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轴偏心螺杆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85410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单轴偏心螺杆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轴偏心螺杆泵,在该单轴偏心螺杆泵中,即使在动力传递机构部中采用具有挠性的连接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因连接部件的恢复力、即反作用力的影响而导致的转子的姿态变形所引起的加压输送性能的降低等抑制于最低限度;单轴偏心螺杆泵(10)具备转子(30)、具有贯通孔(22)的定子(20)、以及动力传递机构部(50);动力传递机构部(50)中设有由挠性杆等构成的连接部件(62);贯通孔(22)以在横截定子(20)轴线的横截面上构成长圆形开口区域的方式开口;另外,定子(20)具有在开口区域的长度方向中间部朝向开口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鼓出的鼓出部。
【专利说明】
单轴偏心螺杆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单轴偏心螺杆栗,在该单轴偏心螺杆栗中,在用于将从驱动源输入的旋转动力传递至转子的动力传递机构部中采用具有朝向与转子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挠性的连接部件。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提供有下述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单轴偏心螺杆栗那样,在动力传递机构部中设置烧性杆(flexible rod)或软线(flexible wire)等具有烧性的连接部件的单轴偏心螺杆栗。在专利文献I的单轴偏心螺杆栗中,构成为能够将从驱动源输入的旋转动力经由连接部件传递至转子。由此,能够使转子以一边在定子内侧自转一边沿定子的内周面公转的方式进行偏心旋转。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公报、特开2012-154215号
[0006]但是,如上所述在动力传递机构部中采用烧性杆等连接部件时,由于连接部件的恢复力(反作用力)而导致转子的姿态发生变形。参照图8进一步具体地进行说明如下,SP:当使与连接部件100连接的转子120插入定子110中并旋转时,连接部件100的恢复力作用于转子120上。由于该恢复力的作用,转子120欲以追随挠性杆等连接部件100而排成一条直线的方式改变姿态。但是,转子120的移动被定子110限制。因此,转子120不会变为与连接部件100排成一条直线的姿态。
[0007]在此,若定子110为金属等的刚体,则转子120不移动而是呈图8(a)所示的姿态。具体而言,即使因连接部件100的变形产生的恢复力发生作用,只要定子110为刚体,则转子120的移动完全被定子110限制,因此转子120不会相对于定子110倾斜。
[0008]但是,通常使用的定子110由橡胶等弹性体构成,因而会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当连接部件100的恢复力作用于转子120时,如图8(b)所示的例子那样,转子120变为以基端侧(动力源侧:图中右侧)相比前端侧(图中左侧)下垂的方式倾斜的姿态。
[0009]在此,在单轴偏心螺杆栗中,通过使转子120在定子110内呈线接触,而在定子110内形成供作为加压输送对象的流体通过的空间(空腔)。当形成空腔的转子120与定子110的线接触部分(密封线)发生中断时,流体有可能从处于高压的吐出侧朝向处于低压的吸入侧逆流。另外,当转子120进行从几何学上理想化的运动形态脱离的动作时,很有可能会成为加压输送性能的降低或流体脉动的原因。因此,在单轴偏心螺杆栗中,使转子120不会变为相对于定子110倾斜的状态是吐出性能稳定化方面的重要课题。
