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413550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管式抽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油气采集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管式抽油栗。
【背景技术】
[0002]油田常规抽油栗在煤层气和易出砂油藏排采中使用时,因为抽汲的液体中含有大量煤粉和细砂,所以在抽汲过程中,易发生卡栗,而且煤粉和细砂易沉积在固定阀球周围,使阀球失效,抽汲一段时间后,则需要停抽,再利用抽油杆柱敲击固定阀罩,震掉阀球上附着的煤粉和细砂;在停抽时,固定阀容易被煤粉和细砂掩埋,导致再次开抽时抽油栗无法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0003](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发明要解决是现有技术中的抽油栗在抽油或抽气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卡砂的技术问题。
[0005]( 二 )技术方案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式抽油栗,包括:
[0007]栗筒,所述栗筒的底端探入到待抽汲原油中,所述栗筒的内部设有第一阀座,所述第一阀座的中心设有第一通孔,在所述栗筒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阀座的上方设有第一阀球,所述第一阀球用于与所述第一通孔配合形成封堵;
[0008]柱塞,所述柱塞为筒状结构,插设在所述栗筒中、并位于所述第一阀座的上方,所述柱塞的外壁与所述栗筒的内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柱塞的内部设有第二阀座,所述第二阀座的中心设有第二通孔,在所述柱塞内、并位于所述第二阀座的上方设有第二阀球,所述第二阀球用于与所述第二通孔配合形成封堵;
[0009]第一旋流结构,所述第一旋流结构设置在所述栗筒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阀球的上方,所述第一旋流结构用于使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的待抽汲原油形成涡流;以及
[0010]第二旋流结构,所述第二旋流结构设置在所述柱塞内、并位于所述第二阀球的上方,所述第二旋流结构用于使通过所述第二通孔的待抽汲原油形成涡流。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顶侧均为球面状结构。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旋流结构和第二旋流结构均包括内圈和多个扇叶,多个所述扇叶分布连接在所述内圈的外壁上,所述内圈通过多个所述扇叶连接在所述栗筒或柱塞的中心位置,所述内圈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阀球和第二阀球的直径。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管式抽油栗,该栗体包括栗筒和插设在栗筒内的柱塞,栗筒和柱塞内均设有阀球和阀座,通过柱塞在栗筒内的往复滑动,两组阀球与阀座交替开启和关闭,从而将待抽汲原油向上抽汲;另外,在两组阀球和阀座的上方还分别设置了旋流结构,在待抽汲原油通过时,旋流结构对待抽汲原油形成搅拌的作用,使待抽汲原油形成涡流,使煤粉或砂粒悬浮于液流中,并被液流携带走,这样可以减少卡栗问题,及防治煤粉或砂粒沉淀掩埋阀球和阀座,保证抽油栗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管式抽油栗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
[0017]1、栗筒;2、柱塞;3、第二阀座;4、第二阀球;5、第一阀座;6、第二阀球;7、第一旋流结构;8、第二旋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1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20]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式抽油栗,包括栗筒I和柱塞2 ;栗筒I为筒状结构,底端探入到待抽汲原油中,栗筒I的内部设有第一阀座5,第一阀座5为环状结构,中心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阀座5的外缘与栗筒I的内壁之间固定且密封连接;在栗筒I内、并位于第一阀座5的上方设有第一阀球,第一阀球的直径大于第一通孔的直径,第一阀球用于与所述第一通孔配合形成封堵。
[0021]柱塞2为筒状结构,插设在栗筒I中、并位于第一阀座5的上方,柱塞2的外壁与栗筒I的内壁滑动密封连接,柱塞2的内部设有第二阀座3,第二阀座3为环状结构,中心设有第二通孔,外缘与柱塞2的内壁固定且密封连接,在柱塞2内、并位于第二阀座3的上方设有第二阀球64,第二阀球64用于与第二通孔配合形成封堵。
