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31617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以将坐垫安装在坐垫骨架上的锁止卡扣,特别涉及一种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
背景技术
很多车主在购买汽车后,都需要对车内进行装饰,而在对车内进行装饰过程中,基本上都有给汽车座椅安装座套的习惯,而安装座套时,需要将坐垫拆下才能进行座套的安装。通常来说,目前坐垫基本上都是采用锁止卡扣安装在坐垫骨架上,而锁止卡扣分为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和不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将坐垫拆下时,不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就会损坏,无法再次使用,必须更换,这让消费者无法接受,因此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就应运而生。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通过解锁,就能方便地将坐垫拆下,套上坐垫后,仍然可以将坐垫通过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安装到坐垫骨架上。现有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的结构有如特开平7-17307公开的将汽车的弹性座垫安装在车体上的夹子,该夹子具有一个夹子本体,其固定在车体地板上,在夹子本体上设置有一个接收U字状脚部的脚受入部,该U字状脚部设置在作为被安装物的弹性座垫的下底部;滑动闭锁部件,其在横切上述脚受入部的入口部的方向上、可滑动地设置在上述夹子本体上,通过插入上述脚受入部的上述U字状脚部的内侧、横切上述脚受入部的入口部,由此阻止上述U字状脚部从上述脚受入部中拔出。参见图1,其滑动闭锁部件50的后端侧向外侧突出,形成用手操作的手操作部M, 滑动闭锁部件50的开放位置由滑动闭锁部件50上形成的锁扣凸起56与导向部的锁扣面部抵接来决定。滑动闭锁部件50两侧上一体成形二字形的板簧片部55环绕四角筒状部外侧,在与滑动闭锁部件50设置的相反侧延伸,在顶端部55A上与夹子本体外壁抵接,板簧片部阳将滑动闭锁部件50压在脚受入部侧,即锁定位置侧。滑动闭锁部件50的抵接部分 52由垂直面部构成,卡合部分53在抵接部分52外侧,含有水平面部。水平面部的上方为倾斜面51上。该滑动闭锁部件50依靠板簧片部55的弹力来前进移动实现闭锁。但是该滑动闭锁部件50在闭锁后无法实现自锁,在车辆运行过程中,滑动闭锁部件50容易退出而解锁,使U字状脚部退出夹子本体,酿成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滑动闭锁部件所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在锁闭状态下能够自锁、且能够在锁闭状态下发出提示音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以从根本上杜绝在锁闭状态下,U字状脚部退出锁止卡扣底座所酿成的事故。