及推顶步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87881发布日期:2021-06-01 17:37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步进器、同步步进装置及推顶步进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重载驱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液压步进器、同步步进装置及推顶步进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超大型重载元器件的载运转移需要特殊的动力机构进行驱动,一般常用大功率发动机进行变速后驱动,或者采用液压系统控制多个液压马达共同驱动,动力较分散,功率输出利用率较低,动力驱动部件占用空间较大,扭矩输出不集中,如果负载体积也较大时,一般采用双轨道同步驱动,这种大负载驱动状态下,采用分散动力,驱动力很难保持高精度的同步、同速,会造成不可预料后果,对负载本体存在形变损伤,对动力部件可能形成超载荷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大型重载元器件驱动位移的问题,发明一种液压步进器、同步步进装置及推顶步进装置。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液压步进器,包括限位棒连接转位卡勾组成的摆动受力部件,装设受力部件和主缸的驱动器,与转位卡勾适配的、设有凸起的固定承力件,驱动器还包括:结构体、副缸、限位板,结构体固定与步进方向平行的主缸和副缸,主缸杆端与负载连接,副缸杆端连接限位板,限位板设置有适配限位棒摆动的长槽孔,限位棒适配穿过长槽孔,副缸驱动限位板位移,切换限位棒摆动区间,转位卡勾钩挂所述固定承力件。

限位板为双限位板,双限位板为三个长条板焊接成“[”形,对称长条板的板体设置长槽孔,双限位板与结构体之间设置滑块滑轨导向,结构体两侧设置对称的转位卡勾。

结构体由两个对称的构件连接组合而成,构件包括:长竖板、端夹板、连接板,长竖板板体还设置有用于固定主缸的铰轴孔,长竖板前后两端向对称设置端夹板,端夹板设置半圆缺口,用于对夹主缸缸筒,两端夹板连接设置细长的连接板固定连接扣合两构件。

承力件为沿驱动器行进方向间隔阵列设置的t形地脚。

间隔阵列设置于地面的若干t形地脚相邻固定设置轨道。

长竖板板体下沿分布设置多个安装孔,安装孔装设适配轨道的轨道轮,结构体的前后分别设置有两对称的限位轮,两对称设置的限位轮对夹轨道。

主缸缸体设置铰轴,转位卡勾设置适配铰轴连接轴的贯穿孔,转位卡勾通过贯穿孔装设于铰轴两侧连接轴。

转位卡勾为一个板面中心设有圆柱体的板体,板体外边角设有两对称的凸起勾,板体外型为三角形,凸起勾背部圆滑过渡,圆柱体径向设置用于连接限位棒的螺纹孔,螺纹孔设置位处于两凸起勾的对称中心线。

一种同步步进装置,包括所述的液压步进器,相邻若干t形地脚的轨道为两条且并列设置于地面,两轨道上对称设置驱动器连接同一负载,两驱动器的主缸有杆腔共接一个同步器后接入液压系统,两驱动器的主缸无杆腔共接一个同步器后接入液压系统。

一种推顶步进装置,包括所述的一种同步步进装置,负载的前后分别连接设置驱动器,两条轨道分别设置连接四台驱动器,驱动器并列且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铰轴直接承载,主缸作用力直接作用于负载,双缸同步可控性好,控制精度高,成本低。

本发明的一种液压步进器、同步步进装置及推顶步进装置实现了重载元器件驱动位移,体型紧凑,动力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驱动器的三维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驱动器的下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双限位板的三维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2a-a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转位卡勾的三维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t形地脚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双轨道双驱动器实施例1;

图8是本发明驱动器推负载行进时驱动器行进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驱动器推负载行进时负载行进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驱动器拖拉负载行进时驱动器行进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驱动器拖拉负载行进时负载行进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双轨道四驱动器实施例2;

图13是本发明结构体的单个对称组合构件。

其中,1-结构体、2-主缸、3-副缸、4-滑轨、5-滑块、6-双限位板、7-限位棒、8-轨道轮、9-转位卡勾、10-限位轮、11-挡板、12-轨道、13-t形地脚、14-负载、101-长竖板、102-端夹板、103-导轨板、104-筋板、105-连接板、201-铰轴、202-耳环、601-中间长条板、602-轴孔、603-对称长条板、604-长槽孔、901-板体、902-凸起勾、903-圆柱体、904-贯穿孔、905-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7所示,一种液压步进器、同步步进装置及推顶步进装置,包括:驱动器、轨道12、t形地脚13,其中,驱动器包括:结构体1、主缸2、副缸3、滑轨4、滑块5、双限位板6、限位棒7、轨道轮8、转位卡勾9、限位轮10、挡板11。

如图1-2,主缸2缸体设置铰轴201,缸杆端设置耳环202。

如图1、图12所示,结构体1由两个对称的构件连接组合而成,构件包括:长竖板101、端夹板102、导轨板103、筋板104、连接板105,长竖板101板体下沿分布设置多个安装轨道轮8的孔,长竖板101板体还设置有用于固定主缸2的铰轴孔,长竖板101上平面设置导轨板103,长竖板101前后两端向对称设置端夹板102,端夹板102设置半圆缺口,用于对夹主缸2缸筒,两端夹板102连接设置细长的连接板105,连接板105板体分布设置连接孔,筋板104连接导轨板103和连接板105。

构件一左一右对称扣合,主缸2端夹板102前后分别适配夹持主缸2的缸筒,铰轴201的连接轴分别插入长竖板101的铰轴孔,轨道轮8两轴端插入长竖板101设置的孔,螺钉穿过两构件的连接板105的连接孔紧固连接。

