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蒸汽计量-温控复合型电子疏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7969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家用蒸汽计量-温控复合型电子疏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冬季家庭蒸汽采暖系统中使用的疏水设备,尤其能够实现对蒸汽使用量的计量、对疏水温度进行电子温度控制、对室内温度进行显示及对疏出冷凝水进行分水管理的家用蒸汽计量-温控复合型电子疏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家用蒸汽采暖系统中使用的疏水器具备以上功能的是本人于2001年12月17日申请且已获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家用蒸汽计量-温控复合型电子疏水器”,专利号为01276760.3,但它有以下几个缺陷1.疏水器的结构不大合理。2.蒸汽计量的防盗性能不完善。3.电子控制电路的智能化程度不高。4.无房间温度显示及控制功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已获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家用蒸汽计量-温控复合型电子疏水器”的以上几个缺陷,本人对其进行改进,调整其机械结构使其更趋合理、增强其蒸汽计量的防盗性能、增加房间温度显示及控制功能、提高电子控制电路的智能化水平。
该家用蒸汽计量-温控复合型电子疏水器主要由贮液装置、水表装置、分水装置和电子控制电路构成。所述的贮液装置包括贮水容器、冷凝水进水管、冷凝水前级出水管、连接水管、冷凝水末级出水管,其中冷凝水进水管焊接在贮水容器上盖法兰上,其上端口与采暖系统中管道相连,其下端口伸入贮水容器,下盖法兰焊接在圆柱形底部封闭的容器上端,并与上盖法兰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组成贮水容器,贮水容器侧壁焊接有铅封块及温度检测热电阻,在上盖法兰与下盖法兰之间设若干铅封孔及铅封线走线凹槽,冷凝水前级出水管焊接在贮水容器侧壁,其下端口弯曲向下接近贮水容器底部,其上端口与所述水表装置进口端相连,水表出口端通过连接水管与电磁阀一端相连,电磁阀另一端连接冷凝水末级出水管,冷凝水末级出水管贯穿于贮水容器两侧并与贮水容器侧壁焊接成一体,连接水管位于水表与电磁阀之间,冷凝水末级出水管与所述分水装置的分水管相连,分水管出水端连有若干分水阀,由分水阀将冷凝水排出采暖系统,所述的电子控制电路与安装于贮水容器侧壁的热电阻和电磁阀相连接,电子控制电路接收并比较分析安装于贮水容器侧壁的热电阻传来的水温信号以及安装于该电子控制电路的室温检测电阻的室温信号之后,对所述的电磁阀发出指令。
电子控制电路的上限温度调整按键、下限温度调整按键、上下限温度增调、减调控制按键、上下限温度存入键、自动温控控制按键、速热温控控制按键、关机温控控制按键的一端并联在一起,并联点接微处理器输入/输出口及接与电源相连的电阻的另一端,功能按键另一端分别正向串接二极管后与微处理器输入/输出口相连;室温显示数字器件、贮水容器水温显示数字器件的公共端及上限温度调整指示发光管、下限温度调整指示发光管、自动温控状态指示发光管、速热温控状态指示发光管、关机温控状态指示发光管、疏水状态指示发光管、故障指示发光管的共阳极端分别与驱动三极管的驱动脚相连,段形脚及发光管的阴极端依次并接在一起分别串接电阻后与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效果是1、调整其机械结构,使电磁阀和水表位于同侧,这样可减小使用过程中电磁阀承受机械力。2、在上盖法兰与下盖法兰之间的边沿设置若干铅封孔及铅封线走线凹槽,既不影响整体性能,又提高了其蒸汽计量的防盗性能。3、增加房间温度显示及控制功能,一方面使本系统在速热状态下能够根据房间温度变化自动进入自动温控状态,从而方便了使用,另一方面使人能够根据房间温度的高低设定疏水器的控制温度。3、提高了电子电路的智能化水平,使整个系统统一在一块微处理器下,从而使系统的工作可靠性得以增强。


图1为本疏水器的立体图图。
