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应力释放结构的螺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92637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应力释放结构的螺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螺母,尤其是一种具有应力释放结构的螺母。
背景技术
如图Ia至图Id所示,在现有的二板机用的大螺母结构中,螺母I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四个螺纹部,螺纹部之间没有螺纹的部位为避空部。与该螺母对应哥林柱侧面也设有与该螺母螺纹部的螺纹对应的四个螺纹部,在没有螺纹的部分即为避空部。当需要哥林柱2与螺母I联接时,使螺母I相对于哥林柱2旋转45°后,使二者的螺纹部相互咬合,哥林柱2和螺母I通过螺纹联接在一起。在哥林柱2和螺母I相互联接的状态下,可以对该哥林柱2施加主机合模力。当需要哥林柱2脱离螺母I时,可以将螺母I相对于哥林柱2再次旋转45°,此时螺母I上的螺纹部正好落入该哥林柱2的避空部,哥林柱2可以与该螺母脱离,形成开模动作。目前现有的螺母I和哥林柱2由于没有设置应力释放结构,在哥林柱2与螺母I联接状态下,螺母I的螺纹部的承受的应用集中在螺纹牙的尖端部位,集中的应力很容易导致螺纹牙的磨损和断裂,造成螺母I或者哥林柱2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应力集中,提高螺母均载面积的具有应力释放结构的螺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应力释放结构的螺母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具有应力释放结构的螺母,该螺母具有一容腔,该容腔侧面沿圆周方向设有至少一螺纹部,该螺纹部旁边为避空部,所述避空部设有至少一凹陷区。进一步,所述凹陷区沿圆周方向的至少一端点位于所述螺纹部的端部。优选的,所述凹陷区横截面的底部为圆弧状。进一步,所述凹陷区沿纵向方向与该螺母的至少一端面具有至少一个螺纹部的螺距的距离。优选的,所述螺母至少一端具有颈缩部,所述颈缩部侧壁的厚度小于螺母的厚度。进一步,所述颈缩部由呈锥体状,其横截面的面积沿纵向方向由内向外逐渐缩小。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螺母通过凹陷区降低了螺纹牙尖端的刚度,降低了螺纹牙尖端部位的应力,提高了螺纹牙受力的均衡性,最终降低了哥林柱的应力集中状况;其次,设置在螺母端部的颈缩部侧壁较薄,降低了螺母端部的刚度,提高了螺母整体受力的均衡性。为了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图Ia是现有技术中螺母和哥林柱的正视图;、图Ib是图Ia中螺母和哥林柱的左视图;图Ic是图Ia中所示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Id是图Ic中A处的局部放大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具有应力释放结构的螺母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所示螺母的半剖视图; 图中I-螺母;11-螺纹部;12-避空部;121-凹陷区;13-颈缩部;2_哥林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具有应力释放结构的螺母,包括螺母I内部沿圆周方向设有至少一螺纹部11,螺母I的内腔侧面没有螺纹部11的区域即为避空部12。因此,避空部12设于螺纹部11的旁边,在避空部12中设有至少一凹陷区121。螺纹部11设于螺母I的通孔的侧面上,用于与哥林柱2连接。螺纹部11沿螺母圆周方向分布,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螺纹部11沿圆周方向平均设有四个螺纹部11,与哥林柱2相对应。这样当螺母I相对与哥林柱2旋转45度后,哥林柱2上的螺纹部落入螺母I的避空部12中,方便哥林柱2与螺母I的连接或者松开。避空部12位于沿螺母I圆周方向的非螺纹部11的区域,因此,螺纹部11与避空部12是交替沿螺母I圆周方向交替出现的。为了在哥林柱2的螺纹部落入螺母I的避空部12中能够松开哥林柱2与螺母1,一般可以设置在圆周方向上避空部12的长度大于螺纹部11的长度。凹陷区121设于该螺母I的避空部12内,优选的,凹陷区121沿螺母I的圆周方向至少一端紧靠螺纹部11,从凹陷区121的横截面看去,该凹陷区121沿圆周方向至少一端点位于螺纹部11的端部,并且,凹陷区121的底部呈圆弧状,使其周边具有大圆角的过渡。凹陷区121沿纵向方向距离螺母I的至少一端面具有至少一个螺纹部11的螺距的距离。在螺母I的至少一端还设有一颈缩部13,该颈缩部13侧壁的厚度小于螺母I的厚度,并且螺母I的端面为该颈缩部13的端面。颈缩部13呈椎体状,其横截面的面积沿纵向方向由内向外逐渐缩小。使用时,将哥林柱2相对于螺母I使得螺母I的螺纹部11与哥林柱上的螺纹牙相贴合,此时可以施加主机合模力;当将螺母I相对于哥林柱2旋转一定角度后,哥林柱2与螺母I脱落,形成开模动作。相对于现有技术,设置在避空部12中的凹陷区121能够降低螺纹部11中螺纹牙尖角部位的刚度,降低了牙尖角部位的刚度,从而能够降低牙尖角部位的应力集中,提高了牙受力的均衡性,最终降低了哥林柱2或者螺母I的应力集中。并且,旋转螺母I的端部设有颈缩部13,其侧壁的厚度较薄,从而降低螺母I前端的刚度,提高螺母I整体受力的均衡性。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构思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根据有限的 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在由本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应力释放结构的螺母,该螺母具有一容腔,该容腔侧面沿圆周方向设有至少一螺纹部,该螺纹部旁边为避空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避空部中设有至少一凹陷区。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区沿该螺母的圆周方向的至少一端点位于所述螺纹部的端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区横截面的底部为圆弧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区沿纵向方向与该螺母的至少一端面具有至少一个螺纹部的螺距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至少一端具有颈缩部,所述颈缩部侧壁的厚度小于螺母的厚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螺母,其特征在于,所述颈缩部由呈锥体状,该颈缩部的横截面的面积沿纵向方向由内向外逐渐缩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应力释放结构的螺母,该螺母体内部沿圆周方向设有至少一螺纹部,该螺纹部旁边为避空部,其中设有至少一凹陷区。进一步,该螺母至少一端具有颈缩部,所述颈缩部侧壁的厚度小于螺母的厚度。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螺母通过凹陷区降低了螺纹牙尖端的刚度,降低了螺纹牙尖端部位的应力,提高了螺纹牙受力的均衡性,最终降低了哥林柱的应力集中状况;其次,设置在螺母端部的颈缩部侧壁较薄,降低了螺母端部的刚度,提高了螺母整体受力的均衡性。
文档编号F16B37/08GK202431710SQ20122001841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3日
发明者尹建峰 申请人:广东科达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