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对背离心泵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08274阅读:来源:国知局
个)实施例。另外,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按任何适当的方式组合在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中。
[0020]现在参照图2和3,根据本公开的多级离心栗101包括布置在栗101的一个端部处的吸力模块103。栗的相对的端部由以105示意性地显示的盖闭合。轴107延伸穿过栗101,并且被轴承(未显示)支承在其相对的端部处。多个推进器安装在轴107上,用于随其整体地旋转,如将在后面更详细地公开的。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吸力模块或入口模块103包括入口凸缘109,并且形成栗入口111,栗入口 111与布置在吸力模块103和相对的盖105之间的多个级中的第一个流体连通。
[0022]栗进一步包括一组第一级113和一组第二级115。在图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栗包括三个第一级113和三个第二级115。可提供不同数量的级。两组级可包括相同数量的级或不同数量的级。级113和115布置成所谓的背对背构造,如将在此处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
[0023]在成组的第一级113和成组的第二级115之间布置中间交叉模块117。中间交叉模块117具有以下任务:将部分地加压流体从第一级113中最下游的一个传送向成组的第二级115,以及对栗出口 119提供流体连通,栗出口 119布置在沿着栗101的轴向延伸部的中间跨距处。在本文中与栗级的位置结合使用的用语“上游”和“下游”指的是栗中的流体流的方向。因此,级组的最下游级是流体流过的最后一级。级组的最上游级相反是组的第一级,通过该第一级来处理流体。当从一组级的最上游级流到最下游级时,流体压力增大。
[0024]根据一些实施例,第一级113中的每一个包括安装用于在轴107上旋转的推进器121。各个推进器121设有固定扩散器导叶的布置123。扩散器导叶123围绕相应的推进器121的径向出口布置在外围。在一些实施例中,级113中的一些包括具有两个相对的面或侧部的相应的盘125。扩散器导叶123布置在相应的盘125的第一侧上。在盘125的相对的面或相对的侧部上提供回行导叶127。盘125设有布置在外围的孔口。由推进器输送的流体被扩散器导叶导引向设置在盘125中的布置在外围的贯通孔口,进入回行导叶127,并且从而朝下一级的随后的推进器的入口转向。
[0025]第一级113中的一些进一步包括相应的外或外部隔膜129。在图2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成组的第一级113包括三个级,各个级包括相应的推进器121。第一两个级113包括相应的盘125以及相应的外隔膜129。
[0026]第一推进器113中最下游的一个,即,布置成与吸力模块103相对且布置在中间交叉模块117附近的一个,包括一组扩散器导叶,该组扩散器导叶形成于中间交叉模块117上或者由其支承,如将在后面更详细地描述的。由最下游推进器121输送的流进入形成于中间交叉模块117中的多个轴向传送通道,该多个轴向传送通道构造成将部分地加压的流体传送向第二级115中最上游的一个(即,布置成与吸力模块103相对且在盖105附近的一个)的入口。将在后面更详细地描述轴向传送通道的结构和功能。
[0027]类似于第一级113,成组的第二级115中的各个第二级115包括安装用于在轴107上旋转的推进器131。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级115的各个推进器131与盘133组合,盘133设有第一侧或第一面以及第二侧或第二面。各个盘133的第一侧支承或形成扩散器导叶135。各个盘133的相对的侧部形成或支承回行导叶137。
[0029]第二级115中的一些进一步包括包围相应的推进器131和盘133的相应的外隔膜139。
[0030]在图中显示的实施例中,将成组的第一级113的盘125和外隔膜129制造成单独的构件,并且将它们组装在一起。类似地,将成组的第二级115的盘133和相应的外隔膜139制造成单独的构件,并且将它们组装在一起。在未显示的其它实施例中,可将第一级113和/或第二级115的盘和隔膜制造成整体构件。
[0031]吸力模块103、盖105、中间交叉模块117和隔膜129、139借助于系杆140来堆叠和保持在一起。因而形成栗壳,该栗壳具有基本上环形结构,没有包围栗的隔膜的任何外部整体桶。
