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63131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元制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铁路车辆等中使用、用来将制动瓦推压在车轮上而将该车轮的旋转制动的单元制动器。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来将制动瓦推压在车轮上而将该车轮的旋转制动的单元制动器,已知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结构。该单元制动器具备具有压力流体的给排口的主体、向该主体之外突出、在前端上连结有闸瓦的推棒、设在上述主体的上部上的支承臂、和将一端用销轴支承在上述主体的上述支承臂上、并且将另一端轴支承在上述推棒的前端上的吊具。根据该结构,由于从上述支承臂经由上述吊具支承上述推棒,所以能够减轻作用在推棒上的负荷。专利文献1 特开昭59 - 1926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单元制动器为了防止吊具、支承臂、和闸瓦的干涉, 支承臂延伸到推棒及闸瓦的上方。因此,容易与配置在比闸瓦靠上方的台车机材(台车的构成元件及空气配管等)干涉。特别是,在将已设的单元制动器变更为新的单元制动器的情况下,如果发生新的单元制动器与已设的台车机材的干涉,则发生将已设的台车机材也变更的需要,成为问题。本发明通过借鉴上述实际情况,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轻作用在推棒上的负荷、 并且能够抑制与配置在上方的台车机材等的干涉的单元制动器。有关本发明的单元制动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具有以下这样的几个特征。S卩,本发明的单元制动器单独或适当组合而具备以下的特征。用来达到上述目的的有关本发明的单元制动器的第1特征在于,具备推棒,可从制动器主体进退移动地设置;瓦头,转动自如地连结在上述推棒的前进方向的前端部上,安装抵接在车轮上而将该车轮的旋转制动的制动瓦;连杆部件,绕与上述瓦头的相对于上述推棒的转动轴大致平行的轴转动自如地连结在上述瓦头的、比与上述推棒的连结位置靠上部;支承臂,设在上述制动器主体的、比上述瓦头与上述推棒的连结位置靠下方,绕与上述瓦头的相对于上述推棒的转动轴大致平行的轴转动自如地连结上述连杆部件。根据该结构,能够从支承臂经由连杆部件支承瓦头。由此,能够减小作用在推棒上的负荷。此外,由于支承臂设在比推棒靠下方、并且连杆部件配置在该支承臂与瓦头之间, 所以该支承臂和该连杆部件不易与配置在比瓦头靠上方的台车机材等干涉。此外,有关本发明的单元制动器的第2特征在于,具备与上述推棒一体地形成、连结在上述瓦头的远离与该推棒的连结位置的位置上的伸出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限制瓦头相对于推棒倾斜。此外,有关本发明的单元制动器的第3特征在于,上述伸出部连结在上述瓦头上, 以通过摩擦限制上述瓦头的相对于上述推棒的偏斜。根据该结构,在比限制瓦头的倾斜的规定的摩擦力大的力作用在该瓦头上的情况下,该瓦头相对于推棒偏斜。因此,在制动时,即使在制动瓦的制动面的角度不适当、在车轮与制动瓦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下,也如以下这样将瓦头的角度调整为适当的角度。即,通过将瓦头用推棒向车轮侧压入,超过上述规定的摩擦力而在该瓦头上作用偏斜力,将该瓦头自动地调整为适当的角度。由此,在制动时能够提高车轮与制动瓦的紧贴性。此外,有关本发明的单元制动器的第4特征在于,上述支承臂位于比上述伸出部与上述瓦头的连结位置靠上方。根据该结构,由于支承臂没有配置在比瓦头低的位置上,所以在车辆的行驶时能够防止该支承臂接触在载置于地面侧的部件等上。此外,有关本发明的单元制动器的第5特征在于,具备调整体,设在上述制动器主体的内部,以使其与上述推棒一起进退移动,具有相对于该推棒的进退方向垂直地延伸的支承轴;辊,旋转自如地设在上述支承轴上;楔体,在设在上述制动器主体的内部的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在相对于上述推棒的进退方向垂直、并且相对于上述支承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上述楔体具有当朝向上述辊移动时能够将该辊向上述推棒的前进方向施力的、相对于该楔体的移动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根据该结构,能够构成为,使用来使推棒进退的机构在相对于推棒的进退方向垂直、并且相对于支承轴垂直的方向上变小。此外,有关本发明的单元制动器的第6特征在于,上述支承轴配置为,使其沿上下方向延伸;上述支承臂在比上述支承轴的下端的位置靠上方连结在上述连杆部件上。根据该结构,由于支承臂没有配置在比支承轴的下端低的位置上,所以在车辆的行驶时能够防止该支承臂接触在载置于地面侧的部件等上。根据本发明,通过经由连杆部件用支承臂支承瓦头,能够减小作用在推棒上的负荷,并且能够抑制支承臂和连杆部件与台车机材等干涉。


