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795280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管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的、用于以直插式(onetouch)对连接管进行连接的管接头,尤其涉及一种直插式的管接头,其具备形成用于装入连接管的收容部的外筒体和内筒体,连接管的插入以及连接操作筒单,并具有专用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在连接时能够正确且容易地把握插入的连接管是否到达管接头中任意决定的位置而进行连结。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有一种用于以直插式连接连接管的管接头。例如JP实开平4-18793号公报(专利文献I)、JP特开2001-193883号公报(专利文献2)、JP特开2003-227592号公 报(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直插式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在同心配置的内侧筒体和具备朝向插入口缩径的锥面的外侧筒体之间内置有可在轴向移动的筒状的锁环,所述锁环具有用来卡止连接管的齿或爪等突起物。在该管的管接头中,在将连接管插入到最深部之后,通过往回拉,使锁环移动向插入口附近。然后,在与外侧筒体的插入口附近形成的锥面的相互作用下,通过使锁环的突起部以咬入连接管的外周面的方式缩径,防止连接管的脱落。JP特开2005-172218号公报(专利文献4)公开的内容具有与上述专利文献1_3记载的管接头大致相同的结构,其公开了一种并不具备用于从内侧支承插入到管接头内部中的连接管的内侧筒体的类型的直插式的管接头。另外,W02006/135227号公报(专利文献5)记载了一种上述专利文献I 3记载的管接头的其他的变形例。在专利文献5记载的直插式的管接头中,外侧套筒以及内侧套筒都具有使插入口的间隙变狭窄的朝向的锥面,而且,为了可以在它们之间装入连接管,将由具有齿且同心配置的外侧夹环(grip ring)以及内侧夹环与在最深部连结两夹环的底部构成的筒状的锁环(lock ring)配置成可在轴向上移动。进而,作为在管接头的内部具有可在轴向移动的锁环的类型以外的直插式的管接头,公知有JP特开平9-236190号公报(专利文献6)、JP特开2006-118704号公报(专利文献7)、JP特开2008-164074号公报(专利文献8)中记载的那样的直插式的管接头。专利文献6-8记载的直插式的管接头为了形成用于装入连接管的收容部,由同心配置的外侧筒体和从接头主体延伸的内侧筒体构成,在内侧筒体的外周面固定有环状的锁环,该环状的锁环具有通过咬入连接管的内周面来防止连接管脱落的、多个呈放射状延伸的齿或爪。另外,虽然具有基本上与上述专利文献6-7记载的管接头相同的构造,但如JP特开2002-106772号公报(专利文献9)、JP特开2003-307290号公报(专利文献10)记载的那样,还公知一种具有多个齿或爪的环状的锁环并不是从内侧筒体的外周面而是从外侧筒体的内周面咬入连接管的外周面而被固定的类型的直插式的管接头。进而,本发明人等作为专利文献1-10记载的管接头的改良产品如JP特开2010-230094号公报(专利文献11)记载的那样,对如下的直插式的管接头提出专利申请,该管接头的特征在于,在管接头的连接管收容部中设置弯曲的锁环,该锁环在被按压向径向时向轴向伸长地变形,而且在插入连接管时,通过与周围的锥壁的相互作用,具有爪部的锁环的自由端以压接连接管的内周面以及/或者外周面的方式变位。对于这些管接头,为了相对于管接头以直插式连接由塑料材料构成的圆管或者具有用塑料材料夹着铝的表背面的构造的铝三层管等连接管,需要将所述连接管插入到管接头中的规定的位置,或者需要将插入到规定位置的管接头拉回到锁环的爪咬入的位置。如果插入的连接管未到达管接头中的规定位置,则可能产生连接管容易从管接头脱离,或在与管接头间引起密封不良的问题。但是,一般来说确认连接管是否插入到管接头中是比较简单的,但确认插入的连接管是否到达规定位置并不容易。因此,在插入的连接管到达管接头中的规定位置之前结束连接操作,或与之相反,尽管连接管到达管接头中的最深部还继续插入动作,这样的结果是在管接头或连接管上施加过大的荷重,存在它们被破坏的问题。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使确认插入的连接管是否到达管接头中的规定位 置容易化的手段,如JP特开平11-132374号公报(专利文献12)记载的那样,公知一种在管接头的外筒体上设有用于通过目视从外部确认处于连接完成状态的连接管的前端位置的确认孔或透明部分的类型的管接头。另外,个别地作为需要专用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的例子,公知有JP实开平6-62292号公报(专利文献13)、JP特开2001-324071号公报(专利文献14)、JP特开2002-89759号公报(专利文献15)记载的那样的、在管接头外筒体的贯通孔中活动嵌合(松动嵌合)的棒状的插入确认部件被插入的连接管的端部推起,而向外筒体的外部突出的类型的管接头。进而,还公知JP特开2009-19645号公报(专利文献16)记载的那样的、从管接头的内部对向外部突出的棒状的插入确认部件进行支承的密封环被插入的连接管除掉,结果失去支承环的插入确认部件从外筒体的外周面没入贯通孔中的类型的管接头等。但是,这些类型的管接头或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仅仅是在配置有确认孔或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的位置才能确认插入的连接管是否到达,例如在收容部的中间部或最深部等、管接头中任意确定的位置,就无法确认连接管是否到达。另外,在通过目视确认连接管的插入状态的类型的管接头的情况下,存在着在暗处或幽闭处等无法有效起作用的问题。进而,在需要专用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的类型的管接头的情况下,由于其构造上的制约,无法取大的插入确认部件向外部的突出量(突出高度)或向贯通孔内部的没入量(没入深度),因此还有操作员无法正确确认所述插入确认部件的凹凸状态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JP实开平4-18793号公报专利文献2 JP特开2001-193883号公报专利文献3 JP特开2003-227592号公报专利文献4 JP特开2005-172218号公报专利文献5 W02006/135227号公报专利文献6 JP特开平9-236190号公报专利文献7 JP特开2006-118704号公报