[0032]如图2中显示的,流体在栗中流过设置在吸力模块103中的栗入口 111,并且进入第一级113中最上游的一个。箭头F示意性地示出由离心栗101处理的流的路径。流体在第一级113中最上游的一个中部分地加压,从第一推进器121沿径向排出,并且被扩散器导叶123收集,并且通过回行导叶127朝轴107返回,以进入下一级中的随后的推进器121等,直到部分地加压的流体从第一级113的最下游推进器121沿径向离开为止。最下游推进器121是布置在中间交叉模块117附近的一个。
[0033]接着,流体沿着待在后面特别地参照图5所描述的轴向传送通道横跨中间交叉模块117传送,并且接着进一步沿轴向传送穿过形成于成组的第二级115的隔膜139中的通路或通道。成组的第二级115的最后的隔膜(标为139A),即,布置在栗与吸力模块103相对的端部处且在盖105附近的隔膜,使流体在最上游级115的入口中朝轴107转向。最上游级115是布置成与中间交叉模块117相对的一个,即,最接近与吸力模块103相对的栗101的端部的一个。
[0034]接着流体被连续加压,横跨连续布置的第二级115流动,直到到达最下游级115(即,在中间交叉模块117附近的级115)的扩散器导叶135和回行导叶137为止。
[0035]中间交叉模块117包括内部腔室143。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部腔室143具有包围轴向通道145的基本上环形形状,轴107延伸穿过轴向通道145。
[0036]内部腔室143与出口或输送歧管147流体连通,出口或输送歧管147以输送或排出凸缘149结束,并且形成栗出口 119的部分。因此流体从内部环形腔室143流过输送歧管 147。
[0037]将特别地参照图3和5更详细地描述中间交叉模块117的实施例。
[0038]中间交叉模块117可由内壳151和外壳153组成。在图3中,夕卜壳153被沿着轴向平面剖切,以在侧视图中显示内壳151。图5以透视图示出中间交叉模块117,为了更好地显不内壳151的结构,移除了外壳153的一半。
[0039]在该实施例中,两个壳151和153制造成单独的构件,并且随后组装在一起。在其它实施例中,内壳151和外壳153可为整体,例如它们可压铸成单个构件。
[0040]内壳151具有形成多个轴向传送通道155的外表面151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提供四个轴向传送通道155。轴向传送通道可围绕内壳151的外围发展均匀地分布。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壳151的外表面151A的径向尺寸从面向吸力模块103的端部朝面向栗101的相对的端部的端部增大。
[0041]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轴向传送通道155可具有大致螺旋形发展。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轴向传送通道155具有面向成组的第一级113的通道入口 155A,以及面向成组的第二级115的通道出口 155B。在一些实施例中,轴向传送通道155相对于轴107从通道入口155A朝通道出口 155B逐渐发散。
[0042]在一些实施例中,各个轴向传送通道155的通道入口 155A相对于轴向方向倾斜。选择各个轴向传送通道155的通道入口 155A的定向,以便有利于由固定叶片159形成的固定扩散器导叶157导引到轴向传送通道155中的部分地加压的流体的流入。
[0043]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扩散器导叶157形成于盘161的侧部上,盘161安装于中间交叉模块117。在特别是在图5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盘161形成为内壳151的集成部分。换句话说,盘161和内壳151例如压铸成整体构件。在其它实施例中,盘161和内壳151可制造成单独的构件,并且组装在一起以形成单元。
[0044]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壳151包括附属物163 (特别参见图5),附属物163与设置在外壳153上的环形凸出部165接合,用于使内壳151和外壳153与彼此锁定。
[0045]在有利实施例中,轴向传送通道155的通道出口 155B基本上平行于轴107的轴线定向。
[0046]各个通道150可在沿径向向外的侧部处由外壳153的内表面闭合。
[0047]如果内壳151和外壳153制造成整体构件,则轴向传送通道155将通过压铸而形成于中间交叉模块117的整体厚度中。
[0048]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壳151包围中间交叉模块117的内部环形腔体141,并且包括排出孔口 167,可通过排出孔口 167在环形内部腔室143和输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