图2为本疏水器的采用的电子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
图3为所示疏水器采用的电子控制电路的电源原理图。
图4为所示疏水器采用的电子控制电路的控制原理图。
图5为所示疏水器采用的电子控制电路的程序流程图。
图6为所示疏水器采用的电子控制电路的面板图。
图1中1.冷凝水进水管,2.铅封孔,3.铅封线走线凹槽,4.铅封,5.贮水容器,6.热电阻,7.分水管,8.分水阀,9.上盖法兰,10.下盖法兰,11.冷凝水前级出水管,12.铅封块,13.水表,14.连接水管,15.电磁阀,16.冷凝水末级出水管。
图6中17.室温显示数字器件,18.疏水状态指示发光管,19.故障指示发光管,20.贮水容器水温显示数字器件,21.关机温控状态指示发光管,22.上下限温度存入键,23.系统复位按键,24.关机温控控制按键,25.下限温度调整指示发光管,26.上限温度调整指示发光管,27.下限温度调整按键,28.上限温度调整按键,29.上下限温度增调控制按键,30.上下限温度减调控制按键,31.速热温控状态指示发光管,32.自动温控状态指示发光管,33.速热温控控制按键,34.自动温控控制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所述贮液装置包括贮水容器(5)、冷凝水进水管(1)、冷凝水前级出水管(11)、连接水管(14)、冷凝水末级出水管(16),其中冷凝水进水管焊接在贮水容器上盖法兰(9)上,其上端口用于汇集采暖系统中的冷凝水,其下端口伸入贮水容器,用于将汇集的冷凝水送入贮水容器,下盖法兰(10)焊接在圆柱形底部封闭的容器上端,并与上盖法兰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组成储存冷凝水的贮水容器,用于暂时存储冷凝水,前级出水管焊接在贮水容器侧壁,其下端口接近贮水容器底部,其上端口穿过侧壁与水表(13)的进口端相连,水表出口端通过连接水管与电磁阀(15)一端相连,电磁阀另一端连接冷凝水末级出水管,该末级出水管穿过贮水容器并与贮水容器侧壁焊接成一体,并与所述分水装置的分水管(7)相连,分水管出水端连有若干分水阀(8),由分水阀将冷凝水排出采暖系统,所述的电子控制电路接收并比较分析安装于贮水容器侧壁的热电阻(6)传来的水温信号之后,对所述的电磁阀发出指令。上述贮水容器(5)的侧壁还焊接有铅封块(12),上盖法兰与下盖法兰之间设有若干铅封孔(2)及铅封线走线凹槽(3),用于铅封整个贮水容器。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电子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电源变压器提供各电源电路低压交流电压,此三路电源电路将交流电压分别变换成直流电压,其中+VCC、-VCC供室温热电阻、水温热电阻、信号差分比较、信号限幅放大、双通道模数转换、室温断线检测、水温断线检测电路使用,+5V供中央微处理器、控制指令的放大输出、室温信号驱动与数码显示、水温信号驱动与数码显示、工作状态信号驱动与发光显示、控制功能按键、系统复位键、参数存取电路使用,+24V用于驱动电磁阀线圈;室温热电阻、水温热电阻信号分别进行差分比较后限幅放大,双通道模数转换电路将此信号变为数字量后送入中央微处理器,中央微处理器对该数字量进行查表计算,然后刷新室温数码显示值、水温数码显示值,依据功能按键要求输出相应控制指令来调整电磁阀工作状态,室温断线检测、水温断线检测电路分别根据各自信号差分比较结果判断是否断线,并将此信号送给微处理器,控制功能按键将人的意愿送给微处理器,参数存取电路既可与微处理器交换数据,又可实现故障自动复位,系统复位键可实现故障手动复位,晶体振荡电路提供微处理器工作频率。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控制电路的电源原理图,其中R1-R4为电阻;C1-C8为电容;D1-D14为二极管;T1为三极管;CZ1为电源插头;TR为变压器;WY1-WY3为集成稳压电路;KA为中间继电器及其常开触点;DCF为电磁阀线圈。