专利文献8 JP特开2008-164074号公报专利文献9 JP特开2002-106772号公报专利文献10 JP特开2003-307290号公报专利文献11 JP特开2010-230094号公报专利文献12 JP特开平11-132374号公报专利文献13 JP实开平6-62292号公报专利文献14 JP特开2001-324071号公报专利文献15 JP特开2002-89759号公报 专利文献16 JP特开2009-196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解决上述那样的问题点,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管的插入以及连接操作简单,且具备连接时能够正确且容易地把握插入的连接管是否到达管接头中任意决定的位置的专用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的直插式的管接头。因此,本发明人等对具备专用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的直插式的管接头进行积极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具有呈放射状延伸的柔性的棒状部件的C型环状或0型环状的零件配置在管接头的收容部中,调节所述棒状部件的长度,从而在插入连接管时,所述环状的零件被连接管压入里方向,并且通过将预先设置于贯通孔的棒状部件从外筒体的外部拉入内部,可以自由改变连接管相对于管接头的收容部长度的插入确认位置,从而完成本发明的管接头。即,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插式的管接头,其具备接头主体、形成用于装入连接管的收容部的外筒体以及内筒体、用于确认所述连接管的插入状态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确认机构由如下部分构成贯通孔,其贯通所述外筒体的内周面和外周面;槽部,其形成在所述外筒体的内周面上,且从所述贯通孔向轴向内部侧延伸;以及C型环状或0型环状的插入确认部件,其具有呈放射状延伸的柔性的棒状部件,且在轴向上可移动地配置在所述收容部中,在连接管插入前,所述棒状部件被配置成从所述贯通孔中向所述外筒体的外部突出,在连接管插入时,所述棒状部件通过由所述连接管的前端部将所述插入确认部件压入轴向内部侧,从而以从所述外筒体的外部向在所述外筒体的内周面上形成的所述槽部中收容的方式被拉入。在具备本发明的专用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的直插式的管接头中,从C型环状或0型环状的插入确认部件呈放射状延伸的柔性的棒状部件,在插入连接管前的初期状态,以从外筒体的贯通孔向外部突出的方式被配置在管接头的收容部中。因此,通常,与棒状部件相连的插入确认部件配置在外筒体的贯通孔的大致正下方,而且棒状部件通过调节其长度,可自由改变从外筒体外周面突出的突出长度,使得操作员能够容易确认连接管插入前的初期状态。另一方面,当将连接管插入管接头的收容部中时,插入确认部件由于占有收容部截面的全部或一部分而与连接管的前端部抵接,然后被压入到管接头收容部的最深部。此时,由于棒状部件与插入确认部件主体相连,所以伴随着插入确认部件的移动,棒状部件从所述外筒体的外部通过贯通孔,被压入在外筒体的内周面形成的槽部中,从而被收容。
因此,操作员可利用视觉或手指等确认变空的外筒体的贯通孔,能够容易且正确地把握插入的连接管是否相对于管接头到达规定的位置、连接是否完成。如此,在本发明使用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只要将棒状部件的长度调节成与连接管的连接完成时的连接管的前端位置和外筒体的贯通孔之间的距离实质上相等即可。由此,在插入的连接管到达其连接完全结束的位置时,棒状部件全都从外筒体的外部被拉入贯通孔中,或者通过贯通孔被拉入在外筒体的内周面形成的槽部中,从而被收容。如此,本发明的管接头通过调节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的棒状部件的长度,可自由改变连接管相对于管接头的收容部长度的插入深度、即连接管的插入确认位置。另外,可相对于插入确认部件主体配置多个棒状部件,此时,需要在外筒体上设置与棒状部件的数量以及位置相对应的贯通孔。此外,不必使棒状部件的长度与贯通孔到连接管的前端位置的距离严密相同,“实 质上”相等就足够的理由是实际上存在着贯通孔的深度(外筒体的厚度),或棒状部件被弯曲而被拉入时的伸展、弯曲部的曲率等产生误差的要因。在本发明中,在外筒体的内周面上,至少从贯通孔朝向轴向内部侧形成槽部。如果未在外筒体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槽部,则会导致如下不良情况伴随着连接管的插入而被拉入收容部中的棒状部件被夹入在外筒体的内周面和连接管的外周面之间,阻碍连接管的进一步的插入,或被拉碎(引务6 B''心)。另外,在本发明中,作为为了拉入棒状部件而设置在外筒体的内周面和连接管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并不是利用由于外筒体的内径和连接管的外径之间的直径差而产生的间隙部,而是形成另外的槽部。其理由是如果利用间隙部,则因插入后的连接管和外筒体之间的间隙部产生晃动(rickety),就无法牢固地固定连接管。另一方面,相对于此,在外筒体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槽部的情况下,由于可以将外筒体的内径设计成与连接管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大小,所以可以实现没有晃动的连接管的插入以及固定。另外,相比于连接管的外径,将外筒体的内径设定得较大,并且在外筒体的内周面上,设置具有在连接管的外周面上大致终止的端部的、从外筒体的内周面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肋,由此也可以形成防止晃动、而且用来拉入棒状部件的槽部。进而,也可以通过将外筒体的内径设定得大于连接管的外径,其中安装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狭缝、且具有与连接管的外径大致相同大小的内径的套筒,从而形成外筒体的槽部。即,套筒安装后的狭缝部分在外筒体内周面上形成槽部。套筒的截面通常是密接在外筒体的内周面上的0型形状。但是,在本发明的情况下,考虑安装容易性,可制成将截面的一部分切去的C型形状,使得在将套筒安装于外筒体的内周面上时,可使其外径较小变形。上述这样的套筒的使用可提高外筒体的成形性或插入确认部件、锁环、密封环等内部零件的安装性。尤其在使用后述的锁环的类型的管接头的情况下,用于限制锁环向轴向移动的与径向平行的固定壁也可以容易形成在外筒体的内周面上,所以便利。在本发明中,棒状部件伴随着插入确认部件的向轴向内部侧的移动,一边以折曲的方式变形一边被收容向外筒体内周面上的槽部之中。因此,棒状部件以及包含其在内的插入确认部件优选由具有柔软性且抗拉伸应力强的材料制作,作为这样的材料,可例举热可塑性弹性体、或合成橡胶或天然橡胶等。尤其在热可塑性弹性体的情况下,一般相比于合成橡胶或天然橡胶而言,对一定荷重的伸展小,因此,适于作为在维持与连接管的插入确认位置对应的长度的同时,要求以折曲方式变形的棒状部件的材料。另外,为了得到棒状部件的高度的变形特性,也可将其截面制成扁平形状等那样通过对形状进行改进而使其容易折曲。尤其棒状部件通过使与环状的插入确认部件主体的根附近的截面面积变狭窄,或使其薄壁化等,形成具有比其他部分小的截面面积的近似铰链构造,从而可得到拉入初期的高的折曲特性。