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速液压控制装置、搅拌车及恒速液压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10609538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恒速液压控制装置、搅拌车及恒速液压控制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恒速液压控制装置、搅拌车及恒速液压控制方法。装置包括:液压泵、液压马达和补油泵;液压泵由发动机驱动向液压马达提供液压动力;液压马达驱动搅拌筒进行旋转,补油泵为液压控制系统供油,并产生与发动机转速成比例的液压压力,还包括:液压反馈调节单元,所述液压反馈调节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补油泵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液压泵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补油泵的泵油压力,采用液压控制的方式反向调节所述液压泵的泵排量,以实现所述搅拌筒的恒速转动。本发明采用液压控制实现搅拌筒恒速转动的方式,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传感器等电子器件的控制方式,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的优点。
【专利说明】
恒速液压控制装置、搅拌车及恒速液压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混凝土搅拌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恒速液压控制装置、搅拌车及恒速液压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搅拌车上的搅拌筒的旋转动力一般都是由液压栗和马达组成的液压系统直接从发动机的取力口取出。搅拌筒的旋转速度与发动机的转速直接刚性联系。当搅拌车起步或者加速的时候,发动机不仅需要带动整车加速,还要带动搅拌筒加速旋转,导致整车的加速性能较差以及加速过程油耗和排放较高。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恒速液压控制装置、搅拌车及恒速液压控制方法,能够实现搅拌筒的恒速转动,且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传感器等电子器件的控制方式,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的优点。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5]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恒速液压控制装置,包括:液压栗、液压马达和补油栗;所述液压栗的第一端与发动机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液压马达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液压马达的第二端与搅拌筒连接;所述液压栗由发动机驱动向所述液压马达提供液压动力;所述液压马达驱动所述搅拌筒进行旋转,所述补油栗为液压控制系统供油,并产生与发动机转速成比例的液压压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反馈调节单元;
[0006]所述液压反馈调节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补油栗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液压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补油栗的栗油压力,采用液压控制的方式反向调节所述液压栗的栗排量,以实现所述搅拌筒的恒速转动。
[0007]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液压栗连接的液压栗变量机构,相应地,所述液压反馈调节单元通过控制所述液压栗变量机构调节所述液压栗的栗排量;
[0008]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栗变量机构包括栗变量油缸、第一活塞以及与第一活塞连接的传动杆;第一活塞将所述栗变量油缸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传动杆与所述液压栗连接,用于调节液压栗的栗排量;
[0009]相应地,所述液压反馈调节单元包括第一调节阀、控制机构和第二调节阀;
[0010]其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油缸,第二活塞以及与第二活塞连接的推杆;第二活塞将所述控制油缸隔为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推杆与所述第二调节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的第二端与所述栗变量油缸连接;
[0011]所述第一调节阀包括控制端和输出端,所述控制端与所述补油栗连接,获取补油栗的栗油压力;所述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油缸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端接收的栗油压力的控制下,输出与所述栗油压力呈正相关的压力至所述控制油缸的第三腔体或第四腔体,以使所述第二活塞在所述输出端输出的压力的控制下相应地运动,并带动所述推杆相应地偏移;
