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建筑环境节能管理系统的空压机节能控制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67189阅读:5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建筑环境节能管理系统的空压机节能控制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建筑环境节能管理系统的空压机节能控制组,包括第一控制组和第二控制组,所述第一控制组由第一空压机、第二空压机、第三空压机、第一滤机、第一气罐、第二气罐、第一管道和第一出气管组成,所述第二控制组由第四空压机、第五空压机、第三气罐、第二滤机、第三滤机、第二管道和第二出气管组成。本发明可以根据实际运营需求,通过对各种控制阀及各设备的远程管理,通过各设备的开启、关闭或调整设备的运行状态,达到所有设备的综合节能,由于能对个别控制阀或设备进行精确控制,整个机组在运行时能根据需求达到节能优化的目的。
【专利说明】
一种应用于建筑环境节能管理系统的空压机节能控制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空压机设备领域,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建筑环境节能管理系统的空压机节能控制组。
【背景技术】
[0002]建筑是我国的耗能大户,建筑运行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0%,包括运行能耗、建筑材料生产能耗和间接能耗在内的广义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45.5%,因此建筑节能对于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建筑节能已被列为国家十大节能工程之一。其中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年耗电量约占全国城镇总耗电量的22%,每平方米年耗电量是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针对能源浪费现象,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建设部2008年4月制定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验收与运行管理规范》及相关的技术导则,2009年2月建设部制定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软件开发指导说明书》,都旨在要求能够使得建筑能耗降低。
[0003]但是现有的一些建筑为了迎合国家优惠政策及给自身打上节能、绿色的标签,盲目地将众多建筑节能新技术“堆砌”在一起,结果只能出现高成本、高能耗的所谓“节能建筑”,不仅在建造这些建筑时会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而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能耗,与节能减耗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在针对大型建筑设计节能管理系统的同时,应当设计相应的设备节能控制系统,由于空压机需要用到的能耗比较大,如果只用现有的空压机简单连接使用,在使用时要么是全部启动造成资源浪费、能耗增大,要么需要关闭个别空压机造成闲置,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建筑环境节能管理系统的空压机节能控制组,解决了现有空压机简单应用存在的资源浪费、能耗大或者闲置的问题。
[0005]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种应用于建筑环境节能管理系统的空压机节能控制组,包括第一控制组和第二控制组:
[0007]所述第一控制组由第一空压机、第二空压机、第三空压机、第一滤机、第一气罐、第二气罐、第一管道和第一出气管组成,所述第一空压机和所述第一气罐通过气管相连,所述第一空压机和所述第一气罐之间的气管上安装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气罐和所述第二气罐相连,所述第一气罐和所述第二气罐之间的气管上安装有所述第二空压机和所述第三空压机,所述第二空压机的气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空压机的气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二气罐与所述第一滤机相连,所述第一滤机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分别设有第四控制阀和第五控制阀,所述第一滤机的出气口处安装所述第一出气管;
[0008]所述第二控制组由第四空压机、第五空压机、第三气罐、第二滤机、第三滤机、第二管道和第二出气管组成,所述第四空压机、所述第五空压机与所述第三气罐通过气管连接,所述第四空压机的出气口出设有第七控制阀,所述第五空压机的出气口处设有第八控制阀,所述第三气罐与所述第二滤机和所述第三滤机相联通,所述第二滤机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分别设有第十控制阀和第十一控制阀,所述第三滤机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分别设有第十二控制阀和第十三控制阀,所述第二滤机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三滤机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管连接;
[0009]所述第一控制组和所述第二控制组之间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第二气罐和所述第三气罐相联通,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第二气罐之间设有第六控制阀,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第三气罐之间设有第九控制阀。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第五控制阀、第六控制阀、第七控制阀、第八控制阀、第九控制阀、第十控制阀、第i^一控制阀、第十二控制阀和第十三控制阀均为电磁阀。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可以根据实际运营需求,通过对各种控制阀及各设备的远程管理,通过各设备的开启、关闭或调整设备的运行状态,达到所有设备的综合节能,由于能对个别控制阀或设备进行精确控制,整个机组在运行时能根据需求达到节能优化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发明一种应用于建筑环境节能管理系统的空压机节能控制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14]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建筑环境节能管理系统的空压机节能控制组,
