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铝制散热片的密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06522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压铸铝制散热片的密封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铸铝制散热片的密封机构
(二)
背景技术
散热器由若干片压铸铝制散热片组成,每片散热片包括主体,主体 内设有横向的高温汽体或高温液体通道,高温汽体或高温液体通道的两 端与纵向的管状接口连接,各片散热片叠加,在管状接口处连通并连成 一体。现有技术中的散热器在散热片与散热片之间是平面连接,即管状 接口的两个端面是平面, 一片散热片的一端与另一片散热片的一端平置 一片纸质的密封环片,再将相邻的两片散热片压紧、密封。其还存在的 缺点是由于散热片与散热片之间是平面连接,因此不易达到密封,要 达到密封在装配上要求比较高;另外,纸质的密封换片也容易产生渗漏。
(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散热片为达到组装时的密封装配要求较高的不足,本 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要求较低、装配简单的压铸铝制散热片的密封机 构,在组装散热器时较易达到密封。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压铸铝制散热片 的密封机构,包括用于连通各片散热器的管状接口,所述管状接口的 管壁的两个端面上均设有一圈凹环,所述的凹环内设有弹性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的弹性密封圈为硅橡胶。
使用本实用新型组装散热器时,与现有的散热片一样,各片散热 片叠加,在管状接口处连通并连成一体。以三片散热片为例第一散
热片的管状接口的下端面的凹环内设置弹性密封圈,第二散热片的管 状接口的上端与第一散热片的管状接口的下端面接合,使弹性密封圈 位于第一散热片的管状接口的下端面的凹环和第二散热片的管状接口 的上端面的凹环内,由弹性密封圈执行密封功能;第二散热片的管状 接口的下端面的凹环内设置弹性密封圈,第三散热片的管状接口的上 端与第二散热片的管状接口的下端面接合,使弹性密封圈位于第二散 热片的管状接口的下端面的凹环和第三散热片的管状接口的上端面的
凹环内,由弹性密封圈执行密封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在管状接头的两个端面上设置凹环, 并在凹环内设置弹性密封圈,由具有弹性的弹性密封圈执行密封功能, 较之平面密封来说更易实现雅阁密封,因此在组装散热器时装配较简单, 装配的要求也不高。2.采用硅橡胶密封圈,密封性能更加好,使用寿命 更长。


图l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压铸铝制散热片组装为散热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 一种压铸铝制散热片的密封机构,包括用于连通各片 散热器的管状接口 1,所述管状接口 1的管壁的两个端面上均设有一
圈凹环,所述的凹环内设有弹性密封圈2。所述的弹性密封圈2为硅橡胶。
参照图2,使用本实用新型组装散热器时,与现有的散热片一样,
各片散热片叠加,在管状接口处连通并连成一体。以三片散热片为例: 第一散热片3的管状接口 1的下端面的凹环内设置弹性密封圈,第二 散热片4的管状接口 1的上端与第一散热片3的管状接口 1的下端面 接合,使弹性密封圈位于第一散热片3的管状接口的下端面的凹环和
第二散热片4的管状接口的上端面的凹环内,由弹性密封圈执行密封 功能;第二散热片4的管状接口1的下端面的凹环内设置弹性密封圈, 第三散热片5的管状接口 1的上端与第二散热片4的管状接口 1的下 端面接合,使弹性密封圈位于第二散热片4的管状接口 1的下端面的 凹环和第三散热片5的管状接口 1的上端面的凹环内,由弹性密封圈 执行密封功能。
权利要求1.一种压铸铝制散热片的密封机构,包括用于连通各片散热器的管状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接口的管壁的两个端面上均设有一圈凹环,所述的凹环内设有弹性密封圈。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铝制散热片的密封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弹性密封圈为硅橡胶。
专利摘要一种压铸铝制散热片的密封机构,包括用于连通各片散热器的管状接口,所述管状接口的管壁的两个端面上均设有一圈凹环,所述的凹环内设有弹性密封圈,所述的弹性密封圈为硅橡胶。使用本实用新型组装散热器时,与现有的散热片一样,各片散热片叠加,在管状接口处连通并连成一体。在管状接头的两个端面上设置凹环,并在凹环内设置弹性密封圈,由具有弹性的弹性密封圈执行密封功能,较之平面密封来说更易实现雅阁密封,因此在组装散热器时装配较简单,装配的要求也不高;采用硅橡胶密封圈,密封性能更加好,使用寿命更长。
文档编号F16L17/00GK201177118SQ20082008561
公开日2009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8日
发明者方建静 申请人:方建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