如图1、图5所示,转位卡勾9为一个板面中心设有圆柱体903的板体901,板体901外边角设有两对称的凸起勾902,板体901外型优选三角形,设置凸起勾902的延伸方向夹角优选90度,凸起勾902背部圆滑过渡,圆柱体903轴向设置适配铰轴201连接轴的贯穿孔904,圆柱体903径向设置螺纹孔905,螺纹孔905设置位优选两凸起勾902的对称中心线。

挡板11设置有适配圆柱体903的孔。

如图1-5、图12所示,结构体1的长竖板101外侧设置挡片阻挡轨道轮8两轴端,铰轴201的连接轴穿过长竖板101的铰轴孔向长竖板101外延伸而出,转位卡勾9通过贯穿孔904安装于外露延伸的铰轴201连接轴,挡板11穿过圆柱体903后固定于导轨板103外侧,阻挡约束转位卡勾9,防止其脱出铰轴201连接轴,限位棒7一端设置外螺纹并旋拧于螺纹孔905。

如图1,结构体1的顶部固定设置副缸3,副缸3杆端设置叉耳环,副缸3布置方向及工作方向与主缸2相同。

如图1、图3所示,双限位板6为三个长条板焊接成“[”形,中间长条板601设置轴孔602,轴孔内插装轴连接副缸3的叉耳环,对称长条板603的板体设置长槽孔604,两限位棒7分别穿过长槽孔604。

双限位板6底部对称设置滑块5,两导轨板103上对称设置滑轨4,滑轨4与滑块5适配,副缸3活塞杆伸缩推/拉双限位板6沿轨道4滑行水平伸缩,从而限定调整限位棒7及转位卡勾9的回摆角度和方向。

结构体1的前后分别设置有两对称的限位轮10,限位轮10包括轮和轴,具体为结构体1的前后设置连接板,轴穿过轮后竖直固定连接板,两对称设置的限位轮10对夹轨道12,实现水平导向,轨道轮8贴靠轨道面。

如图5-7,t形地脚13的外凸部分与凸起勾902适配,t形地脚13底部可预埋地下或固定于刚性平面,t形地脚13对称等分分布设置于轨道12的两侧。

工作方式:

如图7,地面并联铺设有两条轨道12,负载14滑动设置于两轨道之间,两轨道12分别设置t形地脚13,t形地脚13对称等分分布设置于轨道12的两侧,每条轨道12设置驱动器,两驱动器对称并列连接负载14,两驱动器的主缸2的有杆腔通过同步器连接主输入输出管路,两驱动器的主缸2的无杆腔通过同步器连接主输入输出管路。

工作原理:驱动器连接负载14,通主缸2伸缩,使转位卡勾9卡绊固定设置的t形地脚13,主缸2以t形地脚13为受力点,主缸2伸出推动负载14前移,主缸2收缩,驱动器以负载为受力点,拖动驱动器本体前移,使转位卡勾9卡绊下一个t形地脚13,周而复始依次进行步进推移。

如图8-9所示,驱动器推动负载14步进移动。

驱动器以负载为受力点,拖动驱动器本体前移,使转位卡勾9接续卡绊间隔设置的t形地脚13,负载14以t形地脚13为受力点,驱动器推动负载14步进移动,具体步骤为:副缸3活塞杆收缩限位双限位板6并进行压力保持,主缸2收缩,驱动器向负载14靠近,如图8,长槽孔604位置处于圆柱体903左位,依靠转位卡勾9的重心偏转碰触t形地脚13,限位棒7在长槽孔604自由摆动,当转位卡勾9的凸起勾902背部越过t形地脚13,主缸2伸出,使转位卡勾9凸起勾902卡绊刚刚越过的t形地脚13,如图9,偏转的限位棒7被长槽孔604限位,因杠杆作用,限位棒7与长槽孔604的接触受力点受力较t形地脚13部位低,主缸2的反作用力通过铰轴201、转位卡勾9传递至固定于地面的t形地脚13,建立稳定的受力点,主缸2伸出推顶负载14步进移动,循环上述步骤。

如图10-11所示,驱动器拖动负载14步进移动。

驱动器以负载为受力点,推动驱动器本体前移,使转位卡勾9接续卡绊间隔设置的t形地脚13,负载14以t形地脚13为受力点,驱动器拖动负载14步进移动,具体步骤为:副缸3活塞杆伸出限位双限位板6并进行压力保持,主缸2伸出,驱动器与负载14远离,如图10,长槽孔604位置处于圆柱体903右位,依靠转位卡勾9的重心偏转碰触t形地脚13,限位棒7在长槽孔604自由摆动,当转位卡勾9的凸起勾902背部越过t形地脚13,主缸2缩回,使转位卡勾9凸起勾902卡绊刚刚越过的t形地脚13,如图11,偏转的限位棒7被长槽孔604限位,因杠杆作用,限位棒7与长槽孔604的接触受力点受力较t形地脚13部位低,主缸2的反作用力通过铰轴201、转位卡勾9传递至固定于地面的t形地脚13,建立稳定的受力点,主缸2缩回拖动负载14步进移动,循环上述步骤。

如图12,为上述两种应用的结合,前后设置驱动器共同连接负载14,同步协同控制,实现超重负载的驱动步进平移。

根据负载的不同应用工况,驱动器可单台执行,也可以两驱动器同步进行,两主缸2的同步精度可根据现有液压同步技术进行控制实现。

也可以根据应用需求,多轨多驱动器同步控制驱动步进。

轨道12的作用:为引导驱动器与间隔的t形地脚13卡绊,在外部工况条件满足直线引导的条件下,轨道12可略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