进而,棒状部件的前端部的形状等并不特别限定,由于操作员可通过手指等容易确认,所以其形状可形成为使前端部的形状变尖的形状或具有凹凸的表面等可给手指刺激的形状。另外,为了提高目视的视认性,也可以将棒状部件或棒状部件的前端部着色成荧光色等显眼的颜色。具有本发明的专用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的直插式的管接头可由如下管接头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还包括所述内筒体和内侧锁环,所述内筒体在外周面还具有 与径向平行的固定壁和朝向轴向外部侧连续扩径的锥壁,所述内侧锁环是具有用于形成悬臂梁(cantilever)的自由端的多个狭缝的筒状体,并具有在所述连接管插入时通过所述筒状体的弹性变形来按压所述连接管的内周面的第一外向爪部以及配置于所述自由端、在所述连接管拉拔时卡止所述连接管的第二外向爪部,而且所述内侧锁环被配置成在所述内筒体的固定壁和锥壁之间可在轴向上移动,在将所述连接管插入到所述收容部的规定位置后,在向拉拔方向移动时,所述内侧锁环通过所述第一外向爪部卡止于所述连接管的内周面从而与所述连接管一起向拉拔方向移动,所述内侧锁环的自由端进入所述内筒体的锥壁区域,然后通过与所述锥壁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述内侧锁环以将所述第二外向爪部压接向所述连接管的内周面的方式扩径。另外,作为其他的一方式,具有本发明的专用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的直插式的管接头可由如下管接头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还包括所述外筒体和外侧锁环,所述外筒体在内周面还具有与径向平行的固定壁和朝向轴向外部侧连续缩径的锥壁,所述外侧锁环是具有用于形成悬臂梁(cantilever)的自由端的多个狭缝的筒状体,并具有在所述连接管插入时通过所述筒状体的弹性变形来按压所述连接管的外周面的第一内向爪部以及配置于所述自由端、在所述连接管拉拔时卡止所述连接管的第二内向爪部,而且所述外侧锁环被配置成在所述外筒体的固定壁和锥壁之间可在轴向上移动,在将所述连接管插入到所述收容部的规定位置后,在向拉拔方向移动时,所述外侧锁环通过所述第一内向爪部卡止于所述连接管的外周面从而与所述连接管一起向拉拔方向移动,所述外侧锁环的自由端进入所述外筒体的锥壁区域,然后通过与所述锥壁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述外侧锁环以将所述第二内向爪部压接向所述连接管的外周面的方式缩径。进而,作为其他的一方式,具有本发明的专用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的直插式的管接头可由如下管接头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还包括所述内筒体、所述外筒体、内侧锁环和外侧锁环,所述内筒体在外周面还具有与径向平行的固定壁和朝向轴向外部侧连续扩径的锥壁,所述外筒体在内周面还具有与径向平行的固定壁和朝向轴向外部侧连续缩径的锥壁,所述内侧锁环是具有用于形成悬臂梁的自由端的多个狭缝的筒状体,并具有在所述连接管插入时通过所述筒状体的弹性变形来按压所述连接管的内周面的第一外向爪部以及配置于所述自由端、在所述连接管拉拔时卡止所述连接管的第二外向爪部,而且所述内侧锁环被配置成在所述内筒体的固定壁和锥壁之间可在轴向上移动,所述外侧锁环是具有用于形成悬臂梁的自由端的多个狭缝的筒状体,并具有在所述连接管插入时通过所述筒状体的弹性变形来按压所述连接管的外周面的第一内向爪部以及配置于所述自由端、在所述连接管拉拔时卡止所述连接管的第二内向爪部,而且所述外侧锁环被配置成在所述外筒体的固定壁和锥壁之间可在轴向上移动,在将所述连接管插入到所述收容部的规定位置后,在向拉拔方向移动时,所述内侧锁环通过 所述第一外向爪部卡止于所述连接管的内周面从而与所述连接管一起向拉拔方向移动,所述内侧锁环的自由端进入所述内筒体的锥壁区域,然后通过与所述锥壁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述内侧锁环以将所述第二外向爪部压接向所述连接管的内周面的方式扩径,并且所述外侧锁环通过所述第一内向爪部卡止于所述连接管的外周面从而与所述连接管一起向拉拔方向移动,所述外侧锁环的自由端进入所述外筒体的锥壁区域,然后通过与所述锥壁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述外侧锁环以将所述第二内向爪部压接向所述连接管的外周面的方式缩径。在本发明中,在使用如上述那样具有在内部还包括内侧锁环以及/或者外侧锁环等的构造的管接头的情况下,接头主体、内筒体以及外筒体都具有筒形的形状,其中,接头主体也可以包括内筒体,且与内筒体一体成形。另外,优选接头主体以及内筒体在其内部具有供流体流动用的通路开口部,其前端部为了减小流体的阻力而具有漏斗形状。进而,在重视管接头的生产率或成本方面等的情况下,接头主体、内筒体以及外筒体也可以一体成形其所有零件。在管接头的外筒体从接头主体分离的类型的情况下,外筒体能够无法旋转地可靠嵌合(牢固嵌合)于接头主体,或者也能够在圆周方向上旋转自如地活动嵌合(松缓嵌合)。在将外筒体安装成相对于接头主体旋转自如的情况下,该类型的管接头能够容易消除在连接时或者连接后连接管受到的弯曲应力或旋转力矩,因此可以比较柔性地应对破坏应力。另外,接头主体、内筒体以及/或者外筒体的材料只要是比较硬质的即可,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由塑料材料或者金属材料成形。尤其在由塑料材料成形的情况下,作为材料更优选使用聚亚苯基砜(PPSU)树脂或者聚苯硫醚(PPS)树脂。包括内筒体的接头主体以及外筒体被配置在同心上,而且在内筒体和外筒体之间形成用于装入连接管的收容部。而且,在管接头的收容部中配置有可在轴向上移动的锁环,该锁环具有连接管插入时为了按压其周面而起作用的第一爪部和连接管拉拔时为了卡止连接管而起作用的第二爪部。另外,该锁环只要安装在内筒体的外周面或外筒体的内周面的任一方上即可,但是,为了在由于管接头的落下、溶剂的附着、踩踏等而有可能导致一方的锁环破损的时能够可靠把持连接管,优选将锁环配置在其双方上。因此,为了在内筒体的外周面配置内侧锁环且使其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形成与径向平行的固定壁和朝向轴向外部侧连续扩径的锥壁。另外,为了在外筒体的内周面配置外侧锁环且使其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形成与径向平行的固定壁和朝向轴向外部侧连续缩径的锥壁。而且通过在固定壁和锥壁之间配置内侧锁环以及/或者外侧锁环,内侧锁环以及/或者外侧锁环的一端(固定端)由于与内筒体的外周面以及/或者外筒体的内周面的固定壁之间的关系,从而向轴向的移动实质上被限制,而且另一端(自由端)由于与锥壁之间的关系,允许向轴向的移动。因此,内侧锁环以及/或者外侧锁环的固定端比自由端配置得更靠轴向部内侧,在自由端配置拉拔时用来卡止连接管的第二爪部。配置于内筒体的外周面的内侧锁环由筒状体构成,在其体部为了形成悬臂梁(cantilever)的自由端而从筒状体的端部切开有多个狭缝。