图1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单元制动器的部分截面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单元制动器1的Sl — Sl截面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单元制动器1的S2 — S2截面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摩擦机构的放大图。图5是表示有关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单元制动器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用来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第1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举用来制动铁路车辆的车轮的旋转的单元制动器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车轮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记作“车辆的宽度方向”,将与车辆的行进方向平行的方向记作“车辆的前后方向”,将相对于该车辆的宽度方向及车辆的前后方向垂直的方向记作“车辆的上下方向”。图1 图3所示的单元制动器1具备具有压力流体的给排口 Ila的箱状的制动器主体11、从制动器主体11可进退移动地设置的推棒12、连结在推棒12的前端上的瓦头13、 连结在瓦头13上的连杆部件14、和从制动器主体11的前面大致水平地突出而设置、与连杆部件14连结的支承臂15。另外,在瓦头13的前面上,安装有抵接在车轮的踏面上而将该车轮的旋转制动的制动瓦(未图示)。<关于瓦头的支承机构>
推棒12在后述的制动器主体11内的机构的作用下,向朝向车轮前进的方向(图1中的箭头Xl方向)及从车轮退避的方向(图1中的箭头X2方向)移动。瓦头13具有以规定的间隔平行配置的一对侧板31、31、连结在该一对侧板的前方边缘部上的以圆弧状弯曲的前面板部32。前面板部32被分割为上部侧和下部侧。推棒12 的前进方向的前端部配置在一对侧板31、31之间,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瓦头销91将一对侧板31、31和该推棒12的前端部贯通。由此,将瓦头13绕瓦头销91转动自如地连结在推棒12上。推棒12在前进方向的前端部上设有向下方延伸的伸出板16(伸出部)。伸出板16 与推棒12 —体地形成,从推棒12弯曲约90度而向下方延伸。此外,如图4中放大所示,伸出板16的下端部具有平行于推棒12的进退方向的面 16a、16a。此外,该伸出板16的下端部位于瓦头13的一对侧板31,31之间。此外,在该伸出板16的下端部上,形成有沿与瓦头13的转动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向延伸的长孔16b (图1 参照)。在夹着长孔16b的瓦头13的侧板31、31上,分别设有同心孔31a。在该同心孔31a 中,沿轴向滑动自如地嵌入有弹簧箱33。在该弹簧箱33的朝内空间中收纳有螺旋弹簧34。 此外,在弹簧箱33的中心孔33a中插入有安装螺栓35,通过拧入双螺母38,能够将弹簧箱 33朝内拧入。在伸出板16的两侧的平行的面16a、16a与垫圈37、37之间夹入有摩擦板36、36。 在该垫圈37、37上,朝内作用有螺旋弹簧34、34的施力。摩擦板36、36及垫圈37、37受贯通长孔16b的安装螺栓35支承,能够通过双螺母38的拧入程度调整摩擦板36、36的向伸出板16的推压力。如图3所示,连杆部件14的上端部绕与瓦头销91平行的轴转动自如地连结在瓦头13的上端部上。具体而言,连杆部件14具有分别配置在瓦头13的两侧而沿上下延伸的一对板状部件14a、14a。一对板状部件14a、14a在上端部具有向车辆的宽度方向突出的轴部14b、 14b。另一方面,在瓦头13的上端部上,形成有沿车辆的宽度方向贯通的贯通孔13a。这一对板状部件14a、14a将各自的轴部14b、14b从两侧插入到瓦头13的贯通孔13a中。并且, 在使该轴部14b、14b的前端相互抵接的状态下,使连结螺栓94的轴插通到与轴部14b、14b 的轴心同心形成的贯通孔14c、14c中,从轴部14b、14b的两侧用连结螺栓94的头及螺母95 夹入而一体地连结。由此,连杆部件14以轴部14b、14b为转动轴,相对于瓦头13转动自如地连结。