[0012]所述第二调节阀根据所述推杆的偏移量控制所述栗变量油缸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产生对应的压力差;相应地,第一活塞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压力差的作用下带动所述传动杆运动,以调节液压栗的栗排量,使栗排量与所述栗油压力呈负相关。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阀还包括输入端,所述输入端接收用户设定的基准压力;
[0014]相应地,所述输出端用于在所述控制端接收的栗油压力的控制下,输出第一油量,以使输出第一油量后的输出端的压力与所述基准压力之差与所述栗油压力呈正相关的关系;
[0015]其中,输出第一油量之前的输出端的压力与所述输入端的基准压力相等。
[0016]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机械手柄、与所述机械手柄连接的第一活动杆、与所述第一活动杆依次连接的减压阀弹簧和减压阀;所述减压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调节阀的输入端连接;通过操作所述机械手柄,带动所述第一活动杆压缩所述减压阀弹簧,改变所述减压阀的输出端的出口压力,以设定所述第一调节阀输入端的基准压力。
[0017]优选地,所述液压反馈调节单元还包括:方向控制阀;
[0018]所述方向控制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阀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油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的输出端输出油量流至所述控制油缸的第三腔体或第四腔体。
[0019]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活动杆和与机械手柄相连的凸轮;
[0020]所述第二活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凸轮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方向控制阀连接,用于在所述机械手柄的带动下调节所述方向控制阀的控制状态。
[0021]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开关阀,所述开关阀设置在所述补油栗和所述液压反馈调节单元之间;当所述开关阀断开时,所述液压反馈调节单元停止反馈控制工作。
[0022]优选地,所述第一调节阀为二位三通恒转速调节阀,第二调节阀为三位五通阀。
[0023]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搅拌车,包括发动机和上面任一项所述的恒速液压控制装置,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液压栗连接。
[0024]第三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面任一项所述的恒速液压控制装置的恒速液压控制方法,包括:
[0025]所述液压反馈调节单元根据所述补油栗的栗油压力,采用液压控制的方式反向调节所述液压栗的栗排量,以实现所述搅拌筒的恒速转动。
[002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所述的恒速液压控制装置,通过在补油栗和液压栗之间设置液压反馈调节单元,然后利用液压反馈调节单元根据补油栗的栗油压力,采用液压控制的方式反向调节液压栗的栗排量,实现所述搅拌筒的恒速转动。具体地,由于补油栗的栗油压力与发动机转速成正比例关系,因此液压反馈调节单元可以根据补油栗的栗油压力反向调节液压栗的栗排量,进而实现液压栗的栗排量与发动机转速的反向变化,由此使得搅拌筒保持恒速转动。本发明采用液压控制实现搅拌筒恒速转动的方式,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传感器等电子器件的控制方式,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是补油栗的出口压力与发动机的转速成比例关系示意图;
[0029]图2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恒速液压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供了恒速液压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4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恒速液压控制装置的具体实现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提供的恒速液压控制装置的具体实现结构示意图;
[0033]图6是减压阀和二位三通恒转速调节阀集成后的管路设计示意图;
[0034]图7是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提供的恒速液压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6]如图1所示,由于补油栗的出口压力与发动机的转速成比例关系。当发动机转速提高,补油栗的出口压力同时升高。本发明实施例正是利用这一关系,利用补油栗的出口压力近似获取发动机的转速,然后根据补油栗的出口压力对液压栗的栗排量进行调节,实现液压栗的栗排量与发动机转速反向变化,进而实现搅拌筒的恒速转动。下面将通过第一至第四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解释。
