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盘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1611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盘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一种吸盘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能使吸盘在使用时, 更为美观的实用设计。
背景技术
吸盘支架组为一种车用辅助支撑架,对于一些不想破坏车内装饰的车主, 但又希望能方便地将各类电子产品固定于车内使用,提供了极为方便的解决 方法。该吸盘支架组主要是利用吸盘装置吸附于车上的玻璃处,再利用支架 连接于吸盘装置与电子产品固定座之间,让电子产品可轻松地固定于车内。 但从车外向车内观察,通过玻璃则清楚看见吸盘装置底部的形状,但吸盘装 置底部并不是非常美观。因为 一般吸盘装置的吸盘单元是由透明的材料所构 成,因此能够清楚看见吸盘单元与其他构件连接的形状,而该吸盘单元为了 增加强度本身也形成有许多突肋,综合而言,由吸盘单元底部察看时并不是 非常美观。在实际的使用上,吸盘支架组是由车内将吸盘装置吸附于挡风玻 璃上,虽在车内看不到吸盘单元底部的形状,但由车外向内察看时,则清楚 看见吸盘单元底部不美观的形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盘结构改良,以解决吸盘装置吸附于挡风玻璃时 吸盘单元底部不美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美观的吸盘结构改良,主要是在 吸盘单元底部的中心区域连接一饰板单元,以饰板单元遮蔽住吸盘单元底部 不美观的形状。而饰板单元外露的表面则形成着一图样,或者前述表面再粘 贴一辅助片。该辅助片为具有预设图形的贴纸或薄片。而该图样可为厂商的 商标、美丽图样、立体突起图样等。当吸盘单元吸附于车内玻璃时,由车外
观察仅能看见饰板单元所呈现的美丽图样。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用的吸盘结构改良,该饰板单元上 的图样都有一正确位置,可能会因吸盘单元使用时吸附位置的改变,而使得 饰板单元位置改变造成图样歪倾。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饰板单元虽结合于吸盘 单元底部,但仍然能够作旋转角度的调整,因此解决前述图样可能发生的歪 倾问题,让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更为实用。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一吸盘单元与一饰板单元所构成, 该饰板单元是结合于吸盘单元底部的中心区域附近,且两者并非完全固定, 该饰板单元可利用转动或取下旋转再重新置入的方式调整其角度。该饰板单 元的最大直径与厚度的尺寸都小于吸盘单元,且周围与吸盘单元底部圓周边 缘之间有一段距离。该饰板单元外露表面并形成着预设的图样。
本实用新型的吸盘单元吸附于玻璃或光滑面时,以吸盘单元圆周边缘紧 贴着玻璃表面,中心位置再以其他部件拉起,让吸盘单元中心区域与玻璃之 间产生空隙而形成负压,达到良好的固定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于吸盘单元 中心区域所结合的饰板单元,并不会影响到原本吸盘单元的吸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当吸盘单元吸附于车内玻 璃时,由车外观察仅能看见饰板单元所呈现的美丽图样。饰板单元在作旋转 角度的调整时,不会发生倾斜的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分解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饰板单元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剖面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分解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的分解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如下:
A吸盘装置1吸盘单元
11突出部11A突出部
12结合槽2底座单元
3扳动单元4饰板单元
41结合槽41A结合槽
42导槽43辅助槽
44上表面45下表面
46突出部5辅助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针对目前市面上吸盘支架组中的吸盘装置进行改良。
如图1所示,此类吸盘装置A通常包括一吸盘单元1、底座单元2及扳动单 元3,该吸盘单元1为圆板状具弹性的材料,底座单元2为一圓弧突起的盘体。 该扳动单元3则位于底座单元2顶部,内部设有相关的连动部件。当吸盘装 置A欲使用时,将吸盘单元1贴附于一光滑面,再扳动该扳动单元3,此时 底座单元2底部圓周将紧压于吸盘单元1圆周边缘顶面,并透过扳动单元3 内部的结构^f吏吸盘单元1的中心位置被4i起,让吸盘单元1中心区域与光滑 面之间产生空隙及形成负压,达到良好的吸附固定效果。此类吸盘装置有许 多不同的形式,前述实施例仅为其中一种。本实用新型主要改良之处为吸盘 单元1底部的结构,也可应用于市面上各种不同形式的吸盘装置。该吸盘单 元1顶部结构所配合的吸盘装置为相对的形状,与现有结构相同,因此本实 用新型在以下的描述中即不再对吸盘单元1顶部结构作详细的说明。
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一吸盘单元1及一饰 板单元4所构成。该饰板单元4是结合于吸盘单元1底部的中心区域附近, 能遮蔽着吸盘单元1底部不美观的形状。该饰板单元4的最大直径与厚度的 尺寸小于吸盘单元1,且周围与吸盘单元1底部圓周边缘之间仍有一賴J巨离。 该饰板单元4下表面44可预先形成一美丽图样。该图样的形成方式利用印刷技术涂布于下表面44;如图2所示,利用一辅助片5贴粘于饰板单元4的下 表面44,该辅助片5为具有预设的图样的薄片或贴纸,而贴纸所形成的图样 也不限平面状,为孩i突的立体造型。该饰4反单元4并非完全固定于吸盘单元1 处,该饰板单元4利用转动或取下旋转再重新置入的方式,改变饰板单元4 位于吸盘单元1上的角度位置。因此当吸盘单元1在使用时,如果发现饰板 单元2所形成的图样并不是在正确角度时,例如歪斜,则可取下吸盘单元1 再调整饰板单元2的位置。让吸盘单元1吸附于车内玻璃时,在车外观察吸 盘单元1中心区域仅呈现饰板单元4表面的美丽图样。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该吸盘单元1为圓盘状的弹性材料并包括 一突出部ll。该突出部11位于吸盘单元1底部的中心区域,并突出于吸盘单 元1的底部。该突出部11形状似一圓锥体,与吸盘单元1相接处的外径较小 并由此向外增加。该饰板单元4为一似圆板状并包括一结合槽41。该结合槽 41位于饰板单元4的中心区域,形状为一贯穿的圆锥孔,大小对应于前述突 出部11。因此当突出部11卡置于结合槽41内时,该饰板单元1则位于吸盘 单元2底部位置且能转动但不会轻易脱离。