电源部分由变压器TR将220V交流电变换成低压交流电,二极管D1、D2、D3、D4与电容C1组成桥式整流滤波电路,将低压交流电整流滤波变换成24V低压直流电,电阻R1一端与24V直流电正极相连,另一端与电容C2正极、二极管D13阴极、电磁阀DCF线圈一端相连,电磁阀DCF线圈另一端与二极管D13阳极连接后串接继电器常开触点KA回到24V直流电负极,二极管D13并联于电磁阀线圈两端起线圈失电续流作用,KA为控制继电器的常开触点,用于控制电磁阀的动作,二极管D5、D6、D7、D8与电容C3、C4及稳压电路WY1将低压交流电整流滤波稳压变换成+5V低压直流电,供控制电路使用,三极管T1及电阻R2、R3、R4用于将控制电路的控制指令放大以驱动继电器线圈的动作,从而控制电磁阀的动作,二极管D14并联于继电器线圈两端起线圈失电续流作用,二极管D9、D10、D11、D12与电容C5、C6、C7、C8、及稳压电路WY2、WY3将低压交流电整流滤波稳压变换成+VCC、-VCC低压直流电,供控制电路热电阻信号差分比较、限幅放大、模数转换、断线检测电路使用,其中+5V电源的接地与+VCC、-VCC电源的接地为同一点GND。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控制电路的控制原理图,其中R5-R32为电阻,其中R13为室温热电阻,R21为水温热电阻;C9-C10为电容;D15-D26为二极管;LD1-LD7为发光二极管;T2-T7为三极管;CZ2为电源与控制电路的联接插头;DS1-DS5为温度显示数字器件;IC1为中央微处理器集成电路,本电路采用MCS-51系列;IC2为运算放大集成电路,其型号为LF353N;IC3为双通道模数转换集成电路,其型号为ADC0832;IC4为数据存取电路集成电路,其型号为X25045;AXT晶体振荡器;AN1-AN9为功能按键。
控制部分由中央微处理器IC1为核心,上限温度调整按键AN1、下限温度调整按键AN2、上下限温度增调按键AN3、上下限温度减调控制按键AN4、上下限温度存入键AN5、自动温控控制按键AN6、速热温控控制按键AN7、关机温控控制按键AN8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5、D16、D17、D18、D19、D20、D21、D22正向串联后依次与微处理器IC1的P2.0、P2.1、P2.2、P2.3、P2.4、P2.5、P2.6、P2.7脚连在一起,另一端并接在一起,一者串接电阻R5后与+5V直流电源相连,二者与微处理器IC1的P3.4脚连在一起;室温显示数字器件DS1、DS2、DS3与水温显示数字器件DS4、DS5及上限温度调整指示发光管LD1、下限温度调整指示发光管LD2、自动温控状态指示发光管LD3、速热温控状态指示发光管LD4、关机温控状态指示发光管LD5、疏水状态指示发光管LD6、故障指示发光管LD7的阴极段形信号脚依次并接在一起分别串接电阻R25、R26、R27、R28、R29、R30、R31、R32后依次与微处理器IC1的P0.0、P0.1、P0.2、P0.3、P0.4、P0.5、P0.6、P0.7脚连在一起,其共阳极脚分别与三极管T2、T3、T4、T5、T6、T7、T8的集电极连在一起,三极管的发射极并接在一起与+SV直流电源相连,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串接电阻R6、R7、R8、R9、R10、R11后依次与微处理器IC1的P2.0、P2.1、P2.2、P2.3、P2.4、P2.5、P2.6脚连在一起;晶振AXT两端与微处理器IC1的AXT1、AXT2脚连在一起,电容C5、C6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连在晶振AXT两端;由电阻R12、R13、R14、R15组成桥式差分比较电路,其中R13为室温热电阻,R12、R13的公共点与+VCC电源相连,R14、R15的公共点与接地GND相连,R12、R14的公共点与R13、R15的公共点将差分信号输出给放大电路,由电阻R16、R18、IC2、D23、D24组成放大电路,D23、D24正反向并联后接于IC2的2脚、3脚,起限幅作用,R18并接于IC2的1脚、2脚,R16一端接于R13、R15的公共点,另一端分别连在IC2的2脚,IC2的3脚与R12、R14的公共点连在一起,放大后的室温信号由IC2的1脚送至双通道模数转换集成电路IC3的2脚;由电阻R20、R21、R22、R23组成桥式差分比较电路,其中R21为水温热电阻,R20、R21的公共点与+VCC电源相连,R22、R23的公共点与接地GND相连,R20、R22的公共点与R21、R23的公共点将差分信号输出