如图1 图3所示,在制动器主体11上,一体地设有朝向推棒12的前进方向突出的一对支承臂15、15。该一对支承臂15、15在制动器主体11的下端部上设为位于瓦头13 的宽度方向两侧。在一对支承臂15、15上,分别经由连杆固定销92转动自如地连结着连杆部件14的一对板状部件14a、14a的下端部。另外,连杆固定销92与瓦头销91平行地配置。该一对支承臂15、15分别位于设在瓦头13的下端部上的安装螺栓35的两端部的上方。<关于制动器主体内的驱动机构>
单元制动器1具备在制动器主体11内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移动自如地设置的活塞21、将活塞21向给排口 Ila侧施力的弹簧22、设在推棒12上、具有分别向上下方向的两方突出的一对支承轴24、24的调整体25、分别转动自如地设在一对支承轴24、24上的第1辊26、26 及第2辊27、27、设在第1辊26、26的后方的制动器主体11上以使其对置于该第1辊26、 26的第3辊28、28、固接在活塞21上的一对楔体29、29、和将调整体25向推棒12的退避方向(箭头X2方向)施力的弹簧30。调整体25经由套筒23设在制动器主体11内的推棒12 上,与该推棒12 —起进退移动。楔体29配置为,将基端侧固接在活塞21上、并且将形成为尖细的前端部插入在第 1辊26与第3辊28之间。该楔体29具有与车辆的宽度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的反作用面 29a、和相对于该反作用面29a倾斜的作用面29b。另外,楔体29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设有一对。活塞21通过从给排口 Ila对制动器主体11的压力室lib供给压力流体而移动, 以将楔体29的前端压入到第1辊26与第3辊28之间。S卩,在图2中向箭头Yl方向(以下称作“制动器方向”)移动。此外,弹簧22将活塞21向与制动器方向相反方向(在图2中向箭头Y2方向)施力。第2辊27设在调整体25的支承轴24的端部上。第1辊26设在比第2辊27接近于套筒23的位置上。第3辊28经由上下延伸的辊销93转动自如地设在制动器主体11 上。此外,在制动器主体11上,设有用于第2辊27抵接而旋转移动的导引部11c。该导引部Ilc从第2辊27观察设在与活塞21相反侧。另外,该导引部Ilc的与第2辊27抵接的面是与活塞21的移动方向垂直的面。<关于单元制动器的动作> 对单元制动器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施加制动的情况下,如果被从给排口 Ila将压力流体供给到压力室lib中,则活塞21及楔体29向接近于调整体25的方向(箭头Yl方向)移动。此时,与楔体29的作用面29b抵接的第1辊26被向前方(箭头Xl方向)推压,调整体25、套筒23及推棒12向前方移动。此时,第2辊27抵接在导引部Ilc上,一边旋转一边向前方移动。由此,设在推棒12的前端上的瓦头13朝向车轮的踏面移动。此时,瓦头13通过以连杆部件14的下端的连杆固定销92为中心的转动,一边稍稍沿上下方向移动一边向车轮的踏面方向移动。另外,推棒12经由未图示的球面轴承连结在套筒23上,所以容许该推棒12前端的向上下方向的圆弧状的运动。
6
此外,瓦头13的以瓦头销91为中心的转动受设在从推棒12延伸的伸出板16与瓦头13的下端部之间的摩擦板36的摩擦力限制。因此,到制动瓦抵接在车轮上为止,瓦头 13的相对于推棒12的倾斜不会变化。并且,通过设在瓦头13上的制动瓦抵接在车轮的踏面上,将车轮的旋转制动。这里,在当制动瓦抵接在车轮的踏面上时、该制动瓦与车轮的间隙不均勻的情况下,在瓦头13的上下某一端上作用有载荷,如果该力超过伸出板16与摩擦板36之间的摩擦力,则瓦头13以瓦头销91为中心转动,车轮的踏面与制动瓦紧贴。另外,当将制动器放松时将推棒12拉回,但瓦头13在摩擦板36的摩擦力下保持着转动后的位置而被送回。如以上这样,单元制动器1具备可从制动器主体11进退移动地设置的推棒12、转动自如地连结在推棒12的前进方向的前端部上、安装抵接在车轮上而将该车轮的旋转制动的制动瓦的瓦头13、在瓦头13的比与推棒12的连结位置靠上部、绕与瓦头13的相对于推棒12的转动轴大致平行的轴转动自如地连结的连杆部件14、和在制动器主体11的比瓦头13与推棒12的连结位置靠下方设置、绕与瓦头13的相对于推棒12的转动轴大致平行的轴转动自如地连结连杆部件14的支承臂15。