[0010]但是,当定子110发生弹性变形时,因连接部件100的变形产生的恢复力使转子120的姿态如图8(b)所示进行变化,从而有可能会发生上述密封线中断、或转子120进行从几何学上理想化的运动形态脱离的动作的情况。因此,在动力传递机构部中采用挠性杆等连接部件100时,很有可能会发生流体的逆流或流体脉动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11]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轴偏心螺杆栗,在该单轴偏心螺杆栗中,即使在动力传递机构部中采用挠性杆或软线等具有挠性的连接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因连接部件的恢复力(反作用力)的影响导致的转子的姿态变形、以及由此引起的加压输送性能的降低或流体的脉动抑制于最低限度。
[0012]在此,一般情况下如图8(c)?图8(e)等所示,定子的厚度是在贯通孔的开口区域的长度方向外侧薄而在宽度方向外侧变厚。因此,由于转子在贯通孔内与定子接触而从转子对定子施加朝向定子径向外侧的力所导致的定子受到的反作用力、即从连接部件作用于定子的恢复力对转子姿态带来的影响,在贯通孔的开口区域的长度方向两端部较小,而在长度方向中间部变大。基于这样的设想,本
【发明人】们得出以下见解:只要能够在贯通孔的开口区域的长度方向中间部支撑从转子对定子施加的朝向开口区域宽度方向外侧的力,便能够抑制因连接部件的恢复力(反作用力)的影响所导致的转子的姿态变形,并能够将加压输送性能的降低或流体的脉动抑制于最低限度。
[0013]基于上述见解而提供的本发明的单轴偏心螺杆栗具备:由阳螺纹型的轴体构成的转子、由具有能够供所述转子插入的阴螺纹型贯通孔的弹性体构成的定子、以及用于将从驱动源输入的旋转动力传递至所述转子的动力传递机构部;所述动力传递机构部具有连接部件,并且,能够使所述转子以一边在所述定子内侧自转一边沿所述定子的内周面公转的方式进行偏心旋转,其中,所述连接部件具有朝向与所述转子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挠性;所述贯通孔以在横截所述定子的轴线的横截面上构成长圆形的开口区域的方式开口;在所述开口区域的长度方向中间部朝向所述开口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鼓出的鼓出部,设置在所述定子的轴线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内。
[0014]本发明的单轴偏心螺杆栗在定子的轴线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内,设有朝向定子中所设置的贯通孔的开口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鼓出的鼓出部。通过如此构成,能够利用鼓出部支撑从转子对定子施加的朝向贯通孔宽度方向外侧的力。由此,能够抑制因连接部件的恢复力(反作用力)的影响所引起的转子的姿态变形,并能够将加压输送性能的降低或流体的脉动抑制于最低限度。
[0015]上述本发明的单轴偏心螺杆栗中优选:所述连接部件由挠性杆或软线构成。
[0016]在本发明的单轴偏心螺杆栗中,能够将因由挠性杆或软线构成的连接部件的恢复力的影响而引起的转子的姿态变形抑制于最低限度。由此,能够将因转子的姿态变形所引起的加压输送性能的降低或流体的脉动抑制于最低限度。
[0017]在此,本
【发明人】们进行了专心研究后得出如下见解:当连接部件的恢复力作用于转子时,在位于驱动源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前端部)上,由于定子的刚性而呈转子的移动被限制的状态,由此转子容易变成以前端部侧为支点向基端部侧下垂的状态。
[0018]基于上述见解而提供的本发明的单轴偏心螺杆栗构成为:所述定子具有位于所述驱动源侧的基端部和位于所述驱动源的相反侧的前端部,所述鼓出部至少设置在所述定子的所述基端部侧的区域内。
[0019]通过如此构成,能够将转子变为从前端部侧向基端部侧下垂的状态、即转子相对于定子倾斜的状态这一情况抑制于最低限度。由此,能够提供可将加压输送性能的降低或流体的脉动抑制于最低限度的单轴偏心螺杆栗。
[0020]在此,从使转子的姿态稳定这一观点来看,上述本发明的单轴偏心螺杆栗也可以构成为使鼓出部的鼓出量在定子轴线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内呈大致均匀。但是,为了也能够顾虑到因鼓出部的设置所引起的转矩增大、或因润滑特性的恶化所引起的磨损速度的增大等问题,优选谋求鼓出部的鼓出量的进一步优化。
[0021]本
