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器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8926743阅读:来源:国知局
另外,各个整流板38配置为在从轴向观察时,其板面相对于径向倾斜。并且,通过使从扩压通路13c流出的冷媒沿着各整流板38的板面流动,由此能促进从扩压通路13c流出的冷媒的回旋方向的流动。其他的结构以及动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3中,也能够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0159]在此,例如在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10的热负荷减少而在循环系统中循环的冷媒流量减少的运转条件等下,有在扩压通路13c中流通的冷媒的速度分量中的、回旋方向的速度分量相对于轴向的速度分量变得极小、回旋方向的速度分量几乎消失的情况。
[0160]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3,由于具备作为回旋促进部的一例的整流板38,因此,如图8A、8B的粗实线箭头所示,与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10的运转条件无关,均能够使向气液分离空间30f流入的冷媒绕通路形成构件35的轴线回旋。因此,能够可靠地使离心力作用于气液分离空间30f内的冷媒。
[0161]其结果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13,与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10的运转条件等无关,均能够可靠地对向气液分离空间30f流入的冷媒的气液进行分离,并且能够可靠地使分离出的液相冷媒向气液分离空间30f的外周侧偏倚而向油返回通路34c流入。
[016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形成为平板状的整流板38,但整流板38不限于此。只要能够促进冷媒绕通路形成构件35的轴线回旋地流动,整流板38也可以形成为从轴向观察时沿着回旋流动方向弯曲的形状。
[016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A所示,多个整流板38的配置采用冷媒流动出口侧的整流板38彼此的间隔比入口侧的整流板38彼此的间隔宽的、所谓减速叶栅配置。由此,能够使整流板38作为使形成在相邻的整流板38彼此间的冷媒通路的通路截面积逐渐扩大而将冷媒的速度能转换为压力能的扩散器发挥功能。
[0164]此外,整流板38的配置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冷媒流动出口侧的整流板38彼此的间隔比入口侧的整流板38彼此的间隔窄的所谓增速叶栅配置(加速叶栅配置)。由此,能够使形成在相邻的整流板38彼此间的冷媒通路的通路截面积逐渐缩小而使冷媒的回旋方向的流速增速,因此能够有效地促进回旋流动。
[0165]本申请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申请的主旨的范围内如下进行各种变形。
[0166](I)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油返回通路34c的入口部34d配置于下部主体34中的形成气液分离空间30f的底面的部位,且配置于从通路形成构件35的轴向观察时能够目视确认到的位置,但油返回通路34c的入口部34d的配置不限于此。
[0167]换句话说,在从通路形成构件35的轴向观察时,油返回通路34c的入口部34d只要配置在比通路形成构件35的轴中心靠近气液分离空间30f的外周侧的位置即可,例如,可以配置在壳体主体31的形成气液分离空间30f的圆筒状侧面的部位,也可以配置在下部主体34的管34a的圆筒状侧面。
[0168](2)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未说明将气液分离空间30f与液相冷媒流出口 31c连接的液相冷媒流出通路30i的详细结构,但液相冷媒流出通路30i可以如图9的剖视图所示那样,沿着气液分离空间30f的内周壁面的切线方向延伸。由此,能够有效地活用在气液分离空间30f内回旋的冷媒的动能,从而使冷媒向蒸发器14侧流出。
[0169]在像这样构成液相冷媒流出通路30i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也将线段LI与线段L2配置在同一直线上即可。换言之,只要将线段LI与线段L2之间形成的角度Θ配置为180。即可。
[0170]在此,根据本发明的发明人的研宄可知,只要使在线段LI与线段L2之间形成的角度为90°以上,就能够充分抑制气相冷媒向油返回通路34c流入。
[0171]因此,在设置多个油返回通路34c以及液相冷媒流出通路30i的情况下,也优选使在线段LI与线段L2之间形成的角度为90°以上。例如,在设置两个油返回通路34c与两个液相冷媒流出通路30i的情况下,只要如图10所示那样配置即可。
[0172]S卩,只要将两个油返回通路34c的入口部34d相对于通路形成构件35的轴中心对称地配置、将两个液相冷媒流出通路30i的入口部30j相对于通路形成构件35的轴中心对称地配置、并将四个入口部34d、30j分别相对于通路形成构件35的轴中心以90°间隔配置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图9、图10分别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4对应的附图。
[0173](3)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未说明喷射器13的液相冷媒流出口 31c的详细内容,但也可以在液相冷媒流出口 31c配置使冷媒减压的减压装置(例如,由节流件、毛细管构成的侧方固定节流装置)。例如,也可以在液相冷媒流出口 31c追加固定节流装置,而将喷射器13应用于具备二级升压式的压缩机的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
[0174](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使通路形成构件35位移的驱动装置37,说明了采用包括封入有伴随温度变化而发生压力变化的温敏介质的封入空间37b以及根据封入空间37b内的温敏介质的压力而相应地位移的隔膜37a的结构的例子,但驱动装置不限于此。
[0175]例如,作为温敏介质,也可以采用根据温度而发生体积变化的热蜡,作为驱动装置,也可以采用构成为具有形状记忆合金性的弹性构件的装置,此外,作为驱动装置,还可以采用通过电动马达、螺线管等电气机构使通路形成构件35位移的装置。