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具有一锁止卡扣底座,所述锁止卡扣底座具有接受被安装物上设置的U字形脚部的脚受入部和一用以安装滑动锁止部件的锁止部件受入部,所述锁止部件受入部的前部与所述脚受入部的第一侧壁上部相贯通,形成一贯通部;所述脚受入部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插入孔,该插入孔与所述贯通部相对应设置;一插入所述锁止部件受入部的滑动锁止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锁止部件具有一外壳,所述外壳插入所述锁止部件受入部,并在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一锁止芯插入腔,所述锁止芯插入腔沿锁止芯运动方向贯通于整个外壳;在所述锁止芯插入腔前腔壁的下方设置有一沿锁止芯运动方向向后延伸的弹簧安装柱;一插入所述锁止芯插入腔内的锁止芯,该锁止芯具有一沿锁止芯运动方向伸长的芯部,所述芯部的前端为一能穿出外壳的锁止芯插入腔前腔壁并通过所述锁止卡扣底座上的贯通部插入所述插入部的锁止插入部,后端具有一用手操作的手操作部;在所述芯部的底部设置有一弹簧容纳槽,所述弹簧容纳槽的前端开口,以便于所述弹簧安装柱容纳于所述弹簧容纳槽内,该弹簧容纳槽后端封闭,形成一后封闭部;一放置在所述弹簧容纳槽内且一端套在所述弹簧安装柱上、另一端抵住所述弹簧容纳槽封闭后端的弹簧;一设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锁止芯之间的自锁机构,通过该自锁机构在锁止芯处于锁闭状态时将锁止芯自锁在所述外壳内。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自锁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外壳的锁止芯插入腔的上腔壁的滑槽;设置在所述滑槽内的滑动限位块,所述滑动限位块在所述滑槽内左右来回运动设置在所述锁止芯的芯部上表面上设置有供所述滑动限位块进行环形运动的限位块运动轨迹槽和限位块自锁芯块,所述限位块运动轨迹槽位于所述限位块自锁芯块的外围,在所述限位块自锁芯块相对于手操作部侧设置有一限位块自锁凹槽;所述限位块运动轨迹槽分为限位块运动解锁轨迹槽和限位块运动锁闭轨迹槽,限位块运动解锁轨迹槽与限位块运动锁闭轨迹槽的一个交汇点位于所述限位块自锁凹槽位置处,另一个交汇点位于与所述限位块自锁凹槽相对的位置处;当所述滑动限位块运行进入到所述限位块自锁凹槽内时,所述锁止芯被自锁。上述自锁机构中,所述限位块运动解锁轨迹槽的槽底位置低于所述限位块运动锁闭轨迹槽的槽底位置。为了防止锁止芯在处于锁闭状态时,在所述锁止芯插入腔内上下晃动,在所述后封闭部上设置有一向手操作部方向延伸的弹性曲臂,在锁止芯在处于锁闭状态时,所述弹性曲臂进入到所述锁止芯插入腔内,以减少锁止芯在所述锁止芯插入腔内的上下晃动。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自锁机构包括一呈U形结构的限位钩,所述限位钩的一端勾在所述外壳的锁止芯插入腔前腔壁上;一弹簧压片,所述弹簧压片一端勾在在所述外壳的锁止芯插入腔前腔壁上,另一端压在所述限位钩上;设置在所述锁止芯的芯部上表面上的限位钩运动轨迹槽和限位钩自锁芯块,所述限位钩运动轨迹槽位于所述限位钩自锁芯块的外围;在所述限位钩自锁芯块相对于手操作部侧设置有一限位钩自锁凹槽;所述限位钩运动轨迹槽分为限位钩运动解锁轨迹槽和限位钩运动锁闭轨迹槽,限位钩运动解锁轨迹槽与限位钩运动锁闭轨迹槽一个交汇点位于所述限位钩自锁凹槽位置处,另一个交汇点位于与所述限位钩自锁凹槽相对的位置处;所述限位钩的另一端插入到所述限位钩运动轨迹槽内,当所述限位钩的一端运行进入到所述限位块自锁凹槽内时,所述锁芯部被自锁。上述自锁机构中,所述限位钩运动解锁轨迹槽的槽底位置低于所述限位钩运动锁闭轨迹槽的槽底位置。为了防止锁止芯在处于锁闭状态时,在所述锁止芯插入腔内上下晃动,在所述后封闭部两侧各设置有一向手操作部方向延伸的弹性曲臂,在锁止芯在处于锁闭状态时,所述弹性曲臂进入到所述锁止芯插入腔内,以减少锁止芯在所述锁止芯插入腔内的上下晃动。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自锁机构能够在锁止芯抵达锁闭状态时, 将锁止芯实现自锁,从根本上杜绝在锁闭状态下,U字状脚部退出锁止卡扣底座所酿成的事故。另本发明自锁机构自锁时,能够发出提示声,提示人们锁止芯处于锁闭状态。


