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曳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7363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的曳引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制动装置的电梯的曳引机。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制动装置配置于与驱动绳轮形成为一体的碗状体的内 部的电梯用曳引机。在制动装置中,通过制动臂转动来使制动片与碗状 体接触和分离。电枢安装于制动臂。在碗状体内配置有制动弹簧,其 向使制动片与碗状体接触的方向对制动臂施力;以及电磁铁,其抵抗制 动弹簧的作用力,使电枢向使制动片离开碗状体的方向移位。
通过制动片与碗状体的接触,来对碗状体的旋转进行制动。通过使 制动片离开碗状体,施加于碗状体的制动力被解除。电磁铁安装于支撑 板,该支撑板设置于支撑碗状体的基体(参照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l:日本特许第3537348号公报
在如上所述的现有的电梯用曳引机中,由于在电磁铁和电枢的周围 配置有磁性体(例如支撑板和碗状体等),所以由电磁铁产生的磁通的一 部分从电枢向周围的磁性体泄漏。因此,穿过位于电磁铁和电枢之间的 间隙的磁通减少,电磁铁对电枢的吸引力会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 能够抑制电磁铁的吸引力降低的电梯的曳引机。
本发明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包括旋转体,其能够以轴线为中心旋 转,并且具有绳轮部,悬吊轿厢的主绳索绕挂于该绳轮部;以及制动装 置,其具有制动体、可动体、施力体和电磁铁,其中,制动体能够在与
旋转体接触和分离的方向移位,制动体设置于可动体,并且可动体与制
4动体一起移位,施力体向使制动体与旋转体接触的方向对可动体施力, 电磁铁包含环状的电磁线圈和设置有电磁线圈的磁场部件,电磁铁通过 向电磁线圈供电来产生抵抗施力体的作用力的电磁吸引力,从而使可动 体向使制动体离开旋转体的方向移位,磁场部件具有内极部和外极部, 内极部在电磁线圈的内侧通过,外极部与内极部连续,并且配置于电磁 线圈的外侧,在内极部设置有内极对置面,该内极对置面与可动体对置, 并且以预定的磁通量达到磁饱和,在外极部设置有外极对置面,该外极 对置面与可动体对置,并且该外极对置面达到磁饱和的磁通量比内极对 置面达到磁饱和的磁通量要少,可动体以及磁场部件与漏磁部件对置, 该漏磁部件使磁通避开外极对置面地在可动体和外极部之间穿过。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电梯的曳引机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图2中的电磁铁、可动件以及漏磁部件的位置关系的剖 视图。
图4是沿着图3中的IV —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4中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的纵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6中的电梯的曳引机的主视图。
图8是沿着图7中的vni—vni线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的纵剖视图。
图IO是表示图9中的曳引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的纵剖视图。 此外,图2是表示图1中的电梯的曳引机的主视图。另外,图2是表示卸下了盖31的一部分的状态下的曳引机的主视图。在图中,设置在井道
内的壳体l具有设置有开放部2a的壳部2;以及支撑壳部2的脚部3。 脚部3通过螺栓4固定在井道内。壳体l由磁性体(例如铁等)构成。
壳部2通过开放部2a向壳部2的厚度方向开放。此外,壳部2配置 成使壳部2的厚度方向水平。壳部2的厚度方向的尺寸比壳部2的径向 的尺寸要小。在壳部2内固定有沿壳部2的厚度方向配置的主轴5。
