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对背离心泵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308274阅读:来源:国知局
送歧管147之间建立流体连通,通过输送歧管147输送加压流体。
[0049]输送歧管147可制造成与外壳153成整体。在其它实施例中,输送歧管147可附接于外壳153。
[0050]在排出孔口 167和输送歧管147之间有利地提供密封布置。密封布置防止外壳153的内表面和内壳151的外表面151A之间的加压流体由于流过排出孔口 167的流体和在轴向传送通道155中流动的流体之间的压差而朝轴向传送通道155泄漏。
[0051]围绕排出孔口 167的密封布置可包括布置在外壳153的内表面和内壳151的外表面之间的O形环或垫圈。在其它实施例中,这两个表面之间的接触压力可提供充分的密封作用。如果中间交叉模块117的内壳和外壳例如通过压铸而制造成整体构件,则完全避免泄漏。
[0052]轴向传送通道155在径向位置(参见图4)结束,该径向位置与在布置在盖105和中间交叉模块117之间的外部隔膜139中提供的对应的贯通孔口或凹穴171对齐。在图6中以透视图显示在外隔膜139中提供的孔口 171的结构和位置。
[0053]在图6的实施例中,沿着隔膜139的环形实心部分139B提供四个贯通孔口或凹穴171。
[0054]贯通孔口 171的横截面优选匹配轴向传送通道155的出口端151B的横截面,以使部分地加压的流体可从轴向传送通道155平稳地流到贯通孔口 171中。
[0055]如图8中更好地显示的,外隔膜139以相互角位置堆叠,使得外隔膜139的贯通孔口 171与彼此对齐,从而形成从相应的轴向传送通道155延伸到端部隔膜139A(即,布置成最接近闭合盖105的隔膜)的连续通路173。
[0056]如图4和7中最佳地显示的,最后的隔膜139A也设有贯通孔口 171A。孔口 171A的入口有利地与外隔膜139的贯通孔口 171对齐,因而使各个通路173延伸。优选地,孔口171A的入口的横截面匹配贯通孔口 171的横截面。
[0057]隔膜139A形成各个通路173的端部部分173A,端部部分173A通往第二级115的最上游推进器131的入口。
[0058]因而提供布置,其中,离开第一级113中最下游的一个的部分地加压的流体传送穿过中间交叉模块117和通路173、173A,至布置在与入口端部相对的栗101的端部处的最上游级115的入口。
[0059]因此上面描述的布置允许两组级113、115的背对背构造,其具有环型结构的栗壳,即,其中栗101的外壳由成叠堆的隔膜129、139、139A和中间交叉模块117形成,而不需要外部桶的结构。从最下游级113到最上游级115的流体路径部分地形成于中间交叉模块117内,并且部分地形成于隔膜139、139A中。
[0060]虽然已经在图中显示以及在上面结合若干个示例性实施例用特性和细节完整地描述了本文中描述的主题的公开的实施例,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显而易见的是,许多修改、改变和省略是可行的,而不在实质上偏离本文中阐述的新颖教导、原理和构思,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中叙述的主题的优点。因此,公开的创新的适当范围应仅由所附权利要求的最宽泛解释确定,以便包含所有此类修改、改变和省略。另外,可根据备选实施例来改变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顺序或次序,或者对其重新排序。
【主权项】
1.一种尚七、栗,其包括:栗入口 ;栗出口 ;栗轴;一组第一级,其包括安装在所述栗轴上的相应的第一推进器,以及第一外隔膜;一组第二级,其包括安装在所述栗轴上的相应的第二推进器,以及第二外隔膜;布置在所述一组第一级和所述一组第二级之间的中间交叉模块,所述第一推进器按压力增大顺序布置在所述栗入口和所述中间交叉模块之间,而所述第二推进器按压力增大顺序布置在与所述栗入口相对的栗端部和所述中间交叉模块之间;其中:所述第一外隔膜、所述第二外隔膜和所述中间交叉模块堆叠,以形成栗壳;所述中间交叉模块在所述一组第一级和所述一组第二级之间形成至少一个轴向传送通道,并且在所述一组第二级和所述栗出口之间形成流体连接;所述第二隔膜中的每一个包括至少一个布置在外围的贯通孔口 ;所述贯通孔口对齐,以形成至少一个通路,所述至少一个通路流体地连接所述至少一个轴向传送通道与所述第二推进器中最上游的一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栗,其特征在于:各个第二外隔膜包括多个布置在外围的贯通孔口 ;所述中间交叉模块包括多个轴向传送通道;并且所述第二外隔膜的所述贯通孔口形成多个通路,所述多个通路流体地连接所述轴向传送通道与所述最上游第二推进器的所述入口。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心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交叉模块包括与所述第二级和所述栗出口流体连通的环形内部腔室。