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回油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52916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软回油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车配件,特别是一种软回油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回油管是金属的、刚性结构的曲形管或者说蛇形管,该种回油管的两端分别是连通的空心接头,空心接头也是金属的,空心接头的柄部与管体端部焊接在一起。这种回油管在实际使用中,两端的空心接头分别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和不同的朝向,所以在现有技术中设计为相应的曲形或蛇形金属刚性结构。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回油管全部采用金属材料,因而成本高;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回油管为刚性结构,因而装配不便,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回油管的管体一般为薄壁金属管,因而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采用柔性管体结构的软回油管,该软回油管既能够便利于装配,又不易损坏,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软回油管,包括管体和与管体两端连通的空心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柔性软管,该柔性软管的端部套入所述空心接头的柄部。
所述柔性软管的端部与所述空心接头的柄部相连接处均设置有紧箍件。
所述紧箍件采用金属材料。
所述柔性软管为聚氨酯软管。
所述聚氨酯软管为直形。
所述空心接头采用尼龙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由于本实用新型软回油管,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原有的金属刚性结构的曲形管体改变为柔性软管,使得软回油管具有自适用功能,即在使用中可以随意弯曲和扭转该柔性软管,以将两端的空心接头按照需要分别装配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和不同的朝向,从而可以有效保证本实用新型软回油管既能够便利于装配,又不易损坏,进而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由于柔性软管的端部与空心接头的柄部相连接处均设置有紧箍件,即在紧密套接的基础上再用紧箍件箍紧或扎紧或压紧或抱紧;这就充分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漏油,防止脱落。
由于紧箍件采用金属材料,即紧箍件为金属构件,这就便利于箍紧操作。
由于柔性软管为聚氨酯软管,这就充分利用了聚氨酯软管的特性耐压、耐腐蚀、耐油、耐老化和完全能够承受油路温度变化等。
由于空心接头采用尼龙材料,与现有技术中的金属构件相比,大大降低了成本,从根本上改变了现有技术中回油管的面貌。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列示如下1.空心接头;2.空心接头的柄部;3.紧箍件;4.聚氨酯软管;5.管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软回油管,包括管体5和与管体5两端连通的空心接头1,管体5为柔性软管,该柔性软管的端部套入所述空心接头的柄部2,柔性软管为聚氨酯软管4,聚氨酯软管4为直形或者为自然弯曲形,空心接头1采用尼龙材料,空心接头1也可以采用金属材料或其他耐油的有机材料,聚氨酯软管4的端部与空心接头的柄部2相连接处均设置有紧箍件3,紧箍件3为金属构件,在相连接处紧密套接的基础上再用紧箍件3箍紧或压紧或抱紧。由于本实用新型软回油管,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将原有的金属刚性结构的曲形管体改变为柔性软管,使得软回油管具有自适用功能,即在使用中可以随意弯曲和扭转该柔性软管,以将两端的空心接头按照需要分别装配在不同的空间位置和不同的朝向,从而可以有效保证本实用新型软回油管既能够便利于装配,又不易损坏,进而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由于柔性软管的端部与空心接头的柄部相连接处均设置有紧箍件,即在紧密套接的基础上再用紧箍件箍紧或扎紧或压紧或抱紧;这就充分保证了连接的可靠性,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漏油,防止脱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据本实用新型同样的发明创造原理,还可以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但是这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软回油管,包括管体和与管体两端连通的空心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柔性软管,该柔性软管的端部套入所述空心接头的柄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回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软管的端部与所述空心接头的柄部相连接处均设置有紧箍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回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紧箍件采用金属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回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软管为聚氨酯软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回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软管为直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回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接头采用尼龙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柔性管体结构的软回油管,该软回油管既能够便利于装配,又不易损坏,从而有利于降低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软回油管,包括管体和与管体两端连通的空心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为柔性软管,该柔性软管的端部套入所述空心接头的柄部;所述柔性软管的端部与所述空心接头的柄部相连接处均设置有紧箍件。
文档编号F16L33/20GK2689027SQ20042000396
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4日
发明者邓须柱 申请人:邓须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