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脖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74344发布日期:2022-08-09 21:30阅读:71来源:国知局
挂脖风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挂脖风扇。


背景技术:

2.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加便利的生活,为了满足户外活动或其他生活场景需要使用风扇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风扇,例如脖带式风扇。脖带式风扇的出现解决了手持风扇带来的活动局限性,无论是运动、户外活动还是办公室等使用场景,脖带式风扇都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不需手持即可实现随时随地吹风的效果。
3.现有的脖带式风扇的吹风方式通常都是针对某一个指定部位进行吹风调温,吹风方式比较单一,能够适用的使用场景有限,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多方位出风、能够满足更多使用场景下不同使用需求的挂脖风扇。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挂脖风扇,包括颈戴架以及收容于所述颈戴架内的扇轮,所述颈戴架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内分别设有扇轮及将其内部空间分隔形成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隔板,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上分别设有控制所述扇轮工作的开关按键、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及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的第二出风口,所述开关按键分别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内的所述扇轮处于正转模式或反转模式,所述扇轮处于所述正转模式时,对应所述扇轮形成的气流经由所述第一风道从所述第一出风口吹出;所述扇轮处于所述反转模式时,对应所述扇轮形成的气流经由所述第二风道从所述第二出风口吹出。
7.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内的所述隔板靠近所述扇轮的一端设有蜗舌部,所述蜗舌部包括面向所述扇轮的导流面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导流面的相对两端和所述隔板侧面之间的第一蜗舌面和第二蜗舌面,所述第一蜗舌面和所述第二蜗舌面与所述导流面之间的夹角分别为锐角。
8.其中,所述第一蜗舌面和所述第二涡舌面分别为曲面。
9.其中,所述第一蜗舌面和所述第二涡舌面分别由多个半径不同的曲面顺次相接形成,多个所述曲面的半径从与所述导流面连接的一端向所述隔板的一端逐渐增加。
10.其中,所述导流面为朝远离所述扇轮的方向凹陷的弧面。
11.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内还分别设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及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接收所述控制器输出信号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及分别与所述扇轮的正负两极连接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开关按键连接;
12.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开关按键控制所述扇轮工作于所述正转模式的按键指令,输
出高电平信号至所述第一输入端和输出低电平信号至所述第二输入端,使得所述第一输出端为正极输出端且所述第二输出端为负极输出端;
13.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开关按键控制所述扇轮工作于所述反转模式的按键指令,输出低电平信号至所述第一输入端和输出高电平信号至所述第二输入端,使得所述第一输出端为负极输出端且所述第二输出端为正极输出端。
14.其中,所述隔板分别顺沿对应的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隔板的延伸方向相同。
15.其中,所述第一出风口包括顺沿所述第一风道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出风孔,所述第二出风口包括顺沿所述第二风道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二出风孔。
16.其中,所述扇轮分别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末端,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侧壁上于与所述扇轮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包括与所述扇轮的扇叶部对应的呈圆环状排列的进风孔。
