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离合器从动盘可增转角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28376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离合器从动盘可增转角减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离合器的减振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手动变速箱离合 器从动盘可增转角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离合器是汽车中连接发动机与变速箱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对整车驾驶性能起着重 要影响。如今,由于手动变速箱汽车的普遍性,离合器技术也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可以说各 种不同结构的离合器产品都已形成了系列化、标准化的开发流程。而也正是因为这种长期 发展得来的经验技术,使产品初期开发陷入惯性思维,往往结构保守,性能相似,虽大都能 满足客户的基本要求,但在面对苛刻技术环境或更高驾驶舒适性要求时,就缺乏竞争力,本 实用新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在本申请人申请的在正向大角度串联形式的离合器从动盘结构的基础上,考虑到 预减振机构的功能,即第一级减振也可由新增的小弹簧来替代,所以决定取消原预减振机 构,由两组小弹簧,两块附轴套板共同完成前两极减振功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成本低、组装方便的汽车离合器从 动盘可增转角减振装置。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离合器从动盘可增转角减振装置,包括主轴套板、和花键轴套,在所述的 主轴套板两侧各设有带有小弹簧的一级轴套板、带有小弹簧的二级轴套板、二块限位板,一 级轴套板及限位板、主轴套板、二级轴套板及限位板与花键轴套以花键齿的形式串联连接, 花键轴套与变速箱的输入轴连接。所述的一级轴套板的齿形与花键轴套的齿形完全相同,所述的二级轴套板的齿形 比花键轴套的齿形大,所述主轴套板的齿形比二级轴套板的齿形大。一级轴套板、主轴套 板、二级轴套板与花键轴套四者齿形之间的夹角其实就是各级减振的扭转角度。只有当每 块轴套板旋转至与花键轴套齿相接触时,才能起压缩弹簧的作用,从而启动各级减振。所述的一级轴套板上对称装有水平方向的小弹簧,二级轴套板上对称装有垂直方 向的小弹簧。所述的一级轴套板和二级轴套板上的连杆上套有小弹簧,小弹簧两侧通过弹 簧固定销固定。所述小弹簧的长度比主轴套板上的大弹簧短。所述的一级轴套板和二级轴套板的对角设有折弯钩,该折弯钩分别与主轴套板的 上下、左右槽口嵌合。所述的二块限位板上分别设有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插脚。安装时将二块限位板 分别插入主轴套板上的缺口处,起到定位的作用,同时也能随主轴套板同步旋转,与两侧的 阻尼片形成相对摩擦以产生阻尼。本实用新型的优越功效在于[0012]1)本实用新型具有正向大角度、多级减振性能。本实用新型的两组小弹簧由一二 级轴套板分别作用后压缩,形成刚度、角度不同的前两极减振效果,在实现多级减振的同 时,也大大增加了总成的减振旋转角度,使弹簧吸振效果更佳,提升了汽车的驾驶舒适性;2)本实用新型具有异阻尼的性能。在一级减振时利用花键轴套的台阶,从而隔绝 了第二级的压力源;在二级减振时利用了主轴套板左侧的限位板,限制了主轴套板与二级 轴套板间的距离,从而隔绝了第三级的压力源。而主轴套板左侧的限位板实际是将主轴套 板定位,控制了第三级减振压力元件的空间。从整体结构上看,三级减振同样也具有各自独 立的压力源与阻尼片,同样具有便于控制与调节的效果,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汽车怠速颤抖 及噪音,从根本上优化了整车匹配的效果;3)本实用新型的零部件类型比较统一,组装方便,成本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二级轴套板、主轴套板、一级轴套板与花键轴套连接的示意 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板与主轴套板连接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二级轴套板与主轴套板连接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离合器从动盘总体结构剖视图;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从动盘特性曲线图。图中标号说明1-大弹簧; 2-中弹簧;3-小弹簧A ;4-小弹簧B ;[0025]5-钢片;6-盖板;[0026]7-摩擦片;8_波形片;[0027]9-花键轴套;10-主轴套板;[0028]11--一级轴套板;12-二级轴套板[0029]13--阻尼片0 ;14-阻尼片P ;[0030]15--阻尼片Q ;16-波形弹簧M[0031]17--波形弹簧N;18-碟形弹簧;[0032]19--轴承环;20-限位板E ;[0033]21--限位板F ;22-弹簧固定销[0034]25--限位铆钉。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离合器从动盘可增转角减振装置,包括 主轴套板10、和花键轴套9,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主轴套板10两侧各设有带有小弹簧A3 的一级轴套板11、带有小弹簧B4的二级轴套板12、二块限位板,一级轴套板11及限位板E20、主轴套板10、二级轴套板12及限位板F21与花键轴套9以花键齿的形式串联连接,花 键轴套9与变速箱的输入轴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的一级轴套板11的齿形与花键轴套9的齿形完全相同,所述的 二级轴套板12的齿形比花键轴套9的齿形大,所述主轴套板10的齿形比二级轴套板12的 齿形大。一级轴套板11、主轴套板10、二级轴套板12与花键轴套9四者齿形之间的夹角其 实就是各级减振的扭转角度。只有当每块轴套板旋转至与花键轴套9齿相接触时,才能起 压缩弹簧的作用,从而启动各级减振。