给放大电路;由电阻R24、R26、IC2、D25、D26组成放大电路,D25、D26正反向并联后接于IC2的6脚、5脚,起限幅作用,R26并接于IC2的7脚、6脚,R24一端接于R21、R23的公共点,另一端分别连在IC2的6脚,IC2的5脚与R20、R22的公共点连在一起,放大后的水温信号由IC2的7脚送至双通道模数转换集成电路IC3的3脚;IC3为双通道模数转换集成电路,其8、4脚为工作电源分别与+VCC及GND相连,2、3脚为待转换模拟量输入脚,分别与放大器IC2的1、7脚连在一起,其1、7脚分别与微处理器IC1的P3.7、P3.1脚连在一起,5、6脚并接后与IC1的P3.0脚连在一起,三极管T8发射极接+VCC,集电极一者串联电阻R19后接GND,二者接微处理器IC1的P1.5脚,基极串联电阻R17后接R13、R15的公共点,用于检测R13是否断线,若断线则T8集电极输出高电平,微处理器IC1根据P1.5脚电平的高低判断R13是否断线,三极管T9发射极接+VCC,集电极一者串联电阻R27后接GND,二者接微处理器IC1的P1.7脚,基极串联电阻R25后接R21、R23的公共点,用于检测R21是否断线,若断线则T9集电极输出高电平,微处理器IC1根据P1.7脚电平的高低判断R21是否断线;IC4为数据存储及故障复位集成电路,其8、4脚为工作电源分别与+VCC及GND相连,7脚为故障复位输出脚,分别接系统复位按键AN9及微处理器IC1的RST脚,其1、5、6、2脚分别与微处理器IC1的P1.0、P1.1、P1.2、P1.3脚连在一起,3脚串联电阻R28后接+5V电源;系统复位按键AN9一端连+5V电源,另一端连IC4的7脚及IC1的RST脚;微处理器IC1 40、20脚为工作电源分别与+5V电源及GND相连,31脚与+5V电源相连,P1.4脚为指令输出脚,通过插件CZ2与电源电路相连。
系统工作原理如下1、键位识别原理。
微处理器IC1 P0端口输出高电平以关显示电路,P2端口输出低电平,微处理器IC1取回P3.4脚电平,若该脚为高电平则无键按下,为低电平则有键按下;随后识别何键按下,P2.0脚输出低电平,P2.1-P2.7输出高电平,微处理器IC1取回P3.4脚电平,若该脚为高电平则AN1键未按下,为低电平则AN1键按下,微处理器IC1设置AN1键按下标志;同理可识别AN2-AN8键是否按下。
2、温度显示数字器件及状态指示发光管显示原理。
显示DS1数字器件。微处理器IC1 P0端口输出八段码数字符号,P2端口输出DS1数位电平,即P2.0脚输出低电平,P2.1-P2.7输出高电平,三极管T2导通,T3-T7截止,DS1电平,即P2.0脚输出低电平,P2.1-P2.7输出高电平,三极管T2导通,T3-T7截止,DS1处于点亮状态;同理可显示其余DS数字器件,LD1-LD7可看作一个数字器件。
3、双通道模数转换原理。
微处理器IC1通过有序变换P3.7、P3.1、P3.0电平从而使双通道模数转换集成电路IC3的1、7、56脚电平有序变化,从而选择不同通道的模拟量进行模数转换。
4、数据存储及故障复位原理、系统复位按键原理。
微处理器IC1通过有序变换P1.0、P1.1、P1.2、P1.3电平从而使数据存储集成电路IC4的1、5、6、2脚电平有序变化,从而完成数据存储任务。当发生微处理器IC1内部程序死机时,数据存储及故障复位集成电路IC4内部振荡电路使其7脚输出高电平,此高电平加在微处理器IC1复位脚RST上,从而使微处理器IC1得以复位,系统程序重新运行,使死机故障得以恢复;当系统复位按键按下时,+5V电源加在微处理器IC1复位脚RST上,也可使微处理器IC1得以复位系统恢复正常。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控制电路的程序流程图,系统上电或复位后,微处理器进行程序初始化,从数据存取电路集成电路X25045取出预存参数,包括室内温度参数表、水温度参数表、上下限温度设定值,然后进入按键扫描程序,有键按下则确定何键按下,并设置按下标志,转相应操作,无键按下则判有无转换结束标志,有则取出室温、水温转换数字量,查表计算室温、水温显示值,然后清转换结束标志,无则判检测电路有无断线故障,有则设置断线标志,无则进入显示程序,对室温、水温实际值进行数字显示,对工作状态进行指示,然后进入操作指令判断程序,速热温控则进入速热温控程序,关机温控则进入关机温控程序,自动温控则进入自动温控程序,然后重新进入按键扫描程序,反复循环;微处理器在工作过程中定时到,则进入定时中断程序,进行室温、水温信号的模数转换,然后定时参数清零,置转换结束标志后返回。
