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验科用污水注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21091发布日期:2022-04-13 13:20阅读:5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检验科用污水注入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要求不断提高,饮用水水质标准也相应地不断发展和完善。由于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制定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经济条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水资源及其水质现状等多种因素有关。水质检验的目的有考察环境质量、研究水质是否合宜或合用、考察水的污染性或受污染的程度、检查水处理过程的效率,现在有专门检验污水的科室,检验科对检验污水时,需要先将污水注入到检验仪器上,然后使用检验仪器进行检验,人们在注入污水的过程中,通常采用滴管进行注入,人们手按压滴管顶部的橡胶部分,然后污水则会向下滴落,如此一来,需要人工反复将滴管加入污水,然后反复将污水挤压出来,这样操作频繁,难以控制污水注入的量。
3.为了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现在研发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将污水注入到检验仪器上,无需人工反复上料的检验科用污水注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使用滴管注入污水,需要人工反复将滴管加入污水,然后反复将污水挤压出来,这样操作频繁,难以控制污水注入的量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将污水注入到检验仪器上,无需人工反复上料的检验科用污水注入装置。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检验科用污水注入装置,包括有支撑框架、第一支撑块、第一下料筒、第一支撑架、气缸、第一推板、第一弹簧、按压机构和拔出机构,支撑框架内底壁中间设有第一支撑块,第一支撑块上设有第一下料筒,支撑框架内后壁设有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上设有气缸,气缸伸缩杆底部设有第一推板,第一推板顶部和气缸底部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支撑框架内壁设有按压机构,气缸伸缩杆和支撑框架之间设有拔出机构。
6.进一步的是,按压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撑块、第二推板、支撑柱和第二弹簧,支撑框架内壁一侧设有两个第二支撑块,第二支撑块顶部均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推板,第二推板和第二支撑块之间均设有第二弹簧。
7.进一步的是,拔出机构包括有第三推板、滑动板、第一伸缩杆、第三弹簧和第二下料筒,气缸伸缩杆上设有第三推板,第一下料筒中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二下料筒,第二下料筒和支撑框架滑动式连接,第二下料筒两侧均设有滑动板,支撑框架内底壁两侧均设有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顶部和滑动板连接,滑动板底部和支撑框架内底壁之间均设有第三弹簧。
8.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抵料机构,抵料机构包括有按压块、第一挡板、第二伸缩杆、第二挡板和第四弹簧,第三推板两侧均设有按压块,第一下料筒上设有第一挡板,支撑框架内壁两侧均设有两个第二伸缩杆,两个第二伸缩杆内侧之间均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两
侧和支撑框架之间均设有第四弹簧。
9.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下料机构,下料机构包括有第二支撑架、第三下料筒、第四推板、第五弹簧和挤压锥,支撑框架内壁一侧设有第二支撑架,第二支撑架上设有第三下料筒,第三下料筒底部和第一下料筒连通,第三下料筒内滑动式连接有第四推板,第三推板一侧设有挤压锥,挤压锥底部和第三下料筒顶部之间设有第五弹簧。
