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锅炉、节能水箱及其离心轴流泵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075227阅读:来源:国知局
11的作用类似于第一实施例中的上法兰11,但第一实施例中的上法兰11用于与下连接组件2中的下法兰21进行连接已将上下连接组件进行可拆卸固定连接,而本实施例中的上连接部11则用于通过穿设螺杆213而将与上连接组件1、导流组件3和下连接组件2三者进行可拆卸固定连接。
[0064]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进水口 16分上中下三层,且各层的进水口 16长度相同,并且,上中下三层的进水口 16在壳体10的周向上是对齐排列的,并不交错。但本实施例也可与采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进水口 16完全相同的形式。
[0065]本实施例中,如图13-图16所示,导流组件3为圆柱状,导流组件3包括导流柱36、导流平板32和连接部31,其中,导流平板32在导流柱36的圆周上放射状均匀,本实施例中,导流平板32数量较多,有12个,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在4-18个之间均可。导流柱36具有上平面端33和下平面端37,并且,上平面端33的面积大于下平面端37的面积,导流柱36的上平面端33具有凹槽34,凹槽34中可设置轴套或轴承以支承连接轴14的下轴端142,本实施例中,连接轴14的上轴端141仍然可以支承在定子12的顶端内面的凹槽120内设置的轴承或轴套内。
[0066]如图11和图15所示,导流柱36的上半部是圆柱段,下半部则为球台段,导流组件3的进水端(上端)的进水截面面积可为出水端(下端)的出水截面面积的2/3。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中,下连接组件2的出水端的内径,大致上小于或等于叶轮15的直径,这里叶轮15的直径等于挡板153的直径。这样,本实施例的离心轴流栗,功率可以较第一实施例的离心轴流栗做的更大。
[0067]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中,下连接组件2包括下连接组件本体20、下连接部21和外螺纹部22。其中,下连接组件本体20的外径与上连接组件1、导流组件3的外径一致,但如图11所示,下连接组件本体20的内径则逐渐变小,由与导流组件2的出水端的内径一致而逐渐减小至与外螺纹部22的内径一致。下连接部21上具有下通孔210,下连接部21用于与上连接部11、螺杆通孔30配合,通过穿设螺杆213而将与上连接组件1、导流组件3和下连接组件2三者进行可拆卸固定连接。
[0068]本实施例的离心轴流栗同样安装方便,在预装好转子13与定子12的上连接组件1中,在连接轴14下端装上叶轮15,支承好连接轴14的上轴端141和下轴端142,通过螺杆213等,将上连接组件1、导流组件3和下连接组件2进行连接,即完成了本实施例的离心轴流栗的安装。
[0069]在本实施例的轴流潜水循环栗自身的安装完成后,打开节能水箱7的箱盖73,将下连接组件2的外螺纹部22的外螺纹拧入出水管72顶端的内螺纹中并拧紧,接好电机的电源,即完成本实施例离心轴流栗在水箱7中的安装。
[0070]本实施例的离心轴流栗在工作时,节能水箱7中的循环水体,不再直接从出水管72流出,而是从进水口 16进入上连接组件1,经过限流部17的限流、叶轮15的周向驱动,经过导流组件3的导流,迅速流入下连接组件2,再经过出水管72而参与整个节能锅炉7的水循环过程。
[0071 ] 本实施例中,上连接组件1、导流组件3和下连接组件2均安装在节能水箱7内,但是,本实用新型的离心轴流栗,也可以以其他的方式进行安装,因此有以下的第三实施例。
[0072]三、第三实施例的离心轴流栗
[0073]本实施例与前两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是将离心轴流栗的电机19等设备安装在节能水箱7的箱盖73上,而将叶轮15、下连接组件2等部件安装在出水管72的顶端,两者之间通过连接轴14进行连接。
[0074]如图18、图21-图23所示,本实施例的离心轴流栗,可以包括壳体10和下连接组件2。
[0075]连接轴14实质上是传动轴,是将电机19输出的机械能传递给叶轮15,以带动叶轮15旋转。本实施例中,叶轮15安装在壳体10内,叶轮15包括叶片151、下挡板152、连接柱153和上挡板154,其中,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增加了上挡板154,并且,上挡板154是与叶片151固定连接,上档板154是圆环形状,中间具有通孔,以便水体能够通过。另外,本实施例中,叶片151也不再局限为是矩形板,而可以是弧形板,也即叶片151在下挡板152上的投影是C形曲线。
[0076]另外,本实施例中,进水口 16是设置在壳体10的顶面上,并且,壳体10是扣在叶轮15上,且壳体10内具有凸棱,嵌入下连接组件2的凹槽29中以将壳体10与下连接组件
2连接在一起。
[0077]下连接组件2包括导流装置23、外螺纹部22和设置在导流装置23外壁上的凹槽29。其中,导流装置23可与第一实施例的导流装置23相同,也可以与第二实施例的导流组件3相同,并且,导流装置23的导流柱的顶面上也具有凹槽232,在凹槽232内可设置轴承或轴套以支承连接轴14的下轴端142。外螺纹部22则用于与节能水箱7的出水管72的连接。
[0078]本实施例的离心轴流栗同样有安装方便的优点,上连接组件1除电机19和连接轴14之外的其他部件,均安装在节能水箱内,具体的是节能水箱7的底部,出水管72的上方,可以先将下连接组件2的外螺纹部22与出水管72顶端的内螺纹进行连接,然后,将壳体10的进水口 16中穿过连接轴14,在连接轴14上安装好叶轮15,并将连接轴14的下轴端142支承在下连接组件2的凹槽232中的轴承或轴套中。通过凸棱与凹槽29的配合,将壳体10与下连接组件2固定连接。
[0079]再将连接轴14的顶端连接电机19,支承好连接轴14的上轴端。电机19安装在节能水箱7的箱盖73上,如图18所示,电机19的底端具有连接板190,连接板190的四个角部开设有用于穿设螺栓的光孔,在节能水箱7的箱盖73上对应位置开设螺纹孔,通过螺栓将电机19固定在箱盖73的上表面。接好电机19的电源,即完成本实施例离心轴流栗及其在节能水箱7中的安装。
[0080]本实施例的离心轴流栗在工作时,节能水箱7中的循环水体,不再直接从出水管72流出,而是从进水口 16进入上连接组件2,经过叶轮15的周向驱动,迅速流入下连接组件2,经过导流装置23的导流,再经过出水管72而参与整个节能锅炉的水循环过程。
[0081]四、第四实施例的离心轴流栗
[0082]如图19和图20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离心轴流栗,与第三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在连接轴14的外部,设置了连接管5。另外,壳体6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0083]本实施例的离心轴流栗,包括下连接组件2、连接管5和壳体6。
[0084]叶轮15设置于壳体6内,进水口 60设置于壳体6侧壁;连接轴14穿入壳体6以连接叶轮15 ;电机19的顶端设置有导线引出端194。而叶轮15则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具有上挡板154和下挡板152。
[0085]导流装置设置在下连接组件2中,下连接组件2的下连接组件本体20具有内螺纹201,通过与壳体6底部的外螺纹601螺合而能够可拆卸的连接于壳体6底部,导流装置设置于下连接组件2内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