图1为现有滑动闭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处于锁闭状态时的外形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的爆炸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对坐垫发泡U形钢丝进行锁闭的平面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对坐垫发泡U形钢丝进行锁闭的立体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对坐垫发泡U形钢丝进行解锁的平面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中滑动限位块处于解锁状态时在限位块运动轨迹槽内的位置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中滑动限位块处于自锁状态时在限位块运动轨迹槽内的位置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中滑动限位块在限位块运动轨迹槽内运动轨迹图。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处于锁闭状态时的外形立体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的滑动锁止部件结构外形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的爆炸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对坐垫发泡U形钢丝进行解锁的平面剖视示意图。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对坐垫发泡U形钢丝进行锁闭的平面剖视示意图。
6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中限位钩处于解锁状态时在限位钩运动轨迹槽内的位置示意图。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中限位钩处于自锁状态时在限位钩运动轨迹槽内的位置示意图。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中限位钩在限位钩运动轨迹槽内运动轨迹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实施例1下面参照图2至图6来说明本发明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的一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具有锁止卡扣底座100和滑动锁止部件200, 锁止卡扣底座100和滑动锁止部件200中的大部分零件均为塑料成形品。锁止卡扣底座100插入车身钣金件310和320形成的安装孔330中,并依靠设置在锁止卡扣底座100底部的嵌止爪部110进行固定。在锁止卡扣底座100具有划定立方体空间构成的脚受入部120的四脚筒状部130, 该脚受入部120接收设置在汽车部件等被安装物行的U字状脚部,如坐垫发泡U字形钢丝 410。锁止部件受入部140 —体成形在四角筒状部130的一侧(前侧)。锁止部件受入部140划定横剖面形状为矩形的锁止部件安装孔141,在锁止部件受入部140,即锁止部件安装孔141的一侧壁141B,即从锁止芯220的手操作部222向前看方向的左侧壁上开设有一卡孔142,该卡孔142的作用是将滑动锁止部件200中的外壳210锁定在锁止部件安装孔 141中(如何锁定将在后面描述)。