17.其中,所述颈戴架还包括绕颈段,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分别与所述绕颈段的相对两端连接。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挂脖风扇,通过设置开关按键分别控制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内的扇轮处于正转模式或反转模式,使得扇轮处于所述正转模式时,对应扇轮形成的气流经由第一风道从第一出风口吹出;扇轮处于反转模式时,对应扇轮形成的气流经由第二风道从第二出风口吹出,如此,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内的扇轮可分别工作于正转模式或反转模式,以调节第一本体通过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向外出风、和调节第二本体通过第一出风口或第二出风口向外出风,用户可选择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分别提供不同的出风方位,形成多种出风模式,从而能够满足更多使用场景下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19.图1为一实施例中挂脖风扇的示意图;
20.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挂脖风扇的分解图;
21.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挂脖风扇的另一分解图;
22.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挂脖风扇的又一分解图;
23.图5为图4中圆圈部分的放大图;
24.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挂脖风扇的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
2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方式。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
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包括颈戴架10以及收容于所述颈戴架10内的扇轮20,所述颈戴架10包括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内分别设有扇轮20及将其内部空间分隔形成第一风道151和第二风道152的隔板16,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上分别设有控制所述扇轮20工作的开关按键31、与所述第一风道151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41及与所述第二风道152连通的第二出风口142,所述开关按键31分别用于控制对应的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内的所述扇轮20处于正转模式或反转模式,所述扇轮20处于所述正转模式时,对应所述扇轮20形成的气流经由所述第一风道151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41吹出;所述扇轮20处于所述反转模式时,对应所述扇轮20形成的气流经由所述第二风道152从所述第二出风口142吹出。
30.上述实施例中,挂脖风扇的颈戴架10包括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内分别设有扇轮20及将其内部空间分隔形成第一风道151和第二风道152的隔板16,且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上分别设有控制扇轮20工作的开关按键31、与所述第一风道151连通的第一出风口141及与所述第二风道152连通的第二出风口142,通过设置开关按键31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内的所述扇轮20处于正转模式或反转模式,所述扇轮20处于所述正转模式时,对应所述扇轮20形成的气流经由所述第一风道151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41吹出;所述扇轮20处于所述反转模式时,对应所述扇轮20形成的气流经由所述第二风道152从所述第二出风口142吹出,如此,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内的所述扇轮20可分别工作于正转模式或反转模式,以调节第一本体11通过第一出风口141或第二出风口142向外出风、和调节第二本体12通过第一出风口141或第二出风口142向外出风,用户可选择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分别提供不同的出风方位,如选择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均通过第一出风口141出风、选择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均通过第二出风口142出风、选择第一本体11通过第一出风口141出风而第二本体12通过第二出风口142出风、或选择第一本体11通过第二出风口142出风而第一本体11通过第一出风口141出风,从而形成多种出风模式,能够满足更多使用场景下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31.其中,挂脖风扇整体大致呈弧形,所述颈戴架10可以由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两段连接形成,也可以由更多段连接形成。可选的,所述颈戴架10还可以包括绕颈段13,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分别与所述绕颈段13的相对两端连接。所述颈戴架10佩戴于用户脖颈上时,绕颈段13环绕于后脖颈的位置,所述绕颈段13的形状和尺寸分别大致与用户脖颈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所述颈戴架10佩戴于用户脖颈上时,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分别从绕颈段13的末端延伸至位于面部下方的位置,可以使得挂脖风扇佩戴更为稳定,且增加出风范围。