【发明人】们基于上述见解进行了专心研究后得出如下见解:通过采用在定子轴线方向上的一部分区域不设置鼓出部的构成或减小鼓出部的鼓出量,能够获得吐出性能的提高效果或流体脉动的抑制效果,同时也能够实现磨损速度的降低等效果。另外,如上所述,当连接部件的恢复力作用于转子时,转子容易变为以定子的前端部侧为支点向基端部侧下垂的状态。因此,优选对鼓出部的鼓出量进行调整,以使鼓出部的效果相比在前端部侧的区域,更能在基端部侧的区域内得到体现。
[0022]基于上述见解而提供的本发明的单轴偏心螺杆栗构成为:所述定子具有位于所述驱动源侧的基端部和位于所述驱动源的相反侧的前端部,所述鼓出部在所述基端部侧区域内的鼓出量大于在所述前端部侧区域内的鼓出量。
[0023]通过如此构成,能够将连接部件的恢复力对转子姿态的影响抑制于最低限度,并且能够获得防止转矩增大或降低磨损速度等效果。
[0024]另外,基于同样的见解而提供的本发明的单轴偏心螺杆栗构成为:所述定子具有位于所述驱动源侧的基端部和位于所述驱动源的相反侧的前端部,所述鼓出部的鼓出量随着从所述前端部侧朝向所述基端部侧而逐渐增加。
[0025]通过如此构成,能够将连接部件的恢复力对转子姿态的影响抑制于最低限度。进而,能够获得吐出性能的提高或流体脉动的抑制效果,并且还能够获得磨损速度的降低效果等效果。
[0026](发明效果)
[0027]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如下的单轴偏心螺杆栗,在该单轴偏心螺杆栗中,即使在动力传递机构部中采用挠性杆或软线等具有挠性的连接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因连接部件的恢复力(反作用力)的影响所导致的转子的姿态变形、以及由此引起的加压输送性能的降低或流体的脉动抑制于最低限度。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单轴偏心螺杆栗的剖视图。
[0029]图2中的(a)是表示定子的一例的主视图,(b)是左侧视图,(C)是Al-Al剖视图,(d)是右侧视图;后视图、俯视图及仰视图与主视图相同,故省略图示。
[0030]图3中的(a)是图2(c)的B-B剖视图,(b)是图2(c)的C-C剖视图。
[0031]图4是有关图1的单轴偏心螺杆栗工作时转子和连接部件的姿态的说明图。
[0032]图5中的(a)是表示定子的第一变形例的主视图,(b)是左侧视图,(C)是A2-A2剖视图,(d)是右侧视图;后视图、俯视图及仰视图与主视图相同,故省略图示。
[0033]图6中的(a)是表示定子的第二变形例的主视图,(b)是左侧视图,(C)是A3-A3剖视图,(d)是右侧视图;后视图、俯视图及仰视图与主视图相同,故省略图示。
[0034]图7中的(a)是表示定子的第三变形例的主视图,(b)是左侧视图,(C)是A4-A4剖视图,(d)是右侧视图;后视图、俯视图及仰视图与主视图相同,故省略图示。
[0035]图8中的(a)是有关定子为刚体时的转子和连接部件的姿态的说明图,(b)是有关现有技术下转子和连接部件的姿态的说明图,(C)是(b)的左侧视图,(d)是(b)的P-P剖视图,(e)是(b)的右侧视图。
[0036](符号说明)
[0037]10...单轴偏心螺杆栗
[0038]20...定子
[0039]20x...前端部
[0040]20y...基端部
[0041]22...贯通孔
[0042]22e、22f...鼓出部
[0043]22g...开口区域
[0044]30...转子
[0045]50...动力传递机构部
[0046]62...连接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单轴偏心螺杆栗10进行详细说明。
[0048]单轴偏心螺杆栗10是所谓的旋转容积式栗。如图1所示,单轴偏心螺杆栗10构成为:将定子20、转子30、动力传递机构部50等组装于壳体12中。壳体12是金属制的筒状部件。壳体12的长度方向一端侧上安装有筒状的末端部件12a。末端部件12a上设有第一开口 14a。另外,在壳体12的外周部分上设有第二开口 14b。第二开口 14b在位于壳体12的长度方向中间部分的中间部12d处与壳体12的内部空间连通。
