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回球阀及使用该阀的排水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4546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止回球阀及使用该阀的排水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上、中、下水或农业用水、污水、工业用水、其它排水等的液体或油、气体等的配管中的止回阀,特别是,涉及用于下水用的人孔泵组件或净化槽的生水系统、收纳于建筑物等的地下的排水系统等的配管中途且可沿垂直·水平的任意方向安装的止回球阀以及使用该止回球阀的排水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止回球阀,公知的有例如图8所示的止回球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其构造为球形的球阀体41内置在设置有流入口40a与流出口40b的主体40内,在该主体40内设置有对球阀体41进行引导的导向部42,在流体正向流动时使球阀体41回避到不妨碍流体流动的位置,在流体停止流动时,球阀体41由于自重而移动到关闭位置,流体不会产生压力损失地从一次侧顺利地供给到二次侧,从而具有能够防止逆流等的效果。
可是,在用于下水处理用的配管、尤其是在用于提升送出下水的人孔泵(マンホ一ルポンプ)组件的沿垂直方向配置的止回阀中,特别在小口径的止回球阀中,为了防止流体中的异物堵塞,需要确保回避路径与球阀体之间较大的间隙,从而能够摆动球阀体,因此,必须去掉将上述的球阀体引导至回避路径的导向部来确保回避路径与球阀体之间的间隙,在这种情况下,可摆动地收容于阀室内的球阀体可能会堵住从阀室连通到二次侧管连接部小径的流出孔,从而妨碍流体从一次侧向二次侧的流动。
进而,作为上述人孔泵组件,有将来自独户住宅的排水送出到下水主管的比较小规模的建筑内人孔泵组件,使用PVC等的树脂作为该组件的配管。为了与该树脂配管连接,要求用树脂制作的阀,作为用树脂来制造上述止回球阀且用极少零件构成其结构的方法,考虑使用注射模塑成形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需要从成形品上进行脱模之外,具有图8所示形状的阀不能进行成形,即,该形状具有从形成品的外部朝向内部逐渐扩展的空间。
因此,因为从二次侧管连接部与阀室相连的连通路径的内径不能形成得比阀的口径尺寸大一些,所以在由注射模塑成形制造的树脂制的止回球阀中,通过在阀室内形成连通路径而形成的流出孔不得不为小径。即,在由注射模塑成形制造的树脂制的止回球阀中,如上所述,一直具有以下问题可摆动地收容于阀室内的球阀体堵住从阀室连通到二次侧管连接部的小径流出孔,从而妨碍流体从一次侧向二次侧的流动。
专利文献1特开2000-170932号公报(第1-3页、图1)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的止回球阀在设置为小口径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回避路径与球阀体的间隙而需要去掉导向部,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因为流体中的异物进入而使球阀体堵住二次侧的流出孔。又,这样的形状的止回球阀不能通过注射模塑成形来进行以树脂为材料的一体成形。
又,在沿水平方向配置下水处理用的配管的情况下,例如,扩建、改建大厦内部、在每个房间重新设置排水设备的情况下,虽然止回球阀也需要沿地下等的水平方向设置,但因为地下的设置空间受到限制,所以难于配置上述的大型止回球阀。
另一方面,有的止回球阀仅在垂直方向上可以配置,该止回球阀的构造为阀口径从一次侧到二次侧由不缩径端口(フルポ一ト)贯通,虽然具有确保流路的优点,但是因为是主体座部垂直地配置在配管的中心线上的构造,所以不能保持水平方向的密封性,不能沿水平方向配置该止回球阀。