另外,内侧锁环具有在连接管插入时为了通过弹性变形来按压连接管的内周面而起作用的第一外向爪部以及在连接管拉拔时为了卡止连接管而起作用的配置于所述自由端的第二外向爪部。关于第一外向爪部的按压功能,内侧锁环的鼓出部由于其轴向的截面形状具有尺蠖(measuring worm, looper)那样的形状,所以当被按压向径向内侧时会弯曲,而且在其反作用力作用下将插入的连接管的内周面适度按压。另外,狭缝由于以贯通内侧锁环的体部的方式在轴向上延伸,所以由狭缝分割的各个鼓出部互不干涉,弹性变形容易。结果是在将连接管插入到管接头的收容部的规定位置之后,当向拉拔方向移动时,由于第一外向爪部卡止于连接管的内周面,所以内侧锁环也与连接管一起向拉拔方向移动。而且内侧锁环的自由端向内筒体的锥壁区域进入,通过与锥壁的相互作用,内侧锁环 以将第二外向爪部向连接管的内周面压接的方式扩径。而且,在该类型的管接头中,第一外向爪部由内侧锁环的主体支承,以适度按压插入的连接管的内周面,第二外向爪部在插入连接管后、不向拉拔方向移动时,以几乎不与其内周面接触的方式后退而被内侧锁环的自由端支承。而且,在插入连接管时,连接管从第一外向爪部受到的插入阻力小,当连接管向拉拔方向移动时,连接管通过第二外向爪部与锥壁的相互作用而被可靠且牢固地卡止。另一方面,配置于外筒体的内周面的外侧锁环由筒状体构成,在其体部为了形成悬臂梁(cantilever)的自由端而从筒状体的端部切开有多个狭缝。另外,外侧锁环具有在连接管插入时为了通过弹性变形来按压连接管的外周面而起作用的第一内向爪部以及在连接管拉拔时为了卡止连接管而起作用的配置于所述自由端的第二内向爪部。关于第一内向爪部的按压功能,外侧锁环的缩窄部(凹入部)由于其轴向的截面形状具有尺蠖那样的形状,所以当被按压向径向外侧时会弯曲,而且在其反作用力作用下将插入的连接管的外周面适度按压。另外,狭缝由于以贯通外侧锁环的体部的方式在轴向上延伸,所以由狭缝分割的各个缩窄部互不干涉,弹性变形容易。结果是在将连接管插入到管接头的收容部的规定位置之后,当向拉拔方向移动时,由于第一内向爪部卡止于连接管的外周面,所以外侧锁环也与连接管一起向拉拔方向移动。而且外侧锁环的自由端向外筒体的锥壁区域进入,通过与锥壁的相互作用,外侧锁环以将第二内向爪部向连接管的外周面压接的方式缩径。而且,在该类型的管接头中,第一内向爪部由外侧锁环的主体支承,以适度按压插入的连接管的外周面,第二内向爪部在插入连接管后、不向拉拔方向移动时,以几乎不与其外周面接触的方式后退而被外侧锁环的自由端支承。而且,在插入连接管时,连接管从第一内向爪部受到的插入阻力小,当连接管向拉拔方向移动时,连接管通过第二内向爪部与锥壁的相互作用而被可靠且牢固地卡止。在并用内侧锁环和外侧锁环双方的情况下,内侧锁环的第一外向爪部和外侧锁环的第一内向爪部可以配置成在轴向上互不相同的位置按压连接管,或者也可以配置成在相互相对的位置按压连接管。另外,与第一外向爪部和第一内向爪部同样,内侧锁环的第二外向爪部和外侧锁环的第二内向爪部也可以配置成在轴向上互不相同的位置卡止连接管,或者也可以配置成在相互相对的位置卡止连接管。但是,在本发明使用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的适用范围不限定于上述那样具有内侧锁环以及/或者外侧锁环的类型的管接头。例如可适用于由为了形成装入连接管的收容部而同心配置的外侧筒体和从接头主体延伸的内侧筒体构成,且在内侧筒体的外周面或外侧筒体的内周面固定有环状的锁环的类型的管接头,其中所述锁环具有为了咬入连接管的内周面或外周面而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齿或爪,也可以适用于在同心配置的内侧筒体和具备朝向插入口缩径的锥面的外侧筒体之间内置有可在轴向上移动的筒状的锁环的类型的管接头等,其中所述锁环具有用于卡止连接管的齿或爪等突起物,本发明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与锁环的形式无关,不管是何种类型的管接头都能适用。另外,若是由外筒体和内筒体形成连接管的收容部的结构,则也可适用于内部不具备锁环的类型的管接头。
本发明的管接头优选在内筒体的外周面以及/或者外筒体的内周面上具备用于对其与连接管的间隙进行密封的至少一个密封环。一般在内筒体的外周面以及/或者外筒体的内周面上设有槽部,密封环通过被收容在该槽部中而被固定。另外,密封环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制,可采用具有0型、方型、凹型、唇形状等各种各样截面形状的密封环。尤其,在具有上述那样的内侧锁环以及/或者外侧锁环的类型的管接头的情况下,如具有现有的移动式的锁环的类型的管接头或环状的锁环在内部固定的类型的管接头,连接管插入时,连接管的内周面或者外周面几乎不会由于锁环的爪部而深受损伤,因此可以得到高的密封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面,提供一种直插式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其由接头主体、内筒体、外筒体、锁环以及C型环状或0型环状的插入确认部件构成,所述内筒体从所述接头主体向轴向外部侧延伸,在所述外筒体的内周面上具有贯通内外周面的贯通孔和从所述贯通孔向轴向内部侧延伸的槽部,并且所述外筒体配置在所述内筒体的外侧,在所述外筒体和所述内筒体之间形成用于装入连接管的收容部,所述锁环通过相对于插入所述收容部的连接管的内周面以及/或者外周面压接前端变尖的突起物来防止所述连接管的脱落,所述插入确认部件具有呈放射状延伸的柔性的棒状部件,且在轴向上可移动地配置在所述收容部中,在连接管插入前,所述棒状部件被配置成从所述贯通孔中向所述外筒体的外部突出,在连接管插入时,所述棒状部件通过由所述连接管的前端部将所述插入确认部件压入轴向内部侧,从而以从所述外筒体的外部向在所述外筒体的内周面上形成的所述槽部中收容的方式被拉入,通过调节所述插入确认部件的棒状部件的长度,可自由改变所述连接管相对于所述管接头的收容部长度的插入确认位置。在该类型的直插式管接头中,从C型环状或0型环状的插入确认部件呈放射状延伸的柔性的棒状部件,在插入连接管前的初期状态下,以从外筒体的贯通孔向外部突出的方式被配置在管接头的收容部中。因此,通常,与棒状部件相连的插入确认部件配置在外筒体的贯通孔的大致正下方,而且棒状部件通过调节其长度,可自由改变从外筒体外周面突出的突出长度,使得操作员能够容易确认连接管插入前的初期状态。另一方面,当将连接管插入管接头的收容部中时,插入确认部件由于占有收容部截面的全部或一部分而与连接管的前端部抵接,然后被压入到管接头收容部的最深部。此时,由于棒状部件与插入确认部件相连,所以伴随着插入确认部件的移动,棒状部件从所述外筒体的外部通过贯通孔,被压入在外筒体的内周面形成的槽部中,从而被收容。