锁止部件安装孔141的前部与脚受入部120的前侧壁121上部相贯通,形成一贯通部141A ;脚受入部120具有一个入口部123,该脚受入部120与前侧壁121相对的后侧壁 122上部设置有插入孔122A,该插入孔122A与贯通部141A相对应设置。锁止部件安装孔 141在与横切脚受入部120垂直方向上延伸。滑动锁止部件200具有一个外壳210、一个锁止芯220和弹簧230,外壳210的横剖面形状为与锁止部件安装孔141相似的矩形,该外壳210划定横剖面形状为矩形的锁止芯插入腔211,并在外壳210的一外侧壁212,即从锁止芯220的手操作部222向前看方向的左侧壁上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弹性卡凸213,在外壳210全部插入锁止部件安装孔141后, 该弹性卡凸213弹入卡孔142中,以将外壳210限制在锁止部件安装孔141内。锁止芯插入腔211沿锁止芯运动方向贯通于整个外壳210,并在锁止芯插入腔211 前腔壁211A的下方设置有一沿锁止芯运动方向向手操作部222方向延伸的弹簧安装柱 214。为了安装滑动限位块216,在锁止芯插入腔211上腔壁211C开设一滑槽215,滑动限位块216设置在该滑槽215内并可在滑槽215内来回运动。锁止芯220插入锁止芯插入腔211内,该锁止芯220具有一沿锁止芯运动方向伸长的芯部221,芯部221的宽度与锁止芯插入腔211的宽度基本一致,芯部221的前端为一能穿出外壳210的锁止芯插入腔211前腔壁211A并通过锁止卡扣底座100上的贯通部141A 横切于脚受入部120而插入到插入孔122A的锁止插入部221A,在锁止插入部221A上设置有锯齿状,以增加锁止插入部221A与插入孔122A孔壁之间的摩擦力。芯部221的后端具有一用手操作的手操作部222。在芯部221的底部设置有一弹簧容纳槽223,弹簧容纳槽223的前端开口,后端封闭,形成一封闭部224,以便于弹簧安装柱214容纳于弹簧容纳槽223内。为了防止锁止芯220处于锁闭状态时,在锁止芯插入腔211内上下晃动,在后封闭部2 上设置有一向手操作部222方向延伸的弹性曲臂225,在锁止芯220在处于锁闭状态时,弹性曲臂225进入到锁止芯插入腔211内,与锁止芯插入腔211的下腔壁2 IlB接触,以减少锁止芯220在锁止芯插入腔211内的上下晃动。在弹簧容纳槽223内放置一弹簧230,弹簧230 —端套在弹簧安装柱214上、另一端抵住弹簧容纳槽223封闭后端。该实施例的滑动锁止部件200依靠一个设置外壳210与锁止芯220之间的自锁机构在锁止芯220处于锁闭状态时将锁止芯220自锁在外壳210内。该自锁机构包括前面所述的开设在外壳210的锁止芯插入腔211的上腔壁211C 的滑槽215和设置在滑槽215内的滑动限位块216以及设置在锁止芯220的芯部221上表面上的限位块运动轨迹槽227和限位块自锁芯块228,限位块运动轨迹槽227位于限位块自锁芯块228的外围,供滑动限位块216进行环形运动,实现解锁和锁闭。参见图7至图9,在限位块自锁芯块2 相对于手操作部222侧设置有一限位块自锁凹槽228A ;限位块运动轨迹槽227分为限位块运动解锁轨迹槽227A和限位块运动锁闭轨迹槽227B,限位块运动解锁轨迹槽227A与限位块运动锁闭轨迹槽227B的一个交汇点 227BA位于限位块自锁凹槽228A位置处,另一个交汇点227AB位于与限位块自锁凹槽228A 相对的位置处;当滑动限位块216运行进入到限位块自锁凹槽228A内时,锁止芯220被自锁,同时松手,在弹簧230的作用下,锁止芯220稍微后退,滑动限位块216会落入到限位块自锁芯块2 上的限位块自锁凹槽228A内并与限位块自锁芯块2 发生撞击而发出撞击声。提示操作者此时锁止芯220已经被自锁。为了便于将滑动限位块216装入到限位块运动轨迹槽227内,在限位块运动轨迹槽227 —个适当位置开设一滑动限位块安装入口 227C,具体安装时,只需要将滑动限位块安装入口 227C与前面所述的滑槽215对齐即可在滑动限位块216推入滑槽215的同时推入到限位块运动轨迹槽227内。这样当锁止芯220在锁止芯插入腔211内前后运动时,滑动限位块216沿着限位块运动轨迹槽227进行运动的同时也能在滑槽215内来回运动。