[0037]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恒速液压控制装置,参见图2,包括:液压栗100、液压马达200和补油栗300;所述液压栗100的第一端与发动机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液压马达20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液压马达200的第二端与搅拌筒连接;所述液压栗100由发动机驱动向所述液压马达200提供液压动力;所述液压马达200驱动所述搅拌筒进行旋转,所述补油栗300为所述发动机供油,该装置还包括:液压反馈调节单元400;
[0038]所述液压反馈调节单元400的第一端与所述补油栗300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液压栗100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补油栗300的栗油压力,采用液压控制的方式反向调节所述液压栗100的栗排量,以实现所述搅拌筒的恒速转动。
[0039]从上面描述可知,本实施例所述的恒速液压控制装置,本发明所述的恒速液压控制装置,通过在补油栗和液压栗之间设置液压反馈调节单元,然后利用液压反馈调节单元根据补油栗的栗油压力,采用液压控制的方式反向调节液压栗的栗排量,实现所述搅拌筒的恒速转动。具体地,由于补油栗的栗油压力与发动机转速成正比例关系,因此液压反馈调节单元可以根据补油栗的栗油压力反向调节液压栗的栗排量,进而实现液压栗的栗排量与发动机转速的反向变化,由此使得搅拌筒保持恒速转动。本实施例采用液压控制实现搅拌筒恒速转动的方式,相比于现有技术采用传感器等电子器件的控制方式,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的优点。
[0040]参见图3,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恒速液压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液压栗100连接的液压栗变量机构500,相应地,所述液压反馈调节单元400通过控制所述液压栗变量机构500调节所述液压栗10的栗排量;
[0041 ] 进一步地,参见图4,所述液压栗变量机构500包括栗变量油缸901、第一活塞902以及与第一活塞连接的传动杆903;第一活塞902将所述栗变量油缸901隔为第一腔体a和第二腔体b;所述传动杆903与所述液压栗100连接,用于调节液压栗100的栗排量;
[0042]相应地,本实施例还给出了液压反馈调节单元400的一种具体实现结构。
[0043]参见图4,所述液压反馈调节单元400包括第一调节阀501、控制机构502和第二调节阀503;
[0044]其中,所述控制机构502包括控制油缸5021,第二活塞5022以及与第二活塞连接的推杆5023;第二活塞5022将所述控制油缸5021隔为第三腔体c和第四腔体d;所述推杆5023与所述第二调节阀50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503的第二端与所述栗变量油缸连接;
[0045]所述第一调节阀501包括控制端f和输出端h,所述控制端f与所述补油栗300连接,获取补油栗300的栗油压力;所述输出端h与所述控制油缸5021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端f接收的栗油压力的控制下,输出与所述栗油压力呈正相关的压力至所述控制油缸5021的第三腔体c或第四腔体d,以使所述第二活塞5022在所述输出端h输出的压力的控制下相应地运动,并带动所述推杆5023相应地偏移;
[0046]例如,通过调节第一调节阀501的阀芯位置,可以调节第一调节阀501输出端h的压力。而阀芯位置,与补油栗的栗油压力一一对应。
[0047]所述第二调节阀503根据所述推杆5023的偏移量控制所述栗变量油缸901的第一腔体a和第二腔体b产生对应的压力差;相应地,第一活塞902在第一腔体a和第二腔体b的压力差的作用下带动所述传动杆903运动,以调节液压栗100的栗排量,使栗排量与所述栗油压力呈负相关的关系。另外,在图4中,M表示发送机,G表示搅拌筒。
[0048]从上面描述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恒速液压控制装置,采用第一调节阀、控制机构和第二调节阀来实现反馈调节作用,进而实现搅拌筒的恒速转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传感器读取罐体转速(或者马达转速、发动机转速),然后与预设罐体转速相比较,通过软件算法计算出变量栗的排量并进行输出调节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优势:
[0049]第一,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是机械控制,不需要额外的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器,因此,降低了系统成本。
[0050]第二,利用调节阀控制的方式更加可靠。这是因为现有技术中采用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器的控制方式,假如传感器失效或电子控制器失效,那么恒转速功能也就失效,可靠性较差。
[0051]第三,现有系统就已经有补油栗和液压栗变量机构,本实施例无需增加系统部件,也没有改变原有系统布局,因此便于实施。