因此,操作员可利用视觉或手指等确认变空的外筒体的贯通孔,能够容易且正确地把握插入的连接管是否相对于管接头到达规定的位置、连接是否完成。另外,在该类型的管接头中,只要将插入确认部件部分的棒状部件的长度调节成与连接管的连接完成时的连接管的前端位置和外筒体的贯通孔之间的距离实质上相等即可。由此,在插入的连接管到达其连接完全结束的位置时,棒状部件全都从外筒体的外部被拉入贯通孔中,或者通过贯通孔被拉入在外筒体的内周面形成的槽部中,从而被收容。如此,本发明的管接头通过调节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的棒状部件的长度,可自由改变连接管相对于管接头的收容部长度的插入深度、即连接管的插入确认位置。另外,可相对于插入确认部件主体配置多个棒状部件,此时,需要在外筒体上设置与棒状部件的数量以及位置相对应的贯通孔。此外,不必使棒状部件的长度与贯通孔到连接管的前端位置的距离严密相同,“实 质上”相等就足够的理由是实际上存在着贯通孔的深度(外筒体的厚度),或棒状部件被弯曲而被拉入时的伸展、弯曲部的曲率等产生误差的要因。在本发明中,在外筒体的内周面上,至少从贯通孔朝向轴向内部侧形成槽部。如果未在外筒体的内周面上形成有槽部,则会导致如下不良情况伴随着连接管的插入而被拉入收容部中的棒状部件被夹入在外筒体的内周面和连接管的外周面之间,阻碍连接管的进一步的插入,或被拉碎(引务6 B''心)。另外,在本发明中,作为为了拉入棒状部件而设置在外筒体的内周面和连接管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并不是利用由于外筒体的内径和连接管的外径之间的直径差而产生的间隙部,而是形成另外的槽部。其理由是如果利用间隙部,则因插入后的连接管和外筒体之间的间隙部产生晃动(rickety),就无法牢固地固定连接管。另一方面,相对于此,在外筒体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槽部的情况下,由于可以将外筒体的内径设计成与连接管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大小,所以可以实现没有晃动的连接管的插入以及固定。另外,相比于连接管的外径,将外筒体的内径设定得较大,并且在外筒体的内周面上,设置具有在连接管的外周面上大致终止的端部的、从外筒体的内周面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肋,由此也可以形成防止晃动、而且用来拉入棒状部件的槽部。进而,也可以通过将外筒体的内径设定得大于连接管的外径,其中安装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狭缝、且具有与连接管的外径大致相同大小的内径的套筒,从而形成外筒体的槽部。即,套筒安装后的狭缝部分在外筒体内周面上形成槽部。套筒的截面通常是密接在外筒体的内周面上的0型形状。但是,在本发明的情况下,考虑安装容易性,可制成将截面的一部分切去的C型形状,使得在将套筒安装于外筒体的内周面上时,可使其外径较小变形。上述这样的套筒的使用可提高外筒体的成形性或插入确认部件、锁环、密封环等内部零件的安装性。尤其在使用后述的锁环的类型的管接头的情况下,用于限制锁环向轴向移动的与径向平行的固定壁也可以容易形成在外筒体的内周面上,所以便利。在本发明中,棒状部件伴随着插入确认部件的向轴向内部侧的移动,一边以折曲的方式变形一边被收容向外筒体内周面上的槽部之中。因此,棒状部件以及包含其在内的插入确认部件优选由具有柔软性且抗拉伸应力强的材料制作,作为这样的材料,可例举热可塑性弹性体、或合成橡胶或天然橡胶等。尤其在热可塑性弹性体的情况下,一般相比于合成橡胶或天然橡胶而言,对一定荷重的伸展小,因此,适于作为在维持与连接管的插入确认位置对应的长度的同时,要求以折曲方式变形的棒状部件的材料。另外,为了得到棒状部件的高度的变形特性,也可将其截面制成扁平形状等那样通过对形状进行改进而使其容易折曲。尤其棒状部件通过使与环状的插入确认部件主体的根附近的截面面积变狭窄,或使其薄壁化等,形成具有比其他部分小的截面面积的近似铰链构造,从而可得到拉入初期的高的折曲特性 。进而,棒状部件的前端部的形状等并不特别限定,由于操作员可通过手指等容易确认,所以其形状可形成为使前端部的形状变尖的形状或具有凹凸的表面等可给手指刺激的形状。另外,为了提高目视的视认性,也可以将棒状部件或棒状部件的前端部着色成荧光色等显眼的颜色。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具备专用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的直插式的管接头,将具有呈放射状延伸的柔性的棒状部件的C型环状或0型环状的零件配置在管接头的收容部中,通过调节所述棒状部件的长度,在连接管插入时所述环状零件被连接管压入里方向,在贯通孔预先设置的棒状部件从外筒体的外部被拉入内部,从而可自由改变连接管相对于管接头的收容部长度的插入确认位置。结果是,操作员可利用视觉或手指等确认变空的外筒体的贯通孔,能够容易且正确地把握插入的连接管是否相对于管接头到达规定的位置、连接是否完成。


图I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是上半部分表示连接管插入前的状态且下半部分表示连接管插入后的状态的、在通过其中心轴的截面切开的情况的截面图;图2是在图I的实施例的收容部中配置的插入确认部件的立体图;图3是在图I的实施例的外筒体的内周面上安装的套筒的立体图;图4是其他实施例的插入确认部件的立体图;图5是其他实施例的套筒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图I的实施例的内侧锁环的立体图;图7是将图6的内侧锁环在通过中心轴的截面切开的情况的截面图;图8是表示图I的实施例的外侧锁环的立体图;图9是将图8的外侧锁环在通过中心轴的截面切开的情况的截面图;图10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管接头,是上半部分表示连接管插入前的状态且下半部分表示连接管插入后的状态的、在通过其中心轴的截面切开的情况的截面图。符号说明I、I’直插式管接头2 插座3接头主体30通路开口部31前端部4内筒体
5外筒体50贯通孔51中心轴6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7 套筒70 端部71狭缝、槽部8插入确认部件 80插入确认部件主体81棒状部件10连接管11内侧锁环110鼓出部111 狭缝112第一外向爪部113第二外向爪部12外侧锁环120缩窄部121 狭缝122第一内向爪部123第二内向爪部13收容部14最深部15、15’ 密封环16、16’ 槽部17固定式外侧锁环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直插式管接头参考附图进行详细说明。而且,本发明不限定于以下所示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实施例实施例I图I是表示具备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6的本发明的优选一实施方式的直插式管接头1,在上半部分表示连接管插入前的状态且下半部分表示连接管插入后的状态,且在通过其中心轴的截面切开的情况的截面图。参考图I可知,本发明的管接头I只要具备至少一个连接管插入插座2即可,因此作为其整体的形状不仅限定于I字型,也可以是T字型、十字型。管接头I包括接头主体3、内筒体4、外筒体5、内侧锁环11以及外侧锁环12、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6,任一个零件都具有大致筒状或环状的形状。另外,在本实施例I中,接头主体3包括内筒体4,并通过注射成形而一体成形。