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给排气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3769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通用给排气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给排气栗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现在汽车一般都会携带电动充气栗,电动充气栗用于给亏气的汽车轮胎充气,目前市场上充气栗的种类多种多样。
[000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充气产品越来越流行,人们外出游玩时经常会携带充气床、充气垫等充气产品。给充气产品充气时要用到充气栗,给充气产品放气时可采用人工手动放气或采用排气栗放气。采用人工手动放气,既费时、又费力,放气效果还不好,采用排气栗进行放气,虽然省时省力,但却增加了成本,增大了占用空间。人们带充气产品外出游玩时,需要携带充气栗和排气栗。
[0004]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充、排气栗装置,这种装置既可以给充气床、充气垫等充气产品充气,又可以给充气产品排气,但这种气栗的出口压力较低,不能给汽车轮胎充气。
[0005]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既能给轮胎充气,又能给充气床、充气垫等充气产品进行充气、排气的装置。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用给排气栗,该气栗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使用方便,操作省时省力,既能够给轮胎充气,又能够给充气床、充气垫等充气产品进行充气、排气,功能强大。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两种技术方案实现:
[0008]技术方案一
[0009]—种通用给排气栗,包括一个密封壳体和一个带有电动马达的气栗,把带有电动马达的气栗设置于密封壳体内,壳体上设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一端连接马达线圈,另一端通过开关与外界电源相连;壳体上还设有进气口和通孔,在壳体进气口处连接有接口 I,在壳体的通孔处连接有接口 II,气栗经气管V连接到壳体的通孔上。
[0010]给轮胎、充气床、充气垫等充气产品充气时,在壳体通孔处的接口II上接有气管VO,直接将气管VO另一端通过气嘴接入充气产品的充气口即可。
[0011]给充气床、充气垫等充气产品排气时,可以手动将气管VO安插在壳体进气口的接口 I处,将气管VO另一端接入充气产品的气口处即可。
[0012]上述方式通过手动操作进行管路变换,实现进、排气功能,结构简单,操作容易,另夕卜,也可以通过换向阀控制来实现管路变换。
[0013]技术方案二
[0014]—种通用给排气栗,包括一个密封壳体和一个带有电动马达的气栗,把带有电动马达的气栗设置于密封壳体内,壳体上设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一端连接马达线圈,另一端通过开关与外界电源相连;壳体上还设有进气口和通孔,与上述方案一不同的是,在壳体外部设有换向阀,换向阀的一个阀口 Dl连接气管Vl,气管Vl经壳体的进气口进入密封壳体内部,换向阀的一个阀口 D2连接气管V2,气管V2经壳体的通孔后与壳体内部的气栗连接,换向阀的一个阀口D3连接气管V3。
[0015]给轮胎、充气床、充气垫等充气产品充气时,换向阀的阀口 DO与阀口 DI相通,阀口D2与阀口 D3相通,将气管V3接入充气产品的充气口即可。
[0016]给充气床、充气垫等充气产品排气时,换向阀的阀口 Dl与阀口 D3相通,阀口 DO与阀口 D2相通,将气管V3接入充气产品的气口即可。
[0017]进一步地,所述的气栗为活塞式气栗。
[0018]进一步地,根据不同的需要,所述的气栗中的电动马达为车载12伏电压马达或者市电电压马达。
[0019]进一步地,在所述的气栗出口之后的气管上设有气压表。
[0020]本实用新型的通用给排气栗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在密封壳体内设置有带电动马达的气栗,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和通孔,气栗经气管通过壳体上的通孔后通入壳体外部,可通过手动操作进行管路变换,实现充气、排气功能。还有另外一种方案是,在壳体外部设有换向阀,通过对换向阀的控制,改变密封空间内的气栗的进气来源,从而实现给气和排气功能。另外,从壳体进气口进入的空气流还能够给马达和气栗降温。这两张方案均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使用方便,操作省时省力,节能环保,不仅能够给充气床、充气垫等充气产品进行充气、排气,还能够给轮胎充气,真正实现了一机多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手动操作的给排气栗的充气状态的原理图。
[0022]图2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手动操作的给排气栗的排气状态的原理图。
[0023]图3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换向阀操作的给排气栗的原理图。
[0024]图中:1、密封壳体;2、带有电动马达的气栗;3、壳体上的进气口;4、壳体上的通孔;