5、该实用新型计量蒸汽使用量的原理是根据物质质量守恒理论,将同质量、高温度、大体积的蒸汽计量通过前阶散热器转变成同质量、低温度、小体积的冷凝水计量,从而使用水表计量蒸汽使用量。
本家用蒸汽计量-温控复合型电子疏水器的工作程序是系统上电,电子控制电路的电源部分将+5V电源、+VCC电源、-VCC电源、+24V电源分别送给子控制电路,微处理器进入工作状态,显示数字器件显示室温及水温,发光管显示微处理器工作状态,控制按键可随时接受人的指令。
A.自动温控控制按键按下时,自动温控状态指示发光管发光,指示系统处于自动温控工作状态。
1.采暖系统的冷凝水由冷凝水进水管(1)流入贮水容器(5)中,水的热量通过贮水容器(5)的外壁向空中散发,其水温也不断下降,水温信号由安装在贮水容器(5)侧壁的热电阻R21传递给由R20、R22、R23组成的信号差分比较电路,该电路将比较结果送给由R24、R26、D25、D26、IC2组成的信号限幅放大电路,该电路将放大的信号送给由IC3组成的双通道模数转换电路,由微处理器IC1控制IC3的定时模数转换,微处理器IC1对转换的数字量进行查表计算,然后刷新室温数码显示值、水温数码显示值,并依据自动温控控制按键按下的标志,调整电磁阀工作状态,当水温低于设定温度下限如35℃时,微处理器IC1的P1.4脚发出低电平开电磁阀指令,此低电平经电阻R4加在三极管T1基极,三极管T1饱和导通,继电器KA得电吸合,其常开触点KA闭合,电磁阀线圈两端加24V直流电压而打开阀门,贮水容器(5)内的冷凝水经底部的冷凝水前级出水管(11)底部管口在采暖系统蒸汽压力的推动下流经水表(13)、至连接水管(14)、至电磁阀(15)、至末级出水管(16)、至分水管道(7)、至分水阀(8)至外;疏水器上水表(13)因水流而开始计数,同时疏水指示灯LD6亮。贮水容器内的冷凝水被排出,暖气片及管道里温度较高的冷凝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贮水容器(5),使得容器内的水温不断升高。
2.当水温超过设定温度下限且低于设定温度上限时,微处理器IC1的P1.4脚继续发出低电平开电磁阀指令,此时继电器KA仍吸合,电磁阀仍打开阀门,疏水状态不变,贮水容器(5)内的水温不断上升。
3.当水温超过设定温度上限如55℃时,微处理器IC1的P1.4脚发出高电平,此高电平经电阻R4加在三极管T1基极,三极管由饱和导通状态进入截止状态,继电器KA断电而释放,其常开触点KA打开,电磁阀线圈失电而关断阀门,从而使疏水动作终止,疏水器上水表(13)因无水流而停止计数,同时疏水指示灯LD6灭。
4.随着冷凝水热量向空中发散,冷凝水温度降低,当温度低于设定温度上限时,微处理器IC1的P1.4脚仍发出高电平,三极管T1仍截止,仍然停止疏水。
5.当冷凝水水温降至设定温度下限时,又重复出现如上述1-4的动作情况。
B、速热温控控制按键按下时,速热温控状态指示发光管发光,指示系统处于速热温控工作状态。
此时室温信号由室温热电阻R13传递给由R12、R14、R15组成的信号差分比较电路,该电路将比较结果送给由R16、R18、D23、D24、IC2组成的信号限幅放大电路,该电路将放大的信号送给由IC3组成的双通道模数转换电路,由微处理器IC1控制IC3的定时模数转换,微处理器IC1对转换的数字量进行查表计算,然后刷新室温数码显示值、水温数码显示值,并依据速热温控控制按键按下的标志,调整电磁阀工作状态,当室温低于20℃时,微处理器IC1内部程序将水温自动控制在80℃-90℃之间,当室温高于20℃时;室温已达到速热状态,微处理器IC1自动将操作指令由速热温控修改为自动温控,系统进入自动温控状态。
C、关机温控控制按键按下时,关机温控状态指示发光管发光,指示系统处于关机温控工作状态。
系统工作在关机温控状态下,微处理器IC1内部程序将水温自动控制在3℃-5℃之间,其控制原理类似于自动温控工作状态,此功能用于室内无人时节约蒸汽使用量。