接头主体3以及内筒体4在其内部具有用于供流体流动的通路开口部30,其前端部31为了减少流体的阻力而具有漏斗形状。进而,在重视管接头I的生产率或成本方面等的情况下,接头主体3、内筒体4以及外筒体5也可以通过注射成形等一体成形其所有零件。在本实施例I使用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6由在外筒体5设置的贯通孔50、在外筒体5的内周面安装的套筒7以及在由外筒体5和内筒体4形成的收容部13配置的插入确认部件8构成。通过该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6容易且正确地把握插入的连接管10是否到达管接头I中的规定位置、连接管10的连接是否完成。图2表示在收容部13配置的插入确认部件8的立体图。插入确认部件8由0型 环状的插入确认部件主体80和从所述主体放射状延伸的柔性的棒状部件81构成。该棒状部件81在插入连接管10前的初期状态下,以从外筒体5的贯通孔50向外部突出的方式配置在管接头I的收容部13中(参考图I上侧)。因此,与棒状部件81相连的插入确认部件主体80配置在外筒体5的贯通孔50的大致正下方,而且,棒状部件81通过调节其长度,可自由改变其从外筒体外周面突出的长度,以使操作员能够容易确认连接管插入前的初期状态。在外筒体5设置的贯通孔50只要是贯通外筒体5的内外周面的开口即可,该孔的位置、大小、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但是,贯通孔50的位置要考虑管接头收容部13内的连接管10的插入确认位置或距离最深部14的距离、在连接管插入前预先从贯通孔50应突出的棒状部件81的长度等来决定。另一方面,当将连接管10插入到管接头I的收容部13中时,插入确认部件8由于占有收容部截面的全部或一部分而与连接管10的前端部抵接,然后被压入到管接头收容部13的最深部14。此时,由于棒状部件81和插入确认部件主体80相连,所以伴随着插入确认部件8的移动,从所述外筒体5的外部通过贯通孔50,由套筒7拉入在外筒体5的内周面形成的槽部(狭缝)71中,从而被收容(参考图I下侧)。另外,在本实施例I使用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6中,只要将棒状部件81的长度调节成与连接管10的连接完成时的连接管10的前端位置和外筒体5的贯通孔50之间的距离实质上相等即可。由此,在插入的连接管10到达其连接完全结束的位置时,棒状部件81全部从外筒体5的外部被拉入贯通孔50中,或者通过贯通孔50被套筒7拉入在外筒体5的内周面形成的槽部71中,从而被收容(其中在图I以及图10中,由于夸张了棒状部件81的收容状态,图示的棒状部件81的长度比必要长度短)。因此,在本实施例I的管接头I中,通过调节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6的棒状部件81的长度,可以自由改变连接管10相对于管接头I的收容部长度的插入深度、即连接管10的插入确认位置。结果是操作员利用视觉或手指等就能确认变空的外筒体5的贯通孔50,而且能够容易且正确把握插入的连接管10相对于管接头I是否到达规定位置、连接是否完成。此外,在本实施例I中,为了更可靠地容易确认连接管10的插入状态,两个棒状部件81相对于插入确认部件主体80的中心对称设置,因此,在管接头I的外筒体5上,对应于所述棒状部件81的数量以及位置,相对于外筒体5的中心轴51对称设置两个贯通孔50。棒状部件81伴随着插入确认部件8的向轴向内部侧的移动,一边以折曲的方式变形一边被收容向外筒体内周面上的槽部71之中。因此,棒状部件81以及包含其在内的插入确认部件8优选由具有柔软性且抗拉伸应力强的材料制作,在本实施例I中由热可塑性弹性体制作。热可塑性弹性体一般相比于合成橡胶或天然橡胶而言,对一定荷重的伸展小,因此,适于作为在维持与连接管10的插入确认位置对应的长度的同时,要求以折曲方式变形的棒状部件81的材料。另外,为了得到棒状部件81的高度的变形特性,也可将其截面制成扁平形状等那样通过对形状进行改进而使其容易折曲。本实施例I的棒状部件81如图2所示,通过使与插入确认部件主体80的根附近的截面面积变狭窄,或如图4所示使局部薄壁化等,形成具有比其他部分小的截面面积的近似铰链构造,从而可得到拉入初期的高的折曲特性。进而,由于操作员对于棒状部件81的前端部的形状等可通过手指等容易确认,所以该形状可形成为使前端部的形状变尖的形状或具有凹凸的表面等可给手指刺激的形状(参考图4)。另外,为了提高目视的视认性,也可以将棒状部件81或棒状部件的前端部着色成荧光色等显眼的颜色。 图3是表示在外筒体5的内周面上安装的套筒7的立体图。套筒7呈在其端部70具有0型的截面的圆筒形,在其周面上形成有两个相互对置的狭缝71,它们对应于外筒体5的贯通孔50的位置沿轴向延伸。而且,在本实施例I中,通过在外筒体5的内周面安装套筒7,从贯通孔50朝向轴向内部侧形成由狭缝构成的槽部71。如果,在外筒体5的内周面上没有形成槽部71,则会导致如下不良情况伴随着连接管10的插入而被拉入收容部13中的棒状部件81被夹入在外筒体5的内周面和连接管10的外周面之间,阻碍连接管10的进一步的插入,或被拉碎(引t)。另外,作为为了拉入棒状部件81而设置在外筒体5的内周面和连接管10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并不是利用由于外筒体5的内径和连接管10的外径之间的直径差而产生的间隙部,而是形成另外的槽部71。其理由是如果利用间隙部,则因插入后的连接管10和外筒体5之间的间隙部产生晃动(rickety),就无法牢固地固定连接管10。因此,在本实施例I中,外筒体5的内径设定得大于连接管10的外径,而且通过在其中安装套筒7,从而形成具有与连接管10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大小的内径的内周面。另外,考虑套筒7的安装容易性,以使其外径可以较小变形,将套筒7形成为图5所示那样的截面一部分有缺口的C型形状。使用这样的套筒7,能提高外筒体5的成形性和插入确认部件8、外侧锁环12等内部零件的安装性。尤其在使用后述的外侧锁环12的类型的管接头I的情况下,用于限制外侧锁环12向轴向移动的与径向平行的固定壁72也容易形成在外筒体5的内周面上,因此很方便。再次参考图I理解,在本实施例I的管接头I的收容部13中,配置有可在轴向上移动的内侧锁环11以及外侧锁环12,内侧锁环11以及外侧锁环12具有在连接管插入时用于按压其内外周面的第一爪部和在连接管拉拔时用于卡止连接管的第二爪部。但是,在本实施例I中,没必要将锁环安装在内筒体4的外周面以及外筒体5的内周面双方上,只要安装在任一方上即可。但是,考虑到由于管接头I的落下、溶剂的附着、踩踏等而有可能导致一方的锁环破损的情况,优选将锁环如本实施例I那样安装在内筒体4以及外筒体5双方上。另外,由于在管接头I的内筒体4的外周面以及外筒体5的内周面配置可在轴向上移动的内侧锁环11以及外侧锁环12,所以形成径向上平行的固定壁和朝向轴向外部侧连续扩径或缩径的锥壁。因此,内侧锁环11以及外侧锁环12的一个端部(固定端)因为与内筒体4或外筒体5的固定壁的关系而实质上限制向轴向的移动,而且,内侧锁环11以及外侧锁环12的另一个端部(自由端)安装在固定壁和锥壁之间,因为与锥壁的关系而允许向轴向的移动。图6、7表示在本实施例的管接头I中使用的内侧锁环11的立体图以及在通过中心轴的截面切开的情况的截面图。