结合参看图6和图7、图9,坐垫发泡U字形钢丝410嵌止时,用手指握住手操作部 222,借助弹簧230的辅助作用,移动到最后退位置上,这时滑动限位块216处于限位块运动解锁轨迹槽227A与限位块运动锁闭轨迹槽227B的另一个交汇点227AB位置,此时锁止芯 220处于解锁状态。锁止芯220的锁止插入部221A没有插入到锁止部件受入部140的锁止部件安装孔141内,并且锁止芯220的锁止插入部221A没有横切于脚受入部120,这时可以将坐垫发泡U字形钢丝410插入到脚受入部120中。然后用手推手操作部222,使锁止插入部221A穿出外壳210的锁止芯插入腔211前腔壁211A并通过锁止卡扣底座100上的贯通部141A横切于脚受入部120而插入到插入孔122A中,这时弹簧230完全被压缩,此时滑动限位块216沿着限位块运动锁闭轨迹槽227B运行到限位块运动解锁轨迹槽227A与限位块运动锁闭轨迹槽227B的一个交汇点227BA位置,这时松手,在弹簧230的作用下,锁止芯 220稍微后退,滑动限位块216会落入到限位块自锁芯块2 上的限位块自锁凹槽228A内自锁,同时滑动限位块216与限位块自锁芯块2 发生撞击而发出撞击声。提示操作者此时锁止芯220已经被自锁。在此状态下,由于锁止插入部221A的阻挡,坐垫发泡U字形钢丝410不会由脚受入部120内拔出。参见图4、图5和图8、图9,解锁时,可以用手指握住手操作部222,先向里按动手操作部222,这时滑动限位块216从限位块自锁芯块2 上的限位块自锁凹槽228A内滑出, 松手后,在弹簧230的作用下,锁止芯220快速后退到最后退位置上,同时滑动限位块216 沿着限位块运动解锁轨迹槽227A运行到限位块运动解锁轨迹槽227A与限位块运动锁闭轨迹槽227B的另一个交汇点227AB位置,实现解锁。解锁完成后,锁止芯220的锁止插入部 221A没有插入到锁止部件受入部140的锁止部件安装孔141内,并且锁止芯220的锁止插入部221A没有横切于脚受入部120,这时可以将坐垫发泡U字形钢丝410由脚受入部120 中拔出。为了使滑动限位块216只能沿着限位块运动轨迹槽227朝一个方向运动,限位块运动解锁轨迹槽227A的槽底位置低于限位块运动锁闭轨迹槽227B的槽底位置。同时限位块运动解锁轨迹槽227A的槽底沿着滑动限位块216运行方向由高到低成阶梯形,限位块运动锁闭轨迹槽227B的槽底沿着滑动限位块216运行方向由高到低成阶梯形。这样滑动限位块216只能绕着限位块自锁芯块2 逆指针运动,不能反向运动。在自锁状态下,锁止插入部221A不会从插入孔122A退回到锁止芯插入腔211内, 提高了安全性,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实施例2下面参照图10至图14来说明本发明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的另一实施方式。参见图10,本实施例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具有锁止卡扣底座100和滑动锁止部件200,锁止卡扣底座100和滑动锁止部件200中的大部分零件均为塑料成形品。锁止卡扣底座100插入车身钣金件形成的安装孔中,并依靠设置在锁止卡扣底座 100底部的嵌止爪部110进行固定。在锁止卡扣底座100具有划定立方体空间构成的脚受入部120的四脚筒状部130, 该脚受入部120接收设置在汽车部件等被安装物行的U字状脚部,如坐垫发泡U字形钢丝 410。锁止部件受入部140 —体成形在四角筒状部130的一侧(前侧)。锁止部件受入部140划定横剖面形状为矩形的锁止部件安装孔141,在锁止部件受入部140,即锁止部件安装孔141的一侧壁141B,即从锁止芯220的手操作部222向前看方向的左侧壁上开设有一卡孔142,该卡孔142的作用是将滑动锁止部件200中的外壳210锁定在锁止部件安装孔 141中(如何锁定将在后面描述)。锁止部件安装孔141的前部与脚受入部120的前侧壁121上部相贯通,形成一贯通部141A ;脚受入部120具有一个入口部123,该脚受入部120与前侧壁121相对的后侧壁 122上部设置有插入孔122A,该插入孔122A与贯通部141A相对应设置。锁止部件安装孔 141在与横切脚受入部120垂直方向上延伸。