因此,在配置于地下等的情况下,虽然一般来说配置提升阀等的止回阀,其能够沿垂直·水平的任意方向配置且呈能够节省空间地设置的Y形状,但即使在地下设置这样的止回阀的情况下,为了节省空间而更需要设置为小型。在止回阀中,为了满足水平·垂直方向的两方的使用而需要同等地发挥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密封性能,因此,必须使座部与形成于主体内的阀体倾斜45度。
因为这种止回阀是在筒状的流体流路上组合了筒状的回避路径的构造,所以内部的座部为了与阀体对接而成为下部侧向流体流路一侧较大地突出的形状。因此,该止回阀难于成为阀口径从流入口到流出口由不缩径端口状态贯通的构造,产生压力损失增大的问题。
这样,即使将呈Y形形状的止回阀设置在地下,也难于在一次侧与二次侧之间不产生压力损失地使流体流动,口径越小越难于确保流路。
又,在将该止回阀配置在排水的流入一侧与泵之间时,特别是,在设置于地下的情况下,需要考虑压力损失部分以充分地确保泵的输出,因为与该压力损失部分相对应地提高泵的马达输出,所以控制装置的效率差。
如上所述,谋求以下止回球阀呈可配置在地下的扁平形状,且没有压力损失,并且谋求以下控制装置组装在该止回阀为小型且扁平状的、使用了泵的系统中,合理地配置在地下等受到限制的狭小空间内,能够以高精度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潜心研究、开发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回球阀,其能够一体成形主体并廉价地批量生产,不会使流体中的异物进入地使球阀体平滑地动作,从而能够在可靠地流出正流、可靠地防止逆流的状态下维持闭阀状态。
又,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的止回球阀,其即使配置在地下等节省空间的地方,也能够防止压力损失并确保规定的流量,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止回球阀的排水控制装置,其能够组装在狭小的空间内,以高精度可靠地控制止回球阀的开闭状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发明是一种止回球阀,在由流入筒部与流出筒部构成的止回阀主体内的大致中央位置上,形成有以适当的角度进行分隔的环状阀座,沿着该环状阀座的轴心方向从止回阀主体一体地突出形成有导引筒,使移动自如地收纳于该导引筒内部的球阀体落座在前述环状阀座上,在前述导引筒的侧面形成有分隔前述流出筒部的内端部的流出端口,在横跨该流出端口的位置上配置有使前述球阀体与流出端口隔开的隔开保持部。
技术方案2的发明是一种止回球阀,利用树脂通过注射模塑成形而一体成形前述止回阀主体,利用盖体经由O形环装卸自如地旋合安装该止回阀主体的导引筒的上端开口部。
技术方案3的发明是一种止回球阀,前述隔开保持部沿着导引筒的轴心方向在接近流出端口的位置上突出设置了一对隔开保持部。
技术方案4的发明是一种止回球阀,前述隔开保持部使其高度为不会影响球阀体落座在环状阀座上的高度,其长度形成得比流出端口稍长。
技术方案5的发明是一种止回球阀,相对于前述止回阀主体的轴心方向,以大致45度的倾斜角度一体地突出导引筒。
技术方案6的发明是一种止回球阀,在由流入筒部与流出筒部构成的止回阀主体内的大致中央位置上,形成有以适当的角度进行分隔的环状阀座,沿着该环状阀座的轴心方向从止回阀主体一体地突出形成有导引筒,使移动自如地收纳于该导引筒的内部的球阀体落座在前述环状阀座上,在前述导引筒的侧面形成有将前述流出筒部的内端部隔开的流出端口,在该止回球阀中,使前述环状阀座相对于前述流入·流出筒部倾斜大致45度,并且将沿着该环状阀座的倾斜而形成为倾斜状的前述流出端口与前述流入·流出筒部的开口部位连通成不缩径端口状态。
技术方案7的发明是一种止回球阀,在横跨前述流出端口的位置上配置有使前述球阀体与流出端口隔开的隔开保持部。
技术方案8的发明是一种止回球阀,在与导引筒垂直的方向上将前述流出端口的上方部分切口,使流出筒部的入口一侧开口为矩形形状。
技术方案9的发明是一种止回球阀,在技术方案6的止回球阀中,相对于前述流入·流出筒部的流入一侧·流出一侧的直径以大致2∶1的比例形成前述球阀体的直径。