在壳部2内设置有能够以主轴5为中心旋转的旋转体6;使旋转 体6旋转的电动机7 (图1);以及对旋转体6的旋转进行制动的制动装 置8。
旋转体6经轴承9设置于主轴5。此外,旋转体6具有圆板状的
绳轮部10;内径比绳轮部10的外径要大的筒状部11;以及连接绳轮部
10和筒状部11之间的连接部12。由此,旋转体6的形状形成为碗状。 绳轮部10、筒状部11以及连接部12是一体成形而成的磁性体。
在绳轮部10的外周部绕挂有悬吊轿厢和对重(未图示)的多条主绳 索13 (图l)。轿厢和对重通过旋转体6的旋转在井道内升降。
筒状部11位于比绳轮部10更靠近开放部2a的位置。此外,筒状部 11的中心轴线与主轴5的轴线同轴。
电动机7是配置在旋转体6的外周面与壳部2的内周面之间的环状 的电动机。此外,电动机7具有定子14,其固定于壳部2的内周面; 以及转子15,其固定于筒状部11的外周面,并与定子14对置。
于定子14设置有定子线圈。通过向定子线圈供电,转子15受到旋 转力。旋转体6借助于转子15的旋转力而旋转。
制动装置8配置于筒状部11的内侧。对开放部2a的中央部分进行 封闭的制动支撑板16通过螺栓17固定于壳部2。制动装置8安装于制动 支撑板16从而被支撑。制动支撑板16由磁性体(例如铁等)构成。
此外,制动装置8具有制动靴(制动体)18,其能够在与筒状部 11的内周面接触和分离的方向移位;可动体19,制动靴18设置于可动 体19,并且可动体19与制动靴18—起移位;制动弹簧(施力体)20, 其向使制动靴18与筒状部11的内周面接触的方向对可动体19施力;以
6及电磁铁21,其抵抗制动弹簧20的作用力使可动体19向使制动靴18离
开筒状部11的内周面的方向移位。
可动体19具有制动臂23,其能够以设置于制动支撑板16的支撑 销22为中心转动;以及可动件24,其设置于制动臂23,并与电磁铁21 对置。可动体19和支撑销22由磁性体(例如铁等)构成。
制动臂23的一端部安装于支撑销22。可动件24通过螺栓25紧固 于制动臂23的中间部。制动靴18设置于制动臂23的位于支撑销22和 可动件24之间的部分。当制动臂23向使制动靴1S与筒状部11的内周 面接触的方向转动时,可动件24向离开电磁铁21的方向移位。
制动弹簧20连接在固定于制动支撑板16的固定部件26 (图2)和 制动臂23的另一端部之间。此外,制动弹簧20在固定部件26和制动臂 23之间被压縮。制动臂23借助于制动弹簧20的弹性恢复力而被向使制 动靴18与筒状部11的内周面接触的方向施力。
电磁铁21通过螺栓27固定于制动支撑板16。此外,电磁铁21具 有环状的电磁线圈28和设置有电磁线圈28的磁场部件29 (图1)。磁场 部件29由磁性体(例如铁等)构成。通过向电磁线圈28供电,电磁铁 21产生吸引可动件24的电磁吸引力。另外,在图1中,磁场部件29的 外形线(虚线)与可动件24的外形线(实线)重合。
通过电磁铁21的电磁吸引力,可动件24抵抗制动弹簧20的作用力 而向靠近电磁铁21的方向移位。通过可动件24向靠近电磁铁21的方向 的移位,制动靴18向离开筒状部11的内周面的方向移位。
在绳轮部10的侧面设置有从绳轮部10向电磁铁21凸出的漏磁部件 (凸出部)30。漏磁部件30由磁性体(例如铁等)构成。漏磁部件30 的形状是以主轴5的轴线为中心的环状。漏磁部件30与旋转体6 —体成 形。此外,漏磁部件30隔开预定的间隙分别与可动件24和磁场部件29 对置。
-对盖31通过螺栓32安装于壳部2,这一对盖31夹着制动支撑板 16地将开放部2a封闭起来。盖31覆盖制动装置8。此外,盖31由磁性 体(例如铁等)构成。另外,支撑旋转体6、电动机7以及制动装置8的支撑体具有壳体1和制动支撑板16。
图3是表示图2中的电磁铁21、可动件24以及漏磁部件30的位置 关系的剖视图。此外,图4是沿着图3中的IV—IV线的剖视图。另外, 图5是沿着图4中的V—V线的剖视图。在图中,在与可动件24的移位 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漏磁部件30与可动件24和磁场部件29分别对置。 可动件24和磁场部件29各自与漏磁部件30之间的间隙尺寸比可动件24 与电磁铁21之间的间隙尺寸的最大值要大。作为可动件24和磁场部件 29各自与漏磁部件30之间的间隙尺寸,优选为不超过5mm的程度。
磁场部件29具有内极部33,其在电磁线圈28的内侧通过;和外 极部34,其与内极部33连续,并且配置于电磁线圈28的外侧。在该示 例中,外极部34具有基部34a和一对对置部34b,这一对对置部34b从 基部34a的两端部向可动件24凸出,并且夹持电磁线圈28。内极部33 通过在各对置部34b之间从基部34a的中间部向可动件24凸出,从而在 电磁铁28的内侧穿过。