10.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有橡胶圈、第三支撑块、第三挡板和扭力弹簧,第三下料筒内一侧设有橡胶圈,橡胶圈底部一侧设有第三支撑块,第三支撑块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三挡板,第三挡板两侧和第三支撑块之间均设有扭力弹簧。
11.进一步的是,还包括有打开机构,打开机构包括有第四支撑块、第五支撑块、第四挡板和第六弹簧,支撑框架上设有第四支撑块,支撑框架设有两个第五支撑块,第五支撑块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四挡板,第四挡板顶部两侧和第五支撑块一侧之间均设有第六弹簧。
12.进一步的是,第四支撑块上开有方槽。
13.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可以实现自动将污水注入到检验仪器上,人们可以自动控制注入的量,如此可以避免人们将污水大量注入,进而影响检验结果。
14.2、本发明可以根据第四推板向下移动挤压污水,污水受到压力后,污水受到压力快速向下流进第一下料筒内,进而可以实现自动间隔加入污水的效果,无需人工一次次将污水装进去,省时省力。
15.3、本发明人们将污水倒进第一下料筒内,倒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污水的水位高度,将水位保持低于第二下料筒最高位置,如此一来,正常状态下,污水不会向下滴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的按压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的拔出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6为本发明的抵料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的下料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发明的控制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9为本发明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25.图10为本发明的打开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支撑框架,2-第一支撑块,3-第一下料筒,4-第一支撑架,5-气缸,6-第一推板,7-第一弹簧,8-按压机构,81-第二支撑块,82-第二推板,83-支撑柱,84-第二弹簧,9-拔出机构,91-第三推板,92-滑动板,93-第一伸缩杆,94-第三弹簧,95-第二下料筒,10-抵料机构,101-按压块,102-第一挡板,103-第二伸缩杆,104-第二挡板,105-第四弹簧,11-下料机构,111-第二支撑架,112-第三下料筒,113-第四推板,114-第五弹簧,115-挤压锥,12-控制机构,121-橡胶圈,122-第三支撑块,123-第三挡板,124-扭力弹簧,13-打开机构,131-第四支撑块,132-第五支撑块,133-第四挡板,134-第六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实施例1一种检验科用污水注入装置,如图1-10所示,包括有支撑框架1、第一支撑块2、第一下料筒3、第一支撑架4、气缸5、第一推板6、第一弹簧7、按压机构8和拔出机构9,支撑框架1内底壁中间设有第一支撑块2,第一支撑块2上设有第一下料筒3,支撑框架1内后壁上侧设有第一支撑架4,第一支撑架4上设有气缸5,气缸5伸缩杆底部设有第一推板6,第一推板6顶部和气缸5底部之间设有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套在气缸5伸缩杆外侧,支撑框架1内壁右上侧设有按压机构8,气缸5伸缩杆和支撑框架1之间设有拔出机构9。
29.按压机构8包括有第二支撑块81、第二推板82、支撑柱83和第二弹簧84,支撑框架1内壁右上侧设有两个第二支撑块81,第二支撑块81顶部均设有支撑柱83,支撑柱83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推板82,第二推板82前后两侧和第二支撑块81之间均设有第二弹簧84。
30.拔出机构9包括有第三推板91、滑动板92、第一伸缩杆93、第三弹簧94和第二下料筒95,气缸5伸缩杆上侧设有第三推板91,第一下料筒3中间滑动式连接有第二下料筒95,第二下料筒95和支撑框架1滑动式连接,第二下料筒95左右两侧均设有滑动板92,支撑框架1内底壁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伸缩杆93,第一伸缩杆93顶部和滑动板92连接,滑动板92底部和支撑框架1内底壁之间均设有第三弹簧94。