[0022]当栗筒I的底端探入到待抽汲原油中时,待抽汲原油由第一通孔涌入到第一阀座5上方的栗筒I内,此时令柱塞2向下滑动,使柱塞2的底端插入到待栗筒I内有待抽汲原油中,待抽汲原油冲开第二阀球64而涌入到第二阀座3的上方;此时向上提拉柱塞2,第二阀球64在压力的作用下与第二通孔形成封堵,同时,在第二阀座3的下方的栗筒I内形成负压,使待抽汲原油继续涌入到栗筒I内。待柱塞2上升至设定高度时停止提拉,随后令柱塞2向下滑动,栗筒I内的待抽汲原油失去负压的作用而向下运动,第一阀球在压力的作用下封堵第一通孔,从而防止待抽汲原油下泄,柱塞2则持续向下深入,直至下滑到设定的深度再向上提拉,如此反复,将待抽汲原油持续向上抽汲。
[0023]其中,在栗筒I内、并位于第一阀球的上方还设有第一旋流结构7,第一旋流结靠近第一通孔设置,待抽汲原油在通过第一通孔时,在第一旋流结构7的作用下,使该处附近的待抽汲原油形成涡流,由此对原油起到搅拌的作用,这样可以防止原油中的煤粉或砂粒沉淀掩埋阀球阀座,保证下一次开抽时抽油栗能正常工作。
[0024]同样的,在柱塞2内、并位于第二阀球64的上方设有第二旋流结构8,第二旋流结构8用于使通过第二通孔的待抽汲原油形成涡流,使煤粉或砂粒悬浮于液流中,并被液流携带走,以此防止原油中的煤粉或砂粒沉淀掩埋阀球阀座。
[0025]优选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顶侧均为球面状结构,由此更贴合第一阀球和第二阀球64的外形结构,有助于第二阀球64和第二阀球64的定位,并可提升封堵时的密封效果。
[0026]第一旋流结构7和第二旋流结构8均包括内圈和多个扇叶,多个扇叶分布连接在内圈的外壁上,内圈通过多个扇叶连接在栗筒I或柱塞2的中心位置,内圈的直径小于第一阀球和第二阀球64的直径。多个扇叶用于使通过的待抽汲原油形成涡流,内圈不仅用于对多个叶片的固定,还可对第一阀球或第二阀球64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第一阀球和第二阀球64与第一阀座5和第二阀座3保持较小的距离,以在液流方向改变时及时封堵。
[0027]另外,由于第一旋流结构7和第二旋流结构8分别设置在第一阀座5和第二阀座3的上方,当液流向下运动时,此时第一阀球和第二阀球64即将处于封堵状态,而此时在第一旋流结构7和第二旋流结构8的下方分别会形成漩涡,第一阀球、第二阀球64、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恰处于该漩涡中,从而可有效的防止原油中的煤粉或砂粒沉淀掩埋阀球阀座。
[0028]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管式抽油栗,其特征在于,包括: 栗筒(I),所述栗筒(I)的底端探入到待抽汲原油中,所述栗筒(I)的内部设有第一阀座(5),所述第一阀座(5)的中心设有第一通孔,在所述栗筒(I)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阀座(5)的上方设有第一阀球,所述第一阀球用于与所述第一通孔配合形成封堵; 柱塞(2),所述柱塞(2)为筒状结构,插设在所述栗筒(I)中、并位于所述第一阀座(5)的上方,所述柱塞(2)的外壁与所述栗筒(I)的内壁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柱塞(2)的内部设有第二阀座(3),所述第二阀座(3)的中心设有第二通孔,在所述柱塞(2)内、并位于所述第二阀座(3)的上方设有第二阀球(6) (4),所述第二阀球(6) (4)用于与所述第二通孔配合形成封堵; 第一旋流结构(7),所述第一旋流结构(7)设置在所述栗筒(I)内、并位于所述第一阀球的上方,所述第一旋流结构(7)用于使通过所述第一通孔的待抽汲原油形成涡流;以及 第二旋流结构(8),所述第二旋流结构(8)设置在所述柱塞(2)内、并位于所述第二阀球(6) (4)的上方,所述第二旋流结构(8)用于使通过所述第二通孔的待抽汲原油形成涡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式抽油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顶侧均为球面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式抽油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流结构(7)和第二旋流结构(8)均包括内圈和多个扇叶,多个所述扇叶分布连接在所述内圈的外壁上,所述内圈通过多个所述扇叶连接在所述栗筒(I)或柱塞(2)的中心位置,所述内圈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阀球和第二阀球(6) (4)的直径。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油气采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管式抽油泵,该泵体包括泵筒和插设在泵筒内的柱塞,泵筒和柱塞内均设有阀球和阀座,通过柱塞在泵筒内的往复滑动,两组阀球与阀座交替开启和关闭,从而将待抽汲原油向上抽汲;另外,在两组阀球和阀座的上方还分别设置了旋流结构,在待抽汲原油通过时,旋流结构对待抽汲原油形成搅拌的作用,使待抽汲原油形成涡流,使煤粉或砂粒悬浮于液流中,并被液流携带走,这样可以减少卡泵问题,及防治煤粉或砂粒沉淀掩埋阀球和阀座,保证抽油泵的正常工作。
【IPC分类】F04B53/10, F04B47/00, E21B43/00, F04B53/16
【公开号】CN105134569
【申请号】CN201510604555
【发明人】赵晓亮, 廖新维, 周冶鋆, 穆凌雨, 张凤远, 周星泽, 赵宁
【申请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