[0049]第一开口 14a和第二开口 14b分别是作为单轴偏心螺杆栗10的吸入口或吐出口发挥作用的部分。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下,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单轴偏心螺杆栗10中,通过使转子30向正向旋转,能够以使第一开口 14a作为吐出口发挥作用、第二开口 14b作为吸入口发挥作用的方式加压输送流体(fluid)。另外,与此相反地,在单轴偏心螺杆栗10中,通过使转子30向反向旋转,能够以使第一开口 14a作为吸入口发挥作用、第二开口 14b作为吐出口发挥作用的方式加压输送流体。
[0050]定子20由以橡胶为代表的弹性体或树脂等制成。关于定子20,除了圆筒形的定子之外,还能够使用剖面形状呈多边形的筒状定子。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作为定子20使用外观形状呈大致圆筒形的定子。定子20的材质可以根据单轴偏心螺杆栗10的输送对象物即流体的种类或特性等适当地进行选择。
[0051]如图1所示,定子20设置在与末端部件12a邻接的位置。如图3所示,定子20构成为在大致圆筒形的外筒20s的内侧配置有内筒20t。在内筒20t的端部设置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21。突出部21相比外筒20s的端部更加朝向定子20的长度方向突出,并与定子20的长度方向的端部抵接。内筒20t形成为在端部附近所设置的锪孔部23处实施了锪孔处理的形状(counterbored shape)。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出在定子20上设有铭孔部23的例子,但定子20也可以并不一定要设置锪孔部23。
[0052]定子20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固定,S卩:在壳体12的端部位置处,利用末端部件12a和壳体12将两端的突出部21进行夹持,并且将支撑螺栓16安装在末端部件12a和壳体12之间并加以紧固,由此将定子20加以固定。
[0053]另外,在定子20中以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用于供后述的转子30插通的贯通孔22。贯通孔22形成为η条单级或多级的阴螺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贯通孔22形成为两条多级的阴螺纹形状。如图2所示,贯通孔22具有在长度方向(轴线方向)的任意位置处剖视时均呈大致相同的剖面形状。贯通孔22的剖面形状和端部的开口形状形成为如下形状,即:朝向一方向(以下,也称为“H方向”)的长度比朝向与H方向交叉的方向(以下,也称为“B方向”)的长度长的长圆形。
[0054]如图2所示,贯通孔22以在横截定子20轴线的横截面上构成长圆形的开口区域22g的方式开口。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下,即:贯通孔22的剖面形状呈具有在H方向的两端侧弯曲成圆弧状的弯曲部22a、22b和将弯曲部22a、22b之间连接的中间部22c、22d的形状。
[0055]另外,中间部22c、22d上设有鼓出部22e、22f(本实施方式中为中间部22c、22d的大致中央部)。鼓出部22e、22f分别向开口区域22g的内侧鼓出。进一步详细而言,鼓出部22e、22f分别向贯通孔22的宽度方向的内侧鼓出。在本实施方式中,鼓出部22e、22f形成为从中间部22c、22d的两端部向大致中央部平缓地弯曲,并且在大致中央部最为向开口区域22g的内侧突出。由此,开口区域22g呈在中间部22c、22d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缩颈部分的所谓葫芦般形状。
[0056]另外,鼓出部22e、22f设置在定子20的轴线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内。在本实施方式中,鼓出部22e、22f设置在定子20的轴线方向上的大致整个区域内。
[0057]鼓出部22e、22f朝向开口区域22g的内侧鼓出的鼓出量,可以在定子20轴线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区域)处均呈相同,也可以根据位置使鼓出量不同。具体而言,鼓出部22e、22f优选在定子20中较之前端部20x侧优先设置在基端部20y侧的区域内。在本实施方式中,鼓出部22e、22f形成为在基端部20y侧区域内的鼓出量大于在前端部20x侧区域内的鼓出量。