在内极部33设置有与可动件24对置的内极对置面35 。在各对置部 34b设置有与可动件24对置的外极对置面36。内极对置面35设定成 达到磁饱和的磁通量比外极对置面36达到磁饱和的磁通量要多。即,在 内极部33设置有以预定的磁通量而达到磁饱和的内极对置面35,在外极 部34设置有达到磁饱和的磁通量比内极对置面35达到磁饱和的磁通量 要少的外极对置面36。在该示例中,内极对置面35的面积比各对置部 34b的外极对置面36的总面积要大。
磁通穿过内极对置面35与可动件24之间、以及各外极对置面36与 可动件24之间,由此产生吸引可动件24的电磁吸引力。在各外极对置 面36未达到磁饱和时,穿过内极对置面35的磁通主要经可动件24而穿 过外极对置面36。即,各外极对置面36未达到磁饱和时的磁通主要穿过 第一磁路,该第一磁路是从内极部33依次穿过内极对置面35、可动件 24、外极对置面36、对置部34b以及基部34a并返回内极部33的磁路。 因此,穿过各外极对置面36的磁通的磁通量4 2的总量与穿过内极对置 面35的磁通的磁通量4> 1大致相同。当向电磁线圈28的供电量增加时,穿过内极对置面35的磁通量小l 以及穿过各外极对置面36的磁通量4> 2都增加,并且各外极对置面36率 先达到磁饱和。
当向电磁线圈28的供电量进一步增加时,穿过内极对置面35的磁 通量小l增加,但是穿过各外极对置面36的磁通量小2的增加因磁饱和 而被抑制。因此,来自内极对置面35的磁通的一部分避开各外极对置面 36地从可动件24向外极部34穿过漏磁部件30。 g卩,漏磁部件30是磁 性体,其使磁通避开各外极对置面36地在可动件24和外极部34之间穿 过。另外,各外极对置面36达到磁饱和时的磁通的一部分所穿过的磁路 形成为第二磁路,该第二磁路是从内极部33依次穿过内极对置面35、可 动件24、漏磁部件30以及外极部34并返回内极部33的磁路。
当向电磁线圈28的供电量进一步增加时,各外极对置面36维持磁 饱和的状态,并且穿过内极对置面35的磁通量4) 1和穿过漏磁部件30的 磁通量々3都增加,从而内极对置面35达到磁饱和。由此,对于内极对 置面35和各外极对置面36,都有磁通穿过直到达到磁饱和为止。另外, 可动件24形成为这样的形状在内极对置面35达到磁饱和之前可动件 24不会达到磁饱和。
接下来,对动作进行说明。当轿厢和对重在井道内停止时,停止向 定子14和电磁线圈28供电。此时,制动靴18借助于制动弹簧20的作 用力而压靠于筒状部11的内周面。由此,将制动力施加于旋转体6,阻 止了旋转体6的旋转。
当轿厢和对重移动时,向定子14和电磁线圈28进行供电。由此, 将旋转力施加于旋转体6。此外,从电磁铁21产生了电磁吸引力,抵抗 制动弹簧20的作用力,可动件24向靠近电磁铁21的方向移位。制动臂 23通过可动件24的移位而转动,从而制动靴18从筒状部11的内周面离 开。由此,旋转体6的旋转的阻止被解除,旋转体6旋转。
在这样的电梯的曳引机中,以预定的磁通量而达到磁饱和的内极对 置面35设置于内极部33,达到磁饱和的磁通量比内极对置面35达到磁 饱和的磁通量要少的外极对置面36设置于外极部34,使磁通避开各外极对置面36地在可动件24和外极部34之间穿过的漏磁部件30与可动件 24和磁场部件29对置,因此,即使在外极对置面36达到了磁饱和的状 态下,也能够使磁通经漏磁部件30在可动件24和外极部34之间穿过。 由此,能够在外极对置面36处于磁饱和的状态下使穿过内极对置面35 的磁通量增加,能够抑制电磁铁21所产生的电磁吸引力的降低。
艮口,例如在穿过内极对置面35的磁通的一部分经可动件24向旋转 体6漏出的情况下,穿过外极对置面36的磁通量比内极对置面35的磁 通量要少。因此,在内极对置面35和外极对置面36的达到磁饱和的磁 通量相同的情况下,只要磁通的一部分漏出,则即使内极对置面35达到 磁饱和,外极对置面36也不会达到磁饱和。因此,无法使电磁吸引力接 近电磁铁21的吸引能力的最大值,电磁铁21的电磁吸引力降低。与此 相对,在本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中,由于能够使内极对置面35 和外极对置面36都达到磁饱和,所以能够使电磁吸引力接近电磁铁21 的吸引能力的最大值,能够抑制电磁吸引力的降低。
此外,由于能够使从可动件24漏出的磁通穿过漏磁部件30,所以 能够减少例如穿过制动臂23和支撑销22之间的磁通量。由此,能够防 止制动臂23和支撑销22之间的吸引力的增大,能够减小制动臂23相对 于支撑销22的滑动阻力。因此,能够实现制动装置8的动作的顺畅化。