5、接线端子;6、换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1?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0026]一种通用给排气栗,包括一个密封壳体I和一个带有电动马达的气栗2,把带有电动马达的气栗2设置于密封壳体I内,壳体上设有接线端子5,接线端子一端连接马达线圈,另一端通过开关与外界电源相连;壳体上还设有进气口 3和通孔4,在壳体进气口 3处连接有接口 I,在壳体的通孔4处连接有接口 II,气栗经气管V连接到壳体的通孔4上。
[0027]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手动操作的给排气栗的充气状态的原理图。给轮胎、充气床、充气垫等充气产品充气时,在壳体通孔4处的接口 II上接有气管VO,直接将气管VO另一端通过气嘴接入充气产品的充气口即可。其工作原理是,气栗工作,外界空气经壳体的进气口进入壳体的密封空间内,气体经气栗、气管V、气管VO进入充气产品中,实现充气功能。
[0028]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手动操作的给排气栗的排气状态的原理图。给充气床、充气垫等充气产品排气时,可以手动将气管VO安插在壳体进气口 3的接口 I处,将气管VO另一端接入充气产品的气口处。其工作原理是,气栗工作,充气产品中的气体经气管VO、壳体进气口后进入壳体的密封空间内,气体经过气栗,之后经壳体上的通孔排出,实现排气功會K。
[002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给排气栗,除采用手动操作进行管路变换外,还可以通过换向阀控制实现管路变换。
[0030]如图3所示,一种通用给排气栗,包括一个密封壳体I和一个带有电动马达的气栗2,把带有电动马达的气栗2设置于密封壳体I内,壳体上设有接线端子5,接线端子一端连接马达线圈,另一端通过开关与外界电源相连;壳体上还设有进气口 3和通孔4,在壳体外部没有换向阀6,换向阀的一个阀口DI连接气管Vl,气管Vl经壳体的进气口进入密封壳体内部,换向阀的一个阀口 D2连接气管V2,气管V2经壳体的通孔后与壳体内部的气栗连接,换向阀的一个阀口D3连接气管V3。
[0031]给轮胎、充气床、充气垫等充气产品充气时,换向阀的阀口 DO与阀口 DI相通,阀口D2与阀口 D3相通,将气管V3接入充气产品的充气口即可。其工作原理是,气栗工作,外界空气经换向阀的阀口 DO进入换向阀,气体经阀口 D1、气管Vl后进入密闭壳体内,气体通过气栗,经气管V2到换向阀的阀口 D2,之后气体经过阀口 D3、气管V3通入轮胎等充气产品中,实现充气。
[0032]给充气床、充气垫等充气产品排气时,换向阀的阀口Dl与阀口D3相通,阀口DO与阀口 D2相通,将气管V3接入充气产品的气口即可。其工作原理是,气栗工作,充气产品中的气体经气管V3进入换向阀,气体又经换向阀的阀口Dl、气管Vl进入壳体的密封空间中,气体通过气栗,经气管V2到换向阀的阀口 D2,之后气体由换向阀的阀口 DO排出,实现排气。
[0033]上述两种方案中的气栗为活塞式气栗,根据不同的需要,气栗中的电动马达为车载12伏电压马达或者市电电压马达。在气栗出口之后的气管上设有气压表,可以随时看到管路中的气压。
[0034]上面结合说明书附图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实用新型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主权项】
1.一种通用给排气栗,包括一个密封壳体和一个带有电动马达的气栗,其特征在于,把带有电动马达的气栗设置于密封壳体内,壳体上设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一端连接马达线圈,另一端通过开关与外界电源相连;壳体上还设有进气口和通孔,在壳体进气口处连接有接口 I,在壳体的通孔处连接有接口 II,气栗经气管V连接到壳体的通孔上。2.一种通用给排气栗,包括一个密封壳体和一个带有电动马达的气栗,其特征在于,把带有电动马达的气栗设置于密封壳体内,壳体上设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一端连接马达线圈,另一端通过开关与外界电源相连;壳体上还设有进气口和通孔,在壳体外部设有换向阀,换向阀的一个阀口Dl连接气管Vl,气管Vl经壳体的进气口进入密封壳体内部,换向阀的一个阀口 D2连接气管V2,气管V2经壳体的通孔后与壳体内部的气栗连接,换向阀的一个阀口 D3连接气管V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用给排气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栗为活塞式气栗。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用给排气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栗中的电动马达为车载12伏电压马达或者市电电压马达。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用给排气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气栗出口之后的气管上设有气压表。
【专利摘要】一种通用给排气泵,包括一个密封壳体和一个带有电动马达的气泵,在密封壳体内设置有带电动马达的气泵,壳体上设有进气口和通孔,气泵经气管通过壳体上的通孔后通入壳体外部,可通过手动操作进行管路变换,实现充气、排气功能。在壳体外部还可以设有换向阀,通过对换向阀的控制进行管路变换,实现给气和排气功能。这种通用给排气泵,不仅能够给充气床、充气垫等充气产品进行充气、排气,还能够给汽车轮胎充气。
【IPC分类】F04B35/04, F04B39/10, F04B39/12
【公开号】CN205349645
【申请号】CN201620099544
【发明人】张栗
【申请人】张栗
【公开日】2016年6月29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