在内筒体4的外周面配置的内侧锁环11由筒状体构成,在其体部上,从筒状体的端部切有多个狭缝111,以形成悬臂梁(cantilever)的自由端。另外,内侧锁环11具备在连接管插入时通过弹性变形用来按压连接管的内周面的第一外向爪部112以及在连接管拉拔时用于卡止连接管的在所述自由端配置的第二外向爪部113。第一外向爪部112的按压功能是通过将支承内侧锁环11的爪部的内侧锁环自身的构造做成可弹性变形的构造而实现的。即,内侧锁环11的鼓出部110由于其轴向的截面形状具有尺蠖(measuring worm looper)那样的形状(参考图I),所以当被按压向径向内侧时会弯曲,而且在其反作用力作用下将插入的连接管10的内周面适度按压。另外,狭缝111由于以贯通内侧锁环11的体部的方式在轴向上延伸,所以由狭缝111分割的各个鼓出部110互不干涉,弹性变形容易。结果是在本实施例的管接头I中,在将连接管10插入到管接头I的收容部13的规定位置之后,当向拉拔方向移动时,由于第一外向爪部112卡止于连接管10的内周面,所以内侧锁环11也与连接管10 —起向拉拔方向移动。而且内侧锁环11的自由端向内筒体4的锥壁区域进入,通过与锥壁的相互作用,内侧锁环11以将第二外向爪部113向连接管10的内周面压接的方式扩径,而且连接管10被第二外向爪部113可靠且牢固地卡止。另一方面,图8、图9表示在本实施例的管接头I中使用的外侧锁环12的立体图以及在通过中心轴的截面切开的情况的截面图。在外筒体5的内周面配置的外侧锁环12与上述的内侧锁环11同样由筒状体构成,在其体部上,从筒状体的端部切有多个狭缝121,以形成悬臂梁(cantilever)的自由端。另外,外侧锁环12具备在连接管插入时通过弹性变形用来按压连接管的外周面的第一内向爪部122以及在连接管拉拔时用于卡止连接管的在所述自由端配置的第二内向爪部 123。第一内向爪部122的按压功能是通过将支承外侧锁环12的爪部的外侧锁环自身的构造做成可弹性变形的构造而实现的。即,外侧锁环12的缩窄部(凹入部)120由于其轴向的截面形状具有尺蠖(measuring wormlooper)那样的形状(参考图I),所以当被按压向径向外侧时会弯曲,而且在其反作用力作用下将插入的连接管10的外周面适度按压。另夕卜,狭缝121由于以贯通外侧锁环12的体部的方式在轴向上延伸,所以由狭缝121分割的各个缩窄部120不干涉,弹性变形容易。结果是在本实施例的管接头I中,在将连接管10插入到管接头I的收容部13的规定位置之后,当向拉拔方向移动时,由于第一内向爪部122卡止于连接管10的外周面,所以外侧锁环12也与连接管10 —起向拉拔方向移动。而且外侧锁环12的自由端向外筒体5的锥壁区域进入,通过与锥壁的相互作用,外侧锁环12以将第二内向爪部123向连接管10的外周面压接的方式缩径,而且连接管10被第二内向爪部123可靠且牢固地卡止。作为能够达成上述功能的锁环11、12的材料,只要是硬质且具有适度弹性的材料即可,并不特别限定,可由塑料材料或金属材料成形。尤其在由塑料材料成形的情况下,作为材料优选使用聚亚苯基砜(PPSU)树脂或聚苯硫醚(PPS)树脂等工程塑料材料。本实施例的管接头I在内筒体4的外周面上具备用于密封与连接管10的间隙的两个密封环15、15’(参考图I)。密封环15、15’是通过在内筒体4的外周面上设置槽部16、16’并被收容在其中而被固定的。另外,密封环的截面形状并不特别限定,在本实施例I中使用具有0型截面的密封环15、15’。密封环可以配置在内筒体4的外周面上或外筒体5的内周面上,或者配置在它们双方的周面上。但是,在本实施例I的管接头I的情况下,为了尽量排除从外部侵入的污垢 或尘埃的影响,且即便在外筒体5因某种原因而破损时也能维持密封状态,在内筒体4的外周面上配置密封环15、15’。另外,这样的密封环15、15’的配置,在向管接头I将铝三层管那样的圆管连接向管接头时,还起到防止在其端面露出的金属部分腐蚀的作用。进而,密封环15如本实施例I那样通过配置于与外侧锁环12的第二内向爪部123相对的位置,从而可利用连接管安装后的第二内向爪部123的压接力得到更牢固的密封效果。另外,为了减少安装后的连接管10的晃动(rickety),本实施例的密封环15、15’以在它们之间安装同侧的内侧锁环11的方式在其前方和后方分开配置。实施例2图10是具备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6的本发明的优选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直插式连接管I’,在上半部分表示连接管插入前的状态,在下半部分表示连接管插入后的状态,且表示在通过其中心轴的截面切开的情况的截面图。参考图10理解,本实施例2的管接头I’除了下述点以外具有与实施例I的管接头I相同的构造,所述不同点是用于卡止连接管10的锁环17具有呈放射状延伸的多个齿或爪,且是固定在外筒体5的内周面的环状类型的锁环。因此,本实施例2的管接头I’包括接头主体3、内筒体4、外筒体5、固定式的外侧锁环17以及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6,任一个零件都具有大致筒状或环状的形状。另外,在本实施例2中,接头主体3包括内筒体4,通过注射成形而一体成形。接头主体3以及内筒体4在其内部具有供流体流动用的通路开口部30,其前端部31为了减小流体的阻力而具有漏斗形状。进而,在重视管接头I’的生产率或成本方面等的情况下,与实施例I的管接头I的情况同样,接头主体3、内筒体4以及外筒体5也可以通过注射成形等一体成形其所有零件。另外,在本实施例2的管接头I’中,连接管10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6由在外筒体设置的贯通孔50、安装于外筒体5的内周面的套筒7以及在由外筒体5和内筒体4形成的收容部13配置的插入确认部件8构成,这与实施例I的管接头I的情况相同。因此,在本实施例2的管接头I’中,固定式的外侧锁环17以外的各零件的功能以及构成与实施例I的管接头I相同,因此,在此省略对各零件的功能、结构的详细说明。在本实施例2的管接头I’中,如图10的上半部分中所示,在连接管10插入管接头I’的收容部13中之前,0型环状的插入确认部件8的棒状部件81被配置成从贯通孔50中向外筒体5的外部突出。而且,操作员通过从外部利用目视或手指等确认该棒状部件81的存在,从而可以容易且可靠地把握连接管10和管接头I’仍未在完全状态下连接。另一方面,当连接管10插入到管接头I’的收容部13的最深部14中,连接管10的连接以及固定完成时,插入确认部件8由于占有收容部13的截面的全部或一部分而与连接管10的前端部抵接,然后被压入到管接头收容部13的最深部14。此时,由于棒状部件81与插入确认部件主体80 相连成一体,所以伴随着插入确认部件8的移动,棒状部件81从所述外筒体5的外部通过贯通孔50,被套筒7压入在外筒体5的内周面形成的槽部(狭缝)71中,从而被收容。结果是,操作员可利用视觉或手指等确认变空的外筒体5的贯通孔50,能够容易且正确地把握插入的连接管10是否相对于管接头I’到达规定的位置、连接是否完成。
权利要求