此外,由于漏磁部件30是从旋转体6向电磁铁21凸出的凸出部, 所以能够将漏磁部件30容易地配置于预定的位置。另外,通过使漏磁部 件30与旋转体6—体成形,能够防止部件个数的增加,能够形成为简单 的结构。
实施方式2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的纵剖视图。 此外,图7是表示图6中的电梯的曳引机的主视图。在图中,于盖31设 置有与可动件24和磁场部件29分别对置的多个漏磁部件41。漏磁部件 41是板状的磁性体,其使磁通避开各外极对置面36地在可动件24和外 极部34之间穿过。漏磁部件41配置于盖31与制动装置8之间。另夕卜, 制动支撑板16也与磁场部件29对置。
10图8是沿着图7中的Vm—VIII线的剖视图。在图中,可动件24和 磁场部件29分别与各漏磁部件41之间的间隙尺寸比电磁铁21与可动件 24之间的间隙尺寸的最大值要大。作为可动件24和磁场部件29分别与 各漏磁部件41之间的间隙尺寸,优选为不超过5mm的程度。
当向电磁线圈28的供电量增加从而各外极对置面36达到磁饱和时, 即使向电磁线圈28的供电量进一步增加,穿过各外极对置面36的磁通 量的增加也被抑制。因此,如果在各外极对置面36达到磁饱和时增加向 电磁线圈28的供电量,则来自内极对置面35的磁通的一部分避开各外 极对置面36而穿过漏磁部件41。即,在外极对置面36达到磁饱和时, 来自内极对置面35的磁通的一部分主要穿过第二磁路,该第二磁路是从 内极部33依次穿过内极对置面35、可动件24、漏磁部件41以及外极部 34并返回内极部33的磁路。另外,由于制动支撑板16与磁场部件29对 置,所以来自内极对置面35的磁通的一部分也穿过这样的磁路从内极 部33依次穿过内极对置面35、可动件24、漏磁部件41、制动支撑板16 以及外极部34并返回内极部33。
当向电磁线圈28的供电量进一歩增加时,穿过内极对置面35的磁 通量以及穿过漏磁部件41的磁通量4 3增加,内极对置面35也达到磁饱 和。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l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的曳引机中,由于漏磁部件41设置于覆盖制动装置8 的盖31,所以能够有效地利用壳部2内的空间地将漏磁部件41配置于预 定的位置。
实施方式3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的纵剖视图。 此外,图10是表示图9中的曳引机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在图中,壳体 1具有壳部51和支撑壳部51的脚部3。
壳部51配置成使壳部51的厚度方向水平。壳部51的厚度方向的尺 寸比壳部51的径向的尺寸要小。于壳部51设置有制动器收容部51a, 其向壳部51的厚度方向开放;以及电动机收容槽51b,其向与制动器收 容部51a相反的方向开放,并且将制动器收容部51a的周围包围起来。主轴5沿着壳部51的厚度方向配置。此外,主轴5向壳部51外凸 出。旋转体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主轴5。
在电动机收容槽51b内,配置有电动机7并且插入有旋转体6的筒 状部ll。电动机7的定子14设置于电动机收容槽51b的内周面,电动机 7的转子15设置于筒状部11的外周面。
在壳部51设置有向制动器收容部51a内凸出的漏磁部件52。漏磁部 件52是磁性体,其使磁通避开各外极对置面36地在可动件24和外极部 34之间穿过。漏磁部件52与壳部51—体成形。在制动器收容部51a内 配置有制动装置8。
漏磁部件52与电磁铁21和可动件24分别对置。漏磁部件52与电 磁铁21接触,并且隔开预定间隔地与可动件24对置。电磁铁21在夹持 于制动支撑板16和漏磁部件52之间的状态下通过螺栓27被紧固起来。 可动件24和漏磁部件52之间的间隙尺寸比电磁铁21和可动件24之间 的间隙尺寸的最大值要大。作为可动件24和漏磁部件52之间的间隙尺 寸,优选为不超过5mm的程度。
另外,在壳部51的外周部设置有封闭电动机收容槽51b的电动机盖 53。此外,在壳部51设置有开口部(未图示),使制动靴18穿过该开口 部,以使得制动器收容部51a内的制动靴18能够与筒状部11的内周面 接触和分离。