31.当人们需要检验污水时,需要将污水滴落到检验仪器上,可以使用本设备进行注入污水,首先将污水倒进第一下料筒3内,倒入的过程中,需要观察污水的水位高度,将水位保持低于第二下料筒95最高位置,如此一来,正常状态下,污水不会向下滴落,将污水装好后,人们可以通过将第二推板82向下移动和气缸5开关接触时,第二弹簧84被压缩,此时气缸5被启动,气缸5伸缩杆伸长带动第一推板6和第三推板91向下移动,第一弹簧7被拉伸,第一推板6向下移动对污水进行向下压,污水受到压力后向下挤压,第三推板91向下移动和滑动板92接触时,带动第二下料筒95向下移动,第一伸缩杆93和第三弹簧94被压缩,第二下料筒95最高处一但低于污水的表面时,污水受到压力从第二下料筒95底部流出,如此便可达到污水注入的效果,当污水注入的量达到检验的量时,人们松开第二推板82,在第二弹簧84的作用下,带动第二推板82向上移动复位,当第二推板82松开气缸5开关时,气缸5伸缩杆和第一弹簧7收缩复位,气缸5伸缩杆收缩复位带动第一推板6和第三推板91向上移动复位,当第三推板91和滑动板92分离时,在第一伸缩杆93和第三弹簧94的作用下,带动滑动板92和第二下料筒95向上移动复位,第二下料筒95最高处高于污水时,污水则停止流出,重复以上操作,人们即可自动将污水注入到检验平台上。
32.还包括有抵料机构10,抵料机构10包括有按压块101、第一挡板102、第二伸缩杆103、第二挡板104和第四弹簧105,第三推板91中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按压块101,第一下料筒3下部设有第一挡板102,支撑框架1内壁下部的前后两侧均设有两个第二伸缩杆103,两个第二伸缩杆103内侧之间均设有第二挡板104,第二挡板104左右两侧和支撑框架1之间均设有第四弹簧105。
33.还包括有下料机构11,下料机构11包括有第二支撑架111、第三下料筒112、第四推板113、第五弹簧114和挤压锥115,支撑框架1内壁左下侧设有第二支撑架111,第二支撑架111上设有第三下料筒112,第三下料筒112底部和第一下料筒3连通,第三下料筒112内滑动式连接有第四推板113,第三推板91左上侧设有挤压锥115,第四推板113和挤压锥115接触配合,挤压锥115底部和第三下料筒112顶部之间设有第五弹簧114。
34.当人们需要加入污水时,可以将污水加入到第三下料筒112内,第三推板91向下移动带动挤压锥115和按压块101向下移动,挤压锥115向下移动和第四推板113接触时,带动第四推板113向下移动,第五弹簧114被压缩,污水受到压力快速向下流进第一下料筒3内,此时污水被第二挡板104阻挡在第一下料筒3上方,随后当按压块101和第二挡板104接触时,带动第二挡板104分别向外侧移动,第二伸缩杆103和第四弹簧105被压缩,此时污水则向下流进第一下料筒3内底部,第三推板91向上移动带动挤压锥115和按压块101向上移动,挤压锥115向上移动和第四推板113分离时,在第五弹簧114的作用下,带动第四推板113向上移动复位,此时第三下料筒112内的污水没有受到压力,缓慢向下流动,随后当按压块101和第二挡板104分离时,在第二伸缩杆103和第四弹簧105的作用下,带动第二挡板104向内侧移动复位,如此,即可将污水进行阻挡,重复以上操作即可实现自动间隔将污水进行上料的效果。
35.还包括有控制机构12,控制机构12包括有橡胶圈121、第三支撑块122、第三挡板123和扭力弹簧124,第三下料筒112内下侧设有橡胶圈121,橡胶圈121底部右侧设有第三支撑块122,第三支撑块122上转动式连接有第三挡板123,第三挡板123和橡胶圈121接触配合,第三挡板123前后两侧和第三支撑块122之间均设有扭力弹簧124。
36.当第四推板113向下移动挤压污水时,污水受到压力向下挤压,使得第三挡板123被向下转动打开,扭力弹簧124被扭转,此时污水则向下流进第一下料筒3内,当第四推板113上移动复位时,在扭力弹簧124的作用下,带动第三挡板123转动闭合,如此污水则无法向下流出。
37.还包括有打开机构13,打开机构13包括有第四支撑块131、第五支撑块132、第四挡板133和第六弹簧134,支撑框架1左后侧的中间设有第四支撑块131,支撑框架1左后侧的上侧设有两个第五支撑块132,第五支撑块132之间滑动式连接有第四挡板133,第四挡板133和第四支撑块131接触配合,第四挡板133顶部左右两侧和第五支撑块132上侧之间均设有第六弹簧134。
38.如果需要加入污水时,可以将第四挡板133向上移动,第六弹簧134被压缩,随后人们即可将污水通过第四支撑块131装进第三下料筒112内,装好后,松手,在第六弹簧134的作用下,带动第四挡板133向下移动复位。
39.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