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心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交叉模块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中的一个布置在另一个的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交叉模块包括一个布置在另一个的内部的内壳和外壳;并且其中,所述内壳具有将所述环形内部腔室连接于布置在所述外壳中的径向排出管的排出孔口,所述径向排出管与所述栗出口流体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栗包括在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围绕所述排出孔口的密封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离心栗,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具有基本上截顶圆锥形状。8.根据权利要求4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心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轴向传送通道布置在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轴向传送通道形成于所述内壳的外表面和所述外壳的内表面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4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心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形成栗出口凸缘。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心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栗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级中最下游的一个和所述中间交叉模块之间的扩散器。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离心栗,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器形成于所述中间交叉模块上。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心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中的所述最后一个包括在所述相应的推进器和所述中间交叉模块之间的固定扩散器导叶,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级中的所述最后一个的所述固定扩散器导叶与所述至少一个轴向传送通道流体连通。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心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轴向传送通道根据围绕所述栗轴的大致螺旋曲线延伸。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离心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轴向传送通道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入口端相对于轴向方向形成角,用于接收具有切向速度分量的流体流,所述出口端沿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栗轴的方向定向。16.一种尚七、栗,其包括: 栗入口 ; 栗出口 ; 栗轴; 第一级,其包括第一外隔膜和安装用于在所述栗轴上旋转的第一推进器; 第二级,其包括第二外隔膜和安装用于在所述栗轴上旋转的第二推进器;所述第一级和所述第二级背对背布置,所述栗出口布置在所述第一级和所述第二级之间; 定位在所述第一级和所述第二级之间的中间交叉模块; 其中,所述中间交叉模块在所述第一级和所述第二级之间形成至少一个轴向传送通道,并且在所述第二级和所述栗出口之间形成流体连接;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隔膜包括形成至少一个通路的贯通孔口,所述至少一个通路流体地连接所述至少一个轴向传送通道与所述第二级的入口。
【专利摘要】描述一种背对背离心泵。泵包括泵入口(111)、泵出口(119)和泵轴(107)。泵进一步包括一组第一级(113)和一组第二级(115),它们处于背对背布置。在两组级之间布置中间交叉模块(117)。第一组级(113)和第二组级(115)包括相应的第一外隔膜(129)和第二外隔膜(139)。外隔膜和中间交叉模块堆叠在一起,并且形成泵壳。中间交叉模块(117)在成组的第一级和成组的第二级之间形成至少一个轴向传送通道(155),并且在成组的第二级和泵出口之间形成流体连接(143)。第二隔膜均包括至少一个布置在外围的贯通孔口(171)。贯通孔口对齐,以形成至少一个通路(173),至少一个通路(173)流体地连接轴向传送通道与第二组级的推进器中最上游的一个。
【IPC分类】F04D29/62, F04D1/06, F04D29/44
【公开号】CN105026766
【申请号】CN201380063693
【发明人】L.贝尔加米尼, D.A.里帕, F.米罗恩
【申请人】诺沃皮尼奥内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3年12月2日
【公告号】CA2898289A1, EP2929190A1, US20150330391, WO2014086730A1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