32.可选的,所述隔板16分别顺沿对应的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风道151和所述第二风道152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隔板16的延伸方向相
同。所述颈戴架10包括在佩戴状态下相对靠近用户脖颈处的内侧面及与所述内侧面相对的外侧面。所述隔板16连接于所述内侧面和外侧面之间,第一风道151和第二风道152在对应的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内的排列方向与所述隔板16所在平面垂直。第一风道151和第二风道152的延伸方向分别与所述隔板16的延伸方向相同,可以导引扇轮20产生的气流进入风道后流向沿颈戴架10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的不同部位。
33.可选的,所述第一出风口141包括顺沿所述第一风道15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出风孔,所述第二出风口142包括顺沿所述第二风道152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二出风孔。挂脖风扇在使用过程中,进入第一风道151的气流通过第一出风口141吹出,进入第二风道152的气流通过第二出风口142吹出,第一出风口141和第二出风口142分别朝向不同方位,如第一出风口141可以朝向用户头部的方向,第二出风口142可以朝向用户肩颈的方向,第一出风口141由顺沿第一风道151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出风孔组成,第二出风口142由顺沿第二风道152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二出风孔组成,通过出风孔的位置和间隔,可以使得出风整体更加均匀,便于形成更宽的出风范围。
34.可选的,所述扇轮20分别设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的末端,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的侧壁上于与所述扇轮20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进风口17,所述进风口17包括与所述扇轮20的扇叶部对应的呈圆环状排列的进风孔。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可分别仅于内侧壁设置进风口17、或仅于外侧壁设置进风口17、也可以同时于内侧壁和外侧壁上分别设置进风口17。进风口17包括与所述扇轮20的扇叶部对应的呈圆环状排列的进风孔,所述进风孔与扇叶部中任意相邻的扇叶之间的气流通道正对,扇轮20工作过程中,从进风孔吸入的空气进入扇叶之间形成气流,可以提升进风效果。
35.可选的,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内的所述隔板16靠近所述扇轮20的一端设有蜗舌部18,所述蜗舌部18包括面向所述扇轮20的导流面183及分别连接于所述导流面183的相对两端和所述隔板16侧面之间的第一蜗舌面181和第二蜗舌面182,所述第一蜗舌面181和所述第二蜗舌面182与所述导流面183之间的夹角分别为锐角。所述第一蜗舌面181和第二蜗舌面182与所述导流面183之间的夹角分别为锐角,使得蜗舌部18分别靠近扇轮20气流流入的部位形成为尖端。扇轮20工作过程中,当扇轮20旋转形成的气流经过蜗舌部18和其中一风道入口时,蜗舌部18对应一侧的尖端将气流分为两部分,根据气流流经所述蜗舌部18的方向,大部分气流顺沿所述蜗舌部18相对靠近气流流入方向一侧的蜗舌面流向该风道,少部分气流则通过导流面183与扇轮20之间的间隙顺着扇轮20旋转的方向继续流动,同时在经过另一个风道入口时,少部分气流会流入该风道内,大部分气流继续顺着扇轮20旋转的方向流动重新进入风道内。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参阅图4,扇轮20处于反转模式(即逆时针旋转)时,第一蜗舌面181位于所述蜗舌部18相对靠近气流流入方向的一侧,扇轮20旋转形成的气流经过蜗舌部18和第一风道151的入口时,蜗舌部18由第一蜗舌面181和导流面183形成的尖端将气流分为两部分,根据气流流经所述蜗舌部18的方向,大部分气流流向第一风道151内,少部分气流则通过导流面183与扇轮20之间的间隙顺着扇轮20旋转的方向继续流动,同时在经过第二风道152的入口时,少部分气流会流入第二风道152内,大部分气流继续顺着扇轮20旋转的方向流动一周后又大部分重新进入第一风道151内,如此反复。扇轮20处于正转模式(即顺时针旋转)时,第二蜗舌面182位于蜗舌部18相对靠近气流流入方向的一侧,扇轮20旋转形成的气流经过蜗舌部18和第二风道152的入口时,蜗舌部18由第