根据该结构,能够从支承臂15经由连杆部件14支承瓦头13。S卩,由于作用在瓦头 13上的上下方向的力的一部分经由连杆部件14作用在支承臂15上,所以能够减小从瓦头 13传递给推棒12的上下方向的力。由此,能够减小作用在推棒12上的负荷。此外,支承臂15设在比推棒12靠下方,并且连杆部件14配置在支承臂15与瓦头 13之间,该连杆部件14不突出到比瓦头13的上端靠上方。因此,该支承臂15和该连杆部件14不易与配置在比瓦头13靠上方的台车机材等干涉。此外,具备与推棒12 —体地形成、连结在瓦头13的从与推棒12的连结位置离开的位置上的伸出板16。由此,能够限制瓦头13相对于推棒12倾斜。另外,并不限于经由摩擦板36连结的情况,如果是将伸出板16与瓦头13用销等连结的结构,也起到同样的效果。此外,伸出板16连结在瓦头13上,以便通过摩擦限制瓦头13的相对于推棒12的偏斜。根据该结构,在比从伸出板16作用的限制瓦头13的倾斜的规定的摩擦力大的力作用在瓦头13上的情况下,瓦头13相对于推棒1绕瓦头销91转动。因此,在制动时,即使制动瓦的制动面的角度不适当、在车轮与制动瓦之间发生间隙的情况下,也如以下这样将瓦头13的角度调整为适当的角度。S卩,如果瓦头13被向车轮侧压入、仅制动瓦的上侧或下侧抵接在车轮的踏面上, 则绕瓦头销91的转动力作用在该瓦头13上。并且,通过该转动力,抵抗在摩擦板36与伸出板16之间产生的规定的摩擦力而自动地调整,以使该瓦头13的角度成为制动瓦均勻地抵接在车轮的踏面上的适当的倾斜。由此,制动时的、车轮与制动瓦的紧贴性提高。此外,由于支承臂15位于比伸出板16与瓦头13的连结位置靠上方,所以在车辆的行驶时,能够防止支承臂15接触在载置于地面侧的部件等上。此外,在伸出板16与瓦头13的连结部(安装螺栓35等)朝向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从瓦头13的侧面突出的情况下,也通过避开该连结部的位置、在上方配置一对支承臂15,能够缩窄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一对支承臂15的间隔。由此,能够抑制支承瓦头13的机构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过度地变大。此外,单元制动器1具备在制动器主体11的内部、与推棒12—起进退移动而设置、具有相对于该推棒12的进退方向垂直延伸的支承轴M的调整体25、旋转自如地设在支承轴M上的第1辊沈、设在制动器主体11的内部、通过从给排口 Ila对压力室lib供给压力流体、抵抗弹簧22的施力而沿相对于推棒12的进退方向垂直、并且相对于支承轴垂直的方向移动的活塞21、和固接在活塞21上的楔体四。楔体四具有相对于该楔体四的移动方向倾斜的作用面^b。并且,当楔体四与活塞21 —起朝向第1辊沈移动时,通过作用面 29b将该第1辊沈向推棒12的前进方向施力。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用来使推棒12进退的机构在相对于推棒12的进退方向垂直、 并且相对于支承轴M垂直的方向上形成得较小。此外,由于支承轴M沿上下方向延伸而配置,所以能够将用来使推棒12进退的机构构成为,使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变小。此外,由于支承臂15在比支承轴M的下端的位置靠上方连结在连杆部件14上, 所以在车辆的行驶时,能够防止支承臂15接触在载置于地面侧的部件等上。另外,支承轴M收容在制动器主体11中,是在该制动器主体11内在规定范围内进退移动的。因此,比支承轴M向瓦头13侧前进最多的位置(以下称作最大前进位置)靠前方容易成为不能利用的空间。所以,通过将在比支承轴M的下端高的位置处与连杆部件14连结那样的支承臂 15配置在支承轴M的最大前进位置的前方,能够有效地利用上述空间而形成刚性较高的支承臂1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杆部件14连结在瓦头13的上端部上。由此,能够减小伴随着推棒12的进退移动的瓦头13的向上下方向的运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伸出板16连结在瓦头13的下端部上。这样,通过使伸出板16连结在瓦头13的最远离瓦头销91的位置上,能够以较小的力限制瓦头13的偏斜。(第2实施方式)
