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体内液体循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79338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泵体内液体循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栗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栗体内液体循环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在市场比较通用的栗的结构,包括栗体、叶轮、栗盖、滑动轴承、轴、隔离套和连接架等零部件,而栗体内部的液体循环结构,则是通过栗体内部的高压口进入到栗盖上的液体循环槽,再经栗轴上垂直于轴线设置的流道进入栗盖内部的通孔进入低压区。现有技术中的栗体内部的液体循环结构不旦要在栗轴上加工流道还要在栗轴上加工密封圈槽,使用滑动轴承,使得整个结构复杂,而且占空间大,同时还要对栗盖进行内孔加工设置,栗的每个零部件都加工复杂,成本高。
[0003]中国专利文献(公告日:2013年6月5日,公告号:CN202971330U)公开了一种水栗水路循环结构,涉及水栗技术领域;它包括栗体,栗体内具有转子腔,所述转子腔内设有转子,该转子固定在一主轴上,主轴与栗体之间设有轴套,所述主轴的一端伸出转子腔,且主轴伸出转子腔的部位上固定有一叶轮,所述栗体内设置有一进水通道,该进水通道连通至转子腔底部,进水通道具有一进水口,该进水口设置在叶轮下方的栗体上。
[0004]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水路循环结构是为了解决的水润及水冷不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栗轴栗盖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体积大占空间,成本高等问题,而提供一种零部件加工简单,栗体内液体循环路线加长,循环效果好,使用寿命长的栗体内液体循环结构。
[0006]本实用新型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栗体内液体循环结构,包括栗体、叶轮、栗盖、滑动轴承、栗轴、隔离套和连接架,所述的栗体内设置有液体高压区和液体低压区,所述的隔离套内部设置有流体通道,所述的栗轴的外部涂设有一层陶瓷涂层,所述的滑动轴承包括滑动轴承外圈,所述的滑动轴承外圈的内壁与陶瓷涂层滑动密封配合,所述的栗轴的内部沿轴向设置有轴通孔,所述的栗盖的外侧盖体上设置有液体槽,所述的液体高压区、液体槽、液体通道、轴通孔和液体低压区依次形成液体循环通道。该栗体内液体循环结构,通过对栗轴、栗盖和滑动轴承结构的设计,在栗轴上喷涂一层陶瓷涂层,使得陶瓷涂层直接与滑动轴承的轴承外圈配合,替代原有的轴承内圈,这样既可以节省掉轴承内圈,又可以使轴承外圈的尺寸减小,同时也不需要在栗轴上开设密封圈孔,增加了栗轴的使用强度,减小了加工难度,将原来在栗轴上垂直于轴线设置的液体孔,改为在栗轴轴心设置通孔,使得原来的液体循环路线增长,保证了循环效果。另外,对栗盖的结构,也只需要在栗盖的外围铣液体槽,而不需要内部加工流体孔,由于不需要内部加工通孔,不需要焊接,使得栗盖不会受热变形,减少了加工工序,增加了使用寿命。这样的结构使得栗体内液体循环通道增长,保证了循环效果,节省了零部件,降低了整体造价。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栗轴上的陶瓷涂层厚度为0.4mm-0.6mm,所述的陶瓷涂层与滑动轴承外圈配合形成滑动轴承结构。陶瓷涂层直接喷涂到栗轴上,起到滑动轴承内圈的作用,因此,陶瓷涂层的厚度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轴通孔沿栗轴的轴心线设置。通孔直接沿轴心线设置,加工方便,有利于增加液体循环路线,以达到改变栗体内液体循环方式的目的。
[0009]作为优选,所述的栗盖呈阶梯结构设置有栗盖大端、栗盖中段和栗盖小端,所述的栗盖大端、栗盖中段和栗盖小端的外径依次递减。栗盖的上述结构方便流体循环流道的设置,方便液体的循环。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液体槽由栗盖大端沿栗盖中段向栗盖小端设置,所述的液体槽包括大端轴向槽、大端径向槽、中段轴向槽和小端轴向槽。该结构流体从液体高压区经大端轴向槽、大端径向槽、中段轴向槽、小端轴向槽、液体通道、轴通孔和液体低压区实现流体的循环。
[0011 ]作为优选,陶瓷涂层为A1203陶瓷涂层或者SIC陶瓷涂层。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栗体内液体循环结构,通过在栗轴上喷涂一层陶瓷涂层,使得陶瓷涂层直接与滑动轴承的轴承外圈配合,替代原有的轴承内圈,这样可以节省掉轴承内圈,同时使轴承外圈的尺寸减小,同时也不需要在栗轴上开设密封圈孔,增加了栗轴的使用强度,减小了加工难度,将原来在栗轴上垂直于轴线设置的液体孔,改为在栗轴轴心设置通孔,使得原来的液体循环路线增长,保证了循环效果,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栗体内液体循环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栗盖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栗轴与滑动轴承配合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栗体,2、叶轮,3、栗盖,4、滑动轴承,5、栗轴,6、隔离套,7、连接架,8、液体高压区,9、液体低压区,10、流体通道,11、陶瓷涂层,12、轴通孔,13、液体槽,14、栗盖大端,15、栗盖中段,16、栗盖小端,17、大端轴向槽,18、大端径向槽,19、中段轴向槽,20、小端轴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实施例1:
