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互配式双侧肋的风扇护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31659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具有互配式双侧肋的风扇护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具有互配式双侧肋的风扇护罩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在2012年8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0.61/692,874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作为参考。
【背景技术】
[0003]本发明涉及用于加强薄面板的结构加肋,比如塑料护罩中出现的那些情况(例如,发动机冷却风扇护罩的送气部分)。加肋的目的是加固和加强基础面板结构。当肋在高度和深度上(横向于面板)减小时,其刚度也减小。通常期望避免刚度上的突然变化,因为这形成了与刚度较高的周围区域相比可相对较容易屈曲或变形的区域。另外,突然的刚度过渡与肋高度过渡更平缓的情况相比通常导致更高的应力或挠曲。在某些环境下,比如封装空间可能很有限的车辆发动机隔室,结构加肋可通过与期望结构加肋的邻近的护罩下构件来弥补。这可导致尺寸和机械强度之间的不期望的权衡。

【发明内容】

[0004]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面板的风扇护罩,所述面板包括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大体相反的第二表面。第一肋与第一表面大体垂直地延伸,第一肋具有间断区域,在该间断区域处第一肋的高度减小。第二肋与第二表面大体垂直地延伸。第二肋与第一肋大体对齐且定位成与第一肋的所述间断区域大体相反。
[0005]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括大致圆柱形筒部分的风扇护罩,所述筒部分具有被构造成能接收风扇的开口。邻近所述筒部分的送气部分限定出外表面和与所述外表面相反的内表面。第一肋与所述外表面大体垂直地延伸,并限定出所述筒部分与所述送气部分的外边缘之间的通道。第二肋与所述内表面大体垂直地延伸。第二肋不是从所述筒部分延伸至所述外边缘,而是大体沿着由第一肋限定的通道、与第一肋中的间断区域大体相反地延伸。
[0006]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面板的风扇护罩,所述面板包括第一表面和与第一表面大体相反的第二表面。第一肋与第一表面大体垂直地延伸,第一肋具有与第一肋的刚度减小效果相对应的高度减小部分。第二肋在第二表面上定位成与所述高度减小部分大体相反,以便弥补第一肋的刚度减小效果。
[0007]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将通过考虑到详细说明书和附图而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作为发动机冷却风扇护罩的送气部分实施的带肋面板的透视图。
[0009]图2是图1所示的带肋面板的第一侧的另一透视图。
[0010]图3是图1-2所示的带肋面板的相反第二侧的透视图。
[0011]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构型的带肋面板的剖视图。
[0012]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构型的带肋面板的剖视图。
[0013]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构型的带肋面板的剖视图。
[0014]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构型的带肋面板的剖视图。
[0015]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构型的带肋面板的剖视图。
[0016]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构型的带肋面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在详细阐述本发明的任何实施方式之前,应当理解,本发明在其应用方面不限于在以下说明书中提出的或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的详细情形和构件的布置方式。本发明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且能够以多种方式来实施或执行。