使用图5对有关第2实施方式的单元制动器2进行说明。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而省略说明。单元制动器2的制动器主体41及其内部的机构的朝向与第1实施方式中的朝向不同。具体而言,在单元制动器2中,在制动器主体41的上端部上形成有给排口 11a,活塞21及楔体四沿车辆的上下方向移动。此外,调整体25的支承轴M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支承臂45设置为,使其从制动器主体41的前面与下端面的角部向前方延伸,在其前端上与连杆部件14的下端部连结。另外,瓦头13的上端配置在比制动器主体41的上端低的位置上。根据该结构,能够使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制动器主体41所占的空间变小。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而实施。
8
附图标记说明
1、2单元制动器 11制动器主体 12推棒 13瓦头 14连杆部件 15支承臂 16伸出板(伸出部) 24支承轴 25调整体洸第1辊 29楔体
权利要求
1.一种单元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推棒,可从制动器主体进退移动地设置;瓦头,转动自如地连结在上述推棒的前进方向的前端部上,安装抵接在车轮上而将该车轮的旋转制动的制动瓦;连杆部件,绕与上述瓦头的相对于上述推棒的转动轴大致平行的轴转动自如地连结在上述瓦头的、比与上述推棒的连结位置靠上部;支承臂,设在上述制动器主体的、比上述瓦头与上述推棒的连结位置靠下方,绕与上述瓦头的相对于上述推棒的转动轴大致平行的轴转动自如地连结上述连杆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具备与上述推棒一体地形成、连结在上述瓦头的远离与该推棒的连结位置的位置上的伸出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元制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伸出部连结在上述瓦头上,以通过摩擦限制上述瓦头的相对于上述推棒的偏斜。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单元制动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承臂位于比上述伸出部与上述瓦头的连结位置靠上方。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元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调整体,设在上述制动器主体的内部,以使其与上述推棒一起进退移动,具有相对于该推棒的进退方向垂直地延伸的支承轴; 辊,旋转自如地设在上述支承轴上;楔体,在设在上述制动器主体的内部的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在相对于上述推棒的进退方向垂直、并且相对于上述支承轴垂直的方向上移动;上述楔体具有当朝向上述辊移动时能够将该辊向上述推棒的前进方向施力的、相对于该楔体的移动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元制动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支承轴配置为,使其沿上下方向延伸;上述支承臂在比上述支承轴的下端的位置靠上方连结在上述连杆部件上。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减小作用在推棒上的负荷、并且能够抑制与配置在上方的台车机材等的干涉的单元制动器。单元制动器(1)具备可从制动器主体(11)进退移动地设置的推棒(12)、转动自如地连结在推棒(12)的前进方向的前端部上的瓦头(13)、绕与瓦头(13)的相对于推棒(12)的转动轴大致平行的轴转动自如地连结在瓦头(13)的比与推棒(12)的连结位置靠上部的连杆部件(14)、和设在制动器主体(11)的、比瓦头(13)与推棒(12)的连结位置靠下方、绕与瓦头的相对于推棒(12)的转动轴大致平行的轴转动自如地连结连杆部件(14)的支承臂(15)。
文档编号F16D65/28GK102216640SQ20098014556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8日
发明者大家秀幸, 森田光正, 麻野吉雄 申请人:纳博特斯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