当向电磁线圈28的供电量增加从而各外极对置面36达到磁饱和时, 即使向电磁线圈28的供电量进一步增加,穿过各外极对置面36的磁通 量的增加也被抑制。因此,如果在各外极对置面36达到磁饱和时增加向 电磁线圈38的供电量,则来自内极对置面35的磁通的一部分避开各外 极对置面36而穿过漏磁部件52。即,在外极对置面36达到磁饱和时, 来自内极对置面35的磁通的一部分穿过第二磁路,该第二磁路是从内极 部33依次穿过内极对置面35、可动件24、漏磁部件52以及外极部34 并返回内极部33的磁路。
当向电磁线圈28的供电量进一步增加时,穿过内极对置面35的磁 通量以及穿过漏磁部件52的磁通量4)3增力口,从而内极对置面35也达到磁饱和。其它的结构与实施方式l相同。
在这样的电梯的曳引机中,由于漏磁部件52设置于壳部51,所以
能够将漏磁部件52容易地配置于预定的位置。此外,由于漏磁部件52 与壳部51 —体成形,所以能够实现部件个数的减少。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漏磁部件52设置于壳部51,但是也可以将 实施方式2的结构组合于该实施方式3中。即,将漏磁部件52设置于壳 部,并且将漏磁部件41设置于盖31。
此外,在实施方式1和2中,在可动件24和磁场部件29各自与漏 磁部件之间夹有间隙,但是也可以使可动件24和磁场部件29中的磁场 部件29与漏磁部件接触。
1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上述电梯的曳引机包括旋转体,其能够以轴线为中心旋转,并且具有绳轮部,悬吊轿厢的主绳索绕挂于该绳轮部;以及制动装置,其具有制动体、可动体、施力体和电磁铁,其中,上述制动体能够在与上述旋转体接触和分离的方向移位,上述制动体设置于上述可动体,并且上述可动体与上述制动体一起移位,上述施力体向使上述制动体与上述旋转体接触的方向对上述可动体施力,上述电磁铁包含环状的电磁线圈和设置有上述电磁线圈的磁场部件,上述电磁铁通过向上述电磁线圈供电来产生抵抗上述施力体的作用力的电磁吸引力,从而使上述可动体向使上述制动体离开上述旋转体的方向移位,上述磁场部件具有内极部和外极部,上述内极部在上述电磁线圈的内侧通过,上述外极部与上述内极部连续,并且配置于上述电磁线圈的外侧,在上述内极部设置有内极对置面,该内极对置面与上述可动体对置,并且以预定的磁通量达到磁饱和,在上述外极部设置有外极对置面,该外极对置面与上述可动体对置,并且该外极对置面达到磁饱和的磁通量比上述内极对置面达到磁饱和的磁通量要少,上述可动体以及上述磁场部件与漏磁部件对置,该漏磁部件使磁通避开上述外极对置面地在上述可动体和上述外极部之间穿过。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漏磁部件是从上述旋转体向上述电磁铁凸出的凸出部。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梯的曳引机还具有支撑上述旋转体和上述制动装置的支撑体,上述漏磁部件设置于上述支撑体。
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梯的曳引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梯的曳引机还具有支撑上述旋转体和上述制动装置的支撑于上述支撑体设置有覆盖上述制动装置的制动器盖, 上述漏磁部件设置于上述制动器盖。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的曳引机。在电梯的曳引机中,通过制动装置对旋转体进行制动。制动装置具有制动体、可动体、施力体和电磁铁,其中,制动体能够在与旋转体接触和分离的方向移位,可动体与制动体一起移位,施力体向使制动体与旋转体接触的方向对可动体施力,电磁铁包含环状的电磁线圈和设置有电磁线圈的磁场部件,该电磁铁通过向电磁线圈供电,来使可动体向使制动体离开旋转体的方向移位。磁场部件具有内极部和外极部,内极部穿过电磁线圈的内侧,外极部与内极部连续并且配置于电磁线圈的外侧。在内极部和外极部设置有分别与可动体对置的内极对置面和外极对置面。外极对置面达到磁饱和的磁通量比内极对置面达到磁饱和的磁通量要少。漏磁部件与可动体以及磁场部件对置,该漏磁部件使磁通避开外极对置面地穿过可动体和外极部之间。
文档编号F16D65/28GK101688577SQ20078005361
公开日2010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4日
发明者冈田大辅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