滑动锁止部件200具有一个外壳210、一个锁止芯220和弹簧230,外壳210的横剖面形状为与锁止部件安装孔141相似的矩形,该外壳210划定横剖面形状为矩形的锁止芯插入腔211,并在外壳210的一外侧壁212,即从锁止芯220的手操作部222向前看方向的左侧壁上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弹性卡凸213,在外壳210全部插入锁止部件安装孔141后, 该弹性卡凸213弹入卡孔142中,以将外壳210限制在锁止部件安装孔141内。外壳210 的锁止芯插入腔211的上腔壁211C上开设一开口 217,以便于后面所述的弹簧压片218压入外壳210内并压在后面描述的限位钩219上。锁止芯插入腔211沿锁止芯运动方向伸展外壳210内,锁止芯插入腔211临近后面描述的手操作部222 —端开口,远离手操作部222的一端即锁止芯插入腔211前腔壁 21IA的下方设置有一沿锁止芯运动方向向手操作部222方向延伸的弹簧安装柱214和供后面描述的锁止插入部221B穿出的导向孔221C。导向孔221C呈大致为U形结构。锁止芯220插入锁止芯插入腔211内,该锁止芯220具有一沿锁止芯运动方向伸长的芯部221,芯部221的宽度与锁止芯插入腔211的宽度基本一致,芯部221的前端为一能穿出导向孔221C并通过锁止卡扣底座100上的贯通部141A横切于脚受入部120而插入到插入孔122A的锁止插入部221B,锁止插入部221B呈大致为U形结构。芯部221的后端具有一用手操作的手操作部222。在锁止插入部22IB内设置有一弹簧容纳槽223,弹簧容纳槽223的前端开口,后端封闭,形成一封闭部224,以便于弹簧安装柱214容纳于弹簧容纳槽223内。为了防止锁止芯200在处于锁闭状态时,在锁止芯插入腔211内上下晃动,在后封闭部2M两侧各设置有一向手操作部222方向延伸的弹性曲臂225,在锁止芯220在处于锁闭状态时,弹性曲臂225进入到锁止芯插入腔211内,与锁止芯插入腔211的下腔壁211B 接触,以减少锁止芯220在锁止芯插入腔211内的上下晃动。在弹簧容纳槽223内放置一弹簧230,弹簧230 —端套在弹簧安装柱214上、另一端抵住弹簧容纳槽223封闭后端。该实施例的滑动锁止部件200依靠一个设置外壳210与锁止芯220之间的自锁机构在锁止芯220处于锁闭状态时将锁止芯220自锁在外壳210内。该自锁机构包括一限位钩219、弹簧压片218设置在锁止芯220的芯部221上表面上的限位钩运动轨迹槽240和限位钩自锁芯块250,限位钩运动轨迹槽240位于限位钩自锁芯块250的外围,供限位钩219的一端219A进行环形运动,实现解锁和锁闭。限位钩219 的一端219B勾在外壳210的锁止芯插入腔211的前腔壁211A上,另一端219A插入到限位钩运动轨迹槽MO内。弹簧压片218 —端勾在外壳的锁止芯插入腔211的前腔壁211A上, 另一端通过锁止芯插入腔211的上腔壁211C上的开口 217压在限位钩219上,以防止限位钩219掉出。为了便于限位钩219的另一端219A进入到限位钩运动轨迹槽MO内,在限位钩运动轨迹槽240上开设有一开口 M1,限位钩219的另一端219A由此开口 241进入到限位钩运动轨迹槽MO内参见图15至图17,在限位钩自锁芯块250相对于手操作部222侧设置有一限位块自锁凹槽250A ;限位钩运动轨迹槽240分为限位钩运动解锁轨迹槽MOA和限位钩运动锁闭轨迹槽240B,限位钩运动解锁轨迹槽MOA与限位钩运动锁闭轨迹槽MOB —个交汇点 240AB位于限位钩自锁凹槽250A位置处,另一个交汇点240BA位于与限位钩自锁凹槽250A相对的位置处;当限位钩219的一端219A运行进入到限位块自锁凹槽250A内时,锁止芯 220被自锁,同时松手,在弹簧230的作用下,锁止芯220稍微后退,限位钩219的一端219A 会落入到限位钩自锁芯块250上的限位钩自锁凹槽250A内并与限位钩自锁芯块250发生撞击而发出撞击声。