[0052]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具体参见图5。第一调节阀501采用二位三通恒转速调节阀22实现;第二调节阀503采用三位五通阀7实现。
[0053]图5中各数字的含义为:1:减压阀;2:减压阀弹簧;3:第一活动杆;4:机械手柄;5:凸轮;6:第二活动杆;7:三位五通阀;901:栗变量油缸;9:发动机;100:液压栗;902:第一活塞;903:传动杆;300:补油栗;13:滤清器;14:补油溢流阀;200:液压马达;16:减速机;17:搅拌筒;5023:推杆;5022:第二活塞;5021:控制油缸;21:三位四通方向控制阀;22: 二位三通恒转速调节阀;23:阻尼孔;24: 二位二通恒速功能开关阀;
[0054]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阀501采用二位三通恒转速调节阀22实现时,所述第一调节阀501还包括输入端g,所述输入端g接收用户设定的基准压力;
[0055]其中,补油栗的栗油压力(S卩补油栗出口的压力)通过二位三通恒转速调节阀22对基准压力(输入端g点压力)进行调节。通过调节二位三通恒转速调节阀22的阀芯位置,可以调节二位三通恒转速调节阀22的出口压力,即输出端h的压力。而阀芯位置,与补油栗的栗油压力--对应。
[0056]相应地,所述输出端h用于在所述控制端f接收的栗油压力的控制下,输出第一油量,以使输出第一油量后的输出端h的压力与所述基准压力之差与所述栗油压力呈正相关的关系;其中,输出第一油量之前的输出端的压力与所述输入端的基准压力相等。
[0057]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机械手柄4、与所述机械手柄4连接的第一活动杆3、与所述第一活动杆3依次连接的减压阀弹簧2和减压阀I;所述减压阀I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调节阀的输入端g连接;通过操作所述机械手柄4,带动所述第一活动杆3压缩所述减压阀弹簧2,改变所述减压阀I的输出端的出口压力,以设定所述第一调节阀输入端g的基准压力。
[0058]例如,二位三通恒转速调节阀22的输入端g处的基准压力可以通过机械手柄4、第一活动杆3、减压阀弹簧2和减压阀I设定。参见图4,通过第一活动杆3控制减压阀弹簧2的压缩程度,减压阀I的出口也即第一调节阀输入端g的压力直接受减压阀弹簧2的压缩程度控制。由此第一活动杆3控制减压阀弹簧2的压缩程度,也就改变了二位三通恒转速调节阀22的输入端g的压力大小。其中,司机可以通过手柄4设定一个搅拌筒的初始旋转速度,然后根据路况驾驶即可。
[0059]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减压阀I与二位三通恒转速调节阀22集成。集成后管路图6所示。
[0000]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反馈调节单元还包括:方向控制阀504;在图5中,方向控制阀504采用三位四通方向控制阀21实现。其中,所述方向控制阀50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阀501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油缸5021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501的输出端输出油量流至所述控制油缸5021的第三腔体c或第四腔体d。其中,对于搅拌筒来说有装料和卸料两项操作,而对于装料和卸料两项操作来说,搅拌筒的转动方向是不同的,这里假设装料为顺时针方向转动,卸料为逆时针方向转动。那么在进行装料或卸料动作时,就可以通过调节方向控制阀504控制状态,以使方向控制阀504控制第一调节阀501的输出端输出油量流至所述控制油缸5021的第三腔体c或第四腔体d,进而实现搅拌筒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0061 ]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第二活塞5022可以直接连传动杆903,其余的推杆5023、第二调节阀503都不要了,相当于c和d腔,代替了 a和b腔。
[0062]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图5所示装置还包括:第二活动杆6和与机械手柄4相连的凸轮5;通过与机械手柄4、凸轮5和第二活动杆6可以控制三位四通方向控制阀21的控制状态。由此,司机通过控制机械手柄4的开度,使得三位四通方向控制阀21控制h处的液压油流向控制控制油缸5021的c腔还是d腔。
[0063]参见图5,所述第二活动杆6的第一端与所述凸轮5连接,第二端与三位四通方向控制阀21连接,用于在所述机械手柄4的带动下调节所述三位四通方向控制阀21的控制状态。
[0064]进一步地,凸轮5、第二活动杆6和三位四通方向控制阀21可以集成设置。例如,三位四通方向控制阀21可以做成旋转式,由此可以直接集成在凸轮5上,以凸轮轴的方式实现这三者的功能。
[0065]在其他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开关阀600,所述开关阀600的第一端与补油栗300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液压反馈调节单元400连接;当所述开关阀600断开时,所述液压反馈调节单元400停止工作。
[0066]参见图5,图5中的开关阀600采用二位二通恒速功能开关阀24实现。二位二通恒速功能开关阀24的第一端与补油栗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端与二位三通恒转速调节阀22的控制端f连接,用于控制二位三通恒转速调节阀22是否起作用。二位二通恒速功能开关阀24的作用是通过电子开关,在驾驶室内实现打开或关闭恒转速功能。因为在装料或者卸料的时候,需要关闭恒转速控制功能,实现较高的罐体旋转转速。
