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横向梯次抬压型,扛杆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38863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同步横向梯次抬压型,扛杆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同步横向梯次抬压型,扛杆动力装置同步横向梯次抬压型,扛杆动力装置(属机械动力类)该发明通过同步横向梯次抬压,阶梯式抬高第一,二,三,和重力势能杆轴心部的高度。改变了常规杠杆省力不省功的规律。该发明的具体结构是一左右对称式抬压结构。该发明的左右两部均由对称、对等、对数、的杠杆组成,再由数根曲线连杆,将左右 两部的杠杆相互连接(见附图3的27、28)。二动力杆两个2立杆相对固于1底之上,两个3轴承分别固于左右两个5动力杆的动、阻臂 之间(动力杆动力臂杆倍于阻力臂),两个动力杆的动力臂尾端的均固有甲5弹簧。两个4 轴承连杆穿过左右两个3轴承后,其一端固于两个2立杆的顶端,其另一端固于左阻5和右 阻5杠杆的动、阻臂之间(其动力臂倍于阻力臂),左阻5、右阻5杠杆的阻力臂前端,均固 有阻5轴承(简称阻5轴),两个阻5连杆(简称阻5连),分别穿过两个阻5轴,并压于左 右两部的第二高度杆和重力势能杆的动力臂之上,6曲线连杆其一端穿过左阻5后,再固于 左动力杆,另一端穿过右阻5,再固于右动力杆的阻力臂前端(见附

图1)。三传力杆左7、右7两个立杆位于两个2立杆之后,并固于1底座之上,8轴承连杆穿过呈
_状的29传力杆中央后,其两端分别固于左右7立杆的顶端(该立杆的顶端低于2
立杆和12立杆的顶端)。传力杆的前后端均固有9轴承,10轴承连杆穿过固于传力杆前端 的9轴承,压于左右两部的左阻5和右阻5的动力的尾端和左右动力杆的阻力臂的前端。 11轴承连杆穿过固于传力杆尾端的9轴承后,压于左右两部的第一、第三高度杆的动力臂 的尾端。四第一高度杆两个12立杆位于7立杆之后,并固于1底座之上,两个13轴承分别固于2个12的 顶端,14轴承连杆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13轴承后,再固于左右两个15第一高度杆的动、阻 臂之间,其两个阻力臂的前端,分别固有16轴承,17轴承连杆的两端分别穿过左右两个16 轴承后,再固于左右两个18第二高度杆的动、阻臂之间。五第二高度杆左右两个第二高度杆的阻力臂前端,分别固着两个19轴承,两个20轴承连杆分别 穿过左右两个19轴承后,再固于左右两部的两个21第三高度杆的动、阻臂之间。六第三高度杆两个22轴承,分别固于左右两部两个21的第三高度杆阻力臂的前端,两个23轴 承连杆,分别穿过两个22后,再分别固于左右两部的两个24重力势能杆的动、阻臂之间。七重力势能杆两个25撞击杆,分别固于左右两部的重力势能杆的阻力臂的前端。两个26重球, 分别固于两个25撞击杆之上,两个撞击杆之下是两个甲5弹簧。
4个曲线连杆(编号为27、28的见附图3),像6连杆那样将左右两部的动力杆和 第一、第二、第三、重力势能杆,连为一有机的整体。两个30传输装置连于左右两个动力杆 的动力臂之上,将增值的势能向外传输。 该发明的基本原理是一、通过动力杆(含左阻5、右阻5)和第一高度杆的两次力 矩放大,获得了力矩的倍增。二、通过对第一、二、三和重力势能杆的同步横向梯次抬压,阶 梯式抬高了重力势能杆轴心底部的高度,创造了机械运动的新规律。附图1是该装置左右两部连接后,整体俯视图,附图2是传力杆和曲线连杆和第一 高度杆的侧面图。附图3是第一、第二、第三和重力势能通杆的横向梯次抬压的侧面示意 图。
权利要求
2、7、12立杆呈纵向非直线排到,固于1底座之上。两个动力杆固于两个2立杆之上,再通过固于左右两部中间的两个7立杆上的传力杆,同第一、二、三、高度杆和重力势能杆相连,形成一有机的机械动力系统。A、动力杆,左阻5、右阻5、第一高度杆、第三高度杆的动力臂均倍于阻力臂。B、重力势能杆阻力臂上的撞击杆固有重球,撞击杆位于动力杆动力臂的甲5弹簧之上。C、30传输装置同该机械装置的动力系统相连。
全文摘要
同步横向梯次抬压型,杠杆动力装置(属机械动力类)该发明的基本原理是一、通过动力杆(含左阻5、右阻5)和第一高度杆的两次力矩放大,获得了力矩的倍增。二、通过对第一、二、三和重力势能杆的同步横向梯次抬压,阶梯式抬高了重力势能杆轴心底部的高度,创造了机械运动的新规律。
文档编号F16H21/00GK101799064SQ20091004602
公开日2010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9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翁南翔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