权利要求1.一种家用蒸汽计量—温控复合型电子疏水器,它主要由贮液装置、水表装置、分水装置和电子控制电路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贮液装置包括贮水容器、冷凝水进水管、冷凝水前级出水管、连接水管、冷凝水末级出水管,其中冷凝水进水管焊接在贮水容器上盖法兰上,其上端口与采暖系统中管道相连,其下端口伸入贮水容器,下盖法兰焊接在圆柱形底部封闭的容器上端,并与上盖法兰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组成贮水容器,冷凝水前级出水管焊接在贮水容器侧壁,其下端口弯曲向下接近贮水容器底部,其上端口与所述水表装置进口端相连,水表出口端通过连接水管与电磁阀一端相连,电磁阀另一端连接冷凝水末级出水管,冷凝水末级出水管与所述分水装置的分水管相连,分水管出水端连有若干分水阀,由分水阀将冷凝水排出采暖系统,所述的电子控制电路与安装于贮水容器侧壁的热电阻和电磁阀电连接。
2.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蒸汽计量—温控复合型电子疏水器,其特征在于冷凝水末级出水管贯穿于贮水容器两侧并与贮水容器侧壁焊接成一体,连接水管位于水表与电磁阀之间。
3.权利要求2所述的家用蒸汽计量—温控复合型电子疏水器,其特征在于贮水容器侧壁焊接有铅封块及温度检测热电阻,在上盖法兰与下盖法兰之间设若干铅封孔及铅封线走线凹槽。
4.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用蒸汽计量—温控复合型电子疏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控制电路上限温度调整按键、下限温度调整按键、上下限温度增调、减调控制按键、上下限温度存入键、自动温控控制按键、速热温控控制按键、关机温控控制按键的一端并联在一起,并联点接微处理器输入/输出口及接与电源相连的电阻的另一端,功能按键另一端分别正向串接二极管后与微处理器输入/输出口相连;室温显示数字器件、贮水容器水温显示数字器件的公共端及上限温度调整指示发光管、下限温度调整指示发光管、自动温控状态指示发光管、速热温控状态指示发光管、关机温控状态指示发光管、疏水状态指示发光管、故障指示发光管的共阳极端分别与驱动三极管的驱动脚相连,段形脚及发光管的阴极端依次并接在一起分别串接电阻后与微处理器的输入/输出口相连。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家用蒸汽计量—温控复合型电子疏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控制电路上的参数存取及故障自动复位集成电路X25045,该电路1、2、5、6脚与微处理器输入/输出口相连,7脚与微处理器复位脚相连,4、8脚接电源,3、8脚之间设一电阻。
6.权利要求5所述的家用蒸汽计量—温控复合型电子疏水器,其特征在于控制电磁阀为直流电磁阀,且其线圈一端串接限流电阻R1后与整流电路正极相连,另一端串接控制触点后与整流电路负极相连;限流电阻R1后并接滤波电容C2。
7.权利要求6所述的家用蒸汽计量—温控复合型电子疏水器,其特征在于电子控制电路上设置的检测室温的热电阻及检测水温的热电阻一端并接在一起与电源端相连,另一端分别串接电阻后接地,串接点分别串联电阻后与放大电路的输入脚相连。
8.权利要求7所述的家用蒸汽计量—温控复合型电子疏水器,其特征在于电子控制电路上的双通道模数转换集成电路ADC0832的5、6脚并接在一起与1、7脚分别与微处理器输入/输出口相连,4、8脚接电源,2、3脚分别接来自室温、水温放大电路的输出端。
专利摘要一种家用蒸汽计量-温控复合型电子疏水器,应用于冬季家庭蒸汽采暖系统中,能够实现蒸汽用量计量、电子控温、室温显示及对疏出冷凝水进行分水管理。它由贮液、水表、分水和电子控制四装置构成,贮液装置的贮水容器暂时存储由冷凝水进水管汇集的采暖系统中的冷凝水,冷凝水再由冷凝水前级出水管经由水表和电磁阀送入分水管,然后由分水管出水端连接的若干分水阀将冷凝水排出采暖系统,所述的电子控制电路接收并比较分析安装于贮水容器侧壁的热电阻传来的水温信号以及安装于该电子控制电路的室温检测电阻的室温信号之后,对所述的电磁阀发出指令。该疏水器机械结构更趋合理,蒸汽计量的防盗性能增强,尤其是电子控制电路的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
文档编号F16T1/00GK2731248SQ0323956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5日
发明者葛建培 申请人:葛建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