[0018]图1-3示出了包括面板20的风扇护罩10,所述面板20具有第一侧或表面24以及与第一侧24相反的第二侧或表面28。在所示构型中,面板20形成了风扇护罩10的送气部分,所述风扇护罩10可以是用于通常邻近机动车的发动机舱中的散热器定位的发动机冷却风扇组件的护罩。风扇护罩10还包括圆柱形筒部分32,所述筒部分32相对于第一侧24突出且被构造成能接收风扇(未示出)。第一侧24可以是外侧或露出侧(例如,背向发动机),且第二侧28可以是内侧或遮蔽侧(例如,靠着散热器定位)。第二侧28是大致凹形的,从而形成了中洼区域(hollowed-out area)。从第一侧24延伸并相对于第二侧28突出的侧表面34形成或界定了第二侧28的中洼区域。面板20包括多个安装结构或联接部分36,以便将风扇护罩10固定在其周围环境内。尽管所示的联接部分36大致绕着面板20的周边或外边缘定位,且可特别地被调整以适于在风扇护罩10的机动车应用中使用,但是其他联接装置或安装结构也是可随着风扇护罩10的其他应用场合而想到的。
[0019]面板20包括形成在第一侧或外侧24上的多个肋41、42、43、44、45。其中的两个肋41、42形成了从筒部分32向着联接部分36中的一个延伸的第一肋对。另两个肋43、44形成了也从筒部分32向着联接部分36中的另一个延伸的第二肋对。与第二肋对43、44相比,肋45也从筒部分32向着同一联接部分36延伸。在所示的构型中,肋45与相邻的肋44通过连接件肋部分46联接。也可想到其他构造和定向。如下文更详细地描述,肋45是间断肋,其在面板20的第一侧24上不跨过面板20且不跨在两个结构连接位置(例如,超过正常面板厚度的厚度明显增加的位置,比如筒部分32和联接部分36)之间。
[0020]如图1、2所示,肋45由彼此对齐、但是不共同延伸的两个肋区段45A、45B形成,因为肋区段45A、45B具有相对端部45E,所述相对端部45E在彼此接触之前分别终止于第一表面24。在所示的构造中,平缓过渡部产生于从肋区段45A、45B中的每个的最大高度到肋区段45A、45B在相对端部45E处终止于第一表面24的零高度。第一肋区段45A的外端部与连接件肋部分46和联接部分36直接成一体,以便从连接件肋部分46和联接部分36延伸。第二肋区段45B的外端部与筒部分32直接成一体,以便从筒部分32向外延伸。在所示的构造中,肋45相对于筒部分32大体径向向外延伸,从而肋45从筒部分32延伸以愈加远离筒部分32及其轴线,该轴线是风扇轴线。
[0021]尽管未示出,但是肋45的高度在肋区段45A、45B之间可仅部分地减小。不论肋45是如图所示完全地分段成两个单独的肋区段45A、45B,还是由一高度明显降低的区段部分地分段,由肋45所提供的总强度和刚度都会减小。通常,肋区段45A、45B之间的高度减小(或肋消除)区域作为必要手段被提供,以避免邻近面板20安装的构件之间的物理干涉。例如,被提供作为用于机动车的发动机冷却风扇护罩10的一部分,面板20可靠近移动的或静止的发动机构件、电气布线、软管、附件安装部、发动机罩锁扣等安装在紧凑空间中。
[0022]为了补偿肋45中的不连续性,在第二表面28上设置了互配肋50,如图1 (其中,面板表面24被变为透明的)和图3所不。互配肋50与相对于第一表面24突出的间断肋45对齐且定位在间断区域中。互配肋50充当“桥”,以用于在第一侧24上的肋45的间断区段或高度降低区段上保持结构连续性。所谓对齐是指互配肋50大体沿循由间断肋45确定的或限定的通道,该通道相反于互配肋50,所述互配肋50限定出其自身的、确定了不同的加强方向的单独通道。换言之,如果互配肋50在面板20上翻转到第一表面24,互配肋50就将在所述间断区域中大致形成第一肋45的延伸部。肋45、50不必是线性地来对齐,只要它们能配合以形成一致的或互补的延伸通道。
[0023]互配肋50与间断肋45相比可具有相同的、更大的或如图所示更小的高度。在所示的构造中,互配肋50是独立式结构或局部肋,其在面板20的第二侧28上不跨过面板20且不跨在两个结构连接位置之间。限制互配肋50在通道的方向上(即,平行于面板20)的延伸限制了到由面板20所限定的送气部分的内部的侵入量。互配肋50具有两个相反端部50E,所述两个相反端部50E中的每个分别终止于第二表面28。在所示的构造中,互配肋50的高度从最大高度平稳地过渡至零高度,在所述零高度处,肋50在所述相反端部50E中的每个处终止于第二表面28。靠近互配肋50的端部50E的高度过渡区域可与靠近相应肋部分45A、45B中的每个的端部45E的高度过渡区域重叠,从而使这些高度过渡区域在面板20的相反侧上正好彼此叠放,如图1所示。然而,也可采用其他布置方式。例如,可以理解,面板可设有具有单个肋部分的间断肋,其中,所述面板还包括在相反侧上的互配肋,且具有在其他方面与所示上述构造类似的结构特征。在该情况下,第一肋和第二互配肋是间断的,因为它们自身均不跨在两个结构连接位置之间,而是共同地跨在两个结构连接位置之间。
[0024]互配肋50到风扇护罩10的送气部分中的面板20的内部的添加在具有大的封装灵活性的情况下实现高强度方面提供了显著益处。另外,因为互配肋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