[0015]包括第一控制组和第二控制组;
[0016]第一控制组由第一空压机101、第二空压机102、第三空压机103、第一滤机201、第一气耀301、第二气耀302、第一管道501和第一出气管601组成,第一空压机1I和第一气耀301通过气管相连,第一空压机101和第一气罐301之间的气管上安装第一控制阀401,第一气罐301和第二气罐302相连,第一气罐301和第二气罐302之间的气管上安装有第二空压机102和第三空压机103,第二空压机102的气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402,第三空压机103的气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403,第二气罐302与第一滤机201相连,第一滤机201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分别设有第四控制阀404和第五控制阀405,第一滤机201的出气口处安装第一出气管601;
[0017]第二控制组由第四空压机104、第五空压机105、第三气罐303、第二滤机202、第三滤机203、第二管道502和第二出气管602组成,第四空压机104、第五空压机105与第三气罐303通过气管连接,第四空压机104的出气口出设有第七控制阀407,第五空压机的出气口处设有第八控制阀408,所述第三气罐303与第二滤机202和第三滤机203相联通,所述第二滤机202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分别设有第十控制阀410和第^^一控制阀411,所述第三滤机203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分别设有第十二控制阀412和第十三控制阀413,所述第二滤机202的出气口和第三滤机203的出气口与第二出气管602连接。
[0018]所述第一控制组和第二控制组之间设有进气管700,进气管700与第二气罐302和第三气罐303相联通,进气管700与第二气罐302之间设有第六控制阀406,进气管700与第三气罐303之间设有第九控制阀409。
[0019]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有的控制阀均为电磁阀,作为选择,也可以采用其他控制阀,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0020]由附图和各控制阀、各设备的连接关系可知,当本发明在实施时,能够对个别控制阀或设备进行精确控制,通过各设备的开启、关闭或调整设备的运行状态,达到所有设备的综合节能,既不会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又不会使得整个机组的损耗增大。
[002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应用于建筑环境节能管理系统的空压机节能控制组,包括第一控制组和第二控制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控制组由第一空压机、第二空压机、第三空压机、第一滤机、第一气罐、第二气罐、第一管道和第一出气管组成,所述第一空压机和所述第一气罐通过气管相连,所述第一空压机和所述第一气罐之间的气管上安装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气罐和所述第二气罐相连,所述第一气罐和所述第二气罐之间的气管上安装有所述第二空压机和所述第三空压机,所述第二空压机的气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空压机的气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二气罐与所述第一滤机相连,所述第一滤机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分别设有第四控制阀和第五控制阀,所述第一滤机的出气口处安装所述第一出气管; 所述第二控制组由第四空压机、第五空压机、第三气罐、第二滤机、第三滤机、第二管道和第二出气管组成,所述第四空压机、所述第五空压机与所述第三气罐通过气管连接,所述第四空压机的出气口出设有第七控制阀,所述第五空压机的出气口处设有第八控制阀,所述第三气罐与所述第二滤机和所述第三滤机相联通,所述第二滤机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分别设有第十控制阀和第十一控制阀,所述第三滤机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分别设有第十二控制阀和第十三控制阀,所述第二滤机的出气口和所述第三滤机的出气口与所述第二出气管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组和所述第二控制组之间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第二气罐和所述第三气罐相联通,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第二气罐之间设有第六控制阀,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第三气罐之间设有第九控制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建筑环境节能管理系统的空压机节能控制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第三控制阀、第四控制阀、第五控制阀、第六控制阀、第七控制阀、第八控制阀、第九控制阀、第十控制阀、第i^一控制阀、第十二控制阀和第十三控制阀均为电磁阀。
【文档编号】F04B39/10GK105927526SQ201610399836
【公开日】2016年9月7日
【申请日】2016年6月7日
【发明人】陈德峰, 曹良友, 徐凤云
【申请人】江苏长宁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