[0019]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栗体内液体循环结构,包括栗体1、叶轮2、栗盖3、滑动轴承4、栗轴5、隔离套6和连接架7,栗体I内设置有液体高压区8和液体低压区9,隔离套6内部设置有流体通道10,栗轴5的外部涂设有一层陶瓷涂层11,陶瓷涂层11为A1203陶瓷涂层或者SIC陶瓷涂层。滑动轴承4包括滑动轴承外圈,滑动轴承外圈的内壁与陶瓷涂层11滑动密封配合,栗轴5的内部沿轴向设置有轴通孔12,轴通孔12沿栗轴5的轴心线设置。栗盖3的外侧盖体上设置有液体槽13,液体高压区8、液体槽13、液体通道1、轴通孔12和液体低压区9依次形成液体循环通道。
[0020]栗轴5上的陶瓷涂层11厚度为0.4mm-0.6mm,本实施例中陶瓷涂层的厚度为0.5mm,陶瓷涂层11与滑动轴承外圈配合形成滑动轴承结构(见图3)。
[0021]栗盖3呈阶梯结构设置有栗盖大端14、栗盖中段15和栗盖小端16(见图2),栗盖大端14、栗盖中段15和栗盖小端16的外径依次递减。液体槽13由栗盖大端14沿栗盖中段15向栗盖小端16设置,液体槽13包括大端轴向槽17、大端径向槽18、中段轴向槽19和小端轴向槽
20 ο
[0022]该栗体内液体循环结构,在栗轴5上面通过现有的喷涂技术喷一层0.5mm的陶瓷(A1203,SIC等)涂层11,起到原来滑动轴承内轴承的作用,并与滑动轴承4的外圈配合,喷涂后,不需要原来的滑动轴承内圈,只需要滑动轴承(即原来轴承的外圈),而且外圈的尺寸明显的缩小,价格也是进一步的降低。栗轴5的表面也不需要开O型圈槽,减少了加工工序,栗轴5上打轴通孔12,改变了现有栗体内液体的循环方式,该栗体内液体循环从液体高压区通过液体高压区8、液体槽13、液体通道10、轴通孔12和液体低压区9,延长了液体循环路线,使得循环效果更加显著。
[0023]该栗体内液体循环结构,同时改变了栗盖3的结构及原有的加工方式,只在栗盖3外围铣液体槽13,栗盖3不再在内部加工通孔。原有栗盖结构是在栗盖内部加工通孔,并通过焊接来填补,会导致受热变形等不稳定因素,或者加工螺纹孔,用堵头的方式,增加了加工工序。同时该栗体内液体循环结构由于不需要在栗轴的径向开孔,所以在二组滑动轴承之间不用再设置中间轴套,一方面降低了整体造价,另一方面,在装配过程中,对间隙的调整,更加灵活。
【主权项】
1.一种栗体内液体循环结构,包括栗体(I)、叶轮(2)、栗盖(3)、滑动轴承(4)、栗轴(5)、隔离套(6)和连接架(7),所述的栗体(I)内设置有液体高压区(8)和液体低压区(9),所述的隔离套(6)内部设置有流体通道(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栗轴(5)的外部涂设有一层陶瓷涂层(11),所述的滑动轴承(4)包括滑动轴承外圈,所述的滑动轴承外圈的内壁与陶瓷涂层(11)间隙配合,所述的栗轴(5)的内部沿轴向设置有轴通孔(12),所述的栗盖(3)的外侧盖体上设置有液体槽(13),所述的液体高压区(8 )、液体槽(13)、液体通道(10)、轴通孔(12 )和液体低压区(9 )依次形成液体循环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栗体内液体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栗轴(5)上的陶瓷涂层(11)厚度为0.4mm-0.6mm,所述的陶瓷涂层(11)与滑动轴承外圈配合形成滑动轴承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栗体内液体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通孔(12)沿栗轴(5)的轴心线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栗体内液体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栗盖(3)呈阶梯结构设置有栗盖大端(14)、栗盖中段(15)和栗盖小端(16),所述的栗盖大端(14)、栗盖中段(15)和栗盖小端(16)的外径依次递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栗体内液体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体槽(13)由栗盖大端(14)沿栗盖中段(15)向栗盖小端(16)设置,所述的液体槽(13)包括大端轴向槽(17)、大端径向槽(18)、中段轴向槽(19)和小端轴向槽(20)。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一种栗体内液体循环结构,其特征在于:陶瓷涂层(11)为A1203陶瓷涂层或者SIC陶瓷涂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泵体内液体循环结构,包括泵体、叶轮、泵盖、滑动轴承、泵轴、隔离套和连接架,所述的泵体内设置有液体高压区和液体低压区,所述的隔离套内部设置有流体通道,所述的泵轴的外部涂设有一层陶瓷涂层,所述的滑动轴承包括滑动轴承外圈,所述的滑动轴承外圈的内壁与陶瓷涂层滑动密封配合,所述的泵轴的内部沿轴向设置有轴通孔,所述的泵盖的外侧盖体上设置有液体槽,所述的液体高压区、液体槽、液体通道、轴通孔和液体低压区依次形成液体循环通道。该泵体内液体循环结构,使液体循环路线增长,保证了循环效果,使用寿命长。
【IPC分类】F04D29/02, F04D29/58, F04D29/046, F04D29/043
【公开号】CN205190355
【申请号】CN201520949484
【发明人】郑玉琦, 宋巍巍, 闫家鹏
【申请人】南方泵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7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