[0067]从图5可以看出,机械手柄4连接一个凸轮5。凸轮5通过不同的型线设计,控制两个活动杆的运动,分别是第一活动杆3和第二活动杆6。第一活动杆3控制着与减压阀I连接的减压阀弹簧2的压缩程度。第二活动杆6控制着三位四通方向控制阀21的位置。由此,司机通过控制机械手柄4的开度,同时可以实现:①通过三位四通方向控制阀21控制h处的液压油流向控制油缸的c腔还是d腔。②通过第一活动杆3控制减压阀弹簧2的压缩程度。
[0068]其中,补油栗300产生的压力经阻尼孔23平衡之后,到达二位三通恒转速调节阀22的f端口。f端口处的压力与e端口的弹簧共同决定二位三通恒转速调节阀22的主油道流通面积。当二位三通恒转速调节阀22的主油道完全打开时,即如图4所示位置,输出端h处的压力与入口端g处的压力相等。当f端口处压力升高,二位三通恒转速调节阀22会向上运动,输出端h处的部分液压油会泄流到控制油箱。此时出口 h的压力降低于入口端g的压力。并且降低的大小与控制端f处的压力一一对应。由于f处的压力存在图1所示的补油栗转速压力关系,因此补油栗300的转速越大,f处的压力越大,h处的压力越低于g处的压力。
[0069 ] 二位三通恒转速调节阀22的出口压力h经过三位四通方向控制阀21到达控制油缸的c腔或者d腔。使得控制油缸5021的第二活塞5022产生与h处压力成正比的偏移。该偏移通过推杆5023传递给三位五通阀7。三位五通阀7根据推杆5023的偏移量控制着栗变量油缸901的a腔和b腔的压差。栗变量油缸901的a腔和b腔的压差与控制油缸5021的c腔与d腔的压差成比例。在栗变量油缸901的a腔和b腔压差的作用下,第一活塞902以及传动杆903进行运动,实现液压栗100的排量变化。
[0070]液压马达200的转速与流量成比例,因为“流量=栗排量X转速”,根据上述栗排量与转速成反比,因此流量基本为恒定值。在驾驶的过程中,司机加速或者减速或者换挡,发动机的转速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而根据上述原理,经过液压马达200的流量总是恒定不变,也就意味着液压马达200的转速不变,即搅拌筒17的转速不变。
[0071]驾驶带有上述恒速液压控制装置的水泥搅拌车与驾驶现有的水泥搅拌车一样,首先通过手柄4设定一个搅拌筒的初始旋转速度,然后根据路况驾驶即可。
[0072]此外,对于图5中示出的滤清器13,补油溢流阀14和减速机16为常规的设置,由于不是本发明的重点,此处不再详述。
[0073]从上面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恒速液压控制装置,通过各个控制阀(如第一调节阀、控制机构和第二调节阀)的相互配合实现补油栗的栗油压力与液压栗的栗排量的负反馈功能,不需要额外增加传感器和电子控制器,因此不但降低了系统成本,而且控制性能较为可靠。
[0074]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搅拌车,包括发动机和如上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恒速液压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液压栗连接。
[0075]由于本实施例所述的搅拌车包括上面实施例所述的恒速液压控制装置,因此本实施例所述的搅拌车能够实现搅拌筒的恒速转动,同时本实施例所述的搅拌车的节能效果比较好,且动力性能较佳。
[0076]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上面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恒速液压控制装置的恒速液压控制方法,参见图7,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77]步骤701:液压反馈调节单元根据所述补油栗的栗油压力,采用液压控制的方式反向调节所述液压栗的栗排量,以实现所述搅拌筒的恒速转动。
[0078]本实施例提供的恒速液压控制方法用于对带有搅拌筒的搅拌车进行恒速液压控制。其中,带有搅拌筒的搅拌车上包括有液压栗、液压马达和补油栗。所述液压栗由发动机驱动向所述液压马达提供液压动力;所述液压马达驱动所述搅拌筒进行旋转,所述补油栗为所述发动机供油。
[0079]具体地,在进行恒速液压控制时,首先获取补油栗的栗油压力,然后根据所述栗油压力获取与所述栗油压力呈负相关的栗排量,并将获取的栗排量发送给液压栗变量机构,以使所述液压栗变量机构根据所述栗排量对所述液压栗进行调节,以达到所述搅拌筒恒速转动的目的。
[0080]另外,该恒速液压控制方法可以基于上述第一至第三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恒速液压控制装置执行,具体原理和实现效果可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0081]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恒速液压控制装置,包括:液压栗、液压马达和补油栗;所述液压栗的第一端与发动机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液压马达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液压马达的第二端与搅拌筒连接;所述液压栗由发动机驱动向所述液压马达提供液压动力;所述液压马达驱动所述搅拌筒进行旋转,所述补油栗为液压控制系统供油,并产生与发动机转速成比例的液压压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反馈调节单元; 