[0058]具体而言,如图2(d)中虚线所示,设置在前端部20x侧的鼓出部22e、22f呈向开口区域22g内侧鼓出的形状。相对于此,如图2(d)中实线所示,设置在基端部20y侧的鼓出部22e、22f呈比设置在前端部20x侧的鼓出部22e、22f进一步向开口区域22g内侧鼓出的形状。另外,鼓出部22e、22f的鼓出量调整为随着从前端部20x侧朝向基端部20y侧而逐渐增大。
[0059]如图1所示,转子30是插通于定子20的贯通孔22中的轴体。转子30由金属、树脂或陶瓷等原材料形成,并且呈n-Ι条单级或多级的阳螺纹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子30形成为一条多级阳螺纹形状。转子30是与之后详述的连接部件62连接的轴体。转子30在经由连接部件62传递来的动力的驱动下进行偏心旋转。
[0060]进一步详细而言,转子30在定子20的内侧进行自转并且沿定子20的构成贯通孔22的内周面24进行公转。转子30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的任意位置处剖视时其剖面形状均呈大致正圆形。转子30插通于上述定子20上所形成的贯通孔22中,并且能够在贯通孔22的内部自如地偏心旋转。
[0061 ]当将转子30插通在定子20中时,成为转子30的外周面32与定子20的内周面24以两者的切线抵接的状态。另外,在该状态下,在形成贯通孔22的定子20的内周面24与转子30的外周面32之间形成流体输送路40。在将上述定子20的导程(lead)的长度L设为基准长度S时,流体输送路40是在定子20的轴线方向上具有导程的基准长度S的d倍长度的多级(d级)流道。
[0062]流体输送路40沿着定子20或转子30的长度方向呈螺旋状地延伸。另外,当使转子30在定子20的贯通孔22内旋转时,流体输送路40—边在定子20内旋转一边沿着定子20的长度方向前进。因此,当使转子30旋转时,能够从定子20的一端侧将流体吸入流体输送路40内,并且,将该流体以封闭在流体输送路40内的状态朝向定子20的另一端侧输送并在定子20的另一端侧吐出。即,当使转子30向正向旋转时,能够将从第二开口 14b吸入的流体进行加压输送并从第一开口 14a吐出。另外,当使转子30向反向旋转时,能够将从第一开口 14a吸入的流体从第二开口 14b吐出。
[0063]动力传递机构部50是为了从设置于壳体12外部的电动机等驱动源(未图示)向上述转子30传递动力而设置的。动力传递机构部50具有动力连接部52和偏心旋转部54。动力连接部52设置在轴收容部12c内,该轴收容部12c设置在壳体1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侧,进一步详细而言是设有上述定子20侧的相反侧(以下,也简称为“基端侧”)。另外,偏心旋转部54设置在形成于轴收容部12c与定子20之间的中间部12d上。
[0064]动力连接部52具有驱动轴56,该驱动轴56被两个轴承58a、58b支撑为能够自如地旋转。驱动轴56从壳体12基端侧的闭塞部分朝向外部伸出并与动力源连接。因此,通过使动力源进行驱动,能够使驱动轴56旋转。在设有动力连接部52的轴收容部12c与中间部12d之间,设有例如由机械密封件或压盖密封垫等构成的轴封装置60,由此,形成为作为输送对象物的流体不会从中间部12d侧漏向轴收容部12c侧的结构。
[0065]偏心旋转部54是通过连接部件62将上述驱动轴56与转子30以能够传递动力的方式加以连接的部分。连接部件62通过螺纹连接或热套配合等连接方法而与驱动轴56和转子30连接。关于连接部件62,只要具有朝向与转子30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挠性,便可以为任意部件。具体而言,连接部件62能够使用挠性杆或软线。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件62使用挠性杆。由此,偏心旋转部54能够将经由驱动轴56传递来的旋转动力传递至转子30,从而使转子30进行偏心旋转。
[0066]在上述单轴偏心螺杆栗10中,通过使由电动机等构成的驱动源驱动而使转子30向正向旋转,从而能够从基端部20y侧吸入流体并向前端部20x侧加压输送该流体,并且从设置于末端部件12a上的第一开口 14a吐出该流体。在此,如上所述,在单轴偏心螺杆栗10中,定子20上设有鼓出部22e、22f。鼓出部22e、22f在贯通孔22的开口区域22g的长度方向中间部朝向宽度方向内侧鼓出。通过设置这样的鼓出部22e、22f,能够由鼓出部22e、22f支撑从连接部件62施加于定子20的恢复力,从而能够抑制转子30的姿态变形(参照图4)。因此,在单轴偏心螺杆栗10中,能够将因连接部件62的恢复力引起的加压输送性能的降低或流体的脉动抑制于最低限度。