技术方案10的发明是一种使用止回球阀的排水控制装置,是沿水平方向配置在建筑物等的地下,至少设有一次侧流路、与该一次侧流路的端部一侧连接的止回球阀、及与止回球阀的二次侧连接的泵,对从一次侧流到二次侧的生活排水等的排水进行控制的排水控制装置,前述止回球阀,在由流入筒部与流出筒部构成的止回阀主体内的大致中央位置上,形成有相对于前述流入·流出筒部倾斜大致45度进行分隔的环状阀座,沿着该环状阀座的轴心方向从止回阀主体一体地突出形成有导引筒,使移动自如地收纳于该导引筒的内部的球阀体落座在前述环状阀座上,在前述导引筒的侧面形成有沿着环状阀座的倾斜而倾斜状地分隔前述流出筒部的内端部的流出端口,使该流出端口与前述流入·流出筒部的开口部位连通成不缩径端口状态。
技术方案11的发明是一种使用止回球阀的排水控制装置,在横跨前述止回球阀的流出端口的位置上,配置有使前述球阀体与流出端口隔开的隔开保持部。
技术方案12的发明是一种使用止回球阀的排水控制装置,在与导引筒垂直的方向上将前述止回球阀的流出端口的上方部分切口,使流出筒部的入口一侧开口为矩形形状。
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可一体成形止回阀主体且压力损失很小的止回球阀。进而,收纳于导引筒的球阀体不会堵住流出端口,能够可靠地使正流流出,并且能够在可靠地防止逆流的状态下维持闭阀状态。进而,能够确保收纳于导引筒内部的球阀体的移动范围较大,防止流体中的异物进入球阀体与导引筒内部的内表面之间,使球阀体平滑地动作。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因为能够利用树脂通过注射模塑成形而一体成形止回阀主体,所以能够以极少的零件数来构成止回球阀,批量生产率优良,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又,因为是利用盖体经由O形环将该止回阀主体的导引筒的上端开口部旋合安装的构造,所以在收纳球阀体时,能够只通过装卸盖体来构成制品,可以提供经济性也优良的止回球阀。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因为隔开保持部能够在止回阀主体成形时一体成形,所以其制造极其高效,且,由于沿着导引筒的轴心方向在接近流出端口的位置上突出设置有一对隔开保持部,所以收纳于导引筒中的球阀体不会堵住流出端口,能够更可靠地使正流流出。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因为即使是止回阀主体为环状阀座与流出端口接近的构造,也不会妨碍球阀体落座在环状阀座上,又,在导引筒内部的上方内表面上不形成隔开保持部,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球阀体在导引筒的径向上的移动范围,流体中的异物不会进入球阀体与导引筒内部的内表面之间,可使球阀体平滑地动作。
根据技术方案5的发明,能够对应于垂直配管、水平配管的任一种使用。
根据技术方案6的发明,是具有以下效果的止回球阀能够降低一次侧与二次侧的压力损失,将从一次侧到二次侧的口径维持在不缩径端口的状态来确保排水时的流量,从而可以迅速地排水。又,能够设置为小型且扁平状,即使在地下等的狭小空间中,也能够在维持前述的阀性能的情况下配置为水平状态。
根据技术方案7的发明,提供一种止回阀主体可一体成形且压力损失很小的止回球阀。进而,收纳于导引筒的球阀体不会堵住流出端口,并且可靠地使正流流出,能够以可靠地防止逆流的状态维持闭阀状态。进而,能够提供以下止回球阀确保收纳于导引筒内部的球阀体的移动范围较大,防止流体中的异物进入球阀体与导引筒内部的内表面之间,可使球阀体平滑地动作。
根据技术方案8的发明,止回阀主体可一体成形,并且可降低一次侧与二次侧的压力损失,使流体顺利地从一次侧流到二次侧。
根据技术方案9的发明,能够确保流体流路较大,即使在将球阀体设置为小型且扁平状的情况下,也能够增大流量。
根据技术方案10的发明,提供以下使用止回球阀的排水控制装置即使在地下等的狭小空间内,也能够容易地沿水平方向组装,能够降低一次侧与二次侧的压力损失,并且以高的精度来可靠地控制止回球阀的开闭状态。又,能够提供以下使用止回球阀的排水控制装置因为压力损失小,所以无需提高泵的马达输出,从而能够提高泵提升力等的效率。
根据技术方案11的发明,是压力损失很小的使用止回球阀的排水控制装置,收纳于导引筒的球阀体不会堵住流出端口,能够可靠地使正流流出,并且能够在可靠地防止逆流的状态下维持闭阀状态。又,能够使止回球阀平滑地稳定地动作。