所述液压反馈调节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补油栗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液压栗连接,用于根据所述补油栗的栗油压力,采用液压控制的方式反向调节所述液压栗的栗排量,以实现所述搅拌筒的恒速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液压栗连接的液压栗变量机构,相应地,所述液压反馈调节单元通过控制所述液压栗变量机构调节所述液压栗的栗排量;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栗变量机构包括栗变量油缸、第一活塞以及与第一活塞连接的传动杆;第一活塞将所述栗变量油缸隔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传动杆与所述液压栗连接,用于调节液压栗的栗排量; 相应地,所述液压反馈调节单元包括第一调节阀、控制机构和第二调节阀; 其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油缸,第二活塞以及与第二活塞连接的推杆;第二活塞将所述控制油缸隔为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推杆与所述第二调节阀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调节阀的第二端与所述栗变量油缸连接; 所述第一调节阀包括控制端和输出端,所述控制端与所述补油栗连接,获取补油栗的栗油压力;所述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油缸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端接收的栗油压力的控制下,输出与所述栗油压力呈正相关的压力至所述控制油缸的第三腔体或第四腔体,以使所述第二活塞在所述输出端输出的压力的控制下相应地运动,并带动所述推杆相应地偏移; 所述第二调节阀根据所述推杆的偏移量控制所述栗变量油缸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产生对应的压力差;相应地,第一活塞在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压力差的作用下带动所述传动杆运动,以调节液压栗的栗排量,使栗排量与所述栗油压力呈负相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阀还包括输入端,所述输入端接收用户设定的基准压力; 相应地,所述输出端用于在所述控制端接收的栗油压力的控制下,输出第一油量,以使输出第一油量后的输出端的压力与所述基准压力之差与所述栗油压力呈正相关的关系; 其中,输出第一油量之前的输出端的压力与所述输入端的基准压力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机械手柄、与所述机械手柄连接的第一活动杆、与所述第一活动杆依次连接的减压阀弹簧和减压阀;所述减压阀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调节阀的输入端连接;通过操作所述机械手柄,带动所述第一活动杆压缩所述减压阀弹簧,改变所述减压阀的输出端的出口压力,以设定所述第一调节阀输入端的基准压力。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反馈调节单元还包括:方向控制阀; 所述方向控制阀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阀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控制油缸连接,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调节阀的输出端输出油量流至所述控制油缸的第三腔体或第四腔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活动杆和与机械手柄相连的凸轮; 所述第二活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凸轮连接,第二端与所述方向控制阀连接,用于在所述机械手柄的带动下调节所述方向控制阀的控制状态。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开关阀,所述开关阀设置在所述补油栗和所述液压反馈调节单元之间;当所述开关阀断开时,所述液压反馈调节单元停止反馈控制工作。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阀为二位三通恒转速调节阀,第二调节阀为三位五通阀。9.一种搅拌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恒速液压控制装置,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液压栗连接。10.—种基于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恒速液压控制装置的恒速液压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液压反馈调节单元根据所述补油栗的栗油压力,采用液压控制的方式反向调节所述液压栗的栗排量,以实现所述搅拌筒的恒速转动。
【文档编号】F15B9/16GK105971950SQ201610495214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8日
【发明人】刘林, 李海军, 杨斌, 韩永庆
【申请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