[0067]在上述单轴偏心螺杆栗10中,连接部件62只要是具有朝向与转子30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挠性,便可以为任意部件,能够适当地利用例如挠性杆或软线等。另外,除挠性杆等之外,也能够将所谓的挠性联轴器这样的、具有允许朝向与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挠曲并且能够抑制围绕轴线方向上的扭曲变形的特性的联轴器等用作连接部件62。
[0068]另外,在上述单轴偏心螺杆栗10中,定子20上所设置的鼓出部22e、22f在基端部207侧区域内的鼓出量大于在前端部20x侧区域内的鼓出量。通过如此构成,能够将连接部件62的恢复力对转子30的姿态的影响抑制于最低限度,并且也能够防止因设置鼓出部22e、22f所带来的弊端。
[0069]S卩,在单轴偏心螺杆栗10中,考虑到以下问题而根据鼓出部22e、22f在定子20轴线方向上的位置调整鼓出部22e、22f的鼓出量,该问题是指:由于连接部件62的恢复力的影响,而存在转子30容易呈以定子20的前端部20x侧为支点朝向基端部20y侧下垂的状态这一倾向、以及因设置鼓出部22e、22f所带来的转矩增大、因润滑特性的恶化所引起的磨损速度增大等问题。因此,在单轴偏心螺杆栗10中,不仅抑制了因连接部件62的恢复力所引起的加压输送性能的降低或流体脉动等问题,而且还能够获得降低定子20的磨损速度等效果。
[007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定子20中,鼓出部22e、22f的鼓出量随着从前端部20x侧朝向基端部207侧而逐渐增加。因此,不论以定子20轴线方向上的哪一位置为基准,定子20上设置的鼓出部22e、22f在基端部20y侧区域内的鼓出量都大于在前端部20x侧区域内的鼓出量。
[0071]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以定子20轴线方向上的规定位置为基准,将鼓出部22e、22f在前端部20x侧区域内的鼓出量设定为固定量α,并且,以所述规定位置为基准,将鼓出部22e、22f在基端部207侧区域内的鼓出量设定为固定量β时,成立α<β的关系。即,鼓出部22e、22f的鼓出量并不限于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呈非阶梯性(stepless)地变化,也可以呈阶梯性地变化。另外,在以规定位置为基准,在前端部20x侧和基端部20y侧改变鼓出部22e、22f的鼓出量时,优选根据所处理的流体的液性或压力等条件适当地调整使鼓出量发生变化的位置或变化量。
[007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出随着从前端部20x侧朝向基端部207侧而使鼓出部22e、22f的鼓出量逐渐增加,由此使鼓出部22e、22f在基端部20y侧区域内的鼓出量比在前端部20x侧区域内的鼓出量更大这一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0073]具体而言,也可以使鼓出部22e、22f的鼓出量随着从前端部20x侧朝向基端部20y侧而在每个区域内呈阶梯性(不连续)地增加。另外,在无需考虑由于鼓出部22e、22f的设置所引起的转矩增大、由于润滑特性的恶化所引起的磨损速度增大等问题等时,也可以形成为使鼓出部22e、22f的鼓出量在定子20轴线方向上的整个区域内呈大致均匀。
[0074]另外,上述鼓出部22e、22f形成为下述形状,S卩:随着从中间部22c、22d的两端部朝向大致中央部而逐渐向开口区域22g的内侧突出的大致山形形状,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SP,鼓出部22e、22f只要是分别在中间部22c、22d朝向开口区域22g的内侧鼓出的形状即可。
[0075]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鼓出部22e、22f也可以在中间部22c、22d的大致中央部朝向开口区域22g的内侧突出成半圆形。另外,如图6所示,鼓出部22e、22f还可以从中间部22c、22d的两端侧朝向大致中央部突出大致均匀的量。即使鼓出部22e、22f为图5或图6所示的形状,只要鼓出部22e、22f能够支撑作用于定子20的连接部件62的恢复力,便也能够抑制转子30的姿态变形,并将因恢复力引起的加压输送性能的降低或流体的脉动抑制于最低限度。