根据技术方案12的发明,能够提供以下使用止回球阀的排水控制装置止回阀主体可一体成形,并且可降低止回球阀中的一次侧与二次侧的压力损失,可使流体顺利地从一次侧流到二次侧。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止回球阀的连接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止回球阀的纵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图2的B-B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止回球阀的排水控制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止回球阀的第2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止回球阀的第3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8是表示止回球阀的现有技术例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止回球阀与使用该阀的排水控制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止回球阀主体1具有一次侧的流入筒部2与二次侧的流出筒部3,在本例中,该止回阀主体1由PVC或PP等的树脂一体成形。在主体1内部的大致中央位置上具有环状阀座4,其与流入筒部2连通,且,相对于流路(配管12)的中心轴1a倾斜大致45度地形成。环状阀座4的内周面在本例中,呈相对于中心轴4a倾斜约30°的内锥面4b。导引筒5,是随着环状阀座4的倾斜、在相对于中心轴1a倾斜45度的状态下、沿着环状阀座4的轴心方向从止回阀主体1一体地突出形成的,将球状的阀体移动自如地收纳在内部5a(以下,称为阀室)中。在该导引筒5与流出筒部3的连结部分上,通过分隔内端部而形成流出端口6,阀室5a经由该流出端口6而与流出流路7连通。
流出流路7能够在止回阀主体1的内侧不扩径地形成,止回阀主体1设为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利用树脂进行注射模塑成形,从而实现一体成形。
二次侧的流出流路7虽然在流出筒部3一侧为截面呈圆形的直管形状,但在与阀室5a的上方连接位置P附近,通过将流出端口6的上侧部分在与导引筒垂直的方向上切口为适当的形状,将二次侧即流体筒部3的入口一侧开口。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流出端口6a在与导引筒垂直的方向上将上方一侧切口至用于安装盖体11的阴螺纹部5b的正下方,使流出筒部3的入口一侧形成为较大的矩形形状。
作为流出端口6的形状,除此之外,能够设为以下形状例如是圆筒状的阀室5a与流出流路7的交线本身;流出端口6b的形状,在图中如点划线所示,作成以与阀室5a的上方连接位置P为支点的弯曲形状;流出端口6c的形状,在图中如虚线所示,将其最大宽度设为与流出端口6a相同,将其上方一侧直至阴螺纹部5b的正下方切口形成为半圆形;但是通过设为流出端口6a那样的形状,可以将阀口径φd1一侧的入口附近设置为最大。
在此,虽然也设想了通过增大流出端口6的宽度来降低压力损失的构成,但是因为球阀体9可能会堵住流出端口6,所以不理想。因此,无需改变流出端口6的宽度,通过将上侧部分切口得较大,与后述的隔开保持部8相结合,能够确保开阀时的排水W从位于阀室5a的中间的阀体9(参照图2)的上方、经过流出端口6而流出到排出流路7的流量较大。
另外,在任一种流出端口(6a、6b、6c)中,阀座4一侧的形状是圆筒状的阀室5a与流出流路7的交线本身的半圆形状,因为将该部分较大地切口的余地较小,所以,为了降低具有相对于流出流路7倾斜的导引筒5的止回阀的压力损失,如上所述那样对流出端口6的上侧部分进行切口是最有效的。
如图3所示,上述流出端口6a的一部分形成为作用在环状阀座4的内锥面4b上,通过环状阀座4的流体直接被导引至流出流路7中。