如图4所示,该饰板单元4为了方便组装于吸盘单元1处,该饰板单元4 进一步包括一导槽42与一辅助槽43。该导槽42是以径向形成于饰板单元4 的上表面45,并与结合槽41相连通。该导槽42与结合槽41相接位置的槽宽 小于结合槽41的最小外径。该辅助槽43位于导槽42内,为贯穿饰板单元4 本体的槽孔,并与结合槽41相连通。使得饰板单元4能具有轻微向外扩开的 弹性。因此使该突出部11能经导槽42而更容易地置入结合槽41内。
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示意图,当吸盘装置A在使用时,该吸盘单 元1将因板动单元3的连动机构使中心区域升起。而该饰板单元4虽设置于 吸盘单元1底部的中心区域,但并不会影响到原本吸盘单元1的吸附效果。 该饰板单元4则利用表面所形成的图样,使吸盘单元1吸附于车内玻璃时, 在车外仅能看到饰板单元4所呈现的美丽图样。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图,在本实施例中主要是改变该突出 部11A与结合槽41A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该突出部IIA为一多边形,并突出于吸盘单元l的底面。而该结合槽41A则为贯穿的多边形槽孔,形状并对 应突出部11A。该突出部11A的尺寸则略为大于结合槽41A的尺寸。当使用 时,该突出部11A卡置于结合槽41A内时,则固定饰板单元4与吸盘单元1 的相对位置。而该饰板单元4欲调整角度时,则从吸盘单元l取下后,转动 一适当角度再使突出部11A重新置入结合槽41A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突出 部不仅能为圆锥形,也能够是其他形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吸盘单元形成一突出部,而饰板单元形 成一结合槽,使饰板单元结合于吸盘单元底部。但并不以此为限,图7为本 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例图。在本实施例中在该吸盘单元1底部中心区域形 成一凹陷的结合槽12,而在饰板单元4则进一步包括一突出部46。该突出部 46是向上突出的饰板单元4顶部,位置与形状对应于结合槽12。组装时该突 出部46则置于结合槽12内,使饰板单元4与吸盘单元2两者能结合在一起, 但该饰板单元4仍然能够转动。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 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吸盘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吸盘单元,为圆盘状;一饰板单元,结合于所述吸盘单元的底部中心区域,但饰板单元与吸盘单元两者并非完全固定,所述饰板单元能作旋转角度的调整,所述饰板单元最大直径与厚度的尺寸都小于吸盘单元,且周围与吸盘单元底部圆周边缘之间有一段距离。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吸盘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饰板单元的下表 面形成一预设的图样。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吸盘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饰板单元的下表 面处粘贴一辅助片,所述辅助片为有预^:图样的薄片或贴纸。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吸盘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饰板单元在所述 吸盘单元底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吸盘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单元包括一 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位于吸盘单元底部中心区域,并突出于吸盘单元的底面, 而所述饰板单元则包括一结合槽,所述结合槽位于饰板单元的中心区域并能 使所述突出部卡设于内部,使饰板单元位于吸盘单元的底部中心区域。
6、 如权利要求6所述吸盘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形状为一 圓锥体,与吸盘单元相接处的外径较小并由此向外增加,而所述饰板单元的结合槽也为圓锥状,并对应所述突出部的形状,当突出部置于结合槽内时, 所述饰板单元则能在吸盘单元底部转动但不会轻易脱离。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吸盘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饰板单元进一步 包括有一导槽与一辅助槽,所述导槽是径向形成于饰板单元的上表面,并与结合槽相连,所述导槽与结合槽相接位置的槽宽小于结合槽的最小外径,所 述辅助槽位于导槽内,为贯穿饰板单元本体的槽孔,并与结合槽相连通,使 得饰板单元具有轻微向外扩开的弹性。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吸盘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单元的突出 部形状为多边形,而饰板单元的结合槽也为多边形,所述突出部与结合槽的形状为相互对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吸盘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单元包括一 结合槽,所述结合槽为凹陷的槽且位于吸盘单元底部中心区域,而所述饰板 单元则包括一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突出于饰板单元的中心区域,组装时所述 突出部卡设于结合槽内部,使饰板单元位于吸盘单元的底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吸盘结构改良,主要包括一吸盘单元与一饰板单元,该饰板单元结合于吸盘单元底部的中心区域附近,且两者并非完全固定,该饰板单元利用转动方式调整其角度,而该饰板单元外表面形成一预设的图样;本实用新型饰板单元遮蔽吸盘单元底部不美观的形状,在吸盘单元吸附时,使饰板单元表面呈现出美丽的图样。
文档编号F16B47/00GK201065883SQ20072014781
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31日
发明者范裕雄 申请人:范裕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