提示操作者此时锁止芯220已经被自锁。结合参看图13和图15、图17,坐垫发泡U字形钢丝410嵌止时,用手指握住手操作部222,借助弹簧230的辅助作用,移动到最后退位置上,这时限位钩219的一端219A处于限位钩运动解锁轨迹槽MOA和限位钩运动锁闭轨迹槽MOB的一个交汇点240BA位置, 此时锁止芯220处于解锁状态。锁止芯220的锁止插入部221B没有插入到锁止部件受入部140的锁止部件安装孔141内,并且锁止芯220的锁止插入部221B没有横切于脚受入部120,这时可以将坐垫发泡U字形钢丝410插入到脚受入部120中。然后用手推手操作部 222,使锁止插入部22IB穿出外壳210的锁止芯插入腔211前腔壁211A上的导向孔221C 并通过锁止卡扣底座100上的贯通部141A横切于脚受入部120而插入到插入孔122A中, 这时弹簧230完全被压缩,此时限位钩219的一端219A沿着限位钩运动锁闭轨迹槽MOB 运行到限位钩运动解锁轨迹槽MOA与限位钩运动锁闭轨迹槽MOB的一个交汇点MOAB位置,这时松手,在弹簧230的作用下,锁止芯220稍微后退,限位钩219的一端219A会落入到限位钩自锁芯块250上的限位钩自锁凹槽250A内自锁,同时限位钩219的一端219A与限位钩自锁芯块250发生撞击而发出撞击声。提示操作者此时锁止芯220已经被自锁。在此状态下,由于锁止插入部221A的阻挡,坐垫发泡U字形钢丝410不会由脚受入部120内拔出。参见图14和图16、图17,解锁时,可以用手指握住手操作部222,先向里按动手操作部222,这时限位钩219的一端219A从限位钩自锁芯块250上的限位钩自锁凹槽250A内滑出,松手后,在弹簧230的作用下,锁止芯220快速后退到最后退位置上,同时限位钩219 的一端219A沿着限位钩运动解锁轨迹槽MOA运行到限位钩运动解锁轨迹槽MOA与限位钩运动锁闭轨迹槽250B的另一个交汇点240BA位置,实现解锁。解锁完成后,锁止芯220 的锁止插入部221B没有插入到锁止部件受入部140的锁止部件安装孔141内,并且锁止芯 220的锁止插入部221B没有横切于脚受入部120,这时可以将坐垫发泡U字形钢丝410由脚受入部120中拔出。为了使限位钩219的一端219A只能沿着限位钩运动轨迹槽240朝一个方向运动, 限位钩运动解锁轨迹槽MOA的槽底位置低于限位钩运动锁闭轨迹槽MOB的槽底位置。同时限位钩运动解锁轨迹槽MOA的槽底沿着限位钩219的一端219A运行方向由高到低成阶梯形,限位块运动锁闭轨迹槽MOB的槽底沿着限位钩219的一端219A运行方向由高到低成阶梯形。这样滑动限位块216只能绕着限位块自锁芯块2 逆指针运动,不能反向运动。在自锁状态下,锁止插入部221B不会从插入孔122A退回到锁止芯插入腔211内, 提高了安全性,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权利要求
1.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具有一锁止卡扣底座,所述锁止卡扣底座具有接受被安装物上设置的U字形脚部的脚受入部和一用以安装滑动锁止部件的锁止部件受入部,所述锁止部件受入部的前部与所述脚受入部的第一侧壁上部相贯通,形成一贯通部;所述脚受入部与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插入孔,该插入孔与所述贯通部相对应设置;一插入所述锁止部件受入部的滑动锁止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锁止部件具有一外壳,所述外壳插入所述锁止部件受入部,并在所述外壳内设置有一锁止芯插入腔, 