如图3及图4所示,在横跨流出端口6的位置上,沿着导引筒5(阀室5a)的轴心方向形成截面呈大致三角形状的隔开保持部8,可通过该隔开保持部8将球阀体9与流出端口6隔开。在本例中,沿着导引筒5(阀室5a)的轴心方向突出设置形成有一对隔开保持部8,使其相对于流出端口6的中心对称且接近流出端口6的缘部。由此,该隔开保持部8可在止回阀主体1成形时通过注射模塑成形而与导引筒5一起一体成形。
隔开保持部8的长度形成为比流出端口6的孔径稍长或与其大致相同的长度,隔开保持部8的上端一侧位于阀室5a的轴心方向中心附近,另一方面,下端一侧与流出流路7的内周面相连。又,隔开保持部8的高度E如图4所示,其大小为在收纳球阀体9时,该球阀体9的中心与导引筒5的中心轴4a一致,由此,即使在环状阀座4与流出端口6a接近的状态下,也不会妨碍球阀体9落座在环状阀座4上。作为该高度E,例如在阀公称直径50A的止回球阀中,从防止球阀体9堵住小径的流出端口6且必须确保流量的观点出发,优选地为6mm以上,在本例中设为约7mm。隔开保持部8如果高于7.5mm,则可能会妨碍球阀体9落座在环状阀座4上。
球阀体9用NBR等轻量橡胶成形,在本例中,作成不在该球阀体9的中心设置芯体的单一构造。流入筒部2的流入一侧阀口径φd3与流出筒部3的流出一侧阀口径φd1相同,将球阀体9的直径φd9设为相对于该流出一侧阀口径φd1、流入一侧阀口径φd3为大致(大概)2∶1的比例。
若相对于阀口径φd1(φd3)增大φd9,则止回阀主体1的躯干直径与该直径φd9成比例地增大,环状阀座4的内径(座部内径)φd2也同样地变大。由于该内径φd2变大,能够将相对于环状阀座4的球阀体9的落座位置设置在连结流入筒部2与流出筒部3的各内径的线上或比其更扩径的一侧,在直线状的大口径的状态下将从止回阀主体1的一次侧的阀口径φd1到二次侧的阀口径φd3的流路连通为不缩径端口状态(无缩径部位的状态)。
退让部3a是将流出筒部3的阀座部4的下部附近向外径方向鼓出的部分,设成通过球阀体9来密封环状阀座4时,退让在该球阀体9与环状阀座4的对接部分以外处,防止落座时的球阀体9的上浮。通过设置该退让部3a,能够维持从流入一侧阀口径φd3到流出一侧的阀口径φd1的不缩径端口状态,同时相对于流路将落座部4的位置下降至边界,能够较低地抑制落座时的球阀体9的位置,将止回阀主体1形成为扁平状。
在此,即使将直径φd9相对于阀口径φd1(φd3)的比例设定为比大致2∶1更大,在流路一直维持不缩径端口状态的状态下,仅仅是球阀体9相对于主体1的最小内径即阀口径φd1(φd3)的比例变大,结果,仅仅是使阀整体变得大型化,不能说是有效的。
若将直径φd9与阀口径φd1(φd3)的比例设定为大致2∶1,则虽然球阀体9相对于流路的比率变高,但是通过以轻量的橡胶原材料作为该球阀体9的原材料,能够实现轻量化,可靠地动作来实现开阀或闭阀状态。
在导引筒5的上端开口一侧的阴螺纹部5c上,经由O形环等的密封部件10而装卸自如地旋合安装着盖体11的螺纹部11a。导引筒5比球阀体9的直径φd9更为扩径地形成,在卸下盖体11的状态下,从开口一侧收纳球阀体9。作为一例,在公称直径50A的阀中,相对于阀室5a的口径φ73mm,收纳直径为φ63mm的球阀体9。
阴螺纹部5c,是在流出筒部3一侧形成于稍厚地形成了该流出筒部3的壁厚的部分上,在设置以大致45的角度倾斜的导引筒5时,尽量降低该导引筒5的高度。由此,能够使止回阀主体1形成为更扁平的形状。另外,11b是与导引筒5的上端开口面对接的盖体11的凸缘部,11c是盖体11装卸用的外形角状突出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采用将流入筒部2及流出筒部3插入入口一侧橡胶管12以及出口一侧橡胶管13中的管连接构造,但该连接构造可以为螺纹拧入形式或除此之外的连接构造。又,各连接构造的阴阳可以相反。作为阀口径φd1(φd3)的一例,在公称直径50A的阀中,φd1=φd3=φ50mm。
接着,对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止回球阀的作用进行说明。
流入到一次侧的流入筒部2内的流体,使落座于环状阀座4的球阀体9向阀室5a一侧移动并成为闭阀状态之后,穿过阀室5a的流出端口6a以及流出通路7,流出到二次侧的流出筒部3内。在流体正在流出的状态下,通过隔开保持部8将球阀体9维持在与流出端口6具有最小限度间隔的状态。因此,球阀体9不会堵住流出端口6,能够可靠地流出规定量的正流。