二蜗舌面182和导流面183形成的尖端将气流分为两部分,根据气流流经所述蜗舌部18的方向,大部分气流流向第二风道152内,少部分气流则通过导流面183与扇轮20之间的间隙顺着扇轮20旋转的方向继续流动,同时在经过第一风道151的入口时,少部分气流会流入第一风道151内,大部分气流继续顺着扇轮20旋转的方向流动一周后又大部分重新进入第二风道152内,如此反复。因此,扇轮20处于反转模式时,所述扇轮20形成的气流流经经过所述蜗舌部18时,大部分气流顺沿第一蜗舌面181进入第一风道151后由第一出风口141吹出;反之,当扇轮20处于正转模式时,所述扇轮20形成的气流流经经过所述蜗舌部18时,大部分气流顺沿第二蜗舌面182进入第二风道152后由第二出风口142吹出。
36.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内的扇轮20可分别独立地控制,使得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可分别提供所需的出风方位。如,用户可以通过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上的开关按键31,控制所述第一本体11内的扇轮20处于正转模式、第二本体12内的扇轮20处于反转模式,则第一本体11内扇轮20产生的气流经蜗舌部18的分流,主要进入第一风道151后从第一出风口141出风,而第二本体12内扇轮20产生的气流经蜗舌部18的分流,主要进入第二风道152后从第二出风口142出风。通过分别独立地控制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内的扇轮20正转或反转,使得挂脖风扇可提供多种出风模式,能够满足更多使用场景下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37.可选的,请结合参阅图4和图5,所述第一蜗舌面181和所述第二涡舌面分别为曲面。其中,所述第一蜗舌面181和所述第二涡舌面分别由多个半径不同的曲面顺次相接形成,多个所述曲面的半径从与所述导流面183连接的一端向所述隔板16的一端逐渐增加。曲面状的第一蜗舌面181和第二蜗舌面182可以对气流起到更好的导引作用,减少流入对应的风道内时的风阻和噪音。可选的,所述导流面183为朝远离所述扇轮20的方向凹陷的弧面。在一个可选的具体示例中,导流面183的弧度可与外轮的外周缘的弧度保持基本一致,蜗舌部18设于隔板16靠近扇轮20的末端,导流面183沿其宽度方向与扇轮20的外周缘保持恒定大小的弧形间隙。
38.可选的,请结合参阅图6,所述第一本体11和所述第二本体12内还分别设有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32及与所述控制器32连接的驱动电路33,所述驱动电路33包括接收所述控制器32输出信号的第一输入端in_a和第二输入端in_b、及分别与所述扇轮20的正负两极连接的第一输出端out_a和第二输出端out_b,所述控制器32与所述开关按键31连接;所述控制器32根据所述开关按键31控制所述扇轮20工作于所述正转模式的按键指令,分别输出高电平信号至所述第一输入端in_a和输出低电平信号至所述第二输入端in_b,使得所述第一输出端out_a为正极输出端且所述第二输出端out_b为负极输出端;所述控制器32根据所述开关按键31控制所述扇轮20工作于所述反转模式的按键指令,分别输出低电平信号至所述第一输入端in_a和输出高电平信号至所述第二输入端in_b,使得所述第一输出端out_a为负极输出端且所述第二输出端out_b为正极输出端。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上的开关按键31,分别选择第一本体11和第二本体12内的扇轮20处于正转模式或反转模式,开关按键31按下形成按键指令发送给控制器32,由控制器32相应控制驱动电路33改变扇轮20的供电输入的正极和负极,从而改变扇轮20的旋转方向。
39.在一个可选的具体示例中,所述驱动电路33可以包括型号为am2837的驱动芯片,
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入端in_a输入高电平,第二输入端in_b输入低电平时,第一输出端out_a作为扇轮20正极,第二输出端out_b作为扇轮20负极,此时,扇轮20正转;反之,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入端in_a输入低电平,第二输入端in_b输入高电平时,第一输出端out_a作为扇轮20负极,第二输出端out_b作为扇轮20正极,此时,扇轮20反转。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入端in_a和第二输入端in_b可相应与对应控制器32的控制输出端连接,由控制器32根据开关按键31的按键指令分别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作为控制信号至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一输入端in_a和第二输入端in_b,以调节扇轮20的旋转方向。
40.本技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挂脖风扇,至少具备如下特点:
41.第一、挂脖风扇包括可分别独立地控制的两个扇轮20,且挂脖风扇对应每一扇轮20分别设有面向不同方位的两个出风口,两个扇轮20可分别工作于正转模式或反转模式,以分别调节扇轮20的出风方位,形成多种出风模式,从而能够满足更多使用场景下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
42.第二、对应每一扇轮20分别设有蜗舌部18,通过蜗舌部18对扇轮20产生的气流进行分流,使得扇轮20在对应的正转模式或反转模式下,气流可主要由其中一个方位的出风口流出,实现更好地改变出风方位的效果;
43.第三、进风口17由与扇轮20的扇叶部对应的呈圆环状排列的进风孔组成,所述扇轮20工作过程中,从进风孔吸入的空气进入扇叶之前形成气流,可以提升进风效果。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