所述锁止芯插入腔沿锁止芯运动方向贯通于整个外壳;在所述锁止芯插入腔前腔壁的下方设置有一沿锁止芯运动方向向后延伸的弹簧安装柱;一插入所述锁止芯插入腔内的锁止芯,该锁止芯具有一沿锁止芯运动方向伸长的芯部,所述芯部的前端为一能穿出外壳的锁止芯插入腔前腔壁并通过所述锁止卡扣底座上的贯通部插入所述插入部的锁止插入部,后端具有一用手操作的手操作部;在所述芯部的底部设置有一弹簧容纳槽,所述弹簧容纳槽的前端开口,以便于所述弹簧安装柱容纳于所述弹簧容纳槽内,该弹簧容纳槽后端封闭,形成一后封闭部;一放置在所述弹簧容纳槽内且一端套在所述弹簧安装柱上、另一端抵住所述弹簧容纳槽封闭后端的弹簧;一设置在所述外壳与所述锁止芯之间的自锁机构,通过该自锁机构在锁止芯处于锁闭状态时将锁止芯自锁在所述外壳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机构包括 开设在所述外壳的锁止芯插入腔的上腔壁的滑槽;设置在所述滑槽内的滑动限位块,所述滑动限位块在所述滑槽内左右来回运动设置在所述锁止芯的芯部上表面上设置有供所述滑动限位块进行环形运动的限位块运动轨迹槽和限位块自锁芯块,所述限位块运动轨迹槽位于所述限位块自锁芯块的外围, 在所述限位块自锁芯块相对于手操作部侧设置有一限位块自锁凹槽;所述限位块运动轨迹槽分为限位块运动解锁轨迹槽和限位块运动锁闭轨迹槽,限位块运动解锁轨迹槽与限位块运动锁闭轨迹槽的一个交汇点位于所述限位块自锁凹槽位置处,另一个交汇点位于与所述限位块自锁凹槽相对的位置处;当所述滑动限位块运行进入到所述限位块自锁凹槽内时, 所述锁止芯被自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其特征在于,上述自锁机构中,所述限位块运动解锁轨迹槽的槽底位置低于所述限位块运动锁闭轨迹槽的槽底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封闭部上设置有一向手操作部方向延伸的弹性曲臂,在锁止芯在处于锁闭状态时,所述弹性曲臂进入到所述锁止芯插入腔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机构包括 一呈U形结构的限位钩,所述限位钩的一端勾在所述外壳的锁止芯插入腔前腔壁上; 一弹簧压片,所述弹簧压片一端勾在在所述外壳的锁止芯插入腔前腔壁上,另一端压在所述限位钩上;设置在所述锁止芯的芯部上表面上的限位钩运动轨迹槽和限位钩自锁芯块,所述限位钩运动轨迹槽位于所述限位钩自锁芯块的外围;在所述限位钩自锁芯块相对于手操作部侧设置有一限位钩自锁凹槽;所述限位钩运动轨迹槽分为限位钩运动解锁轨迹槽和限位钩运动锁闭轨迹槽,限位钩运动解锁轨迹槽与限位钩运动锁闭轨迹槽一个交汇点位于所述限位钩自锁凹槽位置处,另一个交汇点位于与所述限位钩自锁凹槽相对的位置处;所述限位钩的另一端插入到所述限位钩运动轨迹槽内,当所述限位钩的一端运行进入到所述限位块自锁凹槽内时,所述锁芯部被自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钩运动解锁轨迹槽的槽底位置低于所述限位钩运动锁闭轨迹槽的槽底位置。
7.如权利要求1或5或6所述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封闭部两侧各设置有一向手操作部方向延伸的弹性曲臂,在锁止芯在处于锁闭状态时,所述弹性曲臂进入到所述锁止芯插入腔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可拆分式坐垫锁止卡扣,具有一锁止卡扣底座,该锁止卡扣底座具有接受被安装物上设置的U字形脚部的脚受入部和一用以安装滑动锁止部件的锁止部件受入部;和一插入所述锁止部件受入部的滑动锁止部件;所述滑动锁止部件包括外壳和锁止芯,所述外壳与锁止芯之间设置有自锁机构。本发明的锁止芯抵达锁闭状态时,通过自锁机构实现自锁,从根本上杜绝在锁闭状态下,U字状脚部退出锁止卡扣底座所酿成的事故。
文档编号F16B21/00GK102518631SQ20121000798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1日
发明者乔文利, 宋佳琪, 徐东海, 袁春平, 马晓亮 申请人: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