如上所述,因为隔开保持部8沿着导引筒5(阀室5a)的轴心方向设在接近横跨流出端口6的位置,在本例中,接近流出端口6的缘部地设置,所以能够最大限度地确保阀室5a内的球阀体9的移动范围,由此,能够防止流体中的异物进入球阀体9与阀室5a之间,一边平滑地导引球阀体9一边使其动作。又,因为接近小径的流出端口6地设置隔开保持部8,所以一对隔开保持部之间的距离变小,由此,不会产生球阀体9被夹于隔开保持部8之间等的现象。而且,止回阀主体1内的流体的流动极其顺畅,几乎不产生流体的压力损失。
在流体的流量瞬间增多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球阀体9移动到隔开保持部8上方的阀室5a中。因为在阀室5a的上方内表面上没有突出部,所以球阀体9能够在阀室5a内的径向上最大限度地移动,能够防止流体中的异物进入球阀体9与阀室5a之间,使球阀体9平滑地动作。
又,在流体的正流停止时,球阀体9向环状阀座4移动,并且通过该环状阀座4的内锥面4b一边调芯一边落座于其上,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逆流,能可靠地维持闭阀状态。
又,在上述止回球阀主体1中,使环状阀座4相对于流入筒部2、流出筒部3倾斜大致45度,并且沿着该环状阀座4的倾斜而形成为倾斜状的流出端口6与流入筒部2、流出筒部3的开口部位连通为不缩径端口的状态,所以可以不会产生压力损失地使流体流动,能够一边维持流量一边将止回阀主体1形成为扁平状,且,能够形成口径较大的流路。
另外,如上所述,因为相对于流路(配管12)的中心轴1a,倾斜大致45度地形成环状阀座4(及阀室5),所以能够对应于垂直配管与水平配管的任一个来进行安装。
接着,对于本发明的使用止回球阀的排水控制装置进行说明。
图5所示的排水控制装置30,设成沿水平方向配置在建筑物等的地下、控制从一次侧流向二次侧的生活排水等的排水W的方式,在排水W流入的排水槽32等上连接着管子等的一次侧流路31,在该一次侧流路31的端部一侧用入口一侧橡胶管12连接着止回球阀主体1的流入筒部2一侧。又,在止回阀主体1的二次侧的流出筒部3一侧,通过出口侧橡胶管13而连接着泵33的连接部34。在泵33的二次侧设有二次侧管35,进而,该二次侧管35与未图示的排水纵管等连接。二次侧管35设置得比一次侧的连接部34高出规定高度,从而在与连接部34之间施加规定的水位差压力,在本例中,该高度H设为大致100mm左右。因此,二次侧管35与在该泵33的一次侧处于闭阀状态的球阀体9产生100mm(0.01kgf/cm)的水位差压力,设置为在泵33停止时,可通过该泵33与球阀体9之间的排水W来将球阀体9向环状阀座4一侧推压密封。球阀体9使用JIS硬度比一般硬度比JIS A60°软的材料即JIS A48°来成形,通过该水位差压力使该软质的球阀体9在紧贴状态下落座于环状阀座4,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产生逆流。
泵33使排水W流入排水槽32,该排水W在被设于止回阀主体1的一次侧的压力传感器36检测到时启动,开始向二次侧管35方向吸引。在排水W向排水槽32的流入结束、排水W未被压力传感器36检测到的情况下,泵33停止,如前所述,在止回阀主体1内部进行利用了水位差压力的推压密封,能够可靠地维持闭阀状态。利用该水封(トラツプ)功能,排水W不会向排水槽32一侧逆流,防止臭气的泄漏。
排水控制装置主体30,通过使用止回阀主体1能够减小该装置整体的压力损失,且,通过使用柔软的材料作成主体1内的球阀体9,即使在低压差下也能够可靠地密封环状阀座4。进而,通过将流出端口切口成矩形或半圆形,能够从形成为圆筒状的阀室5a与流出流路7的交线本身阶梯地增大端口形状,可靠地维持出口一侧的阀口径φd1,从而可靠地降低压力损失。
因此,泵33能够选定产生音量尽量小的马达或突出压力小的马达,在将排水控制装置主体30配置在地下时,能够降低产生的工作音量,也能够抑制装置主体的成本。
又,能够将排水控制装置设置在地下等受到限制的空间中,即使设为扁平状而减小外观,与该外观相比,也能够设为较大的口径,从而能够充分发挥作为排水控制装置的功能。