[007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出鼓出部22e、22f设置在中间部22c、22d的大致中央部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将鼓出部22e、22f设置在中间部22c、22d的偏离大致中央部的位置处。
[0077]另外,只要贯通孔22的剖面形状为长圆形,则上述定子20可以为任意形状。即,贯通孔22的剖面形状并不限于利用呈直线状延伸的中间部22c、22d将对置配置的圆弧状弯曲部22a、22b之间连接的跑道(track)(圈道)状,也可以是例如椭圆形、椭圆金币形等形状。进一步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定子20也可以是在椭圆形的贯通孔22中设置有鼓出部22e、22f的部件等。在这样的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利用鼓出部22e、22f支撑作用于定子20的连接部件62的恢复力,从而抑制转子30的姿态变形,并将加压输送性能的降低或流体的脉动抑制于最低限度。
[0078](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079]本发明能够适用于所有如下的单轴偏心螺杆栗中,S卩:在用于将从驱动源输入的旋转动力传递至转子的动力传递机构部中采用具有朝向与转子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挠性的连接部件这一类型的所有单轴偏心螺杆栗。
【主权项】
1.一种单轴偏心螺杆栗,其特征在于, 具备: 转子,其由阳螺纹型的轴体构成, 定子,其由具有能够供所述转子插入的阴螺纹型的贯通孔的弹性体构成,以及 动力传递机构部,其用于将从驱动源输入的旋转动力传递至所述转子; 所述动力传递机构部具有连接部件,并且,能够使所述转子以一边在所述定子的内侧自转一边沿所述定子的内周面公转的方式进行偏心旋转,其中,所述连接部件具有朝向与所述转子的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的挠性; 所述贯通孔以在横截所述定子的轴线的横截面上构成长圆形的开口区域的方式开口;在所述开口区域的长度方向中间部朝向所述开口区域的宽度方向内侧鼓出的鼓出部,设置在所述定子的轴线方向上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轴偏心螺杆栗,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件为挠性杆或软线。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轴偏心螺杆栗,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具有位于所述驱动源侧的基端部和位于所述驱动源的相反侧的前端部; 所述鼓出部至少设置在所述定子的所述基端部侧的区域内。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单轴偏心螺杆栗,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具有位于所述驱动源侧的基端部和位于所述驱动源的相反侧的前端部; 所述鼓出部在所述基端部侧区域内的鼓出量大于在所述前端部侧区域内的鼓出量。5.如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单轴偏心螺杆栗,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具有位于所述驱动源侧的基端部和位于所述驱动源的相反侧的前端部; 所述鼓出部的鼓出量随着从所述前端部侧朝向所述基端部侧而逐渐增大。
【文档编号】F04C15/00GK105840494SQ201510890515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4日
【发明人】上辻英史
【申请人】兵神装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