1.ー种管接头,其具备接头主体、形成用于装入连接管的收容部的外筒体以及内筒体、用于确认所述连接管的插入状态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其特征在干, 所述插入确认机构由如下部分构成 贯通孔,其贯通所述外筒体的内周面和外周面; 槽部,其形成在所述外筒体的内周面上,且从所述贯通孔向轴向内部侧延伸;以及C型环状或O型环状的插入确认部件,其具有呈放射状延伸的柔性的棒状部件,且在轴向上可移动地配置在所述收容部中, 在连接管插入前,所述棒状部件被配置成从所述贯通孔中向所述外筒体的外部突出,在连接管插入时,所述棒状部件通过由所述连接管的前端部将所述插入确认部件压入轴向内部侧,从而以从所述外筒体的外部向在所述外筒体的内周面上形成的所述槽部中收容的方式被拉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干, 通过调节所述插入确认部件的棒状部件的长度,可自由改变所述连接管相对于所述管接头的收容部长度的插入确认位置。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干, 所述槽部是通过将具有沿轴向延伸的狭缝的套筒向所述外筒体的内周面安装而形成的。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干, 所述棒状部件的截面是扁平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干, 所述插入确认部件由热可塑性弾性体或合成橡胶或天然橡胶成形。
6.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干, 所述内筒体的外周面或所述外筒体的内周面具备用于密封所述内筒体的外周面或所述外筒体的内周面与所述连接管之间的间隙的密封环。
7.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干, 所述管接头还包括所述内筒体和内侧锁环,所述内筒体在外周面还具有与径向平行的固定壁和朝向轴向外部侧连续扩径的锥壁,所述内侧锁环是具有用于形成悬臂梁的自由端的多个狭缝的筒状体,并具有在所述连接管插入时通过所述筒状体的弹性变形来按压所述连接管的内周面的第一外向爪部以及配置于所述自由端、在所述连接管拉拔时卡止所述连接管的第二外向爪部,而且所述内侧锁环被配置成在所述内筒体的固定壁和锥壁之间可在轴向上移动, 在将所述连接管插入到所述收容部的规定位置后,在向拉拔方向移动时,所述内侧锁环通过所述第一外向爪部卡止于所述连接管的内周面从而与所述连接管一起向拉拔方向移动,所述内侧锁环的自由端进入所述内筒体的锥壁区域,然后通过与所述锥壁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述内侧锁环以将所述第二外向爪部压接向所述连接管的内周面的方式扩径。
8.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干, 所述管接头还包括所述外筒体和外侧锁环, 所述外筒体在内周面还具有与径向平行的固定壁和朝向轴向外部侧连续缩径的锥壁, 所述外侧锁环是具有用于形成悬臂梁的自由端的多个狭缝的筒状体,并具有在所述连接管插入时通过所述筒状体的弹性变形来按压所述连接管的外周面的第一内向爪部以及配置于所述自由端、在所述连接管拉拔时卡止所述连接管的第二内向爪部,而且所述外侧锁环被配置成在所述外筒体的固定壁和锥壁之间可在轴向上移动, 在将所述连接管插入到所述收容部的规定位置后,在向拉拔方向移动时,所述外侧锁环通过所述第一内向爪部卡止于所述连接管的外周面从而与所述连接管一起向拉拔方向移动,所述外侧锁环的自由端进入所述外筒体的锥壁区域,然后通过与所述锥壁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述外侧锁环以将所述第二内向爪部压接向所述连接管的外周面的方式缩径。
9.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干, 所述管接头还包括所述内筒体、所述外筒体、内侧锁环和外侧锁环,所述内筒体在外周面还具有与径向平行的固定壁和朝向轴向外部侧连续扩径的锥壁,所述外筒体在内周面还具有与径向平行的固定壁和朝向轴向外部侧连续缩径的锥壁,所述内侧锁环是具有用于形成悬臂梁的自由端的多个狭缝的筒状体,并具有在所述连接管插入时通过所述筒状体的弹性变形来按压所述连接管的内周面的第一外向爪部以及配置于所述自由端、在所述连接管拉拔时卡止所述连接管的第二外向爪部,而且所述内侧锁环被配置成在所述内筒体的固定壁和锥壁之间可在轴向上移动, 所述外侧锁环是具有用于形成悬臂梁的自由端的多个狭缝的筒状体,并具有在所述连接管插入时通过所述筒状体的弹性变形来按压所述连接管的外周面的第一内向爪部以及配置于所述自由端、在所述连接管拉拔时卡止所述连接管的第二内向爪部,而且所述外侧锁环被配置成在所述外筒体的固定壁和锥壁之间可在轴向上移动, 在将所述连接管插入到所述收容部的规定位置后,在向拉拔方向移动时,所述内侧锁环通过所述第一外向爪部卡止于所述连接管的内周面从而与所述连接管一起向拉拔方向移动,所述内侧锁环的自由端进入所述内筒体的锥壁区域,然后通过与所述锥壁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述内侧锁环以将所述第二外向爪部压接向所述连接管的内周面的方式扩径,并且所述外侧锁环通过所述第一内向爪部卡止于所述连接管的外周面从而与所述连接管一起向拉拔方向移动,所述外侧锁环的自由端进入所述外筒体的锥壁区域,然后通过与所述锥壁之间的相互作用,所述外侧锁环以将所述第二内向爪部压接向所述连接管的外周面的方式缩径。
10.ー种管接头,其特征在干, 其由接头主体、内筒体、外筒体、锁环以及C型环状或O型环状的插入确认部件构成, 所述内筒体从所述接头主体向轴向外部侧延伸, 在所述外筒体的内周面上具有贯通内外周面的贯通孔和从所述贯通孔向轴向内部侧延伸的槽部,并且所述外筒体配置在所述内筒体的外侧,在所述外筒体和所述内筒体之间形成用于装入连接管的收容部, 所述锁环通过相对于插入所述收容部的连接管的内周面以及/或者外周面压接前端变尖的突起物来防止所述连接管的脱落, 所述插入确认部件具有呈放射状延伸的柔性的棒状部件,且在轴向上可移动地配置在所述收容部中, 在连接管插入前,所述棒状部件被配置成从所述贯通孔中向所述外筒体的外部突出,在连接管插入时,所述棒状部件通过由所述连接管的前端部将所述插入确认部件压入轴向内部侧,从而以从所述外筒体的外部向在所述外筒体的内周面上形成的所述槽部中收容的方式 被拉入,通过调节所述插入确认部件的棒状部件的长度,可自由改变所述连接管相对于所述管接头的收容部长度的插入确认位置。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具备专用的连接管插入确认机构的直插式的管接头,连接管的插入以及连接操作简单,且连接时能够容易且正确地把握插入的连接管是否到达管接头中任意决定的位置。将具有呈放射状延伸的柔性的棒状部件的C型环状或O型环状的零件配置在管接头的收容部中,通过调节所述棒状部件的长度,在连接管插入时所述环状零件被连接管压入里方向,在贯通孔预先设置的棒状部件从外筒体的外部被拉入内部,从而可自由改变连接管相对于管接头的收容部长度的插入确认位置。
文档编号F16L37/084GK102691840SQ20111007402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2日
发明者中居义贵, 北岛典和, 太田浩司, 水野宏俊, 长谷川博一 申请人:安隆化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