在图6中,示出了本发明的止回球阀的第2实施方式。止回球阀主体21,其流入筒部14与流出筒部15设为同一直径,能够通过插入或拧入等的连接机构将未图示的入口一侧·出口一侧配管连接在流入筒部14与流出筒部15上。这样,流入筒部14·流出筒部15与入口一侧·出口一侧配管的连接可以设成流入筒部14·流出筒部15为插入侧、被插入侧的任一构造,只要根据实施而形成为任意的连接构造即可。在该实施方式中,因为流入筒部14与流出筒部15为同一直径,所以能够使用同样的连接橡胶管来构成控制装置的流路。
在图7中,示出了本发明的止回球阀的第3实施方式,阀口径φd4相对于止回球阀主体22的球阀体16的直径φd16的比例设定为小于2∶1。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球阀体16小型化,能够使止回球阀整体小型化,能够抑制制造成本。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第3实施方式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用相同标记表示,省略其说明。
(实施例1)接着,基于JIS B2005(阀的容量系数的试验方法)实施了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止回球阀的实流试验。在该试验中,水平地配置试验品,在流体从一次侧流到二次侧的正流状态下,测定球阀体堵住流出端口的流量。
表1 如表1所示,未设置隔开保持部的比较例以约200L/min的流量使球阀体堵住了流出端口。与之相对,在沿着导引筒(阀室)的轴心方向而横跨流出端口的位置上设置了一对隔开保持部的实施例A中,能够流过的流量为比较例的约1.8倍。进而,在将一对隔开保持部的隔开距离设为与流出端口的孔径相同且接近流出端口的缘部地设置的实施例B中,能够确认其流量比实施例A大,与比较例相比,确保为其2倍的流量。
接着,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止回球阀的流出端口分别形成为6a、6b、6c的形状,对这些流出端口的流量进行了测定。
作为测定装置,在立设的口径200A的PVC管的底面一侧设置高度为零的基准点,从该高度为零的基准点沿水平方向配置规定长度的口径100A的PVC管,进而,在该口径100A的PVC管上连接口径50A的PVC管,在该口径50A的前端一侧连接流路开闭用的球阀,在该球阀的前端一侧连接作为试验阀的流出端口形状各异的各止回球阀,使该止回球阀处于开阀状态来进行测定。
在测定时,处于在口径200A的PVC管内从基准点至高度1100mm存留有水的状态,使流路开闭用的球阀处于开阀状态,对于排出水直至水位降低至高度900mm左右时所耗费的时间进行了测定。
在具有流路面积最小的窄流路即端口形状6b的止回球阀的情况下,排水大致花了13秒。又,具有比该流路面积大的流路即端口形状6c的止回球阀,排水大致花了10秒,与端口形状6b的情况相比,达到以大致1.3倍的速度进行排水。进而,将流路的上方一侧切口为矩形而具有更大的流路即端口形状6a的止回球阀,能够以大约8秒排水,与端口形状6b的情况相比,达到以大约1.6倍的速度进行排水。
根据以上所述,能够确认,将端口的上方一侧切口而将开口部设得较大与流出端口的形状设为圆筒状阀室与流出流路的交线本身的椭圆形相比,能够更快地进行排水。
权利要求
1.一种止回球阀,其特征在于,在由流入筒部与流出筒部构成的止回阀主体内的大致中央位置上,形成有以适当的角度进行分隔的环状阀座,沿着该环状阀座的轴心方向从止回阀主体一体地突出形成有导引筒,使移动自如地收纳在该导引筒的内部的球阀体落座在前述环状阀座上,在前述导引筒的侧面形成有分隔了前述流出筒部的内端部的流出端口,在横跨该流出端口的位置上配置有使前述球阀体与流出端口隔开的隔开保持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球阀,利用树脂通过注射模塑成形而一体成形前述止回阀主体,利用盖体经由O形环装卸自如地旋合安装了该止回阀主体的导引筒的上端开口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止回球阀,前述隔开保持部沿着导引筒的轴心方向在接近流出端口的位置上突出设置了一对隔开保持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回球阀,前述隔开保持部使其高度为不影响球阀体落座在环状阀座上的高度,其长度形成得比流出端口稍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回球阀,相对于前述止回阀主体的轴心方向,以大致45度的倾斜角度一体地突出导引筒。