[0176](5)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未说明通路形成构件35的材质,但通路形成构件35既可以用金属(例如铝)形成,也可以用树脂形成。例如,通过用树脂形成通路形成构件35而实现轻量化,由此能够使驱动装置37小型化,能够实现作为喷射器13整体的外形的进一步小型化。
[0177](6)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将具备本申请的喷射器13的喷射式制冷循环系统10应用于车辆用空气调节装置的例子,但具备本申请的喷射器13的喷射式制冷循环10的应用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应用于固定式空气调节装置、冷暖保存库、自动售货机用冷却加热装置等。
[0178](7)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采用过冷型的热交换器作为散热器12的例子,但也可以采用仅由冷凝部12a构成的普通散热器。
【主权项】
1.一种喷射器,其应用于在冷媒中混入有压缩机润滑用的制冷机油的蒸汽压缩式的制冷循环装置,该喷射器具备: 主体(30),其具有冷媒流入口(31a)、使从所述冷媒流入口(31a)流入的冷媒回旋的回旋空间(30a)、使从所述回旋空间(30a)流出的冷媒减压的减压用空间(30b)、与所述减压用空间(30b)的冷媒流动下游侧连通而从外部吸引冷媒的吸引用通路(13b)及使从所述减压用空间(30b)喷射出的喷射冷媒与从所述吸引用通路(13b)吸引来的吸引冷媒混合的升压用空间(30e);以及 通路形成构件(35),其具有配置在所述减压用空间(30b)的内部以及所述升压用空间(30e)的内部的至少一部分,该通路形成构件(35)具有随着从所述减压用空间(30b)离开而截面积扩大的圆锥形状, 在所述主体(30)中的形成所述减压用空间(30b)的部位的内周面与所述通路形成构件(35)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的冷媒通路是喷嘴通路(13a),该喷嘴通路(13a)作为使从所述回旋空间(30a)流出的冷媒减压并喷射的喷嘴而发挥功能, 在所述主体(30)中的形成所述升压用空间(30e)的部位的内周面与所述通路形成构件(35)的外周面之间形成的冷媒通路是扩压通路(13c),该扩压通路(13c)作为使所述喷射冷媒与所述吸引冷媒的混合冷媒升压的扩压部而发挥功能, 所述扩压通路(13c)在所述通路形成构件(35)的与轴向垂直的剖面中具有环形状,此外,所述主体(30)具有:气液分离空间(30f),其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对从所述扩压通路(13c)流出的冷媒的气液进行分离;气相冷媒流出通路(34b),其使在所述气液分离空间(30f)中分离出的气相冷媒向所述压缩机(11)的吸入侧流出;以及油返回通路(34c),其将在所述气液分离空间(30f)中分离出且混入有所述制冷机油的液相冷媒从所述气液分离空间(30f)向所述气相冷媒流出通路(34b)引导, 所述油返回通路(34c)具有在所述气液分离空间(30f)内开口的入口部(34d),在所述通路形成构件(35)的径向上,从所述油返回通路(34c)的所述入口部(34d)到所述通路形成构件(35)的轴中心的距离比从所述入口部(34d)到所述气液分离空间(30f)的外周侧的距离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射器,其中, 所述油返回通路(34c)具有在所述气相冷媒流出通路(34b)内开口的出口部(34e),并且,在所述气相冷媒流出通路(34b)内,具备使从所述出口部(34e)流出的冷媒的压力降低的流出通路侧减压装置(3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射器,其中, 所述主体(30)具有储液孔(34f),该储液孔(34f)从所述气液分离空间(30f)的底面凹陷,在所述气液分离空间(30f)中分离出的液相冷媒优先于气相冷媒流入该储液孔(34f), 所述油返回通路(34c)的所述入口部(34d)在所述储液孔(34f)内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射器,其中, 所述主体(30)还具有液相冷媒流出通路(30i),该液相冷媒流出通路(30i)使在所述气液分离空间(30f)中分离出的液相冷媒流出, 所述液相冷媒流出通路(30i)具有在所述气液分离空间(30f)内开口的入口部(30i), 在所述通路形成构件(35)的相对于轴向垂直的剖面中,从所述通路形成构件(35)的轴中心朝向所述液相冷媒流出通路(30i)的所述入口部(30j)的中心延伸的线段(LI)与从所述通路形成构件(35)的轴中心朝向所述油返回通路(34c)的所述入口部(34d)的中心延伸的线段(L2)之间的角度(Θ )为90°以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射器,其中, 所述喷射器还具备回旋促进部(38),该回旋促进部(38)促进从所述扩压通路(13c)流出的冷媒绕所述通路形成构件(35)的轴线回旋。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射器,其中, 在所述扩压通路(13c)中流通的冷媒绕所述通路形成构件(35)的轴线回旋。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射器,其中, 所述油返回通路(34c)与所述通路形成构件(35)的轴向平行地延伸。
【专利摘要】在主体(30)的内部,通过配置通路形成构件(35)而形成使从喷嘴通路(13a)喷射出的喷射冷媒与从吸引用通路(13b)吸引来的吸引冷媒混合并升压的扩压通路(13c),并且形成利用离心力的作用对从扩压通路(13c)流出的冷媒的气液进行分离的气液分离空间(30f)。并且,将在气液分离空间(30f)内开口的油返回通路(34c)的入口部(34d)配置在比通路形成构件(35)的轴中心靠近外周侧的位置。由此,能够使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气液分离空间(30f)的外周侧偏倚且混入有制冷机油的液相冷媒高效地向油返回通路(34c)流入。换句话说,能够使混入有制冷机油的液相冷媒适当地向外部流出。
【IPC分类】F25B1/00, F04F5/46, F04F5/44, F04F5/20
【公开号】CN104903594
【申请号】CN201380067797
【发明人】横山佳之, 西岛春幸, 山田悦久, 中岛大介
【申请人】株式会社电装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23日
【公告号】US20150345840, WO2014103276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