所述的一级轴套板11上对称装有水平方向的小弹簧A3,二级轴套板12上对称装 有垂直方向的小弹簧B4。所述的一级轴套板11和二级轴套板12上的连杆上套有小弹簧, 小弹簧两侧通过弹簧固定销22固定。所述小弹簧A3、小弹簧B4的长度比主轴套板10上的 大弹簧1短。如图4所示,所述的一级轴套板11和二级轴套板12的对角设有折弯钩,该折弯钩 分别与主轴套板10的上下、左右槽口嵌合。如图3所示,所述的二块限位板E20、F21上分别设有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插脚。 安装时将二块限位板E20、F21分别插入主轴套板10上的缺口处,起到定位的作用,同时也 能随主轴套板10同步旋转,与两侧的阻尼片013、P14、Q15形成相对摩擦以产生阻尼。如图5和图6离合器从动盘总体结构剖视图所示,由于汽车发动机与离合器压盘 相连,因此当压盘与摩擦片7完全结合后,将带动其一起旋转。由于铆钉连接作用,摩擦片 7带动波形片8、钢片5以及盖板6同步旋转,形成压缩弹簧的趋势。但由于初始扭矩较小, 而大弹簧1、中弹簧2以及小弹簧3刚度相对较大,则可以看作近似刚性连接,汽车发动机扭 矩首先传递到主轴套板10,使其带动两侧的限位板E20、F21 —起旋转。此时由于一级轴套 板11与花键轴套9齿形啮合,即外接负载,而二级轴套板12具有一定的间隙,所以与一级 轴套板11相接触的一组小弹簧A3首先压缩,完成一级减振的过程。而当跟转的二极轴套 板12旋转至也与花键轴套9啮合后,开始压缩另一组小弹簧B4,这样两组小弹簧A3、B4同 时受压完成二级减振的过程。最后在主轴套板10旋转完前两级的角度,与花键轴套9啮合 后,大弹簧1、中弹簧2 —起开始压缩,则第三级减振开始。当限位铆钉25旋转至与主轴套 板10接触后,全部减振过程完成,发动机带动离合器所有零部件同时旋转,将扭矩全部传 递给与花键轴套9相连的变速箱输入轴,完成汽车从起步到前行的全过程。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阻尼也是随时变化的。一级减振时利用波形弹簧N17产生压 力,阻尼片P14以及轴承环19共同提供摩擦面积;二级减振时利用波形弹簧M16产生压力, 限位板F21右侧的阻尼片013提供摩擦面积;三级减振时利用碟形弹簧18产生压力,阻尼 片Q15以及限位板F21左侧阻尼片013提供摩擦面积。三级减振具有各自独立的压力源与 阻尼片,达到便于控制与调节的效果,如图7本实用新型的从动盘的特性曲线所示。
权利要求一种汽车离合器从动盘可增转角减振装置,包括主轴套板、和花键轴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主轴套板两侧各设有带有小弹簧的一级轴套板、二级轴套板和二块限位板,一级轴套板及限位板、主轴套板、二级轴套板及限位板与花键轴套以花键齿的形式串联连接,花键轴套与变速箱的输入轴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离合器从动盘可增转角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一级轴套板的齿形与花键轴套的齿形完全相同。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离合器从动盘可增转角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二级轴套板的齿形比花键轴套的齿形大。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离合器从动盘可增转角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轴套板的齿形比二级轴套板的齿形大。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离合器从动盘可增转角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轴套板上对称装有水平方向的小弹簧,二级轴套板上对称装有垂直方向的小弹簧。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离合器从动盘可增转角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轴套板和二级轴套板上的连杆上套有小弹簧,小弹簧两侧通过弹簧固定销 固定。
7.按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汽车离合器从动盘可增转角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弹簧的长度比主轴套板上的大弹簧短。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离合器从动盘可增转角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一级轴套板和二级轴套板的对角设有折弯钩,该折弯钩分别与主轴套板的上下、左右槽口嵌合。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离合器从动盘可增转角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二块限位板上分别设有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插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离合器从动盘可增转角减振装置,包括主轴套板、和花键轴套,在所述的主轴套板两侧各设有带有小弹簧的一级轴套板、带有小弹簧的二级轴套板、二块限位板,一级轴套板及限位板、主轴套板、二级轴套板及限位板与花键轴套以花键齿的形式串联连接,花键轴套与变速箱的输入轴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具有正向大角度、多级减振性能;三级减振具有各自独立的压力源与阻尼片,达到便于控制与调节的效果,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汽车怠速颤抖及噪音,从根本上优化了整车匹配的效果;零部件类型比较统一,组装方便,成本低。
文档编号F16F15/121GK201661642SQ20092029214
公开日2010年12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0日
发明者陈祥, 顾文清 申请人:上海萨克斯动力总成部件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