6.一种止回球阀,在由流入筒部与流出筒部构成的止回阀主体内的大致中央位置上,形成有以适当的角度进行分隔的环状阀座,沿着该环状阀座的轴心方向从止回阀主体一体地突出形成有导引筒,使移动自如地收纳于该导引筒的内部的球阀体落座在前述环状阀座上,在前述导引筒的侧面形成有分隔了前述流出筒部的内端部的流出端口,其特征在于,使前述环状阀座相对于前述流入·流出筒部倾斜大致45度,并且使沿着该环状阀座的倾斜而形成为倾斜状的前述流出端口与前述流入·流出筒部的开口部位连通成不缩径端口的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回球阀,在横跨前述流出端口的位置上配置有使前述球阀体与流出端口隔开的隔开保持部。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止回球阀,在与导引筒垂直的方向上将前述流出端口的上方部分切口,使流出筒部的入口一侧开口为矩形形状。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回球阀,相对于前述流入·流出筒部的流入一侧·流出一侧的直径以大致2∶1的比例形成前述球阀体的直径。
10.一种使用止回球阀的排水控制装置,是沿水平方向配置在建筑物等的地下,至少设有一次侧流路、与该一次侧流路的端部一侧连接的止回球阀、及与止回球阀的二次侧连接的泵,并对从一次侧流到二次侧的生活排水等的排水进行控制的排水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止回球阀,在由流入筒部与流出筒部构成的主体内的大致中央位置上,形成有相对于前述流入·流出筒部倾斜大致45度地进行分隔的环状阀座,沿着该环状阀座的轴心方向从主体一体地突出形成有导引筒,使移动自如地收纳于该导引筒的内部的球阀体落座在前述环状阀座上,在前述导引筒的侧面形成有沿着环状阀座的倾斜而倾斜状地分割前述流出筒部的内端部的流出端口,使该流出端口与前述流入·流出筒部的开口部位连通成不缩径端口状态。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使用止回球阀的排水控制装置,在横跨前述止回球阀的流出端口的位置上,配置有使前述球阀体与流出端口隔开的隔开保持部。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使用止回球阀的排水控制装置,在与导引筒垂直的方向上将前述止回球阀的流出端口的上方部分切口,使流出筒部的入口侧开口为矩形形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的止回球阀,其能够一边可靠地防止逆流一边维持闭阀状态,即使配置在地下等节省空间的地方,也能够防止压力损失并确保规定的流量。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使用该止回球阀的排水控制装置,其能够组装在狭小的空间内,可以高精度地控制止回球阀的开闭状态。一种止回球阀,在由流入筒部与流出筒部构成的止回阀主体内的大致中央位置上,形成有以适当的角度进行分隔的环状阀座,沿着该环状阀座的轴心方向从止回阀主体一体地突出形成有导引筒,使移动自如地收纳在该导引筒的内部的球阀体落座在环状阀座上,在导引筒的侧面形成有分隔了流出筒部的内端部的流出端口,在横跨该流出端口的位置上配置有使球阀体与流出端口隔开的隔开保持部。
文档编号F16K15/04GK1590818SQ20041007486
公开日2005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8日
发明者渡边统, 清水昌宏 申请人:株式会社开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