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波纹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13779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差动波纹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管路阀门,特别是一种差动波纹阀。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控制管路中液体介质的通断和流量,通常采用阀门,如闸阀、截止阀等。闸阀开、闭是靠闸板的提升与落下来完成的,无论是手动或是电动其闸板与滑道产生摩擦,造成机械磨损,降低了阀的使用寿命。而采用螺纹开关结构的管道阀门,需设置盘根密封,但时常出现泄漏现象,降低了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当工程直径较大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会很困难。影响密封性能和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差动波纹阀,取消常规管道阀门螺纹开关结构和盘根密封,避免了泄漏现象的发生,使用安全可靠。阀门启闭操作简单、迅速、省力,主阀也可以直埋于地下。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壳体、两端接管、阀座,其特征是两端接管分别通过固定盲板连接左、右波纹管一端,左、右波纹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滑动盲板,在两个滑动盲板之间固定连接定距管,在定距管上固定连接可开启的阀门,阀门有锥型密封边,与阀座的锥型阀口密封配合,两个固定盲板的外缘分别固定连接导流筒,两滑动盲板滑动定位在两个导流筒上,连接左、右波纹管的固定盲板上及壳体上分别设有控制液压口。
本发明的优点是取消常规管道阀门螺纹开关结构和盘根密封,以液压为动力进行阀的开启与关闭,介质无泄漏,使用安全可靠。开、关运行平稳,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并可以实现远程控制。除具有开启、关闭的功能外,还具有流量调节作用。主阀也可以直埋于地下。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与液压控制管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见图1,本发明的具体结构如下两端接管1、21分别连接在壳体7的两端,壳体7上设置有控制液压口6,壳体7内连接带加强筋板11的阀座12,阀座12的阀口呈锥型口。左、右波纹管8、16的外端分别通过固定盲板5、19连接两端接管1、21,左、右波纹管8、1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滑动盲板10、15。在滑动盲板10、15之间固定连接定距管14,在定距管14上固定连接可开启的阀门13,阀门13有锥型密封边,与阀座12的锥型阀口密封配合。固定盲板5、19的外缘分别固定连接导流筒9、18,滑动盲板10在导流筒9内壁上滑动定位。滑动盲板15的外缘固定连接滑筒17,滑筒17滑动套装导流筒18上,以实现滑动定位。左、右波纹管外端的固定盲板5、19上分别连接引到两端接管外部的控制液压口3、20。壳体7与两端接管1、21的连接处焊有筋板2。
工作原理见图2,组装使用时,将本发明的控制液压口3、20、6与控制液压管路连接。打开阀门时,当三个控制液压口的管内介质压强达到0.3MPa以上,各阀门关闭时,打开阀门F4、F1、F5,此时左波纹管8内压强与大气相通为一个大气压,右波纹管8压强为介质的压强,两波纹管内出现压强差,产生一个向左的推力,使右波纹管拉长,左波纹管压缩,推动可开启的阀门13,当阀门13运动到定距管14的左端受到限位时,阀门完全打开。
关闭阀门时,关闭阀门F1、F4,打开阀门F2、F3、F5,此时右波纹管内压强与大气相通为一个大气压,左波纹管压强为介质的压强,两波纹管内出现压强差,产生一个向右的推力,使左波纹管拉长,右波纹管压缩,推动可开启的阀门13,将阀门关闭。
液压控制阀门其启闭可由5个(一般只动作3个)DN20的小阀完成,这5个小阀出厂时被集中安装在一个小箱中,小箱可在本发明的现场,也可以远离本发明。所以,本发明阀门启闭操作极其简单、迅速、省力。本发明也可以直埋于地下。
权利要求
1.一种差动波纹阀,它包括壳体、两端接管、阀座,其特征是两端接管分别通过固定盲板连接左、右波纹管一端,左、右波纹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滑动盲板,在两个滑动盲板之间固定连接定距管,在定距管上固定连接可开启的阀门,阀门有锥型密封边,与阀座的锥型阀口密封配合,两个固定盲板的外缘分别固定连接导流筒,两滑动盲板滑动定位在两个导流筒上,连接左、右波纹管的固定盲板上及壳体上分别设有控制液压口。
全文摘要
一种差动波纹阀,它包括壳体、两端接管、阀座,其特征是两端接管分别通过固定盲板连接左、右波纹管一端,左、右波纹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滑动盲板,在两个滑动盲板之间固定连接定距管,在定距管上固定连接可开启的阀门,两个固定盲板的外缘分别固定连接导流筒,两滑动盲板滑动定位在两个导流筒上,连接左、右波纹管的固定盲板上及壳体上分别设有控制液压口。本发明的优点是取消常规管道阀门螺纹开关结构和盘根密封,以液压为动力进行阀的开启与关闭,介质无泄漏,使用安全可靠。开、关运行平稳,操作简单,省时省力,并可以实现远程控制。除具有开启、关闭的功能外,还具有流量调节作用。主阀也可以直埋于地下。
文档编号F16K31/126GK101021272SQ20071000667
公开日2007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6日
发明者卢秉凯, 卢秉威 申请人:卢秉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